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D/28/wKhkGWV7QHOAfN1hAAL4Jxvf0l0671.jpg)
![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D/28/wKhkGWV7QHOAfN1hAAL4Jxvf0l06712.jpg)
![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D/28/wKhkGWV7QHOAfN1hAAL4Jxvf0l06713.jpg)
![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D/28/wKhkGWV7QHOAfN1hAAL4Jxvf0l06714.jpg)
![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0D/28/wKhkGWV7QHOAfN1hAAL4Jxvf0l06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叙述体篇章中主题标识的句法和形态手段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
1.主题和主题描述1.1u3000主题的识别主题(或主题)是讨论的对象。根据Gundel(1988)的研究,笔者(许余龙1996,2002)提出,从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可以将语篇中句子(主要是陈述句)的主题定义如下:(1)一个语篇实体E是小句S的主题,当且仅当听话者在处理S时,他可以推测说话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向他进一步提供关于E的信息。而主题的识别可以遵循如下一个原则:(2)在一句小句中,动词前任何一个表示句中述谓结构所描述的动作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即某个具体或抽象的认知实体)的名词短语,都是句中的一个主题。虽然主题可以定义为一句句子或小句所谈论的实体,而且这一主题实现为、从而也可以识别为句中的一个成分,但是从语篇回指确认的角度来说,语篇实体的主题性更主要的是体现为在语篇中作为一个过程参与者的属性,而不仅仅是体现在实现为句中的一个主题成分,因为主题的这一语篇属性与语篇中的指称跟踪(referencetracking)和理解直接相关。正如Givón(1990:40)所指出:“主题性并不是指称对象依赖小句而获得的一种属性,而是依赖语篇而获得的一种属性”(着重号原有)。因此,一个句子主题要成为一个语篇主题,必须满足如下一个语篇条件(许余龙2002):(3)当且仅当小句的主题是语篇(片段)描述的动作过程中的一个明确的参与者时,它才能成为一个语篇主题。1.2语言提示和回指关系那么,主题的语篇属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属性又是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手段来表达的呢?在书面语篇(即篇章)中,作者通常会提到许多不同的实体,有的是作者想谈论的重要主题,有的是次要主题,有的则只是提及而已。语言也为作者提供了不同的表达手段,使作者有可能向读者暗示篇章中不同实体的不同主题性。因而,作者在篇章组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主题的管理(topicmanagement),以便为读者正确理解篇章中意在表达的回指关系提供必要的提示;而作者为此采用的语言手段便构成了读者理解篇章回指的语言提示(linguisticcues)。主题管理至少包括如下两项工作:(1)在实体首次引入篇章或其后再次提及它们时,将某些实体标示为(潜在的)重要主题;(2)随着篇章的展开,向读者提示主题的维持或转换。而对于读者来说,理解作者在篇章中运用的主题管理方式,对于理解篇章中表达的回指关系十分重要。本文着重讨论汉语叙述体篇章中主题管理的第一个问题,即主题标示(topicmarking)问题。我们将利用自建的汉语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并利用报刊语料,来分析和讨论篇章采用的主题标示手段及其在篇章回指确认中的作用。语言中的主题标示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句法手段,另一类是形态手段。作者可以在篇章中利用这些手段来向读者提示,某个实体将成为或已经是篇章某一部分谈论的主题。根据Givón(1990:第17章)对世界上许多不同语言的研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说,句法主题标示手段有:(1)存现结构(existential-presentativeconstruction);(2)Y移位(Y-movement);(3)左偏置(leftdislocation);(4)右偏置(rightdislocation);(5)与格转移(dative-shifting);(6)提升(raising)等。形态主题标示手段包括使用指示词、冠词和代词来表明篇章中某个主题的引入或重新引入,以及表明所引入主题的相对重要性。下面我们将着重讨论那些在汉语叙述体篇章中使用的主题标示手段。2.主题描述的语法要素2.1充分利用民间故事的锚点,将生动的存现和使用在部分部分中语言中的存现结构典型地用于将一个新的重要实体作为主题引入篇章。存现结构中表达存现意义的动词包括以下四种主要类型:(1)存在动词“有”;(2)表示某人或某物出现或消失的动词,如“出(了)、来(了)”;(3)表示某人或某物所在处所的动词,如“住(着)、坐(着)”;(4)表示作为某一事件或经历的结果,某人或某物出现于情景中的动词,如“养(了)、生(了)、娶(了)”(Huang1987)。下面是四个存现结构的例子,分别包含了上述四类存现动词中的一个(加下划线的是存现动词)。(4)a.含有存在动词的存现结构从前有个泥水匠叫刘善,……(八哥)b.含有出现动词的存现结构正在这个时候,出了个汉子叫二郎,……(二郎捉太阳的故事)c.含有处所动词的存现结构鲁家湾里住着一个姓鲁的老木匠。(鲁班学艺)d.含有作为事件的结果而出现动词的存现结构春天里娶了个媳妇,叫玉花,……(红泉的故事)存现结构在篇章中不仅用于引入一个新主题,而且特别用来说明所引入的实体是一个重要的新主题,即那些最有可能在其后的篇章中重点谈论的主题。这一点可以从用存现结构和非存现结构引入的新主题,在其后的篇章中提及的次数对比中看出。提及次数多的主题说明是作者重点谈论的主题。为此,我们用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统计分析了18个民间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参与者和那些至少在篇章中提及两次的非人物参与者。我们的数据库共含有154个这样的参与者,在其后的篇章中,这些实体共提及1,235次。我们按这154个实体在引入篇章时所采用的句法结构,分类统计了它们在其后篇章中提及的次数。统计的结果见表1。表1显示,在故事里提到的154个篇章实体中,41个是由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这些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共提及919次,平均每个实体提及22.4次。而其余用非存现结构引入的113个实体,平均每个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只提及2.8次。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实体是采用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那么这一实体非常有可能会在篇章下文中详细描述与谈论,成为篇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相反,如果一个实体是用非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那么很有可能那只是一个次要主题,在篇章中只是过渡性地简单提及一下,为发展主要主题服务。2.2y位移的名词/行为表达如果说篇章中的存现句是典型地用于引入新的重要主题,或者说将新引入的主题标示为重要主题的话,那么Y移位1,或称主题化,则是篇章中典型地用于将某个通常已引入篇章或至少可以假定是可推测的实体,标示为重要的、通常是对比性的主题的一种句法手段。如下例:(5)这,笔者是清楚的。(《人民日报》1990年1月13日)在此例中,经过Y移位的名词短语“这”是句子的有标记主题。这个主题指称的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即某种说法或断言。这一说法在篇章前一句中已经作了交代。在篇章中,Y移位典型地用于选择一个新近引入的主题作为重点谈论的对象,并暗示,这个重点谈论的实体与同一语义场中其他可能的实体形成对比。在上面的例子中,所隐含的对比双方是“这”一说法和其他说法。该句表达的大意是,“我对其他的说法或许了解得不多;但对于这一说法,我是很清楚的。”Y移位虽然也用于书面篇章中,但在口头话语中用得更多一些,常用来标示一个(新的)对比主题。Y移位的这一功能与另一个句法手段——左偏置十分相似。试比较下面一对例句:(6)a.小王,我还没有通知过。b.小王,我还没有通知过他。在上面的一对例句中,句(a)采用的是Y移位;句(b)则是采用左偏置,其中的重复代词(resumptivepronoun)“他”占据了左偏置的名词短语“小王”原先所处的位置。这两种句法结构都用来标示一个对比主题。由于左偏置和右偏置大多用于口头话语中,因此我们不把它们列为(书面)篇章中主要的主题标示手段。2.3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设计出内容分析和叙述实体将一个已引入篇章的实体标示为主题,最常用的句法手段是句子的主述题结构(topic-commentstructure)。这一结构虽然也包含了那些经过Y移位后产生的“特殊”句子结构,但是大多数篇章中句子的主述题结构是“自然”的句子结构,是自然表达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篇章功能而采用的结构。因为这里所说的主述题结构大致相当于Halliday(1994)所说的主述位结构(thematicstructure),其中的主题大致相当于Halliday的主题性主位(topicaltheme),可以按照前面例(2)中所列的原则加以识别(许余龙1996)。篇章引入一个实体后,如要继续谈论这个实体,这一实体通常实现为句子主述题结构中的主题。在前面例(4)中用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的四个实体,在后一(小)句中都以主述题结构中的主题标示为在该篇章片断中谈论的实体,下面是其中的一个例子:(7)从前有个泥水匠叫刘善,他养了一只八哥。(八哥)2.4副动词的表达有时,篇章除了标示一个正在谈论的主题之外,还标示了一个正在谈论的(重要)次主题(secondarytopic,Tsao1987,1990)。汉语中,标示次主题的句法手段是采用一个副动词表达式(coverbalexpression)2,将动词的宾语从动词后移到动词前。这些前置的宾语不但可以是一个与格(dative)或受益格(benefactive)名词短语,即通常是指人的名词短语,也可以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短语。请看下面两个例子:(8)a.有这么一家有钱的,他白价黑夜的光打算怎么会发财,总想占人家的便宜。b.天长日久,谁也不敢靠近他,背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三刀子”。(元宝)(9)a.第二天,他妈妈又偷偷地给他一块钱。……b.他……把钱交给他父亲。(传家宝)与存现句的用法不同的是,使用前置副动词短语的目的通常并不是引入一个新主题,并将其标示为一个将要谈论的潜在重要主题,而是标示一个上文提及的已确立的实体。这一点可以从上面的例(8)中清楚地看出。在该例中,一个有钱的人在例(8a)的第一小句中用存现结构引入篇章,然后成为下面两小句的谈论对象。因此,到了例(8b),这个有钱的人已经确立为篇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句中的前置副动词短语“给他”的作用是将一个篇章已引入的实体标示为小句谈论的一个重要次主题。同样,在上面的例(9b)中,无生命名词宾语“钱”在副动词结构(即“把”字结构)中被提升到动词的前面。这个前置宾语所指称的,也是一个已引入篇章的实体,即例(9a)中提到的“一块钱”。如有必要,在汉语中有可能将两个宾语同时采用副动词结构前置。例如,在下面的例句中,两个副动词短语“把钱”和“给他”都置于动词“送”的前面。通常在这样的句子中,副动词宾语“钱”和“他”都是上文提到过的实体。(10)老李及时把钱给他送了去。Tsao(1987,1990)指出,“把”字结构中的那个名词短语,或者总的来说,一个前置副动词表达式中的名词短语,是句子的次主题,而句中主语/主题位置上的那个名词短语是句子的主要主题(primarytopic)。从篇章处理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前置副动词短语中的那个宾语名词短语表达的实体称为副主题(co-topic)3,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含有副主题的句子也是一个关于那个副主题的句子。副主题可定义如下:(11)一个实体E是句子S的副主题,当且仅当E是篇章上文刚提到的一个动作过程中的参与者,并且读者在处理S时,他可以推测作者写这句话的意图是向他进一步提供关于E与S的主题相关的信息。我们的副主题与Tsao的次主题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Tsao的次主题主要是根据名词短语在句中的句法位置确定的;而我们的副主题则主要是从篇章处理的认知心理角度确定的。对他来说,任何前置副动词短语中的名词短语,都可以自动识别为一个次主题。而对我们来说,只有篇章中新近提到的一个实体,并且在这个实体再次成为某个动作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时,才能成为一个副主题。因此,并非所有的动词前的名词短语都能成为副主题,也并非动词后的名词短语都不能成为副主题。见例(12):(12)候选人给选民或送钱,或赠物,或开列期约,或报知股票明牌。(《人民日报》1989年11月30日)其中,“选民”虽然是前置副动词“给”的宾语,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副主题,因为它在篇章上文中并没有提到,全文谈论的也只是候选人在选举中的各种舞弊行为4。而Tsao则可能会认为它是一个次主题,因为它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另一方面,虽然副主题典型地编码为一个前置名词短语,但是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是一个动词后的名词短语,只要符合上面副主题的定义,也能成为一个副主题。下面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13)a.师傅们都挺爱这只八哥,b.∅还常教它说话、唱小调。(八哥)在上例中,“八哥”这一实体在例(13a)中提及,例(13b)中的“它”又再次指称这一实体。作为读者,我们会感到,在写例(13b)时,作者的意图不仅是向我们进一步提供关于“师傅们”的信息,同时也是向我们进一步提供关于“八哥”的信息。因此,虽然“它”位于动词后,但它所指称的实体在上文中刚提及,与小句主题“师傅们”的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识别为例(13b)所谈论的一个副主题。但是对于Tsao来说,由于例(13b)中的代词“它”出现在动词后的句法位置上,或许他不会认为“它”是一个次主题。我们的副主题与vanHoek(1997:56)所说的次要参照点(secondaryreferencepoint)更为接近。由于英语中没有类似的“把”字或“被”字结构,她将动词的直接宾语视为次要参照点。她认为小句中的主要参照点(primaryreferencepoint)是小句的主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当于小句主述题结构中的主题。我们之所以需要将“再次提及”作为副主题识别的一个条件,是因为在小句中,一个非主语/主题位置上的名词短语表达的实体首次提及时,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副主题,而只是篇章下文中的一个潜在副主题,正如存现句中名词短语首次引入篇章的实体并不是存现句本身的主题,而只是篇章下文的一个潜在(重要)主题一样。如果这个潜在副主题在其后的篇章中并未再次提及,那么我们会将其理解为只是篇章中顺便提及的一个实体。相反,如果它在其后的篇章中再次提及,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谈论主题的同时,也想谈论这一实体,因而它是一个副主题。例如,在上面的例(12)中,由于“选民”在篇章上文中并没有提到,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只是讲那些“候选人”在竞选期间干了些什么贿选活动,而并不是讲“选民”干了些什么。而在例(13)中,由于“八哥”这一实体在例(13b)中再次提及,因此有资格成为该小句的副主题。在这一篇章语境中的例(13b),确实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即该句要谈的不仅是那些师傅们,而且也是那个八哥,或者说是师傅们与八哥之间的关系。由于存现句典型地用于引入和标示一个新的重要实体,作为篇章下面一句的主题,而前置副动词表达式典型地用于标示一个已引入的实体,作为小句的副主题,所以存现句中用于引入一个新实体的名词短语通常是一个无定名词短语,而前置副动词短语中的名词短语通常是一个代词或有定名词短语。这一点可以从我们民间故事语料中无定名词短语的分布中得到部分验证。在我们的民间故事语料中,共出现63个无定名词短语,其中41个出现在存现句中,而没有一个用于前置副动词表达式中。如果一个前置副动词短语中的名词短语表达的指称对象具有很高的可及性(Ariel1990;许余龙2000),那么这个名词短语有可能编码为一个零形代词。下面是自然篇章中的一个实际例子:(14)a.有一个地主,b.∅爱财如命。c.一个麻钱∅看得比磨盘还大,d.∅看到有利的事,e.∅恨不得把脑袋削尖,f.∅钻进钱眼去。g.平素∅对待佃户们,h.∅又悭吝又刻薄。i.因此,众人给∅起了个绰号:j.∅叫“财迷精”。(金马驹和火龙衣)例(14i)里的前置副动词短语“给∅”中的零形代词,指称的是前面几句一直在谈论的一个实体,即那个地主。该实体在例(14a)中由一个存现结构引入,并成为例(14b)到例(14h)中的主题。到了例(14i),由于这个实体具有非常高的可及性,因此作者用了一个零形代词来指称,尽管这个零形代词在小句中是副动词“给”的宾语。一些研究者认为,汉语中的副动词一般不能流落(stranded),即不能因为没有一个显性的宾语而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成分。例如,黄衍(Huang1994:131)认为,下面例(15)中的句子(原例5.30a,其中表示不合语法的星号为原有)“不合语法,因为在汉语中副动词的宾语一般不能省略”。Xu和Langendoen(1985:11)也认为,下面例(16a)中的句子(原例(44a),星号原有)如果表达的是例(16b)的意思,那么是一个结构不合法的句子。(15)*小明的坏脾气给∅带来了许多麻烦。(16)a.*张三我被打了。b.我被张三打了。c.我被打了。而例(16c)是一句合乎语法的句子,因为“被”在该句中并不是用作副动词,而是用作一个表示被动的语法小品词(particle)。汉语中的“给”有时也可以用作被动小品词,如例(17):(17)苹果全给吃光了。但是,上面例(14i)中的“给”似乎无疑是一个副动词,而不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小品词,因为句中的主语“众人”显然是动词短语“起了个绰号”的施事,而非受事。此例说明,尽管汉语中的副动词或许通常不能流落,但这并非是汉语中的一条绝对的句法规则。而要解释为什么汉语中的副动词有时可以流落,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检验语篇中影响其使用的因素。从例(14i)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可能使副动词流落的一个篇章语境因素是,副动词宾语的指称对象是一个具有很高可及性的篇章实体。如果这一篇章条件得到满足,那么至少像“给”这样的副动词是有可能流落的。3.主题标记的形式方法3.1无定名词动词在专四乐章中的使用次数汉语篇章中的主题标示,除了采用上述句法手段之外,还采用一些形态手段。这些形态手段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与一些句法手段同时使用,其功能是向读者暗示它们所标示的主题在篇章中的相对重要性。总的来说,汉语用于标示篇章实体主题性的形态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标示新引入篇章的实体作为下文中的潜在主题的相对重要性;而第二类则用于标示已引入篇章的实体作为下文(某一部分)的主题的相对重要性。在汉语篇章使用的第一类主题标示形态手段中,最显著的是利用无定名词短语和光杆名词短语之间的对比5。在汉语中,表达名词短语无定性的形态手段主要包括数词加名量词(如果是单数名词短语的话,数词可省略),如“(一)个、两个”等,以及复数名词短语中表示指定(specific)或非指定(non-specific)的数量性词语,如“(一)些、很多”等。由无定名词短语引入篇章的实体作为篇章中主要主题的相对重要性,部分反映在它们在其后的篇章中被提及的次数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它们在篇章下文中提及的次数来加以验证。在我们的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中,共有154个实体引入篇章。其中,63个实体由无定名词短语引入,84个由光杆名词短语引入,7个由零形代词和代词引入6。这些实体引入篇章后下文中提及的总次数和平均次数见表2:表2显示,由无定名词短语引入篇章的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平均提及15.8次;而由光杆名词短语引入篇章的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平均提及的次数仅为2.8次。这清楚地表明,总的来说,无定名词短语在汉语篇章中主要用于引入一个(潜在的)重要主题。通过无定名词短语和光杆名词短语的对比来标示引入实体的相对重要性,还反映在这些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是否还会再次提及。表3分析了这一情况。表3显示,一半以上由光杆名词短语引入篇章的实体在其后的篇章中从未提及,而从未再次提及的实体仅占由无定名词短语引入篇章的实体总数的4.8%。这一结果再次说明,总的来说,无定名词短语主要用于将较重要的实体引入篇章。有时,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前面可以加上一个指示形容词“这么”,用于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主题。这个“这么”是一个无定指示词,其功能与(美国)英语口语中的无定指示词this(这)十分相似,两者都用于标示一个重要主题。但是在用法上,汉语中的“这么”用在一个无定名词短语的前面,进一步强调该名词短语引入的篇章实体的重要性;而英语中的this则用于取代一个不定冠词,作为引入一个重要主题的强调形式。用于这一功能的“这么”已出现于前面的例(8a)中,这里重复为下面的例(18),以便于与例(19)中表达相似功能的英语无定指示词this(转引自Wald1983:98)相比较。(18)有这么一家有钱的,他白价黑夜的光打算怎么会发财,总想占人家的便宜。(元宝)(19)There’sthisguythatgoesintothenextdoorneighbors’es[原文如此]house.(有这么一个家伙,他专门私入邻居的家。)在用于将一个新的重要主题引入篇章时,无定名词短语典型地出现在存现句结构中。在我们的民间故事语料数据库里的63个无定名词短语中,41个用于存现结构中。在表3中,虽然有3个无定名词短语,其引入的实体在以后的篇章中从未提及,但这3个无定名词短语都不是用于存现句中。在我们的数据库中,出现于存现结构中的所有名词短语都是无定名词短语。因此,将表2与表1作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无定名词短语用于存现结构中,那么它们引入的实体在其后篇章中提及的平均次数进一步提高,从表2中的15.8次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跆拳道理论考试》课件
- 《食品加工学》课件
- 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电波传输》课件
- 《制定发展措施》课件
- 《语言学概论》课件
- 保险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博商课件
- 班组长上讲台课件
- 《海参海蜇养殖技术》课件
- 《诗歌结构技巧》课件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方案
- 高考英语单词3500分类记忆(精编版)
-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动态等级评定检查表
- 我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评估体系探究(金)
- 井控-井口套管头装置⑥课件
-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方案
- 变配电室受电方案
- 新起点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单词卡片(共23页)
- 译林版五下英语1-3单元电子稿
- 墙面钢筋网砂浆抹灰加固方案(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