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铁生我与地坛那年我21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人生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王小波《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合欢树》《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病隙碎笔》等。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借助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写作着的心魂。——史铁生二、释题北京五坛天坛在故宫以南偏东,冬至祭天;地坛在故宫以北,夏至祭土地神;日坛在故宫以东,春分祭大明神;月坛在故宫以西,秋分祭月明神;先农坛在故宫以南偏西,立春祭先农神。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与天坛遥相对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地坛占地面积42.7万平方米,建有两重坛墙,将坛域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三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方泽坛建筑群、皇祗室建筑群和方泽坛西北部的斋宫。三、初读课文《我与地坛》共七节,课文节选的事一、二两节,作为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作者思考了很多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填空。第一节:我和

的关系第二节:我和

的关系地坛母亲四、赏读第一节1.地坛有哪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宁静古老:等待了四百多年荒芜:建筑: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玉砌雕栏散落草木:老柏树愈见苍幽

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并不衰败: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2.在突出地坛特点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排比。“剥蚀”“坍圮”“散落”,突破常规,让这几个词都带上了宾语,句式工整,突出了荒园的荒凉破败。拟人。“浮夸”“炫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隐含了对年少时自己的自嘲。“祈祷””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想透不耐烦“,用语新奇,富有情味。反衬。以老柏树和野草荒藤的生机勃勃反衬地坛的荒凉。比喻。“小雾、寂寞如一间空屋“,比喻新颖别致,化动为静。3.作者为什么尽选择些小虫小草之类的小生命来写,而不是其他强大的景物呢?更能体现生命力的顽强。相对于强大的生命来说,弱小的生命活着更不容易,但它们都怀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虽处在荒芜地,但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与作者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作者年轻瘫痪,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跌入绝望的深渊,生命一下子变得渺小脆弱,与自然界中的小生命类似,也更容易从它们身上得到启发。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能颓废、消极,而应该像它们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为世界增添一份活力与亮色。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4.我在地坛里思考了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找到了什么答案?我该不该去死?我为什么要出生?死亡,不必急于求成;事实,无须思考5.作者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作者找到了答案吗?答案是什么?如何得出的?怎样活?视:落日(寂静—灿烂)

脚印(迷茫—希望)

古柏

(变迁—镇静)

听:雨燕(落寞—高歌)

嗅:草木和泥土的气味(灼烈—清纯)味:落叶(熨帖而微苦)顽强抗争,永不放弃,心存希望,镇静自若,铭记美好,坦然面对苦难地坛见证着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美好和永恒。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承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哈姆莱特》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王小波)生活的摧残无处不在,只有坦诚的接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王小波)莫言、史铁生和余华三人,被称为“铁三角”。他们既是“冤种兄弟”,又是“欢喜冤家”。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因病,永远离开了。自此,世上再无铁生,而铁生则深深地刻在余华的心里。2023年,余华在大学演讲后的签名环节中,一遍又一遍地在学生递来的书上签名。突然,一本熟悉又陌生的书放在他面前,翻开一看:“这是铁生的呀……”然后,余华立刻划掉自己的名字,娴熟地签上“铁生”的大名。6.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地坛让作者获得涅槃新生。衬托人物心情引发生命思索本身即是感悟7.理解下列句子①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前者是以自我为中心,地坛只是个客观存在;后者以地坛为中心,我家成了客体,地坛位置的变化,反映了作者与地坛的关系的改变。②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一则就是因为这种沉静的氛围使人全面思考自己的成长、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更能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和定位;二则更能发现园子的生气勃勃的一面,找到与自己的相似性,都有从辉煌跌落到谷底的过程,从而得到启发。③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意图就是给作者提供一个宁静的场所思考,并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logo8.我与地坛有何关系?陪伴。在作者人生至暗时刻,始终在其左右。安抚。地坛治愈了作者绝望的心灵,让他静静地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启迪。地坛荒芜并不衰败的特质,让作者获得了生存的力量,尽管卑微,但一样可以生活得自在坦荡,残废并不意味着颓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体现在哪些方面。五、赏读第二节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坚忍而聪慧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不幸的母亲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1.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2.文中是用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母爱的?动作描写。“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站在原地”“四处张望"“步履茫然又急迫”,“不让发觉、悄悄转身离去”显示母爱的伟大。心理描写: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表现母亲虽然非常担心儿子,但是理解和尊重儿子,体现了她的聪慧和坚忍。语言描写。她不断地暗自祷告、“自我安慰”“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对“我”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表现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疼爱。侧面描写。文中反复抒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痛悔之情,从侧面烘托出母爱的动人。他对母亲态度的变化是:不理解(曾经给母亲出了个怎样的难题)——理解——痛悔——告慰——怀念。母亲给我的影响和启迪是:母亲的默默的不张扬的关爱、母亲的坚韧的意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3.史铁生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母亲给我的启示是什么?明确:①实指。在作者走遍地坛苦苦寻找出路的时候,母亲为找寻他,也找遍了地坛的每一个角落。②虚指。“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这条路也是作者的心灵求索之旅。而“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说明作者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都混合着母亲的精神赞助,都含有母亲的忧虑和哀伤!③象征。“车辙”和“脚印”的交织,还象征着母亲和地坛已经融为一体——地坛是我再生的母亲,而母亲的博大是虚化的地坛。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提到的“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4.母亲、我、地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地坛母亲荒芜但并不衰败坚忍、聪慧看淡生死,顽强生存珍惜生命,坚忍不拔精神家园精神支柱自然亲情拓展延伸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50岁时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2006年,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名。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天生没有四肢,但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拥有两个大学学位。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人生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