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1页
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2页
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3页
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4页
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试行)1适用围本标准适用于省行政区域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耕地开垦、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产生新增耕地的调查认定。其他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以及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社会投资主体投资或参与实施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均按此标准调查认定。本标准所指的新增耕地调查认定,包括对新增耕地来源、数量、地类、质量和产能的核定。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

2、适用于本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288-2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3130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07-200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13-2013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TD/T1013-201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D1036-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41-2013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12-201

3、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TD/T1054-2018土地整治术语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3术语与定义3.1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需要,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统称。土地整治项目是在一定时间、区域和投资围,具有明确建设目标和容的土地整治活动,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各类项目。3.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集中连片的特定国土空间围,为实现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解

4、决区域国土空间与资源利用问题、提升区域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等,按照全域规划、整体设计、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综合土地整理复垦、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景观建设、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等多种措施的国土空间治理活动。3.3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通过改善或消除主要限制因素,全面提升农田质量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3.4 土体主要为土壤发生层中的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3.5 耕作层经耕种熟化的表土层。该土层

5、作物根系最为密集,养分含量较丰富,粒状、团粒状或碎块状结构。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12cm30cm。3.6 犁底层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由于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一般厚5cm12crnt3.7 耕地质量等别在全国围,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平均土地利用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耕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耕地质量等别。4新增耕地来源与区域选择4.1 新增耕地来源新增耕地来源是指符合现行市县总体规划要求,适宜通过土地整治等措施形成新增耕地的非耕地地类。可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土地利用类型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4.2 禁

6、止区域以下区域的土地不应纳入新增耕地来源:a)生态红线区域;b)地形坡度大于25。的区域;c)土壤改良后仍不适宜种植的区域;d)水土流失易发区等生态脆弱的区域;e)污染严重且难以恢复的区域;f)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g)在城镇开发边界围的区域;h)重要水源涵养区域、河道泄洪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1 )纳入湿地保护围的沿海滩涂、河漫滩、湖漫滩和沼泽地等区域;j)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开垦的区域。4.3 限制区域a)坡度为1525的区域,不宜开垦为水田;b)主要以抽取地下水方式灌溉的区域,不宜开垦为水田。5新增耕地核定要求和方法5.1 地类认定要求5.1.1 新增水田认定a)能够种植水稻、莲藕

7、和瓜菜等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b)配套有灌溉、排水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必要的基础设施;c)土体厚度应不低于50cm(丘陵、山地等特殊地形区可适当降低,但应不低于40cm),其中耕作层厚度应不低于20cm。犁底层宜通过粘性土料碾压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式来实现防渗功能,压实后的厚度不宜低于10cm,具体可根据碾压试验确定,但不得采用土工膜等非环保性防渗材料构筑;d)灌溉水源有保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要求;平原地区的灌溉保证率应不低于85%丘陵、山地区的灌溉保证率应不低于75%e)排涝能力应满足灌溉与排水工程

8、设计标准(GB50288-2018),此处可采用1d3d暴雨从作物受淹3d5d排至耐淹水深(地下水位0.5m);f)项目实施后,田块连片面积(或与周边原有水田连片面积)宜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中连片。平原地区、沿海台地的连片规模宜不低于30亩;当坡度小于15。时,连片规模宜不低于20亩;丘陵、山地区,当坡度为15。25。时,连片规模宜不低于10亩;g)格田宜外形规整,形状宜为长方形,长度以60120m为宜,宽度以2040m为宜,不同区域的格田规格要求见附录A;梯田田面长度应与地形地貌、机械耕作要求相适应,宜为100200m,田面宽度不宜小于4m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梯田田面宽度;h)田面平整后,

9、田面纵坡方向应与水流一致,坡度应不大于1/1000。平原地区格田田面平整度应小于3cm;丘陵、山地区水平梯田田面平整度应小于5cm;i)田展宜夯筑土展,田展高度20cm-30cmh展顶宽度2050cm为宜,边坡比1:0.31:0.5为宜;j)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土壤pH应保持在5.08.0;k)工业和矿山废弃地复垦为水田的田间土壤污染物含量,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污染物含量需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的要求。5.1.2新增水浇地a)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大棚;b)灌溉保证率应不低于7

10、5%c)配套有田间道路设施;d)土体厚度应不低于50cm(丘陵、山地等特殊地形区应不低于40cm),耕作层厚度应不低于25cm;e)项目实施后,地块连片面积(或与周边原有耕地连片面积)需达到一定规模,连片规模应不低于40亩;f)除农民自发种植粮食作物、瓜菜的土地围外,应实现地块清表、翻耕、土地平整;g)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土壤pH应保持在5.08.0;h)工业和矿山废弃地复垦为水浇地的田间土壤污染物含量,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污染物含量需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的要求。5.1.3新增旱地a)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

11、引洪淤灌,但应具备排水和防水土流失措施的耕地;b)配套有田间道路设施;c)土体厚度应不低于50cm(丘陵、山地等特殊地形区应不低于40cm),耕作层厚度应不低于25cm;d)项目实施后,地块连片面积(或与周边原有耕地连片面积)需达到一定规模,连片规模应不低于50亩;e)除农民自发种植粮食作物、瓜菜的土地围外,应实现地块清表、翻耕、土地平整;f)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土壤pH应保持在5.08.0;g)工业和矿山废弃地复垦为旱地的田间土壤污染物含量,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污染物含量需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的要求。5.2 数量计算方法5.2.1 一般规定a)新增耕地

12、数量计算应以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为底图,进行补充实测,以地类图斑作为计算单元,详细统计各类面积;b)项目区未配套整治工程的图斑,特别是应实施土地平整工程而实际未实施的水田图斑,不应纳入新增耕地计算。5.2.2 新增耕地数量计算a)开工前耕地面积计算以开工前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为底图,并依据实地测量数据,绘制开工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见附录B.1,图B.1),编制开工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见附录B.2,表B.1),确定项目开工前的耕地面积。其中,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应在开工前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示中心点位置,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线状地物应在开工前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示起

13、点、终点和拐点位置,并填写开工前项目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信息记录表(见附录B.3,表B.3)。b)竣工后耕地面积计算以竣工后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为底图,并依据实地测量数据,绘制竣工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见附录B.1,图B.2),编制竣工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见附录B.2,表B.2),确定项目竣工后的耕地面积。其中,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应在竣工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示中心点位置,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线状地物应在竣工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标示起点、终点和拐点位置,并填写竣工后项目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信息记录表(见附录B.3,表B.4)。c)新增耕地面积计算依据开工前和竣工后的土地利用

14、现状分类面积表,编制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见附录B.4,表B.5),按以下公式计算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项目竣工后耕地面积-项目开工前耕地面积由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和线状地物产生的新增耕地,应编制点(线)状新增耕地来源信息表(见附录B.5,表B.6),并拍摄项目实施前后该地物的现场照片作为佐证材料。d)新增水田面积计算新增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田的面积+提质改造为水田的面积5.2.3提质改造耕地计算提质改造是指针对现有劣质、等级低的耕地,通过土壤改良、完善灌溉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将旱地、水浇地改造为水田的土地整治行为,或者虽地类未发生变化但实现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的土地

15、整治行为。提质改造项目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以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为依据,按照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标准和要求,确定“提质改造”项目开工前、竣工后的地类,严禁擅自修改地类。应以最新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为依据,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对项目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其中:提质改造耕地面积=实施过提质改造工程的耕地面积。5.3耕地质量评定方法5.3.1 技术方法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采用“因素法”对土地整治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根据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市县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结合邻近地块的自然条件和土地整治工程设施配套情况,确定土地整治耕地

16、质量等别评定因素信息值。采用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和相关参数,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中规定的方法步骤开展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别评定。5.3.2 评定程序5.3.2.1 确定基本参数和评定因素根据项目所在市县已有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依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确定项目所在市县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所需分等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最大产量与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权重、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种植作物一分等因素一自然质量分”记分规则表等。5.3.2.2 分等单元划分以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为基础,选取项目建设围的耕地图斑作为分等单元。耕

17、地开垦后应将非耕地图斑地类更新为耕地后作为分等单元,土地复垦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以独立片块(地块)作为分等单元。分等单元原则上不做合并或分割处理。5.3.2.3 评定要件资料项目竣工图及实地调查测项目评定要件资料包括:项目开工前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量成果等。资料要求详见7.1。5.3.2.4 外业调查重点调查项目区作物产量、项目区工程设施条件等容。具体调查包括农田基础条件变化而改变的因素值(如灌排条件、地形坡度、灌溉保证率、有效土层厚度等)和新增耕地地力因素值(如土壤有机质、pH值等,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评定的对象是针对长期耕种、肥力相对稳

18、定的耕地,新增耕地需要通过培肥等措施才能达到正常种植条件,新增耕地地力因素值可引用原有地块或邻近地块地力因素的数值。如果项目有客土工程,土壤地力因素值可以采用客土来源地土壤的数值。对因实施项目而参评因素值有所改变的,相关参数可依据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或现场调查获得。通过外业调查,结合业资料,完成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实地调查表(见附录C,表C.1)。如果项目配套土壤改良工程,应采集土壤样品,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HJ/T166),通过检测土壤样品得到相关因素值,并填写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见附录C,表0.2)o对于因实施项目而参评因素值有所改变的,可通过查阅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或现场

19、调查获得。5.325 数据转换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和现场调查结果及已有成果资料,分别获取项目区评定单元因素属性,通过耕地质量分等因素记分规则,转换成分等因素分值,并建立属性数据库。5.326 等别计算(1)评定单元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规定的方法步骤计算土地整治项目补充耕地评定单元质量等指数,再换算为国家等指数,根据质量等指数与等别对应关系表确定补充耕地评定单元质量等别。(2)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等别计算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项目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项目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中的利用等别。5.3.

20、2.7结果校验比对评定单元等别与邻近同地类单元的等别,结果超过(含)2个等别以上或明显高于所在市县最高等别的,应对结果进行校验。对没有采取提质改造、坡改梯、客土回填、完善排涝设施等措施的地类单元,但其等别发生明显变化的,应进行重点检查。校验容包括:评定因素属性值是否正确;质量等指数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别结果、面积统计是否正确等。通过业校验方法进行抽检,抽查单元数应占到评价单元总数的5%10%错误率应不超过5%5.4新增产能核算方法根据评定的耕地质量等别和农用地质量分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核算,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产能单位为公斤。计算方法如下:新增产能=新增耕地部分增加的产能+提质改造耕地

21、部分增加的产能新增耕地部分新增产能=(16-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XSX1500式中,S指新增耕地面积。提质改造耕地部分新增产能=(提质改造前耕地平均等别-提质改造后耕地平均等别)XX1500式中,指提质改造耕地面积。6认定程序项目能产生新增耕地、实现提质改造的,建设项目实施前后,应按照职责分工,由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开工前、竣工后测绘,以项目开工前、竣工后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最新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为底图,严格按照新增耕地数量、质量认定要求,确定土地整治前后耕地数量、质量、产能等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同级农

22、业农村主管部门核实认定新增耕地数量,评定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核算新增耕地产能,形成的新增耕地核定结果和质量等别评定结果,由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填制项目新增耕地认定工作表(见附录D,表D.1),报送省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进行复核,省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单位和相关专业人员对新增耕地进行检查复核,以省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复核结果为准,通过复核的给予备案。经省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复核通过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水田面积、新增粮食产能等3类新增耕地指标信息,应通过统一监管平台入库,生成全国统一编号的项目新增耕地核定单(见附录D,表D.2),新增耕地核定结果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时进行

23、变更。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在项目开工前,收集项目基本资料、新增耕地认定相关基础资料、查清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等;竣工后,应收集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新增耕地认定相关基础资料,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7材料组织7.1 资料收集要求7.1.1 项目区基础资料项目区土壤、水文、气候、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基础信息资料。7.1.2 开工前资料收集a)项目基本信息资料: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围、投资金额、现状图、规划图,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报告、工程设计图册、施工图、预算书,立项批复单位和建设单位、立项与开工日期、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说明等。由各类社会投资

24、主体开展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b)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资料:包括项目立项或开工前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最新遥感影像图等。c)耕地质量等别资料:开工前项目所在市县最新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包括相关报告、表格、数据库等。7.1.3 竣工后资料收集a)项目基本信息资料: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围、竣工验收报告、验收批准单位和建设单位、竣工验收时间等。已验收项目应提供验收文件。b)竣工验收图件资料:项目完成后,经实地测绘形成的竣工图及相关实地调查成果资料、最新遥感影像图等。c)耕地质量等别资料:按照相关技术方法评定的耕地质量等别报告、图件等。项目管理单位应对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施后竣工

25、验收图的格式规性及容准确性进行检查;以社会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为实施主体的,应由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所需收集的基础资料应形成纸质材料,并与入库信息和提交的电子材料一致,确认无误后由资料提供单位签字盖章。基础资料格式要求参见附录E。7.2 成果要求7.2.1 文字成果编制项目新增耕地认定报告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报告提纲见附录F.1。报告电子格式为*.doc/*.docx,纸质报告应签章。7.2.2 数据成果按附录D编制项目新增耕地认定工作表、新增耕地核定单,格式为*.xls/*.xlsx。7.2.3 图表、照片成果按照附录F.2绘制图件、编制表格,并按照附录F.2.3

26、的顺序,以附件形式附在项目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报告的后面。按照附录C填写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实地调查表和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并单独编制成册,先实地调查表(按评定单元编号排序)、后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按野外调查编号排序),每份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后应附对应的现场照片(见附录C,表C.2填表说明)。按照项目点(线)状新增耕地来源信息表顺序,将零星地物、线状地物的现场照片单独编制成册。7.2.4 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应包含评价单元图层属性数据,图层格式为shapefile,空间投影和坐标系统应与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相一致。具体要求见附录F.3。提交的shapefile文件应包含*.sh

27、p、*.dbf、*.prj、*.sbn、*.sbx和*.shx文件。8上图入库与变更调查项目新增耕地经省级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后,形成新增耕地调查核定单。经核定后的新增耕地地类、面积、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新增粮食产能等信息,均应在项目立项、验收阶段作为相应项目上图入库必填信息,按要求及时、准确上图入库。新增耕地调查认定的相关表格中,新增耕地的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数据,均应在年度变更调查时,计入土地变更数据库,实现对新增耕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适时动态的管理。9后期管护9.1 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民、专业管护人员等共同参与的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资金并纳入

28、项目预算,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9.2 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管护主体应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日常性检查维护,管护期限应不少于三年,确保耕地和工程设施长期有效稳定利用。9.3 开垦水田和旱地提质改造水田建成后,原则上保证一年至少种植一季水稻、莲藕或瓜菜等农作物,应连续实施三年以上。因干旱缺水,可实行水稻等水生农作物和旱生农作物轮种。附录A(规性附录)水田规模标准表A.1新增水田规模标准对照表区域类型连片规模(亩)格丹长度(m)格田宽度(m)出面高差(cm)平原地区3060202030551510153山地区坡度w152030551510153附录B(资料

29、性附录)新增耕地数量计算资料清单B.1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示例)meiESilart*111M川BlM4H.Ur*i.nLIFtAJiLBRiH.nu*g卜地利川现状图(开工苜图B.1XX项目开工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制图说明1 .图片按“XX项目开工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方式命名;2 .开工前项目区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在图中标示地物中心点位置,并以“零星地物”的拼音首字母(小写)+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lxdw-1”;3 .开工前项目区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线状地物,在图中标示地物起点、终点和拐点位置,并以“线状地物”拼音首字母(小写)+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xzdw

30、-1;线状地物中的起始点和拐点,以“p(小写)+线状地物序号+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p1-3”表示线状地物“xzdw-1”的第三个点。Wt项目I.地刈川土状利(竣工历)图B.2XX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制图说明1 .图片按“XX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方式命名;2 .竣工后项目区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物,在图中标示地物中心点位置,并以“零星地物”的拼音首字母(大写)+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LXDW-1;3 .竣工后项目区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线状地物,在图中标示地物起点、终点和拐点位置,并以“线状地物”拼音首字母(大写)+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XZDW-T;线状地物中的起

31、始点和拐点,以“P(大写)+线状地物序号+数字序号”的方式命名,如“P1-3”表示线状地物XZDW-f的第三个点。B.2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示例)表B.1XX项目开工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单位:公顷一级类二级类现状编码名称编码名称面积所占比例01耕地0101水田.小计02园地0203橡胶园.小计03林地0307其他林地.小计04草地0402人工牧草地.小计06工矿仓储用地0602米矿用地.小计10交通运输用地1006农村道路.小计1107沟渠.小计12其他土地1201空闲地.小计.项目区面积项目区建设规模表B.2XX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单位:公顷

32、一级类二级类现状编码名称编码名称面积所占比例01耕地0101水田.小计02园地0203橡胶园.小计03林地0307其他林地.小计04草地0402人工牧草地.小计10交通运输用地1006农村道路.小计1107沟渠.小计12其他土地1201空闲地.小计.项目区面积项目区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水田旱地小计新增耕地率新增水田面积新增水田率B.4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示例)表B.3XX项目开工前项目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信息记录表单位:平方米序号地物编号地物类型地物位置地物面积1lxdw-1设施农用地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2lxdw-2空闲地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3lxdw

33、-3设施农用地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4xzdw-1沟渠p1-1坐标:xxxxx,xxxxxp1-2坐标:xxxxx,xxxxx5xzdw-2田坎p2-1坐标:xxxxx,xxxxxp2-2坐标:xxxxx,xxxxxp2-2坐标:xxxxx,xxxxx.表B.4XX项目竣工后项目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信息记录表单位:平方米序号地物编号地物类型地物位置地物面积1LXDW-1设施农用地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2XZDW-1田坎p2-1坐标:xxxxx,xxxxxp2-2坐标:xxxxx,xxxxxp2-2坐标:xxxxx,xxxxx.填表说明1 .表格按“XX项目开工前/竣

34、工后项目区零星地物、线状地物信息记录表”方式命名;2 .该表应结合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填写,表中地物编号、点位名称与图中一一对应表B.5XX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单位:公顷整理后地类整理前地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合计水田旱地小计苴他园地小计灌木林地苴他林地小计人工牧草地小计农村道路小计空闲地田坎小计.耕地水田旱地小计园地其他园地小计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小计草地人工牧草地小计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小计其他土地空闲地田坎小计.合计整理后净增减(土)B.5点(线)状新增耕地来源表(示例)表B.6XX项目点(线)状新增耕地来源信息表单位:平方米序号新增耕地名称

35、新增耕地来源新增耕地位置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开工前现场照片项目竣工后现场照片旱地水田1lxdw-1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XX项目开,前零星地物-1XX项目竣工后零星地物-12lxdw-2中心点坐标:xxxxx,xxxxxXX项目开,前零星地物-2XX项目竣工后零星地物-23xzdw-1p1-1坐标:xxxxx,xxxxxp1-2坐标:xxxxx,xxxxxXX项目开,前线状地物-3XX项目竣工后线状地物-3.填表说明1. “新增耕地名称”一栏,填写项目开工前对应的零星地物、线状地物的名称;2. “新增耕地来源”一栏,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中的地类填写;3.

36、 “项目开工前现场照片”一栏,填写开工前对应地物照片的名称,照片按“项目名称+开工前+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序号”的方式命名,如“XX项目开工前线状地物-3”;4. “项目竣工后现场照片”一栏,填写竣工后对应地物照片的名称,照片按“项目名称+竣工后+零星地物/线状地物+序号”的方式命名,如“XX项目竣工后线状地物-3”。附录C(资料性附录)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过程记录清单表C.1XX项目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实地调查表项目名称立项文号评定单元编p评定单元坐标项目性质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口土地整理复垦;口耕地开垦;口高标准农田建设;口其他项目规模(hm2)建设前耕地面积(hm2)建设后耕地面积(hm

37、2)新增耕地面积(hm2)耕地利用类型水田;口水浇地;口旱地新增耕地来源主要建设容(多选)口土地平整;口农田水利;口田间道路;口口农田防护工程;口其他工程:电力工程;表层土壤质地口壤土;口粘土;砂土;口砂砾土耕作层厚度20cm;匚:1820cm;匚1578cm;1015cm;4.0; 0.6。口3.04.0口2.03.0;口1.02.0;口0.61.0;灌溉水源口1级口3级用地表水灌溉;匚用深层地下水灌湖氏2级:用浅层地下水灌溉;灌溉保证率口S三85%口50%85%匚:30%50%口V30%排水条件口1级:有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渠道(包括抽排),满足一遇1日暴雨,旱地2日排除,水田2日排至

38、耐淹深度;口2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排)基本健全,丰水年大雨后发生洪涝,足35年一遇1日暴雨,旱地2日排除,水田2日排至耐淹深度;口3级: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丰水年大雨后发生洪涝,满足年一遇1日暴雨,旱地2日排除,水田2日排至耐淹深度;口4级:无排水体系或仅有简易排水沟,一般年份大雨后发生洪涝,足3年一遇1日暴雨,旱地2日排除,水田2日排至耐淹深度;51。年满-35满田间道路条件口田间路、生产路布局合理,通达度高(85%,农业运输机械能到达每个田块;口田间路、生产路布局合理,通达度较高(60%85%,农业运输机械能到达大部分田块;口田间路、生产路布局较合理,通达度一般(30%60%,农业运

39、输机械能到达项目区;口田间路、生产路布局不合理,通达度差(V30%,不能满足机械化运输要求。地形坡度口坡度v2;口坡度25;口坡度58口坡度815;口坡度1525;口坡度25有效土层厚度 后效土层厚度100cm;口后效土层厚度60100cm; 有效土层厚度3060cm;口有效土层厚度30cm=土壤pH值口6.07.9;口5.56.0,7.98.5;匚5.05.5,8.59.0;口4.55.0;口4.5,9.09.5。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口1级,6090cm;口2级,3060cm;3级,02图斑编号TBBHChar103地类编码DLBMChar44地类名称DLMCChar105座落地物代码1ZLDW

40、DMChar306座落地物名称ZLDWMCChar1007坡度级PDJChar431且&58图斑面积TBMJFloat1560单位:公顷9开工实测线状地物面积XZDWMJFloat1560单位:公顷10开工实测零星地物面积LXDWMJFloat1560单位:公顷11开工实测田坎面积TKMJFloat1560单位:公顷12图斑地类面积TBDLMJFloat1560单位:公顷表E.3项目竣工图的属性表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长度小数位值域说明1标识码BSMInt1002图斑编号TBBHChar103地类编码DLBMChar44地类名称DLMCChar105座落地物代码ZLDWDMChar306

41、座落地物名称ZLDWMCChar1007坡度级PDJChar41且w58图斑面积TBMJFloat1560单位:公顷9竣工实测线状地物面积XZDWMJFloat1560单位:公顷10竣工实测零星地物面积LXDWMJFloat1560单位:公顷11竣工实测田坎面积TKMJFloat1560单位:公顷12图斑地类面积TBDLMJ2Float1560单位:公顷附录F(规性附录)项目成果编制要求F.1XX项目报告成果要求F.1.1XX项目新增耕地认定报告1 .项目区概况简要介绍项目区情况,包括项目位置、建设规模、项目类型、各地类面积等,重点介绍新增耕地来源、新增耕地面积、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情况,以及影响耕地质量等别的相关因素属性信息等容。2 .新增耕地质量认定依据2.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2.2 有关技术规标准3 .评定方法与步骤3.1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最新的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成果,确定新增耕地认定单元。3.2 确定评定方法,并说明理由和依据。3.3 评定步骤1)收集整理新增耕地认定资料;2)开展补充调查:根据评定需要,开展外业补充调查,重点调查项目区作物产量、查看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等容;3)新增耕地来源、数量、质量认定,以及新增产能认定。4评定结果根据上述方法和步骤,确定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质量和新增产能,简要分析新增耕地认定结果。5.附件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