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在铬酸体系中的防变色研究_第1页
铜在铬酸体系中的防变色研究_第2页
铜在铬酸体系中的防变色研究_第3页
铜在铬酸体系中的防变色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在铬酸体系中的防变色研究

目前,许多关于纯铜材料的硬化方法的研究表明,使用有机试剂(如bta)溶液在铜表面形成一层防氧化膜,但这种风化膜对焊接性能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可以使用铬酸盐或铬酸盐溶液进行氧化处理以达到预防氧化。纯铜的氧化膜具有良好的抗逆性,但膜的颜色很深,不利于焊接。或在硬化过程中添加硫酸,以加速材料表面的腐蚀,形成硬化膜。硬化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外观容易改变。在铬酸溶液中,化学风化处理膜透明,不影响焊接性能,但膜的氧化性能差。根据重铬酸钾的要求,添加了al(h)3等颗粒和颗粒稳定性,然后使用了二次电极极化方法将铜材料表面用作膜。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使用了基于铬酸溶液的三电极系统(基于甘银电极的参与电极),添加了少量的sio二氧化剂,形成了稳定的溶液,并以阴性极化为促进措施,将铜材料形成一个透明、高耐腐蚀的膜。采用标准亚硝酸盐试验方法对铜表面膜进行氧化处理。1实验方法1.1si3溶胶和电解过程实验使用99.99%的紫铜片及铜棒(ϕ4mm),饱和甘汞参比电极(SCE),铂丝作辅助电极.CrO3(AR),Na2SiO3(AR),硝酸(AR).实验温度为室温(29±1)℃.采用BAS100A电化学设备(美国)和XSAM800型能谱分析仪(英国).用蒸馏水配制成50g/LNa2SiO3的溶液,通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得到澄清、透明的H2SiO3溶胶,经分析含H2SiO310g/L.铜试样钝化处理流程:金相砂纸打磨→Al2O3抛光→超声波清洗→无水乙醇除油→蒸馏水清洗→极化→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吹干→100℃热处理(10分钟).1.2离子表面刻蚀材料xrs线性电位扫描.把依次经过金相砂纸打磨、Al2O3抛光、超声波清洗、无水乙醇除油、蒸馏水清洗后的铜电极(ϕ4mm的铜棒用环氧树脂封在玻璃管中并露出下端)作为研究电极在BAS100A电化学分析仪上进行线性电位扫描(铂丝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扫描速度为10mV/s,起始电位为+400mV,终止电位为-700mV.抗腐蚀性试验.根据部标《QJ476-79铜及铜合金钝化膜层技术条件》:用1∶1硝酸(比重1.42)滴一滴在材料的钝化膜上,记下从溶液滴下起至开始冒泡为止的时间(标准规定在20±5℃时以不低于5秒为合格).氧化膜的XPS分析.把略小于10mm×10mm的铜样品放入XSAM800型能谱分析仪的样品台,以氩离子清洗材料表面后进行XPS分析(X射线源:KαMg靶,电压12kV,电流为16mA).然后,用氩离子刻蚀材料表面(刻蚀电压为3500V,靶电流约为30μA,刻蚀速度相当于每分钟刻蚀表面1nm).刻蚀几分钟后,重新进行XPS分析.这样重复刻蚀并进行XPS分析,得到从氧化膜表面向氧化膜内不同深度的膜的组成.2结果与讨论2.1腐蚀紫铜材料选择了5种以CrO3为主要成分的钝化剂配方,并分别采用阴极极化作为一种辅助的加速钝化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有H2SO4的钝化溶液中,把经前处理的紫铜材料放进溶液中,材料表面马上被腐蚀;含有NaCl添加剂的溶液中对材料处理后,铜的表面呈彩虹色;在CrO3的溶液或含有H2SiO3的CrO3的溶液中,紫铜材料浸入溶液后,CrO3会除去材料表面的一层薄的氧化膜,使材料表面呈现漂亮的金属光泽外观(Table1).因此选择4、5配方(H2SiO3、CrO3)作为我们研究的基本成分.2.2溶液中的乙醇作用2.2.1cro3反腐蚀能力与表面膜的氧化能力在不同浓度的CrO3溶液中(含2.5g/LH2SiO3),对铜材料在-600mV(vsSCE)电位极化8分钟.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使用的CrO3浓度的增加,用1∶1HNO3试验膜的抗腐蚀能力时,材料表面出泡时间也略有增加,说明在高CrO3浓度时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的量(或厚度)大,所以表面膜抗HNO3的氧化能力也增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当CrO3低于20g/L时,表面膜的抗HNO3的氧化能力差.如果没有CrO3,表面不能形成氧化膜,所以此时表面不抗硝酸氧化.2.2.2hno3回复突变实验结果在其它条件相同而H2SiO3浓度不同的溶液中对铜的钝化处理(50g/LCrO3,在-600mV电位对Cu极化8分钟),结果见表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H2SiO3浓度低时,所形成的保护膜抗HNO3的氧化能力差,随着溶液中H2SiO3浓度的增加,表面膜的质量也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当H2SiO3浓度10ml/L时,表面膜的抗HNO3的氧化能力达到要求.并且考虑到环境因素,即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的铬酸,因此实验的溶液成分选择50g/LCrO3+2.5g/LH2SiO3.2.3电积累率的影响2.3.1氧化膜的形成和催化氧化处理时.在一定极化电位条件下,严格极化时间,也是获得质量好的氧化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电沉积时间短,形成的氧化膜薄且不均匀,电沉积时间过长,形成的氧化膜过厚,颜色也容易变深.在50g/LCrO3+2.5g/LH2SiO3中,用-600mV电极电位对铜进行处理.从表4可知,极化时间在1分钟时,从滴加硝酸在其表面后的起泡情况来看,氧化膜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硝酸腐蚀能力;当极化时间增加时,形成的表面膜的抗氧化能力更好,说明氧化膜的质量也更好,但当极化时间达到30分钟时,形成的表面膜颜色变深.2.3.2金属电极的电化学表征极化电位对表面膜的形成影响很大.在50g/LCrO3+2.5g/LH2SiO3中,用不同的电极电位对铜进行处理8分钟,从表5可知,室温条件下,随着极化电位的变负,氧化膜的抗硝酸的氧化能力增加,说明形成的氧化膜变厚、质量变好.当电极电位高至100mV时,表面不能形成抗腐蚀的膜,当电极电位为0mV时,铜表面已经能形成一层抗腐蚀膜,尽管在此条件下膜的抗腐蚀性能还不是很好.随着电极电位的变负,膜的抗硝酸腐蚀的时间也越长,当电位达到-600mV或更负时,膜的抗腐蚀性能达到较好.这可以从铜在溶液中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加以解释.图1a是铜电极在50g/L的CrO3溶液中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从图1a可以看出,在电极电位100mV到0mV之间,有一个还原峰(A峰),A峰为铜电极氧化态表面的还原反应峰,即铜材料在浸入CrO3溶液后其表面的金属铜被氧化成Cu(Ⅰ)或Cu(Ⅱ),当铜材料作为电极进行阴极极化时,这些氧化物将在50mV(vsSCE)被还原为金属铜,产生一个还原峰,同时在此处还可能伴随着CrO3还原生成Cr2O3,即Cr(Ⅳ)+3e=Cr(Ⅲ),产生Cr2O3被夹带着以铜-氧化铬的组成共同沉积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复合氧化膜.所以实验在0mV左右就开始形成抗腐蚀膜了,但此时形成膜的速度非常慢,因而膜的抗腐蚀性能也差.在高于此电位时,Cu(Ⅰ)或Cu(Ⅱ)不能被还原,Cr2O3也不能形成,材料表面也就没有抗氧化性能.CD段为CrO3的复杂多步还原过程,当电位更负时,则产生H2气,这两个过程在曲线上联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限.图1b是铜电极在50g/LCrO3+2.5g/LH2SiO3溶液中的线性电位扫描曲线,与图1a相比,两曲线的形状相似,但由于H2SiO3的加入,在电极电位100mV到0mV之间的还原峰(A峰)明显增强,可能由于H2SiO3的催化作用使得CrO3还原生成Cr2O3的反应更快,铜电极的阴极极化过程加剧,但在小于-0.5时的CrO3的还原电流及H2气的生成电流明显降低(CD段).这样由于H2SiO3的加入,更利于Cr2O3的形成,并且与H2SiO3及还原的Cu共同沉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这样的表面膜具有抗硝酸的氧化能力.随着电位的变负,Cr2O3的形成速度加快,即氧化膜的厚度越来越厚,所以表面膜的抗硝酸能力越来越好,但如果极化电位很负,并且极化时间也很长,形成的表面膜过厚,膜的颜色会变深.因此在50g/LCrO3+2.5g/LH2SiO3溶液中制备铜材料表面氧化膜,以电极电位选择-1100mV、极化时间选8分钟为好.2.4耐硝化性能材料在溶液中极化成膜处理后,用气流吹干,此时氧化膜有一定的抗硝酸腐蚀能力,但未能达到最好,当在80℃以上对氧化膜老化10分钟左右,氧化膜的抗硝酸腐蚀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经过老化处理的氧化膜具有疏水性能.2.5铜氧化膜表面元素组成图2是铜材料在50g/LCrO3+2.5g/LH2SiO3溶液中,以-1100mV电极电位极化8分钟得到.铜表面氧化膜的XPS全谱分析图谱,从图谱可以看到,氧化膜由Cu、Cr、Si、O四种元素组成,其中Cu以单质形式存在,而Cr、Si分别以Cr2O3、SiO2形式构成,其余的O为吸附态.图3(a、b、c、d)是氧化膜表面各元素的XPS单谱图.从各图谱的位置分析,氧化膜由单质Cr2O3、SiO2、Cu及吸附氧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多相结构,组成复杂,难以用分子式表达,其大致结构可以写为xCr2O3·ySiO2·zCu·nO吸附,其中的x、y、z、n为各组分的系数.表6是在铜氧化膜表面刻蚀不同深度时的各个组成的变化.从氧化膜的表面向膜的深处各成分的变化是:单质铜及SiO2的含量不断增加,Cr2O3的含量都有所减少.这可能是铜材料作为电极在溶液中进行阴极极化时,首先是表面氧化态铜还原,此时由于氧化态铜浓度高,因而在铜的深处铜含量高.SiO2以胶体形式在材料表面有一层吸附,既在材料表面的浓度要高于溶液中的浓度,因而在铜及Cr2O3还原形成初期共同沉积的SiO2含量高,这样就解释了氧化膜深处的浓度高于氧化膜表面的浓度.氧化膜内有吸附氧存在,并且氧化膜最外表面中的Cu、O的原子数比接近1∶1,这是由于氧化膜中的单质铜有一定的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