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研究一、公民个人信息权概论 1(一)公民个人信息权定义 1(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 21.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22.擅自披露个人信息 23.擅自提供个人信息 24.非法买卖个人信息 3二、民事公益诉讼概论 4(一)民事公益诉讼的含义 4(二)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 41.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 42.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类型 6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研究 6(一)能否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列入民事公益诉讼? 61.提起主体如何适用? 62.举证责任如何承担? 8(二)为什么要将个人信息保护列入民事公益诉讼? 91.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 92.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 11四、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立法保护 12(一)立法完善 12(二)程序完善 14参考文献 17一、公民个人信息权概论(一)公民个人信息权定义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迅猛增长,收集、传输以及利用个人信息在这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新型时代都变得易如反掌。现在的个人信息范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从以前的自然人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等信息扩大到了现在的工作履历、健康信息、财务状况等任何单独或与其他信息比对即可以辨别出特定的个人的客观信息。个人信息权是根据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的主体对自己的信息控制和被动排斥他人进入个人信息的权利。公民的个人信息在进行法律保护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是在强调公民对于个人信息的支配和控制。这种支配和控制在权利人对他人的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因为工作需要认可时就会体现出来,个人信息权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能够充分的体现人格性:第一,个人信息体现人格权的特征是在作为人格利益的对象时,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二,个人信息的肖像、姓名等可以辨别出特定的个人的客观信息作为人格权并且受法律保护。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商业贸易和政府工作运行的基础动力,然而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篡改甚至于扰乱个人生活安宁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凸显,所以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显得极其重要。(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1.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根据调查显示,在很多手机应用授权的隐私协议中对于用户信息的保护条款含糊不清规定不明确,而且用户不授权就没法用,因此有79.2%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运营商的收集目的必须是适当的,并且收集的范围仅限于处理的目的,并且在未经用户同意和内部沟通的情况下,不得扩展信息收集的范围。在收集的信息与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关服务之间合理的相关性是在收集所需的信息,但是收集的信息超出正确范围就属于过度收集了。2.擅自披露个人信息某速递公司条客户信息被公司“内鬼”泄露。该公司的员工泄露了四十多万名快递客户的详细信息。该公司的总部发现,有关两个特许经营者的员工帐户上的提单信息存在异常查询问题,并怀疑与第三方的串通导致信息泄漏,该公司不小心陷入了舆论漩涡。在该公司报告此案后,嫌疑人被发现。尽管公司的员工构成犯罪,但是公司作为处理客户信息和管理员工的管理者,很难逃脱泄露客户信息的罪行,必须以同样的方式予受害者以赔偿。3.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某儿童摄影公司、某儿童培训公司员工的张某、卢某等人,为了扩大其商业营销,他们购买并进行交易,非法从医院部门收集到孕妇婴儿及其家庭的个人信息,有些人还非法出售或提供了孕妇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属的个人信息给其他人。后来张某等人的行为被发现后,涉案的儿童摄影公司、儿童培训公司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涉案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对于张某、卢某等人也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根据公司营销的需要,儿童摄影公司、儿童培训公司对其员工非法收集和使用孕妇的个人信息并泄漏其信息未履行其管理职责,侵犯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由于孕产妇个人信息主要是从当地两家医院泄露的,这两家医院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检察官提出建议,允许涉案的两家医院保护患者信息,通过警告鼓励医院教育医务人员如何来保护患者信息,并改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和做法。鹿城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依法管理与本案有关的公司,惩罚并组织以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为目的的特别措施。4.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赖某某在2016年1月至6月期间在未经各网站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弱口令侵入”等各种技术手段,非法控制二十多个网站,并且还利用黑客技术手段侵入并使用十几个网站进行非法控制。并且他还利用黑客技术将两个物流网站内的一百五十多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贩卖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了六万八千多元。被告人赖某某通过非法入侵物流网站,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上百万条后进行销售,符合“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故法院对其予以严厉处罚,法院以被告人赖某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赖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本案有效的遏制了网络黑客非法入侵网站窃取信息犯罪行为的进一步蔓延。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黑客利用计算机技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更加容易,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二、民事公益诉讼概论(一)民事公益诉讼的含义在我们国家以前的司法领域中是没有公益诉讼的用及,公益诉讼也只是一个存在的学术用语而已。直到二零零五年公益诉讼才正式进入了我国的司法领域。检察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对于发生危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就叫做民事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为我国司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首先,可以集中行使对大多数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诉讼的权利,这不仅减轻了法院在集体民事纠纷中审判诉讼当事人的压力,而且还简化了程序并加快了解决纠纷的进程;其次,民事公益诉讼也减轻了当事人双方的各种负担,比如举证、取证的困难等,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起到一定诉讼经济的作用。(二)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1.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自从2012年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立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与该制度相关的措施,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在这些措施的强力推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应对我国频发的环境污染、多数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立法机关在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订之中首次对公益诉讼作出了规定。随着我国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也随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取得的新进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问题。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因为性质的影响党委机关和立法机关显然不应当也不可能成为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因其具有审判属性,不可能成为公益诉讼的提起者。由于我国的检察机关被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如果法律监督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则存在着把法律监督机关降格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疑虑,并且一旦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在同法院的关系中也会出现检察机关在同一个诉讼中既是当事人又是监督者的问题。除此之外,检察机关提起诉讼就要像普通民事诉讼的原告那样提出诉讼请求,说明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对自己所提供的证据材料还要接受被告及其代理人的质询。由此看来虽然检察机关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提起诉讼和参与诉讼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受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的约束。如果排除人民检察院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那么《民事诉讼法》中“法律规定的机关”也只能是行政机关,因为一旦把行政机关也从法律规定的机关中排除出去,法律规定的机关就会落空。但是在《民事诉讼法》修改并实施了一段时间后,行政机关并没有成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而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时候,行政机关也没有获得能够提起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环境污染保护的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立法机关在《民事诉讼法》中用“有关组织”这一概念,目的是为了让今后的立法来完善有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并且可以在制定相关法律时进一步明确起诉主体与举证责任的承担者。2.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类型社会公益团体、人民检察院等都是民事公益诉讼的主要主体,当这些主体在作为原告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时候,都会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法律赋予社会组织这些权利,以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并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社会公共权益通常是公民的个人权利和利益的集合,因此公众在保护公共社会利益方面具有天生的热情。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纠纷中人民检察院代表着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社会团体是指不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的、非政府机构的、并且主要追求目标是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社会组织与团体。环境公益诉讼的有关组织比消费者公益诉讼的有关组织的范围要广,消费者公益诉讼只有省级及以上的消费者协会才能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三、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研究(一)能否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列入民事公益诉讼?1.提起主体如何适用?《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人写入了法律。我国在《民事诉讼法》中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只列举了环境公益诉讼和消费者公益诉讼,但是又没有将民事公益诉讼完全限制在这两类公益诉讼中,而是在后续的条文中做了保留“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个“等行为”的字样就表明了民诉法中的公益诉讼的类型是开放式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后还有可能会增加新的公益诉讼类型。鉴于政府具有行政权力以及提起诉讼的权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针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提起诉讼。环境污染造成的赔偿问题多数都能够在政府发起的磋商环节得到解决,赔偿责任人拒绝磋商的情况会罕见,磋商不成的概率也会相对较小,除此之外,考虑到将来有可能会被强制执行,赔偿责任人也会在能够履行的情况下主动履行,所以环境损害赔偿的案件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也会逐步减少。全国消费者组织与检察机关和省一级消费者组织与检察机关在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的民事公益诉讼中是诉讼的主体。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中,法律对消费者组织可以提起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未作限定,但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由检察机关提起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数量明显多于由消费者协会提起的案件数量。虽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主要确定为食品药品安全类,但是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不仅仅只包括普通民事公益诉讼,还包括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样看来消费类民事公益诉讼的主力军就成为了检察机关。如果公民个人信息也列入民事公益诉讼中,那么应该由谁作为提起诉讼的主体呢?在《民事诉讼法》中普通民事诉讼的提起主体可以由个人作为起诉主体来提起诉讼,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对于公民个人能否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提起诉讼未作明确规定。所以我认为当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时要分开来看。首先要看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范围的广度。如果是大范围并且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可以有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如果只是小范围并且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较小的话,个人可以提起普通的民事诉讼,不需要走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不要让简单的案件浪费司法资源。被侵犯的广度应该从众多不特定受害者的范围来看,在一个地区内出现相同的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并且被侵权人众多(三人及以上)不特定(被侵犯的信息不在同一个网站或者住所地),这种广度的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就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利用检察机关的权利可以更好的收集到行为人的证据,对于被侵权人来说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司法的强制力与执行力。其次要看众多不特定公民的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程度。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的使用价值都各不相同,所以有些行为人在实施侵犯行为时也会有不同的侵犯程度。当个人信息使用价值对于实施行为人来说价值较大时侵犯程度也许会比使用价值小的信息更深一点,侵犯的程度越大对于被侵权人来说损失就会越大,赔偿损失时也会各不相同。2.举证责任如何承担?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承担方式是谁主张谁举证,在民事公益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是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污染者对于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以及污染者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应承担举证责任。在以往的侵权案件中,大多数都是由被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只有专利侵权、高度危险作业、环境污染、高空坠物、饲养动物致损、缺陷产品、共同危险行为,医疗行为这八种行为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如果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列入民事公益诉讼中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我认为应该由检察机关承担举证责任,个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众多不特定个人的信息权益如何被侵犯、被侵犯的程度有多少只有这些被侵权人可以更加地容易拿出有力的证据,在无法取证时检察机关可以利用司法权利帮助被侵权人取证并提起诉讼。(二)为什么要将个人信息保护列入民事公益诉讼?1.个人信息保护的目的近年来,经常出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这触发了以依法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的警钟。在这个大数据网络时代,检察机关在依法起诉相关犯罪的同时,应当为公共利益行使民事诉讼职能,并利用自身的权力保护信息。我国《网络安全法》采用“个人信息”的表述是由于。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是保护有价值的个人信息,而不是所有个人数据。网络数据包括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以电子方式或通过其他方式记录此数据,以用于自然人的个人识别。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个人信息时个人应充分了解情况,并要求个人自愿明确表达其意图,以免侵犯个人信息的权益。如果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的个人信息类型发生变化,也应获得个人的同意。在公民面对过度侵犯与个人信息有关的权益,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搜索活动也正在稳步发展。2019年上海市检察院在某应用商店内发现许多移动应用程序软件面临的问题包括:获得用户信息违反法规的许可,隐私政策文档以及信息保护机制不完整,这些都严重违反了用户的合法权益。这些手机应用软件涉及学业、就业、财产管理、网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在确定相关证据之后,要求其加强用户信息保护工作,对违法违规的采取警示、暂停发布、下架等措施,并敦促应用程序供应商改善和规范隐私政策的案文。在互联网成为新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以及沟通与合作的新桥梁的情况下,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变得更加容易。个人信息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多次传输,作出了相应因此成为精准诈骗的重要信息来源。新颁布的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定除非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否则必须在该自然人或该人的监护人的同意下处理个人信息;有关一般信息处理的规则;清楚地表明信息处理的目的,方法和水平不要违反任何法律或行政法规,因为这些条件是双方约定的。企业等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技术手段给用户个人信息加密,要加强管理,做好内部风险防控。收集信息时,必须征得用户的同意。同时,所收集的信息必须安全地存储,以避免“内鬼”为牟利而出售。任何在安全存储个人信息方面做得不好并且披露相关信息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平台等应为用户提供“一键注销”的便利,并要及时清除长时间未使用的帐户,并且信息处理者的这些行为对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也至关重要。2.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大数据平台为个人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在现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越来越显著,个人信息面临泄露、恶意使用和转卖等问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由于公民个人对自身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不健全等原因,个人信息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件日益增多。首先,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网络技术发展的挑战,侵权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更为容易。如电脑黑客通过数据运营系统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并进行恶意使用和转卖,严重的甚至引发刑事案件。其次,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在司法救济上面临困难的挑战,导致遭受侵害的个人信息权主体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并且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使得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案件日益增多。民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机密性,例如,信息处理者和网络信息运营商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其他手段,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对于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信息处理者和网络信息运营商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司法实践表明,某些涉案金额巨大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案件,侵权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违法成本与其获取的经济利益不对称,由于处罚力度较小,处罚金额远远低于侵权人获取的经济利益。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民事公益诉讼范围,有助于解决实践中个人起诉存在的举证困难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四、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立法保护(一)立法完善现阶段,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案件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被侵犯,网络诈骗等案件频发率在逐渐升高,继而对公民个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从法律上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利,是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需要健全公民个人信息领域的法律法规。在司法层面,首先要充分打开公民个人维护其信息权益的救济方式和渠道,提升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赔偿成本,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其次要努力将监管机制发展多元化,增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护水平,形成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虽然我国《民法典》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做了规定,将其纳入民事权利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也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有做规定,但并没有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针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单行法缺失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公民个人信息领域的基本法,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健全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利。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于2020年12月2日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某公司立即停止该公司利用网络软件侵害儿童个人信息的行为。诉讼期间,检察机关积极监督该公司立行立改,该公司也明确落实了整改措施。通过此次诉讼,该公司整改完善相关的技术规则,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指导其他互联网公司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这对于实施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个人信息的法律要求和法规至关重要。首先对检察机关在互联网上保护未成年人的民事公共利益进行积极可靠的调查,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检察机关将继续努力奋斗,依法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方式,监视并激励网络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监管机构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同时努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发展。其次为《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得到增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次,它有助于加强互联网行业的治理,以保护互联网上的未成年人,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检察院是民法典实施后第一个为民事公益案件提起诉讼,并开庭审理并做出判决的机关。该案当事人孙某未经他人许可,在互联网上非法买卖、收集个人信息,先后八次将从网络获得的四十五万余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获得了三十四万元。使得众多不特定人员的个人信息长期遭受侵害,扰乱个人信息正常的收集、使用、流通秩序,社会公共利益也相继受损。孙某的行为虽然发生在《民法典》实施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适用民法典能更好地反映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及对不确定民事主体的尊严和人格自由的尊重。在民法典中,法律保护自然人的个人信息。获取个人信息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获取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民法典》还规定,如果财产损失是由于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利益而造成的,罪犯必须将其对损害或肇事者获得的利益作为依据进行赔偿。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多种犯罪案件的受害群体广泛,个体维权困难,成为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民法典实施后,检察机关也将以此为契机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开展更多更深的民事公益诉讼探索,切实当好广大网络用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对于网络信息处理者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二)程序完善近年来,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使用、买卖已经形成灰黑产业链,这些行为严重侵扰了公民生活,甚至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严重的也已经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多种犯罪的源头。面对这些日渐引发的社会问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的不完整,导致公民个人民事赔偿救济渠道阻塞不畅,诸如公民个人信息侵权案件责任承担者不明确、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项目、公民个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成本高、维护权益的周期长、收集证据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公民个人在其信息遭受侵害后的维权难度较大,并且这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成本低,使得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的行为实施者肆无忌惮的实施更多的侵权行为。在民事损害赔偿领域严格司法,提高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成本,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加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侵权成本,才能从源头上制止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通过增加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的成本,就民事责任而言,罪犯的民事责任必须大于罪犯获得的经济利益。在提高侵权人的侵权成本的同时,还应当对权利人的救济方式渠道也作出规定,通过严厉打击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畅通权利人的救济渠道两方面的努力,方能有效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当发现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非法买卖后,公民个人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不容易。大部分百姓因为对于法律认识不足、调查取证能力也有限、起诉成本高等困难,很难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帮助。面对越来越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权被侵害案件的产生,主张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民事公益诉讼范围的呼吁声也络绎不绝。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是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方式。因为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会危害到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范围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民事公益诉讼新领域的拓展探索,司法机关要注重足够的调查以及研究论证并要对民情民意进行实证调查,积极争取各方面(比如政府相关机构、人民群众等组织)的支持。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新领域的探索首先要针对公民个人信息是否能够纳入监督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而判断的核心标准是为人民服务。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对于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提起公益诉讼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比如: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程度、侵权行为对整个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影响的程度等。立法机关现在应把握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这个契机,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民事公益诉讼范围做一个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规定具体的条件。其次要注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程序法上的完善,确保民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自驾租车服务合同4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用彩瓦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市场推广及合作合同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具体内容与标的说明
- 学校班级是我家课件-人民版
- 2024年度创新产品研发对赌合同
- 2024年度企业形象设计与品牌推广合同
- 2024年度汽车租赁合同自驾版2篇
- 2024年度甲乙双方煤炭仓储运输合同
- 2024年度宠物用品采购销售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分析报告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秋季学期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4.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公务员
- 产前检查的操作评分标准
- 礼修于心 仪养于行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文明礼仪在心中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登记表
- 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案件移交清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