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1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2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3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4页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备作业】-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速度策略(r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策略)。采取r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策略的种群与生物因素无关,其种群数量和外界环境同步波动B.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J”增长C.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防止沙漠蝗灾的发生D.东北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其有效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答案】D【解析】A.r策略种群与生物因素有关,但通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多变且难以预测,A错误;B.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但种群数量呈“S”增长,B错误;C.对于有害生物低于K/2时控制最有效,蝗虫属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控制在K/2之下不一定就能有效控制蝗虫,C错误;D.东北虎属于K策略的生物,对于K-策略的生物,应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提高他们的K值,D正确。2.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为32.5℃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B.温度为35℃时,相对湿度为90%时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C.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答案】C【解析】A.温度为32.5℃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因为蝗虫的数量一直保持最多,故A错误;B.根据题干分析,温度为35℃时,相对湿度95%更有利蝗虫生存,故B错误;C.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C正确;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湿度影响产卵等生命活动,故D错误。3.为治理蝗灾,我国古代人们总结出很多方法:五代时期“……等县蝗,……寻为鸲鹆食之皆尽,赦禁罗弋鸲鹆”,意思是引入鸲鹆能防治蝗虫,禁止捕捉鸲鹆;明代时期“然蝗虫之所至,……独不食榆桑与水中菱芡,宜广种此”,意思是蝗虫经过的地方,唯独不啃食榆桑和水中菱芡,因此可以大量种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并保护鸲鹆的目的是增加蝗虫天敌数量B.广种榆桑与菱芡可以有效减少蝗虫食物来源C.上述防治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蝗虫的K值D.生物因素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最主要因素【答案】D【解析】A.由题干信息“鸽食之皆尽”可知,鸲鸽以蝗虫为食,故引入并保护鸲鸽的目的是增加蝗虫天敌数量,A正确;B.蝗虫唯独不啃食榆桑和水中菱芡,故广种榆桑与菱芡可以有效减少蝗虫食物来源,B正确;C.上述防治措施包括引入天敌和减少食物来源,故都能有效降低蝗虫的K值,C正确;D.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4.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马兜铃、天仙藤、黄连羊肝丸未被继续收载,且2020年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穿山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后,将不存在生存阻力B.若控制穿山甲体长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形成了新物种C.穿山甲在其生存区域内随机分布,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穿山甲种群数量的增长与其自身的种群密度无关【答案】C【解析】A.生物只要不是生活在理想环境中,都是存在生存阻力的,A错误;B.若控制穿山甲体长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穿山甲在其生存区域内随机分布,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D.穿山甲种群数量的增长与其自身的种群密度有关,D错误。5.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错误;B.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D正确。6.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湿地不同区域种植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捕鱼时控制网眼的大小以维持鱼群良好的年龄结构C.禁渔期和禁渔区全面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D.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人口年龄组成【答案】C【解析】A.人工湿地不同区域种植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捕鱼时控制网眼的大小以维持鱼群良好的年龄结构,B正确;C.禁渔期和禁渔区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区域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不是一直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C错误;D.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人口年龄组成,D正确。7.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按树-菠萝农林生态系统就是立体农业的典型代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桉树、菠萝高矮结合,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长的菠萝数量不同,这属于群落的空间特征C.在该农田环境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D.桉树成林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A.桉树喜光、菠萝属于半阴生植物,两种植物高矮结合,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B.该农田中不同地段上生长的菠萝数量有差异,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C.不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空间是不一样的,同一环境为不同生物种群提供的营养物质的量和生存空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相同,C正确;D.桉树成林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其对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方面的价值,即间接价值,D正确。8.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域内某种生物X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段内λ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B.BC段化表种群数量在下降C.E点X的种群数量可能大于D点D.第20年为增大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引进另一物种,该物种可能是X的天敌【答案】D【解析】A.曲线中B点过后λ依然大于1,种群仍然在增长,所以B点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大,A错误;B.BC段λ均大于1,种群数量在增长,B错误;C.DE段λ均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所以E点的种群数量小于D点,C错误;D.从第20年开始,λ开始小于1,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第30年后又开始增长,所以有可能是引入了天敌,初期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而后又由于反馈调节种群数量回升,D正确。9.食蚊鱼原产北美洲,曾因其捕食蚊虫幼虫而被引种到世界各地。但食蚊鱼也会捕食水生动物的卵及幼体,引起土著鱼类濒危或灭绝。关于食蚊鱼入侵引起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鱼类种群年龄结构将发生改变B.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C.水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数量降低D.水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A.由于食蚊鱼捕食水生动物的卵和幼体,会使得鱼种群的幼龄个体减少,年龄结构随之改变,故A正确B.食蚊鱼使得土著鱼类濒危灭绝,故整个群落的物种数目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故B正确C.食蚊鱼只是捕食食蚊虫幼虫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卵和幼体,这几者均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生产者数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D.由于土著鱼类濒临灭绝,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发生变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10.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种子细胞的呼吸速率B.桑基鱼塘和沼气池的建立,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D.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零【答案】B【解析】A.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种子细胞的呼吸速率,A正确;B.桑基鱼塘和沼气池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并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C正确;D.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D正确。11.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个池塘内观察某种藻类在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根据记录绘制出该藻类的种群增长曲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表明,温度越高该藻类的K值越大B.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的增长速率越小C.实验表明,温度越高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D.三条曲线各自达到K值后,温度都不再是主要限制因素【答案】C【解析】A.实验表明,K值随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A错误;B.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的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小,B错误;C.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C正确;D.三条曲线各自达到K值后,温度仍然是主要限制因素,D错误。12.科学家对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正常情况下,猫头鹰以林旅鼠为食,林旅鼠数量下降时,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新孵出的猫头鹰却大大减少,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有()A.猫头鹰种群出生率下降B.传染病导致林旅鼠死亡率上升C.猫头鹰种群年龄组成向稳定型发展D.具有抗病能力的林旅鼠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答案】C【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由于食物短缺,新孵出的猫头鹰却大大减少,”说明猫头鹰种群出生率下降,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传染病导致林旅鼠死亡率上升,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成年猫头鹰的数量保持稳定,新孵出的猫头鹰却大大减少”,说明猫头鹰种群出生率下降,年龄组成向衰退型发展,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林旅鼠因患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具有抗病能力的林旅鼠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从而能生存下来,D正确。13.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由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捕食风险减弱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答案】B【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高密度种群在捕食风险增加时,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未受明显影响,故可有效降低由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A正确;B.捕食风险增大,但并没有明显改变种群增长率,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没有明显增大,B错误;C.捕食风险增加,导致增长率降低,种群数量受影响,减弱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正确;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繁殖力下降,繁殖投入降低,D正确。1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和生活空间有关B.某鱼塘养殖密度不同但产量有可能相同C.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种内斗争压力最小【答案】D【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与种群数量和生活空间有关,A正确;B.某鱼塘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也有可能相同,B正确;C.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D.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前,随着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当种群数量到达K值时,种内斗争压力最大,D错误。15.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λ值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A错误;B.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λ大于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逐渐增强,B正确;C.λ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等,C错误;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D错误。1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时,其增长是最快的C.同一群落各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D.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答案】B【解析】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提高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在“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种群数量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时,种群数量一般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同一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一般不同,C正确;D.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17.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被狼捕食后的普氏原羚尸骨。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30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生态学家根据已有数据,利用模型模拟某分布区内理想环境下未来70年内普氏原羚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种群增长速率呈上升趋势B.拆除牧场围栏能提高该草原上普氏原羚种群的数量C.可通过大量捕杀狼等天敌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繁衍D.目前草原上普氏原羚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均匀型【答案】B【解析】A.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的个体数量,根据题意可知“近30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可知,目前是指从30年开始,由图可知,30年后的增长速率是递减的,A错误;B.折除牧场围栏能增大种群的生存面积,从而减小种群的密度,增长速率会随着种群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故能提高该草原上普氏原羚种群的数量,B正确;C.大量捕杀狼后,普氏原羚中的衰老、病弱的个体不会被快速淘汰,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故通过大量捕杀狼等天敌不一定能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繁衍,C错误;D.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即目前草原上普氏原羚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分布,D错误。18.(多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病原体和寄生物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C.降水量属于非生物因素,同时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捕食和种间竞争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ACD【解析】A.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B.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病源物和寄生物抑制种群增长的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关,B错误;C.降水量属于非生物因素,同时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捕食和种间竞争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19.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最喜欢取食冰川棘豆和疏花棘豆,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所有藏羚羊可看成一个________。(2)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甲,则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其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_。(3)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中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6月20日至7月10日小羊羔陆续出生,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7月上旬回迁,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乙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等5个因素。【答案】(1)种群(2)增大;迁入率和迁出率(3)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Bio18(最暖季降水量)【解析】(1)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2)由图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除了图中因素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3)由图中环境因子贡献值高低可以看出决定产羔地分别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植被类型、距水源距离、坡度、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Bio18(最暖季降水量)。20.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填“K1”或“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