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的冲突与解决
在侵犯知识产权后,债务人通常会首先考虑的是法院的救济,即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知识产权进行司法保护是各国通例。但是在我国除了司法保护外,还存在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模式。其实各国都有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但是各国通用的是行政的专门的机关保护,比如说警察、海关,这是各国通行的。中国的特色是我们的行政管理机关直接去执法,就是我们的版权局、商标局、知识产权局和专利局直接执法,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因此,外国并不存在知识产权双轨制冲突的问题,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冲突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一、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双轨制冲突的情形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知识产权保护除了司法救济外,行政保护也是重要途径。1而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2,人民法院在同一案件已经进入或者经过行政执法程序后,仍然有管辖权。可以说,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上的管辖规定隐含了双轨制冲突的可能性。我国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双轨制冲突,主要体现为三种情形:第一,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等知识产权行政复审机构的裁决和法院民事诉讼裁判的矛盾。包括两种可能性:知识产权行政复审机构裁决专利权、商标权有效,而人民法院判决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比如法院认为被告使用的技术虽然和原告专利技术一致,但属于公知技术,则事实上否定了专利的有效性;行政复审机构裁定专利权、商标权无效,而人民法院民事判决认定被告侵权成立,被告侵权成立当然以专利权、商标权有效为前提条件。第二,知识产权局、版权局、商标局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裁决和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判决矛盾。对同一侵权纠纷,行政执法部门和法院做出了构成侵权和不构成侵权的相反判决。第三,当事人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裁决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和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判决结果的矛盾。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对同一侵权纠纷做出了侵权成立和侵权不成立的相反判决。二、地域管辖存在冲突其他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主要依靠司法救济的模式,不存在我国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救济双轨制冲突问题。但是,国外也遇到过专利权、商标权的审批机构、登记机构或其行政复议机构的裁决和法院的判决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在法院诉讼管辖上由于地域管辖不统一所造成的司法管辖权混乱和冲突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采取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集中知识产权案件上诉管辖权的方式。(一)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设立上,美国的做法应当说起到了带头作用。美国国会通过“1982年联邦法院改革法”(FederalCourtImprovementActof1982),设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它专门受理全部或部分涉及专利法的案件,从而提高专利审判中的一致性,使得专利法的适用具有更高的可预见性。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专利上诉案件拥有统一管辖权,对联邦地方法院所做出的一审专利纠纷判决和专利复审委员会决定不服的,统一由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实行二审上诉统一管辖。这样,美国国内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在二审上诉环节由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统一行使管辖权,有效地克服了法院审理中地方各自为政的弊病和专利复审委与法院之间裁决不一致的矛盾。(二)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管辖权日本国会2004年6月11日通过的《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设置法》确定了设立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高等法院。2005年4月1日,日本根据该法设立了知识产权高等法院,作为东京高等法院的一个支部。日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管辖权包括三类:请求撤销特许厅裁判的诉讼;有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程序四种专业性较高、技术较为复杂的案件的上诉管辖;其他的知识产权民事上诉案件包括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邻接权、基于植物品种登记发生的品种权、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侵犯商业利益的案件,与东京高等法院民事管辖范围相一致,仅在其辖区范围内的,才能由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进行上诉管辖。可以说,日本设立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做法只是统一了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管辖权,是一种不彻底的司法改革。这种不彻底性是由于知识产权高等法院隶属于东京高等法院的一个支部,机构设立的非独立性造成的;而机构设立的非独立性又是由于调整知识产权高等法院和日本国内八家高等法院的人事级别的困难性导致国会采取了妥协的不彻底改革方案造成的。美国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设立,有效地防范了专利复审委员会和联邦地方法院发生裁判冲突,统一了专利案件的上诉管辖权;日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设立,也使得特许厅裁判不至于和地方法院发生冲突,统一了大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管辖权。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做法,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知识产权案件的统一管辖权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都在于将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程序通过设置专门性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实现统一管辖。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冲突问题的实质,也在于案件管辖权的不统一。因此,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模式,以解决我国的双轨制冲突问题。三、为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建立冲突解决机制(一)有知识产权确权的申请及救济在解决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双轨制冲突的法律机制上,除了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以外,还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回避冲突”,一种是建立“大知识产权审判庭”模式。笔者以下对这两种解决机制予以分析。有学者主张,在知识产权人就同一侵权纠纷,向行政部门及司法部门寻求救济,若请求事项相同,在一部门已立案查处或审理的情况下,另一部门不应就同一纠纷提起的相同请求事项进行审理或者查处,即对于同一纠纷,权利人不应就相同的请求事项同时寻求两个部门的救济。如果权利人就同一纠纷同时寻求了两个部门的救济,其享有向其中的一个部门撤回救济申请的权利,该部门应予准许。笔者以为,这种主张属于“回避冲突说”。有两个问题该主张很难给与解释。一是如果权利人不主动撤回同时向行政部门的申请和向法院的起诉,作为公权力享有者的行政部门和法院没有合法依据又不能放弃自己职权的行使,这种情形下如何能避免冲突。二是行政部门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受理的主要依据是保护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以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公共权力等无疑是现代行政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一些学者甚至将公共利益的概念视为行政法的基础。行政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理念和法院对知识产权进行私权利保护的理念显然旨趣相异,如何能够回避二者的冲突呢。还有一种主张,就是在一审知识产权管辖上实行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审合一”模式。1996年1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为我国第一个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统一归入民三庭审理的知识产权审理新模式的试点,该审理模式被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称为“浦东模式”,饱受赞誉。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知识产权案件一审管辖法院设置上做到了民事、行政、刑事统一到“大知识产权庭”。不可否认的是,该种审判模式在审判的专业化、提高审判的效率与速度、多方位的权利救济等方面具有比知识产权审判的传统分立模式更明显的优势。但是,该模式不能完全解决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在地域管辖范围以及级别管辖范围不同时所导致的双轨制冲突,比如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之间就同一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做出的裁决发生了冲突,这种模式显然无力解决。应当说,以上两种解决机制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在解决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冲突问题上都不是彻底的法律机制,并不能完全避免和解决冲突问题。这恰恰提示我们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必要性。(二)知识产权侵权争议案件的上诉管辖权笔者以为,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做法是根本性的彻底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对知识产权纠纷司法上诉审管辖的统一来化解行政和司法裁判间的冲突。笔者以我国拟建立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管辖体系为例作以下图示。(详见图1)在该管辖模式下,知识产权侵权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直接向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提起上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处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不服的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行政诉讼一审裁判不服的,向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对于专利、商标等需要审查批准或者核准登记取得的知识产权行政授权,当事人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裁定不服的,向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或评审,对复审或评审决定不服的,向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提起上诉。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在上诉案件的管辖权上做到了“合三为一”。该审判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最小的成本(保留目前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制的主要部分)达到最大化的收益(通过二审管辖权的统一有效克服了行政和司法的冲突),相比于其他制度设计而言,具有更优的可选性。(一)专利权法院的相对应定性分析和美国在设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之后遇到的困惑类似,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专业倾向性问题会凸现出来。美国有学者认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带有更明显的“亲专利”色彩。他们认为,一家专业性法院或者半专业性法院,比一家普通法院更倾向于在赞同还是反对专利这样的基本问题上偏袒其中一方。分析美国联邦专利法院的“亲专利”倾向,首先,如果基于美国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地位来考虑,“亲专利”倾向总体上符合美国的知识产权国家战略安排;其次,美国的三审制度诉讼安排可以使得非常必要时由联邦最高法院受理对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二审案件的上诉,不至于使联邦法院在背离正确原则的轨道上“走得太远”3。我国司法制度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无法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纠正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可能性偏差。但是,可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对具体案件批复意见以及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的形式,尽量减少错误性偏差的发生。(二)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的管辖和日本设立知识产权高等法院曾遇到的问题类似,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法官人事安排问题可能浮出水面。透过人事安排背后,实际上是法官的级别和待遇问题。在现有体制下,审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的法院大多是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相应就是高级人民法院。取消多个法院二审的管辖权,也就等于说这些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人事安排问题成为专门性知识产权上诉法院设立所要面对的障碍。笔者以为,对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按照高级人民法院的级别进行设置,并且设置在北京。对于因为统一知识产权上诉管辖权而需要重新进行人事安排的法官,首先可以考虑进行人事遴选,通过业务考核、考试等制度选择其中优秀的人才进入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其余的法官则分流到原来所在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庭。在法官人事安排上,可资借鉴的是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死刑复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行业新车质量保修免责合同
-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合同
- 个人对个人协议书
- 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协议
- 前台文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劳务分包合同履约担保
- LED照明产品研发合作协议
- 股东内部承包经营协议书
- 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
- 汽车维修服务细节确认及免责协议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发酵馒头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金融学基础》实训手册
- 数与代数结构图
- 曹晶《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教学设计
- 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图
-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工程案例及反馈情况
- 财务收支记账表
- 物流园区综合管理系统需求(共19页)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_20211228_11184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