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_第1页
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_第2页
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_第3页
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_第4页
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谈被借阅者迷失的《红楼梦》书稿

乾隆三十二年丁海(1767年)夏,《红楼梦》原著中有两位畸形的老人记录了一个灾难事件。庚辰本第20回的一则眉批云: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昌(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关于这次迷失书稿事件的性质、影响,发生的时间、方式,特别是它造成的损失,红学界有各种推测。而有些问题,还未引起红学界的重视,有些结论尚不明确。这里我们略陈管见,想重点谈谈在这次事件中“被借阅者迷失”的书稿究竟是哪些,顺便谈谈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甲戌本、庚辰本被发现的时候,这个事件就已被红学界所关注。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和《跋乾隆庚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两文中就曾谈及此事,但他并未把这次事件的损失与后半部所有书稿的失传区分开来。影响所及,有些红学家怀疑后半部的失传有某种政治色彩。后来虽有红学家指出这次事件的损失不是整个后半部,而仅仅是某些章回,但并未确指究竟是哪些回。邓遂夫《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作是怎样迷失的》一文是专门探讨这个事件的文章,但是由于邓先生将畸笏叟所谓的“五六稿”解释为“五六册”,因而得出了在这次事件中迷失的是后半部全部书稿的结论。这样,这次事件的损失又与整个后半部的失传混淆在一起了。我们认为,这次迷失书稿事件固然与后半部所有书稿的失传有密切的联系,但两件事却不能混为一谈。从脂批所透露的情况来看,曹雪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红楼梦》的全部创作,而后半部至少是分两次陆续被迷失的。第一次迷失书稿事件,正是上引畸笏叟的批语所记载的这个事件。根据这个记载,此事的发生时间肯定是在“丁亥夏”之前;事件的性质似没有任何政治色彩,“被借阅者迷失”,只是一个意外的事故。至于这个事件给《红楼梦》带来的损失,则是我们要重点探讨的。“花袭人有始有终”和“狱神庙慰宝玉”显然是两个残存的回目,分别代表着两个整回的书稿。所以,所谓“五六稿”不可能是指“五六册”,而只能是指“五六回”。畸笏叟说,《有始有终》这一回“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一起迷失,显然没有把《有始有终》包括在“五六稿”之内。五六回加《有始有终》一回是六七回。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次迷失的书稿大约有六回或七回,其中包括《花袭人有始有终》和《狱神庙慰宝玉》这两回。关于《花袭人有始有终》一回,作者早有伏线,批者也常提及。如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写琪官无意中说出袭人的各字,宝玉又暗将二人的汗巾互换。同回庚辰本回前总批云:《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联系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袭人出嫁之后”云云,说明后半部中袭人确实嫁给了琪官,在“荣府事败”之后,她“有始有终”地周济、供养了穷愁潦倒的宝玉、宝钗夫妇。关于《狱神庙慰宝玉》一回,脂评也多次提及。如庚辰本26回眉批云:《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这段话的批者、加批时间和口吻与上引第20回庚辰本眉批完全相合,说的也是这次迷失书稿事件。又如甲戌本第27回侧批云:“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可知《狱神庙慰宝玉》这“一大回文字”中的主要人物有宝玉、茜雪、红玉等。关于此回情节,红学界有不少推测。这不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故不详述。畸笏叟提到《狱神庙》回的批语还有一条。那是在庚辰本第27回,针对红玉答应凤姐一段文字,有一条眉批云:“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却(确)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从批语所署的时间来看,批者大概是脂砚斋。针对此批,又有一条眉批云: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所谓“未见”,可以理解为“尚未看至”,也就是说,畸笏认为脂砚还没有看到《抄没》、《狱神庙》等回,所以不了解红玉在这些章回中的作用,从而误以为她是“奸邪婢”。但这样理解总觉牵强。从字面上看,“未见”就是“没看过”,也就是说,畸笏认为脂砚之所以判断失误,是因为他没看过《抄没》、《狱神庙》诸回的故事。众所周知,到己卯年,脂砚斋对《红楼梦》已是“凡四阅评过”,他竟“未见”这些章回,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些章回早已迷失无稿。已知《狱神庙》回是“被借阅者迷失”的,看来同时迷失的还有《抄没》一回。这回书写贾府被抄家的结局,是后半部中相当重要的情节。关于这一回,前八十回的伏笔俯拾即是,脂批也屡屡提及。如第74回写抄检大观园,探春说:“你们别忙,往后自然连你们一齐抄的日子还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又如第18回己卯、庚辰、戚序本均有批语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如此重要的章节,却不幸遭迷失,诚不免令人扼腕。此外,畸笏叟还明确指出了其他两回迷失书稿的内容。第25回甲戌、庚辰本都有眉批云: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26回眉批云:将这两条批语与庚辰本第20回记载六七回书稿“被借阅者迷失”的那条眉批对照,再与庚辰本第26回记载“《狱神庙》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的那条眉批对照,可以发现这是同一人于同一时间追忆同一事件。批者皆为畸笏叟,此人合;加批时间皆为丁亥夏,此时合;批语内容都是书稿被迷失,此事合。而且,批语痛惜慨叹的口气也完全一样。可见这两条批语所说的《宝玉悬崖撒手》和《卫若兰射圃》这两回书稿,包括在畸笏叟所谓的“五六稿”之内,也是“被借阅者迷失”的。关于《宝玉悬崖撒手》一回,脂批在其他地方也曾说明。如庚辰本第21回夹批云:“……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又如靖藏本第67回回前批云:“后回《撒手》,乃是已悟;此虽眷念,却破迷关。”可知此回是写宝玉出家为僧的故事。有人因“叹不能得见”一句,推测这一回大概没有写出来,即系有目无文的“未完稿”。如胡适就认为“大概雪芹止有此一回目,尚未有书。”(《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这是不符合《红楼梦》的成书规律的。小说开篇就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可见曹雪芹是先写出大段大段的正文,然后进行增润删汰,最后才是纂目分回。此回既然已有回目,就不可能还没写出正文。所谓“叹不能得见”,正是说此回已迷失无稿。关于《卫若兰射圃》一回,作者早有伏笔,脂批也曾点明。如31回写《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己卯本回末总评云:“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不论对这一回情节作何推测,其为写史湘云的结局是无可争辨的。以上我们找出了五个残目,它们所代表的五回书稿都是“被借阅者迷失”的。畸笏叟的批语说得非常明确,当无疑问。可是这次被迷失的书稿不只这五回,而是有六七回,那就是说,至少还有一二回也被迷失,还需继续探寻。通读脂批,发现谈及《警幻情榜》的评语值得注意。庚辰本第17至18回,写妙玉出场时有一条较长的夹批,指出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各册中的若干人物。针对此批,有一条眉批云:树(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未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所谓“末回”,当是指最后一回,同时说明此回回目中有“警幻情榜”四字。畸笏叟在丁亥夏指出脂砚斋在27回的批语中说红玉是“奸邪婢”,“此系未见”后半部的有关章回而致误。这与上面这则批语的口气如出一辙。“皆系漫拟”正因“此系未见”,没看过末回《警幻情榜》,故而“总未的确”。脂砚斋(或另外某个批书人)既然“未见”这个“末回”,看来它早已和《抄没》、《狱神庙》等回一起“被借阅者迷失”了。《红楼梦》末回设置情榜,合乎古代小说的惯例。《西游记》后有佛榜,《封神演义》后有封神榜,金批《水浒传》后有英雄榜,《儒林外史》后有幽榜,看来曹雪芹是沿袭了这一体例。关于这一回,脂批屡屡提及。如靖藏本第6回眉批云:“观《警幻情榜》,方知余言不谬。”甲戌本第8回眉批云:“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庚辰本19回夹批云:“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庚辰本第22回眉批云:“……使宝玉无言可答,仍将一大善知识,始终跌不出《警幻情榜》中。”此外,还有许多批语提到宝玉为“情不情”、黛玉为“情情”的字眼。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脂批三番五次地说到宝黛二人的评语,却从未提及其他人在情榜中是什么评语。如果不是批者早已看不到《警幻情榜》,恐怕是不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宝黛是全书的主角,他们的评语自然会受到格外重视,况且其评语又是那样独特,自然可以口耳相传下来。至于其他人的评语,知情者(如曹雪芹、畸笏叟及迷失书稿的借阅者)若不说,别人当然不好“漫拟”。从这一点上,也可说明《警幻情榜》恐怕是早已“被借阅者迷失”了。当然,说《警幻情榜》也在“迷失”之列,仍是推测之辞,缺乏硬证。是耶非耶,还值得继续探讨。根据畸笏叟的记载,在这次佚稿事件中共迷失了《花袭人有始有终》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亦即一共迷失了六回或七回,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被借阅者迷失”的六回书稿的残目,这与畸笏叟的记载基本吻合。当然,可能还有一回也被同时迷失,但是由于在脂批中找不到线索,我们就不好妄断了。事实上,“被借阅者迷失”的书稿,大概就只是这六回。脂批“后之三十回”(戚序本21回回首评)、“后百十回”(蒙府本第3回侧批)云云,说明《红楼梦》全书共百十回,后半部是三十回。那么“被借阅者迷失”的书稿就占后半部的五分之一,损失是相当大的。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六个残目所代表的六回文字的情节,当然比残目本身所反映的丰富得多。原因是这些残目只是一个完整回目的上联或下联的孑遗,所以这六回书里所包含的很多情节,在这六个残目的字面上得不到反映。比如有关凤姐、刘姥姥、巧姐等人的结局,很可能就包含在《狱神庙慰宝玉》一回中。小说第42回写刘姥姥为巧姐取名,说有了此名“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凤姐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靖藏本针对这句话有一则眉批云: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从加批时间和口吻上判断,此批大概出自畸笏叟。所谓“狱庙”,显然是指“狱神庙”。可知在《狱神庙慰宝玉》一回中,并不是单纯描写茜雪、红玉如何去安慰宝玉,而是还有刘姥姥探视凤姐,并接受凤姐的嘱托而去营救被“狠舅奸兄”卖入烟花巷的巧姐等情节。不幸的是,这些精彩的故事都“被借阅者迷失”了。下面谈谈这次迷失书稿事件发生的时间。畸笏叟明确记录这个事件的批语,都是在丁亥夏写下的,可知事件发生在这一年以前。又,脂砚斋在“己卯冬夜”指责红玉是“奸邪婢”的那条批语,被畸笏叟否定,认为“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另外,庚辰本第17至18回写妙玉出场句下“漫拟”金陵十二钗的批语,在己卯本上是双行小字夹批,这说明此批是己卯底本上原有的。换言之,此批至迟写于乙卯年。此批也被畸笏叟指为“漫拟”,说它“总未的确”。畸笏叟的这两条批语至少说明,脂砚斋在乙卯年就“未见”那些迷失书稿了。换言之,佚稿事件发生在乙卯年以前。其实,畸笏对脂砚的批驳,似乎也可说明脂砚斋根本就“未见”过那些迷失书稿。他俩看法相左,完全不是思想认识的差异所致,而是在于对基本事实(小说情节)的了解程度不同。如果脂砚斋看过那些书稿,就不该在批语中屡屡出现常识性(就畸笏叟而言)错误。显然,脂砚斋只是知道有那些书稿,却“未见”过。甲戌本第一回说:“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可知脂砚斋早在甲戌年就已对《红楼梦》连抄带阅又加评。他竟没读过那六回迷失书稿,这只能说明佚稿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还在甲戌(1754)年以前呢。现在换个角度谈时间问题。畸笏叟记载“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云云,说明《红楼梦》有不只一次的誊清过程。事实确是如此。庚辰本第75回回前批云:“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显然是一次誊清工作。这年是丙子(1756),上距“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仅两年。既然甲戌年是“抄阅再评”,初评的时间当在甲戌以前。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一文中据此推断小说大概完成于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基本是可信的。那么这一年可能就是抄阅初评的时间,下距甲戌也仅两年。可知至少壬申前后、甲戌和丙子都曾进行过誊清,以后(如己卯或庚辰)还可能做。曹雪芹的原稿是完整无缺的,可能其中的某些章回还需继续修润删补,但全书基本完整,并且已经基本上分出章回。假设壬申年前后誊清了一部,甲戌年誊清第二部,丙子年又誊清第三部,以后又陆续誊清若干部。可能从己卯年开始,已有人借抄。现存的己卯本就是怡王府据“己卯冬月定本”过录的。誊清的书稿越多,越不易迷失。因为一旦迷失,可据原稿或几种誊清稿增补,也可以据别人借抄的过录本增补。奇怪的是,这六回书居然彻底“迷失无稿”了。畸笏叟一再用“惜”“叹”“恨”这样的字眼,口气是非常遗憾的,这说明他根本就不可能再见到这些文字了。这只能有两种解释:其一,事件发生在壬申年前后,“被借阅者迷失”的是曹雪芹的六回手稿。手稿想必相当凌乱,但并非不可读,也并非不可示人。但因眉目不清晰,装订不整齐,这些手稿是容易迷失的。在整理者尚未誊清至这六回的时候,它们就被借走了。一旦迷失,除非作者另起炉灶重写,否则当然就永远无法看到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脂砚斋竟然“未见”过这六回。其二,事件还是发生在壬申年前后第一次誊清时。誊清之后,凌乱的原稿被毁弃,故这个誊清录副本便成了人间孤本,一旦迷失,便永远无法据别本(因为不存在)增补了。已知甲戌、丙子那第二、三次誊清工作是脂砚斋做的,至于壬申前后这第一次誊清工作,恐怕就不是脂砚斋做的了。如果他曾经清抄过这六回,何至于竟不记得其细节呢?上述两种可能性中,第一种可能性较大。无论是哪一种可能,事件的发生时间都可能是壬申年前后。上述推测如果可信,曹雪芹可实在是太不幸了。他十年辛苦,呕心沥血撰写的《红楼梦》,刚刚完成就被迷失有六回之多。从壬申到他去世(壬午或癸未),中间有十来年的时间。这其间除了继续修订其他书稿之外,他大概一直在寻找这迷失的六回,没打算重新补写。及至找回佚稿的希望破灭,他已是死之将至,无力补恨了。丁亥夏,畸笏叟记载了曹雪芹、脂砚斋去世的消息: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前批知者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