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周时期国人对待国家大事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或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突出说明了商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2.秦代,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这一规定有利于()A.强化君主权力 B.提高国家治理效能C.实现国家统一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如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推行州郡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由此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趋势是()A.中枢决策机制日臻完善 B.行政效率持续降低C.地方官员职权逐渐扩大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4.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罗马()A.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 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5.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丕平献土说明()A.西欧封建统治者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利用C.西欧采邑制度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教皇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6.论及17世纪末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 B.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C.内阁实际上掌握了政府权力 D.变化源于激烈的革命7.美国总统弹劾案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4款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凡受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轻罪的弹劾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如果有足够多的议员投票认同总统犯有“叛国、受贿或其他重罪与轻罪”,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这一规定说明弹劾案()A.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B.遵循了权力制约与平衡C.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D.彰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8.1940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这一措施的贯彻()A.意在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B.旨在调动民众参政积极性C.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苗不接时,官府向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D.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10.1898年8月,清廷为了解京官们对变法的态度进行一次民意测验,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印发给各衙门官员签注,指出哪条可行,哪条不可行。结果全部认为设议院、兴民权不可行,包括那些拥护变法与康、梁关系密切的人士。这说明()A.清廷官僚“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B.维新派领导核心的脆弱性C.统治阶级内部缺乏深度改制的动力 D.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潮流11.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一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一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一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12.宋朝苏洵在《嘉祐集》中说“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他强调的是()A.官员选拔依据考试成绩 B.对官员进行严密的监察C.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D.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13.2022年10月20日,特拉斯正式宣布辞去英国首相一职,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只有45天。有英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说:“我儿子已经见证了4位财政大臣、2位首相……他才4个月大。”尽管英国频繁倒阁,但它的国家机器运转正常,社会并未失序。这是因为()A.英国实行文官制度,通过考试录用并有任期B.政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终身任职C.英国确立共和政体,可以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文官在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公开参加政治活动14.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C.干部考核法制化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16.《唐律疏议》里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定位“十恶”,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体现唐朝法律()A.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B.开始儒家化C.受到理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开始引经入律17.明代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这反映了明代乡约()A.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平民化 B.实现了儒法思想合流C.增强了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D.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18.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19.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 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20.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当代中国()A.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新方针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实施21.元朝在西南和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中后期,西南地区的府州县官由布政司领之,宣慰司、招讨司等土司由都指挥领之;西南地区广建军事卫所,隶属各省都指挥使司。由此可知,明朝()A.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C.实施了改土归流消除地方割据 D.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政治权力22.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如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B.助推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C.摧毁封建教会的信仰基础 D.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23.《维也纳和约》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919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约》之间影响最深远的外交协定。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则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并引用国家主权的新概念,推动其在整个新世界传播。材料意在强调《维也纳和约》()A.主导了国际关系体系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重构了国际政治格局 D.推动了国际协调机制的合理化进程24.20世纪开始,国际社会开始用法律限制战争权。《非战公约》规定,“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事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由此推知()A.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强 B.国家利益冲突不可避免C.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D.诱发战争的因素在削减25.当前,内蒙古各地正积极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并行不悖。2021年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些措施()A.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B.初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保障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D.完善了各民族制度的法规体系26.2014年,习近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B.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C.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D.是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27.1949年美国逼迫英镑和法郎大幅度贬值,至1950年各国出现美元短缺现象;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控制美元流量,导致英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信用下降,被迫从中东撒军。美国还利用美元的力量对外进行援助,建立军事基地。这说明美国()A.肩负起稳定世界货币体系的责任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霸权C.货币政策诱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 D.确立美元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28.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 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 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9.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清军进入南京之后,第一时间控制住了黄册库。顺治皇帝特意提醒主帅多铎:“南京各街门图书史册……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用心收掌,不许乘机抽毀,致难稽考。”顺治的提醒旨在()A.实行崇史重史的政策 B.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C.充分发挥黄册的功能 D.尽快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30.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是A.基层治理主要依靠村社进行 B.庄园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单位C.自治市镇成为主要基层单位 D.社区成为基层自治主要方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材料三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大国崛起》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根据材料二回答,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哪些。32.国家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认为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就会使人小过不犯,重罪更可以避免,最终达到“无罪而乱不生”的境界。他又说:“然则去微奸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他坚持“必罚明威”的杀无赦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摘编自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犯谋反大逆罪,则因家庭关系,按亲疏分别“缘坐”;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相为隐”;如夫“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而妻殴夫,要徒一年;如“主人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而部曲、奴婢过失杀主,处绞刑;等等。——据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等整理材料三民法典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法典。从未出生胎儿的权利到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从公民乘车出行到房屋出租买卖,从结婚离婚到家庭关系和遗产继承,它涵盖各个方面。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体现出对社会发展新需要、人民权利发展新需求的积极回应。它摈弃了历史上资产阶级民法典重物不重人或者见物不见人的缺点,把对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的权利,全面纳入民法典的调整和保护范围。——据刘丹《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述韩非重刑的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上述思想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的立法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分析其立法特色形成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民法典”的特色。33.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与交流,推动了区域与国家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任何交流都是双向的、互润的,通过交流达到融合和发展。中国古代通过各民族间往来和交流,汲取别人的长处,补充和替代自己的不足,逐渐走向共同繁荣与发展。如周设官“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至唐“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物品)、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都足以说明之。——据张志宏《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刍议》等整理材料二开始于1618年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作为一场欧洲世俗专制王权相互争权夺利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此前“教权高于皇权”的罗马神权统治。因此,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和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相互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国际关系实现了“大洗牌”,……并形成了欧洲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李卓群《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掌邦国宾客之礼籍”的官职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鸿胪寺的主要职责。(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中期欧洲国际关系“大洗牌”所带来的成果,并简要概括“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打开“一个缺口”的历史事件,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及十八大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理念和方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将答题卡有关项目填写清楚。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周时期国人对待国家大事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或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突出说明了商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的中国。材料“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或者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体现的是当时存在着早期的原始民主,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制约性,A项正确;当时君主掌握国家权力,排除B项;C项错在夸大“社会舆论”的作用,排除;在奴隶制社会,人民群众不可能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排除D项。故选A项。2.秦代,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这一规定有利于()A.强化君主权力 B.提高国家治理效能C.实现国家统一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材料“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可知,秦代对文书的格式内容等进行了要求,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强化君主权力,排除A项;秦朝已经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文书制度,并不是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如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推行州郡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由此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趋势是()A.中枢决策机制日臻完善 B.行政效率持续降低C.地方官员职权逐渐扩大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D项正确;丞相是古代行政中枢,其反映的是中央行政体制的转变,排除A项;行政效率持续降低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方官员的职权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4.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听取意见。执政官根据咨询结果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然后提交公民大会投票通过。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罗马()A.公民大会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B.共和政体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 D.权力机构的职责分工尚需明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执政官每逢要事必与元老院协商”“元老院还对执政官职权的分配实行有效的控制”“多数情况下,元老院的建议左右了执政官实施权力的领域”可知,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比较大,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公民大会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谈及共和政体是否阻碍社会发展,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丕平献土说明()A.西欧封建统治者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利用C.西欧采邑制度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教皇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可知,丕平在教皇帮助下夺取王位,并且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敌人,体现两者相互利用,互相帮助,B项正确;丕平献土增强了教皇的实力,并非加强控制,排除A项;丕平是将土地赠送给教皇,并非给自己的封臣,因此与采邑制度无关,排除C项;丕平将土地赠送给教皇,体现了王权的影响力也较大,“实际统治者”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 B.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C.内阁实际上掌握了政府权力 D.变化源于激烈的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的英国。据材料可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国王仍然存在,但是国王权力得到限制,而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这是权力结构发生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但其仍然是国家元首,而非名副其实的“虚君”,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内阁的信息,排除C项;英国“光荣革命”是一次没有流血的革命,而非激烈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7.美国总统弹劾案是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4款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凡受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轻罪的弹劾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如果有足够多的议员投票认同总统犯有“叛国、受贿或其他重罪与轻罪”,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这一规定说明弹劾案()A.最终由最高法院审理 B.遵循了权力制约与平衡C.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 D.彰显了天赋人权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总统、副总统和合众国的所有文职官员……弹劾并被判定有罪时,应被免职……国会将可以罢免总统”可知,在美国总统可以因弹劾而被国会罢免,反映了国会对总统的牵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应的是行政和立法权之间的制衡,与党派斗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天赋人权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8.1940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这一措施的贯彻()A.意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B.旨在调动民众参政积极性C.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7月(中国)。据本题材料“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中共中央提出“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的实施,为政协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但这不是其实施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注重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政府工作,而非调动民众参政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三三制”原则对政权建设的作用,而非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C项。故选D项。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苗不接时,官府向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D.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有农户都必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可知,韩琦认为青苗法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并未能够实现王安石最初富民的目的,D项正确;材料与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青苗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青苗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10.1898年8月,清廷为了解京官们对变法的态度进行一次民意测验,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印发给各衙门官员签注,指出哪条可行,哪条不可行。结果全部认为设议院、兴民权不可行,包括那些拥护变法与康、梁关系密切的人士。这说明()A.清廷官僚“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B.维新派领导核心的脆弱性C.统治阶级内部缺乏深度改制的动力 D.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8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京官的态度属于体制内的态度,京官中之前支持变法的,都认为设议院、兴民权这一条不可行,而设议院、兴民权涉及深度改制,这说明清政府统治阶层内部缺乏深度改制的动力,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天朝上国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领导核心具有脆弱性的结论,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一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一门第声望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一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知可知,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品德才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声望,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材料对应的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C项正确;与材料中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标准一一对应的是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排除ABD项。故选C项。12.宋朝苏洵在《嘉祐集》中说“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他强调的是()A.官员选拔依据考试成绩 B.对官员进行严密的监察C.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D.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是:有职官但是没有考绩等于没有官职;有考绩但是没有赏罚分明也是没有考绩。这里的“课”有盘查、考问的意思,考课,就是古代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的制度。因此材料反映苏洵强调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D项正确;材料反映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并非官员选拔,也不是对官员进行严密的监察,排除AB项;材料反映对官员要有考核和奖惩,与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2年10月20日,特拉斯正式宣布辞去英国首相一职,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首相,只有45天。有英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说:“我儿子已经见证了4位财政大臣、2位首相……他才4个月大。”尽管英国频繁倒阁,但它的国家机器运转正常,社会并未失序。这是因为()A.英国实行文官制度,通过考试录用并有任期B.政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终身任职C.英国确立共和政体,可以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文官在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公开参加政治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是因为”,可知这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尽管英国频繁倒阁,但它的国家机器运转正常,社会并未失序”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的文官在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公开参加政治活动,所以首相换了,但政府仍然能正常运行,同时英国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并不是文官的选拔和任期,排除A项;事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B项史实错误,排除B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14.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受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孙中山的思想没办法保障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夸大了思想的作用,排除A项;民国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到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并非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且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民国国家政治制度并未完善,排除B项;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是甄别和甄别审查,并非文官考试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根本点是()A.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B.干部管理民主化C.干部考核法制化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D项正确;干部管理民主化、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及干部考核法制化均不属于出发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16.《唐律疏议》里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定位“十恶”,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体现唐朝法律()A.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B.开始儒家化C.受到理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开始引经入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法律中涉及到的“十恶”都是与伦理相违背的罪行,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唐朝的法律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教化的功能,是礼法结合的典范,A项正确;在唐朝之前已经开始儒家化,排除B项;理学产生于宋朝,排除C项;秦汉时期就已经引经入律,排除D项。故选A项。17.明代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这反映了明代乡约()A.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平民化 B.实现了儒法思想合流C.增强了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D.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明代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以《大明律》解释六谕,表明乡约与贯彻皇帝的旨意和国家的法律结合起来,体现政府将乡约作为教化百姓、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宣讲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利用儒家思想教化百姓,无法得出儒法思想合流,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乡约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效用,而是明代乡约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8.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律体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形式,分为公法和私法两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注重程序“诉讼中心主义”。这两大法律体系都()A.以习惯法为基础 B.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C.注重成文法作用 D.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J近现代欧美。材料涉及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据所学可知,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D项正确;以习惯法为基础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项;突出司法独立和法官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B项;注重成文法作用的是大陆法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 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可知,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B项排除;材料只涉及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与政治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20.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当代中国()A.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依法治国进行了阐述,这表明当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中共十五大内容,排除B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政治体制改革”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D项。故选A项。21.元朝在西南和西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明中后期,西南地区的府州县官由布政司领之,宣慰司、招讨司等土司由都指挥领之;西南地区广建军事卫所,隶属各省都指挥使司。由此可知,明朝()A.强化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B.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C.实施了改土归流消除地方割据 D.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政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元朝土司制度的基础上,明朝中后期,西南地区的府州县官和土司分别隶属于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并在西南地区广建军事卫所,这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改土归流,排除C项;这是对地方制度的调整,不会削弱中枢机构的政治权力,排除D项。故选A项。22.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如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B.助推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C.摧毁封建教会的信仰基础 D.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教材,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根据教材,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基督教会一直在西欧有很大影响力,“摧毁”一词说法不当,排除C项;语言不涉及王权和教权的利益,因此也不会激化二者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3.《维也纳和约》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919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约》之间影响最深远的外交协定。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则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并引用国家主权的新概念,推动其在整个新世界传播。材料意在强调《维也纳和约》()A.主导了国际关系体系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重构了国际政治格局 D.推动了国际协调机制的合理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拉丁美洲)。据材料“拉丁美洲则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并引用国家主权的新概念,推动其在整个新世界传播”可知,《维也纳和约》被拉丁美洲用来宣传国家主权的概念,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B项正确;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材料并没有涉及该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维也纳体系是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但材料没有涉及该方面内容,排除C项;《维也纳和约》是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推动了国际协调机制合理化的进程,但材料没有涉及该方面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4.20世纪开始,国际社会开始用法律限制战争权。《非战公约》规定,“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事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由此推知()A.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强 B.国家利益冲突不可避免C.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D.诱发战争的因素在削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以来(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十世纪上半叶,从《非战公约》到《联合国宪章》,增加了对发动战争的制约因素,即安理会可以采取必要的空海陆军事行动来维护和平,这是在二战后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力量增强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强,不能说明国家利益冲突不可避免,排除B项;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增强,但不能体现诱发战争的因素在削减,排除D项。故选A项。25.当前,内蒙古各地正积极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并行不悖。2021年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些措施()A.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B.初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保障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D.完善了各民族制度的法规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些措施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A项正确;1947年刚解放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民族区域自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侵犯各民族利益,排除C项。故选A项。26.2014年,习近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B.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C.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D.是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B选项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未被写入联合国宪章,A选项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的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排除。【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27.1949年美国逼迫英镑和法郎大幅度贬值,至1950年各国出现美元短缺现象;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英国控制美元流量,导致英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信用下降,被迫从中东撒军。美国还利用美元的力量对外进行援助,建立军事基地。这说明美国()A.肩负起稳定世界货币体系的责任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霸权C.货币政策诱发了世界性金融危机 D.确立美元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9年至1956年(美国)。据材料“美国对英国控制美元流量,导致英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信用下降,被迫从中东撒军。美国还利用美元的力量对外进行援助,建立军事基地”,可知二战后期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所以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力量逼迫英镑和法郎大幅度贬值、迫使英国从中东撤军、建立军事基地等,即说明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霸权,B项正确;材料中美国的做法不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稳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性金融危机,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8.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 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 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陆贽认为,两税法选取各州科率钱谷数最多一年的额数,作为两税定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简化了税收名目,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扩大收税对象,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29.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清军进入南京之后,第一时间控制住了黄册库。顺治皇帝特意提醒主帅多铎:“南京各街门图书史册……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用心收掌,不许乘机抽毀,致难稽考。”顺治的提醒旨在()A.实行崇史重史的政策 B.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C.充分发挥黄册的功能 D.尽快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册”的作用是登记人口及其财产状况,是赋税征发的主要依据,便于政府的管理,B项正确。因实行崇史重史的政策与本题材料主要内容黄册不一致,排除A项;因顺治的提醒旨在是考查保留黄册的目的,而充分发挥黄册的功能,排除C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明朝的典章制度,,不能得出尽快熟知明朝的典章制度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0.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是A.基层治理主要依靠村社进行 B.庄园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单位C.自治市镇成为主要基层单位 D.社区成为基层自治主要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以来,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这是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是,D项正确;村社治理是俄国的基层治理方式,排除A项;庄园是中世纪的主要基层单位,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材料三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大国崛起》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根据材料二回答,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哪些。【答案】(1)政治体制:中国:君主专制(或答专制政体,或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雅典:民主政治。借鉴:重视权力的相互制约。(2)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一种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原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道路和原有历史传统的不同。(3)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或答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民主原则(或答民主共和制原则,或答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原则)。【解析】【小问1详解】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图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二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政权机构反映的是民主政治。借鉴:根据材料及所学,唐朝三省分工合作、相互制约,雅典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十将军委员会掌握最高军政权力,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审查一切公职人员,分权制约,因此,材料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权力相互制约。【小问2详解】两种类型: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知17世纪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18世纪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原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从各国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道路等因素分析。【小问3详解】原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2.国家治理法治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认为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就会使人小过不犯,重罪更可以避免,最终达到“无罪而乱不生”的境界。他又说:“然则去微奸之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他坚持“必罚明威”的杀无赦观点,“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入涧之必死也,则人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摘编自谷方《韩非与中国文化》材料二《唐律疏议》规定,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犯谋反大逆罪,则因家庭关系,按亲疏分别“缘坐”;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相为隐”;如夫“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而妻殴夫,要徒一年;如“主人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而部曲、奴婢过失杀主,处绞刑;等等。——据冯红《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等整理材料三民法典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法典。从未出生胎儿的权利到不同年龄段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从公民乘车出行到房屋出租买卖,从结婚离婚到家庭关系和遗产继承,它涵盖各个方面。民法典的许多内容体现出对社会发展新需要、人民权利发展新需求的积极回应。它摈弃了历史上资产阶级民法典重物不重人或者见物不见人的缺点,把对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的权利,全面纳入民法典的调整和保护范围。——据刘丹《民法典: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述韩非重刑的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上述思想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的立法特色及其历史地位,分析其立法特色形成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民法典”的特色。【答案】(1)思想:轻罪以重刑;实行连坐;滥用死刑。

历史背景: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古代重视刑罚的传统及商鞅思想的影响;韩非希望达到天下大治的愿望。(2)立法特色:依据身份不同,同罪不同罚。

历史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原因: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汉代以来法律儒家化历程的影响。(3)特色: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中国。思想:由“给‘小过者’施以重刑”,可得出轻罪以重刑;由“盖里相坐而已”,可得出实行连坐;由“杀无赦观点”“使吾法之无赦”,可得出滥用死刑。历史背景:联系所学可知,韩非所处时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就有诸多刑罚,商鞅就提出了连坐思想,故可知,古代重视刑罚的传统及商鞅思想的影响;由“何为不治”“乱不生”,可得出韩非希望达到天下大治的愿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立法特色:由“贵族犯罪,分别得以议、请、减、赎和官当”“如家属或亲属间一般犯罪,可‘同居相为隐’”等,可得出依据身份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