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时作业一、单题1.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中,波兰,匈牙利等部分国家曾以“难民摊派”不公、担心难民难以融入本国社会等问题为由,拒绝接纳寻求庇护的部分中东和非洲难民;而欧盟推动建立的“综合、可持续的移民和难民管理体系”由于遭到多数成员国的反对而一直停滞不前。材料表明(

)A.欧洲国家拒绝一切难民人境 B.部分国家对待难民态度消极C.欧盟拒绝承担难民安置责任 D.难民大多逃往欧美发达国家2.下图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美国(

)A.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C.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3.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占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洲为8.6%,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这表明当代国际移民.流向强国是绝对主流(

)A.流向强国是绝对主流 B.导致多国文化多元化C.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D.推动了国际人口增长4.随着近年来中东难民不断涌入欧洲,部分成员国家对欧盟强制摊派的难民接收任务多有怨言。长期反对此政策的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坚决推行排斥难民政策。这表明A.欧盟发展遭遇挫折趋于解体 B.中东国家对欧盟影响力增强C.区域合作与民族主义有冲突 D.经济全球化冲击欧洲一体化进程5.如图是某时期世界人口流动示意图。该时期是。(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20世纪70年代,据阿根廷的政治和文化偶像伊娃·庇隆生平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埃维塔》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引起了“埃维塔热”。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样化 C.政治多极化 D.社会信息化7.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与之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

)A.发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C.各国政府采取优待政策 D.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8.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各地逐步打破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许多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纷纷向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迁徙,被形象地称为“孔雀东南飞”。这种现象说明(

)A.“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 B.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稀少C.改革开放激发人才活力 D.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9.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②宗教或部族矛盾③自然灾害的发生④战争和地区冲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年代的难民概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难民问题概况朝鲜难民问题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300万人成为难民匈牙利难民问题苏联入侵匈牙利,近20万难民逃亡其他欧洲国家阿尔及利亚难民问题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爆发,大量难民出逃A.难民形成的原因趋于多样化 B.区域人道主义灾难频繁爆发C.联合国难民署未能履行职责 D.冷战是难民危机加剧的根源11.京剧表演中原无女性演员,京剧女伶是京剧在上海嬗变过程中出现的。女伶在为大众提供娱乐享受的同时,也肩负启迪、教育民众的任务。据此可知A.京剧是晚清上海最流行的文化 B.京剧不断融合其他剧种C.京剧变化体现了上海社会变革 D.京剧表演艺术已经成熟12.每逢国际重大比赛有新西兰队参加时,人们都会欣赏到新西兰运动员“毛利战舞”的仪式表演。“毛利战舞”原本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战斗前鼓舞士气的仪式,经过与几代移民带来的西方文化的融合,改造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新西兰风格的舞蹈。这反映出(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优等性 B.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中发展C.人口迁徙改变原有人口结构 D.外来移民的文化都会带有侵略性13.下图为1990年以来世界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流向分布情况,这反映了(

A.中低收入经济体是难民主要输出国 B.新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局势剧烈动荡C.高收入经济体缺乏吸纳难民的能力 D.中等收入经济体接纳了大部分难民14.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下列关于难民说法正确的是:(

)A.难民在收留国有基本的国民权利B.此时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非洲C.确定世界难民日以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D.目前世界上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为阿富汗15.下图为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2001年:“尊重”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5年:“勇气”2008年:“保护”2010年:“家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裂的家庭即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A.战争是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B.难民问题是持续性的世界难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难民问题 D.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到保障16.在建国之初,美国各州都采取了积极吸引移民的政策。1924年,美国颁布移民法保护“盎格鲁一撒克逊种族的纯洁性”。1995年,美国移民改革委员会提出美国移民政策,为外国遭受宗教、民族或政治压迫的人提供庇护。这说明美国的移民政策(

)A.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尊重种族文化差异C.有效维系移民社会安定 D.呈现鲜明实用色彩17.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走出家门和国门,到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菲佣”甚至成为菲律宾的一张国家名片。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18.结合课本第二目的“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和“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图片,1945年8月,美、英、苏三国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同质国家为由,批准波、捷、匈等国迁移境内德意志人口。到1950年,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这一难民潮(

)A.导致了柏林墙的修筑 B.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C.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 D.加快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19.下图为移民美国人数的统计曲线。影响①②处移民数量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发展状况 B.世界大战的影响 C.外交政策调整 D.国际格局的演变20.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

)A.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B.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C.警惕西方价值的虛伪性 D.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摘编自魏悦《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建设大三线、小三线,大批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迁移。大三线在陕西南部秦岭那里,以及四川、贵州、云南,国家把建设重点或者是国防建设重点放在大三线。……“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流动,一方面(城市党政机关干部)继续精减下放,上海支援新疆;另一方面是上千万的知青,大城市甚至包括中等城市的知青都迁到农村,上山下乡,到边疆去,往黑龙江、云南、内蒙古各个地方迁移。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材料三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氐,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2000年,全世界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一年以上者,其人数已达到1.7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移民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一倍多,目前,全世界移民的60%居住在较发达区域,40%居住在较不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外来移民5600万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7.7%;北美外来移民4100万人,约占北美总人口的13%;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000万人,但因亚洲人口众多,移民只占其总人口的约1%;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据联合国人口署《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和国际移民组织《2003年世界移民报告》(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公元3﹣6世纪和21世纪初民族迁徙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综合说明导致民族迁徙的原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2.D3.C4.C5.D6.B7.B8.C9.B10.B11.C12.B13.D14.C15.B16.D17.D18.B19.A20.D21.(1)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适时转移。原因:传统的农本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2)特点:20世纪60年代: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迁移到工业化程度低的地区(或从沿海发达地区迁到西部地区);从城市迁移到农村;由政府主导进行。改革开放后:从农村迁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市场主导,自由迁移。22.(1)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