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遇雨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牢关遇雨①吴融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惆怅家山远,溟蒙湿翠微。【注】①武牢关,原称虎牢关,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时因为避高祖的祖父李虎的讳亦称武牢关,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人多次考试不第,此诗应为诗人科举应试再次落第,途经武牢关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关”字,写前路杳杳,暮雨霏霏,渲染了关山难越的氛围。B.颔联出句紧承首联次句展开,因“暮”河浪“昏”,因雨而“带雾”。C.颔联对句“重”字,既写诗人沾满尘土的衣着之重,也写出心情沉重。D.尾联以景作结,再次营造了凄迷的氛围,寄托了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2.诗歌讲究炼字,请赏析颈联炼字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宿湘江遇雨谭用之①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注】①谭用之: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②刘琨:与祖逖俱为司州主簿,一日中夜闻荒鸡鸣,因起舞。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交代了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处境,“锁梦魂”巧扣标题“宿”字,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怅惘。B.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气象高远、境界壮阔,“芙蓉国”“薜荔村”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生动形象。C.本诗运用了夸张、融情于景等多种手法,情感呈现出由悲愤到雄壮的巨大变化,波澜起伏,动人心魄。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半部分描写了湘江秋雨,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4.本诗多处用典,请找出并简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早行遇雨袁说友约得东风二月春,稍①陪孤棹晓溪行。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②独醒。【注】①稍:只,仅仅。②故:仍然。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早春二月,春风吹拂,诗人乘坐孤舟,缘溪晓行,所写情景别有意趣。B.颔联写昨夜饮酒使心中烦扰暂时得到宽解,一早出行又喜遇春雨,令人心生惬意。C.颈联写梅花已残,桃花正艳,点出了时节变化,“愁”“懒”则暗示心境的复杂。D.全诗写景清丽,用语浅近;但寻常物象景色之中,却隐含着诗人特殊的人生况味。6.对末句“不是宵长故独醒”中的“独醒”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陆游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①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7.陆游,字务观,号,南宋爱国诗人。8.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溪上遇雨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我”坐在溪边,看到前山乌云骤雨,而自己所在处阳光灿烂。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自己头上。C.第四句写天色渐晚,再加上前山黑云笼罩,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D.这首诗生动写出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11.古人讲究“炼字”,请分析诗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孤山寺遇雨白居易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白诗首联的“拂波”一词把乌云低压水面的情景写得极富动感,为后面写雨做铺垫。B.白诗颈联从空间着笔,“北岸”“东轩”风雨飘飞一片迷茫,交代了拟宿的原因。C.苏诗第一句写乌云翻涌如墨汁泼洒,却遮不住山,借乌云的气势来凸显山的雄姿。D.苏诗三、四句写风吹云散雨过,西湖水碧如镜,表现了天气转变之快,境界大开。E.苏诗写雨意不在雨,全为了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作,别具风味。13.两首诗所写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①孟浩然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所作。陂,水边或山坡;东陂,泛指田野。谢南池,诗人在越州结识的友人。②土宜,不同的土性,对于不同的人和物各有所宜。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贻”有赠送之意,诗人在田野突遇降雨,便匆匆写下这首诗赠送给朋友谢南池。B.诗歌首联运用赋的手法,交代了时节、地点以及人事,暗示农民的苦难已经开始。C.春雷滚滚,春雨蒙蒙,覆盖原野,领联运用叠词,形象地概括了春耕的季节特点。D.这首诗描写农家春日趁雨耕作的情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也饱含诗人的情感。1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重九遇雨①康与之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②前泥拍肚,龙山会③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④寻觞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注】①据说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康与之“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而成。②戏马台:项羽曾经的掠马台,宋武帝刘裕曾于重阳到此,置酒赋诗,后遂成为重九登高的胜地,见于《水经注·泗水》。③龙山会:桓温于重九日游龙山,宾客云集,互相调弄,以为韵事,见于《世说新语·识鉴》。④孟嘉:陪同桓温登龙山,帽子被风吹落,孙盛作诗嘲笑他,孟嘉提笔作文回敬,文采甚美,四座叹服。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浸到东篱”承接“阴雨”而来,为下片的“菊蕊”和“陶令”埋下伏笔。B.全词多处运用典故,信手拈来,收到了“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C.“茱萸胖,菊蕊湿滋滋”两句紧扣重阳习俗“插茱萸”“赏菊花”来写。D.全词围绕重阳遇雨来写,词的上片写淋雨的狼狈相,下片写猖獗的雨势。17.这首词语言风格有怎样的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D2.①“迷”,迷失、迷惘之意。“迷”字既是写“去骑”迷路,更是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落第失意,深感前途迷茫、迷惘消沉的心理状态。②“乱”,纷杂无序之意。这里诗人化抽象为形象,融情入景,借写“斜晖”之乱,抒发愁绪萦怀的伤感。【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赏析诗歌内容、手法、形象等的能力。D.“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错。从“惆怅家山远”可以看出,主要抒发了思乡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题首先要释义,然后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效果。“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句意是:武牢关远望,雨中之人迷失了道路,一片哀愁之中夕阳之光杂乱无章。“迷”,迷失、迷惘;“乱”,纷杂无序,诗人表面写雨中赶路之人迷失道路,其实在写自己可觉应试再次落第后对前途的迷茫,内心的失意;夕阳的余晖并无杂乱之感,但是诗人内心哀愁,因此将愁绪萦怀的伤感融入“乱斜晖”之中,化抽象为形象,融情入景。3.C4.①用刘琨舞剑,表现奋发振作、经时济世的远大抱负。②见橘柚适得其所,悲叹自己漂泊异乡、生不逢时。③以王孙自比,抒发游宦他乡、无人看重、壮志难酬之苦楚。④借屈原与渔夫之事,表达世无知音的悲愤。【分析】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情感呈现出由悲愤到雄壮的巨大变化”错,应为“情感呈现出由雄壮到悲愤的巨大变化”。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颔联则转为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表达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的苦楚;尾联则以写景作结,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此诗写景抒情,章法严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问写来;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现出由雄壮到悲愤的巨大变化,因此极易打动人心。故选C。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的能力。首联“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颈联“乡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生不逢时之悲。橘树生长于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种,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结出的果实味道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湖南地处南方,故盛产橘柚,何况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节,湘江两岸必定是金黄一片、硕果累累。诗人见此情景,对于橘树的适得其所,不禁心向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滞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时、有志难骋的遭遇,不觉更加凄苦、悲凉。于是,只能将满腹辛酸化为一声“旅游谁肯重王孙”的呼喊。“王孙”语出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意为隐居的贤士,后来也用来称呼游子,此处则二意并存,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这其中的苦楚却无人明白。尾联“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点睛】5.B6.①“梅”代表了高洁,“桃艳欲欣荣”象征着世俗的烦扰,诗人在将要踏入红尘之际,心生退意,用“独醒”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②孤棹独行,寂寞清冷,借酒消愁,自我宽解,表现出诗人内心卓然不群的孤独和愁苦。【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喜遇”“心生惬意”与诗境不符。“雨不饶人”暗含着诗人淡淡的责怨,后文的“愁”“懒”也印证了这一点。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首联,“约得东风二月春,稍陪孤棹晓溪行”,孤棹独行,寂寞清冷,借酒消愁,自我宽解,表现出诗人内心卓然不群的孤独和愁苦。颔联,“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写昨夜饮酒使心中烦扰暂时得到宽解,“雨不饶人”暗含着诗人淡淡的责怨。颈联,“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梅”代表了高洁,“桃艳欲欣荣”象征着世俗的烦扰,“懒看”写出了诗人对世俗与红尘的反感与抵触。尾联,“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独醒”,诗人在将要踏入红尘之际,心生退意,用“独醒”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7.放翁8.C9.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高险栈道紧贴青山,雨过花飞满天之景,清丽而不失奇险,颈联则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鸚缭绕、山脚江涛滚滚之势,雄奇伟丽。这两联写景动静结合,视角俯仰开阖,视觉与听觉结合,立体表现景物之“尤奇”,显现了作者的开阔胸怀与激情,极具感染力。【解析】7.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尾联的含义为喜爱美景的书生在艰险之处观看美景不惜性命,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故选C。9.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正面与侧面的结合、动静结合、声与色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手法等,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和颔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怿回路转、栈道紧贴石壁,瀑布自岩壁倾泻而下的美景;颈联则用比喻的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交融起来,描写了山中云气变化移动的情状和江水澎湃汹涌的声势,抒发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可据上述分析作答。10.C11.①衔,含着。“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雨从云生(云雨相接)的景象。②喷,喷洒。“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给人一种猛烈浇注的感觉。【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理解错误,应是写“我”吃惊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前山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答题步骤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诗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分析诗的一二两句的“衔”“喷”的表达效果,要从含义、手法、效果这三个方面组织答案。“衔”“喷”运用拟人的手法,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形象生动的写出来夏雨之急,具有一种猛烈倾注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借用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暴雨,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致,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而《溪上遇雨二首》就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符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无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炼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极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速。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倾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只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新奇,此诗则不宜多让。可见,诗分唐宋是大体的区分,不能绝对看待。王渔洋曾列举宋绝句风调类唐人者数十首,是宋中有唐;另一方面,宋诗的不少倾向往往可以追根溯源到中晚唐,是唐中有宋。大抵唐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难乎为继,从选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诗中是略可窥到一些的。12.CE13.白诗所写雨:细密。苏诗所写雨:急骤。“风荷一向翻”生动准确地写出了风吹雨荷,荷叶朝同一方向翻去的情景,“翻”字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特别的动态和美感。(与“一一风荷举”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雨跳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飞溅的雨点比作“跳珠”,“跳”和“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和急。“白雨”与前面的“黑云”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衬托下雨显得白而透明,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解析】1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用乌云翻涌的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E项,醉于酒,更醉于雨景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写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3.试题分析:题干问“两首诗所写雨各有什么特点?‘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向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这是比较鉴赏题,从题干来看,比较的点是“雨各有什么特点”,同时赏析“风荷一向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两句诗。先看白诗,“洒叶雨声繁”,一个“繁”字,可以看出白诗所写雨“细密”。再看苏诗,“白雨跳珠乱入船”,即: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说明雨“急骤”。再来赏析诗句,可以从语言和表现手法角度等考虑。“风荷一向翻”,“翻”字写出了荷叶在风雨中朝着同一方向翻去的情景,极具动态感,写出了雨中美景。“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出了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一幅画面。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与前面的“黑云”形成色彩上的对比。作答时学生可以按照问题的先后顺序,一一进行分析即可。14.B15.(1)含意:我想在这里从事耕稼,于是向你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2)思想感情:①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