输入性登革热47例临床分析_第1页
输入性登革热47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输入性登革热47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入性登革热47例临床分析

登革热(df)和登甲出血热(dhf)是由登甲病毒(d)引起的急性流行病传播的急性流行病。在我国,DF主要在广东、福建省流行,多为小规模流行或散发,其他地区如浙江、湖北等省近年来也有输入性病例发生。本文对2006、2008年发生于瑞丽市的两次输入性DF期间收治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数据1.1身份信息及学习概况47例DF患者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5~75岁,41例<50岁,平均34岁。中国国籍33例,缅甸国籍14例。商人、商贩、城镇人员39例,农民8例。45例患者分别来自缅甸仰光、密支那、腊戌、贵概、南帕嘎、南坎、木姐等DF流行区,2例发生在紧邻缅甸的中方边境线上。入院前病程最短2d,最长13d,平均6.33d。1.2立革抗体检测参考《传染病学》、《登革热诊断标准》。47例患者发病前2~15d都有蚊子叮咬史,都是经市、州CDC及省寄生虫防治研究所行登革抗体检测确诊,符合诊断标准。1.3患者wbc及plt的变化47例输入性DF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DF的临床症状体征。14例WBC减少(1.6×109/L~3.9×109/L),13例PLT减少(20×109/L~99×109/L),9例WBC及PLT都减少。17例患者WBC及PLT正常。41例患者住院治疗,5例患者家中隔离治疗,1例缅籍患者入院后3h私回缅甸无法随访。根据DF的分型标准分为:典型DF29例,轻型DF18例。1.4急性胰腺和过性急性胰腺34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35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改变。上腹痛并短暂血、尿淀粉酶升高1例,考虑一过性急性胰腺炎可能。急性胃炎1例(可能由解热止痛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例(可能是解热止痛药或应激性溃疡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癔病性抽搐1例,癔病性失语1例。1.5慢性心脏病感染合并恶性疟疾2例,间日疟疾1例,副伤寒丙1例,伴发慢性乙肝2例,慢性丙肝1例,肺结核1例,全心增大、心功能不全1例,尘肺1例,胆囊结石1例,泌尿道感染1例,盆腔炎1例,2型糖尿病1例,孕7月1例。1.6治疗方法41例住院的DF患者均采用了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治疗,双黄连口服液或中医辩症治疗,液体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方法。1.7喷杀蚊剂、蚊剂采用纱窗、纱门、蚊香防蚊,病房及患者居住地100m范围内喷洒杀蚊剂等。患者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6d,到过流行区人员医学观察期不少于15d。1.8入院时抗体升,家庭隔离观察住院治疗的41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时间最短4d,最长14d,平均7.22d。入院时体温升高的3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24h热退11例,48h内热退17例,>72h退热4例(均合并其他传染病)。5例家中隔离观察,病情稳定。1例患者住院3h后私回缅甸,无法随访。两次输入性登革热期间均无二代病例发生。2糖皮质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DF没有特效治疗,只能对症支持治疗。我们通过47例DF患者的治疗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有如下的治疗心得与同道商榷。虽然DF为自限性疾病,但若处理不当,大多数患者自然病程会明显延长,一些患者可病情加重形成重症DF、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而危及生命。DF、DHF、DSS虽无特效的治疗,但有适当的治疗。适当治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治疗,是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来拟定治疗方案,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对症支持治疗。有学者认为,若不予适当治疗,重症DF及DHF病死率可超过20%。但经过适当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病死率可低于1%。近年的研究认为,免疫损害是DF的主要发病机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是DHF、DS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在“免疫激活高峰期”发生之初进行积极干预,阻止致死性病理生理变化形成是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可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我们治疗的47例患者中,经地塞米松治疗后大多数患者48h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明显消退,全身中毒症状消失。我们认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或更高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恶化。但是,在此特别强调使用糖皮质激素一定要掌握时机,高病毒血症期要尽量避免,以防免疫抑制引起病毒扩散。最好在免疫激活高峰期使用。另外要视患者情况权衡利弊,避免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还要防止发生急性胃黏膜损伤等副反应,必要时加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和(或)胃黏膜保护剂。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尚有争议,我们认为早期抗DV治疗可能有益。第一次DV感染者DV血症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d,一般5~7d)。再次DV感染者DV血症时间很短(1~2d)。在DV血症期间可行抗病毒治疗。第一次DV感染者,只要患者体温高或退热后3d之前,都可行抗DV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DV的药物,可试用利巴韦林。有人认为,干扰素在抗DV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可临床试用。应进行理性的恰当的对症支持治疗。所谓理性的对症支持治疗就是无论什么症状体征出现,都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后才予治疗。(1)降温治疗:①以物理降温为主,慎用药物降温;②对持续高热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降温(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10mg/d)。(2)液体疗法: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是液体疗法的重要目的。对DF可采用口服补液、静脉补液相结合的方法,能口服者鼓励适当饮水饮汤。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者或呕吐频繁者,应及时静脉补液。一般情况下静脉补液量1500~2000mL。输液量可根据饮入量的多少及脱水情况适当增减,可适当补钾,有酸中毒者可适当补碱。低血压休克时应按相应补液原则进行。(3)止血治疗:出血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免疫性血管损伤、PLT减少、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障碍、发生DIC、解热镇痛药及应激性溃疡对胃黏膜的损害。应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相应的止血措施。一般止血药物的应用宜选用改善或降低血管通透性,升高PLT改善凝血功能的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1。对中毒症状重、出血倾向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病情短期应用,可突停)。关于PLT减少的治疗:PLT减少与抗PLT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反应有关,可适当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LT明显减少或出血明显者可输PLT制剂,对于凝血因子缺乏及贫血者可用凝血因子或新鲜全血等。上消化道出血可选用奥美拉唑、奥曲肽、施他宁或去甲肾上腺素10mg+冰生理盐水100mL口服,或凝血酶500~2000U加水或牛奶20~40mL每2h服1次。咯血或子宫出血者,可选用脑垂体后叶素治疗,但需注意肾功能和血压。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因DIC出血者,可用肝素治疗(参考DIC的治疗)。(4)低BP或休克患者的治疗:可在重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按“给氧、扩容、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重要器官功能、保持电解质平衡”等原则进行(参考感染性休克的治疗)。(5)脑型DF的治疗:可按“快速降颅压(多选用20%甘露醇,必要时与速尿联用),及时减轻脑水肿(如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正常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