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_第1页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_第2页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_第3页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_第4页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68)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

运行机制的研究

高中玲奚凤兰杜志娟著

新华出版社

•1•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

机制的研究/高中玲,奚凤兰,杜志娟著.--北京:

新华出版社,2022.12

ISBN978-7-5166-6652-4

Ⅰ.①生…Ⅱ.①高…②奚…③杜…Ⅲ.①农村-

体育文化-研究-中国Ⅳ.①G812.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240057号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作者:高中玲奚凤兰杜志娟

责任编辑:丁勇封面设计:魏大庆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经销:新华书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照排:唐山雨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刷:山东东方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1 / 16

印张:23字数:338千字

版次:2022年12月第1版印次:2022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6652-4

定价:88.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2•

序言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发展

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使得农村要向新的文明形式

转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生态文明”问题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次升华,也是旨在表明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时代下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和法律制度。农村

体育文化作为生态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农民身心健康发展,更有

利于抑制劣质文化,形成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促进农村地区社

会稳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因此,探讨农村体育发展的规律,

创新农村体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施和农村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旨在从

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现状的描述、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评价体系的探索、农

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及运行机制的解释来完成对当代中国体育实

践中具有独特性的农村体育的探究。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理论创新,即将

生态文化建设引入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拓宽农村文化研究范围,探索我

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内在规律;其实践意义在于构建

具有农村体育特色的农民体育文化节运行模式,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科学、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乡风文明的农村体育文化,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1•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第一,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相关理论,包

括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生态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内生逻辑、国外发达

国家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研究;第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现状、所存

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三,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类型及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主要理念;第

五,构建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与农民体育需求相一致、与农村

自然资源相融合的体育文化节模式;第六,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农村体

育文化节运行条件及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归纳演绎、逻辑分析与实证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1.农村体育文化节就是指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依据农村地区丰富的

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资源,在法定节假日或特定节日开展的,以体育为主

题融合民俗民间传统体育、现代体育、文化娱乐等形式,以满足农民体育健

身需求为目的的群众性庆典活动。

2.体育文化节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特殊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

受到社会时代背景和地域生态的影响,世界各地体育文化节各具特色,并且

随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东西方体育文化节的溯源以

及脉络的把握,将其置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之中,以历史性和同步性

的角度探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体育文化节的特征和传承特点,挖掘体育文

化节开展规律,并吸收其优秀精华,为构建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3.调研显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地区化差异明显,东部整体优于中部和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差。西部地区大部分是以少数民族节

庆活动带动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

4.基于WSR系统方法理论对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

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影响因素,首先是“事理”因素

权重数值最高,其次是“物理”因素及“人理”因素;“事理”因素中“政策规

划”“人力资源”指标影响程度较大;“物理”因素中“组织管理”指标影响程度

较大,其次是“经济地理”“场地设施”等指标;“人理”因素中“村民体育参与”

•2•

摘要

指标影响程度较大。

5.体育文化节活动按照组织单位属性主要类型有:国家层面组织的比赛

包括全国运动会、全国农耕健身大赛、民运会、全国农民健身大赛等;各省

市政府、体育协会等组织的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体育活动、比赛(包括

农民参与的活动);乡镇各部门、各个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文化节(活

动);村委组织的体育文化节(活动);农民自己组织的体育文化节(活动);

公司企业等组织的体育文化节(活动)等。根据农村体育文化节的构成要素

将其分为体育旅游节、传统节事体育、民族主体导向的农村体育节、运动项

目导向性农村体育节、地域主导型的农村体育节、人为创造的农村体育节。

6.对于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构建的突出贡献

率来看,呈现出了五种发展模式,即“国家政策引领—政府部门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体育总会与协会

主办—各单项协会与社会企业”参与模式、“民间自发组织—政府帮办运作”

模式以及“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互惠共赢”模式。

7.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机制是指在相关制度安排背景下,参与农村体育

文化的各主体之间相互关系、作用的模式及其运作过程,涵盖人、物、政策

等元素,共同维系乡村特色文化的生长与生存;生态文化视野与社会运行视

角是研究展开的依循。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整合机制、

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既有导向又有反馈,分别从提供动力、利

益实现、激发活力、控制手段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将总目标瞄向农村体育文

化节,以确保其能够达到良性的运行状态。

•3•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4•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2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11

第三节文献综述······································································13

第四节研究方法······································································21

第二章体育文化节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33

第一节体育文化节理论基础·······················································33

第二节体育文化节基础理论·······················································38

第三章国内外体育文化节的概述··············································43

第一节国内体育文化节的发展····················································43

第二节国外体育文化节的发展····················································64

第三节体育文化节发展镜鉴启示·················································73

第四章生态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内生逻辑·························77

第一节生态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节概述········································77

第二节生态文化与体育文化节的实践探索·····································86

•1•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第三节生态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节的互动发展·······························95

第五章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108

第一节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参与特征··········································108

第二节农村体育文化节活动开展的现状·······································119

第三节农村体育文化节影响因素················································158

第六章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类型及典型案例························168

第一节根据体育文化节的组织形式分类·······································170

第二节根据农村体育文化节的构成要素分类·································184

第七章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205

第一节生态文化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的价值意蕴························206

第二节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的原则、目标、理念·····················214

第三节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模式··················221

第四节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评价及实证研究·································241

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机制研究·······263

第一节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263

第二节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动力机制··········································266

第三节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整合机制··········································273

第四节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激励机制··········································281

第五节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控制机制··········································286

第六节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保障机制··········································293

•2•

目录

研究结论···················································································300

参考文献···················································································303

附件························································································322

附件1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基本情况访谈提纲·······························322

附件2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农民问卷)··············323

附件3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领导问卷)··············327

附件4各省《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现状》农民问卷调查表统计···········329

附件5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影响因素的调查表(第一轮)(专家问卷)······340

附件6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影响因素的调查表(第二轮)(专家问卷)······344

附件7WSR系统方法论农村体育文化评价指标判断矩阵··················348

附件8安吉县农村体育文化节开展评价调查表·······························354

•3•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4•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

和信息化急速推进,给广袤的农村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伴有诸多发

展机遇。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成为时下至为重要的

发展目标,与其相关的政策频出,以确保美丽乡村的顺利建成。随着农村经

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文明形式亦逐渐呈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将“生态文

明”作为核心议题写进党的报告。这无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凝练与升华,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决心。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民群体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与农村、农业、农

民健康发展密不可分,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举措之一,它包括生态环

境、生态资源、生态文化建设等。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推

进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会议强调要做好农村传统、

乡土文化的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1深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整合、协调

机制,○2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即是说新型农村的建设不仅要提高

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兼顾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文化可谓精神文明

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

增强民众健康意识,提高体育参与积极性,提升科学健身素养等方面起到助

推作用;在统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挥体育组织积极性,传承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等环节优势明显;同时能够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重塑乡村文化空

○1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Z].2014–12–22.

○2张新文,詹国辉.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6,16(03):40—50.

•1•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间,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彰显着有效载体角色。然而,在长期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下,造成农民在精神观念上进退失

据,道德伦理式微,农村传统文化、传统体育文化衰落等。伴随“三农”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任何发展都不可抹杀乡村独具的

精神与其积淀的传统文化及自然的生态禀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既必要也紧

迫。因此,探讨农村体育发展规律,创新农村体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村

体育文化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和体育事业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热点之一。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借鉴城市体育

发展模式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群众体育的发展形成一

股“体育文化节潮”。因此,如何借鉴城市体育文化节活动模式,构建农村体

育文化节发展模式以及运行机制,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理论课题,亦

是贯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议题。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新时代我国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是农村,现有270多万个村庄,56万个行政村。随着

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充,从2010年开始,每年有80~100个村庄在消失。截至

2021年末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4.126亿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

湾地区以及海外华侨人数)。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模式,

使得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

不断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转移,使得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了城市,所

以从城乡结构看,2021年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9.1425亿人,城镇人口占比

已经达到64.12%,乡村常住人口4.9835亿人,占总人口的35.25%以上,这

•2•

第一章导论

一数字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1

我国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达到20.2%,

面临着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由于城乡居民、农村

居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健康保健方面的支出也有

很大的差别。在农村,小病拖成大病、不科学就医现象依然存在。据调查,

在所有的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

组办公室发布的消息,2015年我国因病致贫的比例为42%,到2016年这一比

例上升到46%。2《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与2014年监测相

比,城乡居民在身体指数、心肺功能、呼吸系统机能、运动系统(肌肉力量)

等测试指标方面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其中以乡村人群体质水平的增长为主

要贡献。但乡村老年人,特别是乡村男性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体质快速下降

的趋势依然明显。3目前,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7.2%,其中城

镇为40.1%,乡村为32.7%。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30.3%,其

中40~49岁年龄组的比例最高,为31.7%;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

例为26.1%。4国民体质是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综合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富强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农民身体素质发展是提高

全国国民素质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基础保障、是全面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文化兴盛、治理有效等乡

村振兴战略实践路向的力量源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总体目标

我国农村的发展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

代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了8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22–02–28.

○2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扶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EB/OL]./

art/2017/10/17/art_62472141.html.

○3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n315/n329/c24335066/content.html.

○4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https://www.ciss.

cn/tzgg/info/2021/32029.html.

•3•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越来越受到重视。自2004年至2019年间连续16年印发了以“三农”为主

题的中央1号文件,足以看出“三农”问题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1。

2005年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

略部署,勾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新农村发展蓝图。2006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要求。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为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均衡,推动农村现代化建

设,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明确了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即“管理有

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加快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

进一体化2。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新型农村社区的

建设。

2006年,我国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号召,2009年10月发

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中心村为核心,以新

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

○3

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山东、江

苏、四川、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北京等省市的试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取得显著的成效,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三)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013年12月的中央农业工作会议上,“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

○1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20,41

(01):104—111.

○2杜志娟.城乡统筹视野下山东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基于WSR方法论[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2):36—39.

○3杜志娟.城乡统筹视野下山东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基于WSR方法论[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2):36—39.

•4•

第一章导论

富农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强富美就是中国“三农”的目标。在

这次会议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提出来。“美丽乡村”

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社

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1。为破解新时代的“三农”问题,我国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经济、政治、生

态、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乡村振兴对农民健康素

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持久内驱力,

是避免乡村陷入“现代化窠臼”的重要条件,是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破解乡村

生态治理困境、构建乡村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乡村建设要求农

民拥有一定程度的健康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契机

(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文明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逐渐显露出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恶化。自20世纪70年代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

题越来越凸显。1972年,全球首届探讨环境保护战略的国际会议在瑞典斯德

哥尔摩成功举办。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

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如雾霾、地下水漏斗、河流污染、资源短缺、粮食安

全、垃圾围城等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http:///

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331958.htm.

○3梁枫.新时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5•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

设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

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2的生态文明新内涵。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了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3。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中部署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明确提出要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

全面小康社会○4。由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城乡发展已

经有了较大改观,但还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尤其是农村问题呈现多元化特

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

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5。当前,中

国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则成为

这一短板中的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农村的生态文明

关乎整个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意见》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6。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全面小康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

○1张丽丽.乡风文明视角下农村生态文化培育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9.

○2赵天宇.山东体育节庆活动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3梁枫.新时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4魏后凯,潘晨光.中国农村发展报告——聚焦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16:7.

○5习近平“三农”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J].人民论坛,2015(30):14—15.

○6乔良.从四旁树视角看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豫南地区为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20.

•6•

第一章导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村以钉钉子的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基

本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产业振兴以绿色发展方式逐步形成,村容村貌、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配置了基础性、兜底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县市、乡

镇、村”三级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基本落地○1。但是,仍然存在监督管理体系不

健全、立法相对滞后、治理投入不足、人才短缺、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等诸多

问题2。

(三)我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明确“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

要支撑”。生态文化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厚德载物,生生

不息”的道德意识,“仁爱万物,协和万邦”的道德情怀,“天地与我同一,万

物与我一体”的道德伦理,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唤起民众向上向善的

生态文化自信与自觉。○3农村生态文明是农民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

资源之间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4。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

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文化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包括农民生态意识

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文化活动的丰富。农村生态文

化建设是人们在长时间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

成果,同时也涵盖了人在自然活动中累积的思维方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

发展方向和战略。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实现农民生态化。○5通过

多年的实践,农民的生态环境观和生活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培养

农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生态道德,基本奠定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文

化基石。

○1司林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现状与前瞻[J].人民论坛,2022(01):42—45.

○2邵光学.新中国70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挑战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4):

6—11.

○3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EB/OL].http://www.

//main/4461/content-862588.html.

○4梁枫.新时代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5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7•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三、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政策频频出台彰显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急迫性

农村体育的发展关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国家对

农村体育发展多有关注: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2001—2010年体育

改革与发展纲要》,文件强调一定要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农业人口

多,居住分散,经济较为落后等),初步建设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

础,农民体协为纽带的体育组织体系,农村体育发展格局需要根据不同区域

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因地制宜、梯度推进1;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了“努力构建群众性

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体育的支持力

度○2;同年,《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推出,从具体的工作任务、组织管理

要求、物质保障(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维护)、体育活动举行、体育

骨干培养等方面对农村体育的开展做了全面部署3;2004年被确定为“农村体

育年”,启动“体育三下乡”活动,改善健身场地设施,编制适合于农村居民

的健身手册,实施农民体质测试,制定《农村体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倡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针对农村公共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导致场地设施严重落后,

不能满足农民健身需求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4,通过体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触角不断延

伸至乡村地区○5。由此可见,农村体育备受国家重视。

○1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03):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2–08–22.

○3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农业部发布《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Z].2002–4–12.

○4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通知[EB/OL]..

cn/gzdt/2006-03/20/content_231408.htm.

○5马华.广西全州县农村体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8•

第一章导论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调“加快农村体育的发展,不断增强

城乡居民体育健康素养”○1,提高农民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基本建

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动健身生活化,扶持推广各具特色

的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2。201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

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大力发展农民体育事业,坚持“农民主体、创新发展、

骨干引领、重心下沉、农体融合”基本原则,补齐“农民体育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短板……使全民健身计划真正成为全民幸福计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

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实现农民体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

场所、有经费、有活动,促进持续健康发展○3。一系列关于农村体育各项事业

发展政策的相继颁布,标志着农村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化4。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

出把体育产业引向农村,大力繁荣乡村体育,体育产业的增速会更快、占比

会提高。体育融入乡村,前景无限。

(二)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体育活动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使其不同于其他体育形态。尽

管各种政策法规的出台给予其发展过程中“事理”因素方面充分的软实力保

障,但是,总体比较而言,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依然以

国家政府投入为主,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农村体育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

逐步完成,但是,也出现利用率较低的状况,篮球场地、乒乓球台利用率低,

只有一部分学生和男性农民在使用,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门球、台球等没有场

地,一定程度上出现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农村体育组织建设相对滞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zwgk/2011-

02/24/content_1809557.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xinwen/2016-10/25/

content_5124174.htm.

○3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

/xinwen/2018-01/16/content_5257223.htm.

○4程亚飞.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6):

5—7+15.

•9•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后,管理人员配置不完善,农民健身指导注重学术化、科学化,忽略了应该

浅显易懂、贴近农民群体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知识储备。体育活动项目单一且

有组织的体育表演、竞赛活动时有时无。东西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差异显著,

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体育健身指导不够,农民缺乏对健康生

活知识的了解,不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质健康状况问题较多。据

统计,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1%,乡村居

民为32.7%1,城乡差距明显。与2014年调查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比例增长了3.3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

部门联合对不同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其中乡村达到“合格”等级

的人数比例和体质综合指数比2010年有所提高2。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

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提高了0.8个百分点,但是,成年

人超重率达35%,乡村超重肥胖率增长迅速,低体重人群在30岁前和60岁

后均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女性和乡村老年人○3。从中看出,农村体育发展存

有诸多现实问题,急需改进。

(三)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的必要性

1.符合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大发展需要

农村体育文化节是农村体育文化的载体。为迎合农村体育大发展的时代

主题,形式不一的农村体育节“因时、因势、因域”逐步展开。农村体育节以

满足农民的健身需求为宗旨,以地域风采和人文情怀为根本,因地制宜开展

体育健身活动。合理利用农村体育文化节平台,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资源,

实现农村体育文化多元化、多层次,可持续长远地发展。

2.符合群众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

农村体育文化节倾向于群体性,以地域为依托,是以广大农民为参与主

○1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https://www.ciss.

cn/tzgg/info/2021/32029.html.

○2陈德旭.社会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

院,2017.

○3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n315/n329/c24335066/content.html.

•10•

第一章导论

体的体育赛事活动。农村体育文化节以其仪式化、节庆化、民俗化、大众化、

传统化、节俭化、低门槛化,迎合了农民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丰富

文化生活的需求。

3.顺应体育社会化的趋势,确保农村体育持续地发展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农民整体素质

的提升,同时也决定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推

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发展农村体育

文化,有利于促进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尽可能多地动员社会组

织和社会成员兴办体育事业,参与和关注农村体育发展。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经济学、管

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体育实践中具有独特性的

农村体育,进一步界定与深化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文化、农村体育文化节的

概念内涵;应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需求理论,初步构建我国

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丰富农村体育

发展理论。

调查我国农村体育及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状况,了解村民对农村体育

文化节认识及参与度的社会差异等;从生态文化建设等学理角度出发对我国

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的影响因素做深入探索,并提出解决对策;揭示我国农村

体育文化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借助

“农村生态文明”理论进行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演绎表达。

•11•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通过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促进和完善体育场地

设施的建设,培育多元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农

民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活动,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引导广大农民

养成体育健身习惯,形成浓郁的健身氛围,促进农村体育与农村体育文化良

序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一)学术价值

有利于探索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内在规律。理论界关于农村生态文

明建设、农村体育的研究并不缺乏,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农村生态

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的理论成果并不多

见,将生态文化建设引入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拓宽了农村文化研究范

围。鉴于我国长期表现出城乡二元对立格局的独特国情,对农村体育文化节

的理论探讨就独具特色,其内在学理规律值得探寻。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外农

村体育文化节发展规律和相关经验,为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提供理论

依据。

(二)实践意义

1.构建具有农村体育特色的农民体育文化节运行模式

开辟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机制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体育文化节发展

模式构建,试图合理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农民体育价值

观念和意识的提高、农民体育参与的动机、农民体育参与的激励机制、新

时代农村体育发展定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农村

地区体育文化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与合理

使用等问题,为政府有关部门在以上问题的解决方面提供不同的思路与

对策。

2.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农村体育文化节作为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

•12•

第一章导论

手,通过开展活动,检验农村体育相关政策贯彻执行的力度,考察体育基础

保障条件(体育场地设施,乡镇、村级文体广场、健身设施等)的建设情况、

经费投入、体育组织网络体系的建设情况等,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体系。

3.形成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什么样的农村

体育文化,成为关键问题。本研究中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的构建,有效

地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落实,既可以引导广大农民更新体育观念与意识,

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也可以促进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促

进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

4.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不论是对农村体育场地设

施的改善和发展,还是对农民体育观念的转变,健身意识的强化,体育活动

的开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具有农村地

域和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让广大农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

引导广大农民将体育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

方式。

第三节文献综述

一、农村体育研究

当下,学界关于农村体育的表述主要涉及“农村体育”“乡镇体育”“村落

体育”等,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表达着自己的理解。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所以大部分的观点都是按地域划分,并强调

•13•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参与的主体是农民,农村体育自然地被定格在农村地理范围内的体育形式。

“农村体育是在农村地理范围内,以农村人口为参与主体所开展的各项体育活

动,农村体育由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三部分组成。”○1很多学者对

农村地理范围做了界定,如“农村不应该是笼统包括县级以下的行政村,而是

应该将城市郊区、县政府所在镇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的其他建制镇排除

在外○2”。有的学者提出了广域农村、狭域农村和中域农村,重点强调了在中

域农村中包括乡和村,而与乡相对应的集镇也应包含在其中○3。“农村即农村

村庄,将农民明确为以村庄为经常居住地,以传统农业及相关行业为主要生

计的人群。”○4有学者认为:“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

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群众性体育活动。”○5还有一些人认为从管理

的角度讲,农村体育主要是指在农村开展的属于社会体育的那部分。农村社

区体育既有群众体育的一般特性,又有社区体育的一般特性○6。也有学者认为

了解农村体育,必须将其放到农村社会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发展

规律,以村落为单位,着手探讨农村的体育活动○7。农村体育的主体应该是

“村落体育”。

本研究比较倾向于卢元镇教授对农村体育的界定,特别指出农村体育的

三大特征:一是地域性,农村体育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二是业余性,

是农民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三是群众性,是与竞技体育相对立的群众性

体育活动。

○1高中玲.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农村体育发展相关问题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20:25.

○2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06):5—7.

○3张文静,田雨普.农村体育研究中“农村”含义的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46—48.

○4单颖,吴振华.变迁的中国农村与农村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19—1321.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9.

○6尚东.体育事业管理百科[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457.

○7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以一个自然村落为个案[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14•

第一章导论

二、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1.体育节的相关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大型体育赛事隶属于大型活动,统称“SpecialEvent”1。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就对节事活动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传播

媒介、大众文化、公共关系和休闲旅游等4个学科领域,内容涉及节事的定

义(Ritchie,1984)、概念体系与分类(Mayer,1970;Ritchie,1984;Roche,

2000),节事活动对地方品牌化的作用(Getz,1997)及其产品化和经营(Getz,

1991),参与节事活动的旅游者(CromptonandMcKay,1997)及节事举办地的

政策适应(Roche,1994),节事及其结果的策划、规划和管理(Getz,1997;

Gonth和Anwar,2000;Friby和Getz,1989),节事活动影响及评估等方面2。

Getz(1991)的“Festival,SpecialEventandTourism”以及Hall(1992)的“Hallmark

Touristevent:Impact,ManagementandPlanning”作为节事研究的经典之作,对节事

管理及推动城市发展都有详尽的介绍。体育节是节日的一种,国际节日与事件联

合会(InternationalFestivalsandEventsAssociation,简称IFEA,另译国际节庆协

会)把节事分为大型节事(LargeEvents)、小型节事(SmallEvents)、艺术节日

(ArtFestival)、体育节事(SportingEvents)、展览会(Fairs)、与公园和游憩相

关的节事(Park&RecreationEvents)、城市相关的节事(CityOffices)以及会议

与观光局相关的事件(Convention&VisitorBureaus,简称CVB)等类型3。

在实践方面,国外的体育节事种类繁多,举办历史悠久。美国规定每年

的10月9日为“美国跑步日和健康日”。苏联的体育节定在每年8月的第一个

星期六,而日本的体育节即“国民体育大会”则分冬季、夏季和秋季举办3次,

冬季和夏季各为4天,秋季为6天。法国从1972年起,陆续推出全国性的“跑

○1GETZ.EventManagementandTourism[M].NewYork:CognizantCommanication,1997:331.

○2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

2003,18(05):26—34.

○3国际节日与事件联合会网站[EB/OL]./about.

•15•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

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步日”“自行车日”“徒步旅游日”“游泳日”和“长距离滑雪日”等活动,丰富

民众的文化生活。有的国家结合当地重大事件将体育融入其中,如保加利亚

在党代会召开、奥运会期间、列宁诞辰日之际都举行全国性的越野跑○1。国外

的体育节事活动丰富多彩,如印度卡拉拉邦那姆节和拉哈若把节的龙舟比赛、

春节的印度式手球、在元旦和解特芮节期间的印度棋;韩国在新年第一天举

行扭扁担比赛、在新年和端午节进行放风筝比赛。

国外的体育节事一般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民众性,具有良好的

群众基础,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其中不少体育节事已经成为

国际知名品牌○2。有诸如意大利锡耶纳赛马节、西班牙潘普罗那奔牛节等地

方体育节庆,有诸如世界杯足球赛以及方程式汽车大赛等体育赛事,有诸如

欧洲ISPO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美国SuperShow国际体育用品展会等体育

会展……SotiriaKatsafadou等在Landscape,CultureandPlaceMarketing—The

InternationalDanceFestivalinKalamata,Greece重点介绍了卡拉马塔国际舞

蹈节,它已经持续了22年,它塑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从而塑造了城市的

景观○3。

2.国外农村体育的相关研究

JayJ.Coakley在Sportinsociety:IssuesandControversies中介绍了美国社

会体育发展的概况,其中多处涉及乡村体育内容,并归纳乡村体育的发展呈

现四大趋势:(1)贫困家庭子女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途径,比如,美国NBA有

些球星、大腕来自乡村贫困家庭或社会中下阶层;(2)乡村居民休闲、健身、

娱乐的手段;(3)社会成员发泄情绪场所、社会稳定调节器;(4)越来越多的

社会成员参与,吸引商家投资4。Dr.StephenMugford认为,澳大利亚的农村

体育是农村居民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身体练习的机会,

○1刘一民.关于在我国确立体育节的思考——兼论体育界的社会功能[J].体育与科学,1995

(03):23—25.

○2李文秀.体育节事旅游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吴莹莹.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赋值与实证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8.

○4傅振磊.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6•

第一章导论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社会互动和结合的框架,体育在不同种族、年龄、

等级和地位的组别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1。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1.节庆体育、体育节及体育节事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节庆体育、体育节和体育节事的研究大都集中在2001年之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促其逐渐增多。20世纪90年代只有一些零星的

研究。最早是刘一民(1995)提出体育节的说法,认为要贯彻“全民健身计

划”,既要坚持长期不懈地“抓”,也要进行集中地“促”。促进体育发展的方

式很多,其中举办体育节是一种能够发挥长久激励机制的形式。○2梳理文献

发现,节庆体育、体育节及体育节事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概

念的研究;二是价值功能的研究;三是发展现状的研究。

节庆体育、体育节、体育节事都离不开“节”,它们都是由特定地区或特

殊人群发起,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为目的的。

○○○○

李力(1992)3、邓建伟(2014)4、赵琛琛(2014)5、杨元英(2007)6、周平

○○

(2012)7、郭洪瑞(2016)8认为节庆体育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在传统节日

内为了特定的民俗文化活动主题集中举行的各种庆祝性的综合性体育文化活

动,都指出节庆体育具备节日性、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的特点,如潍坊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