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6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1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6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2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6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3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6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4页
2021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素材:第6单元 任务群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

题或内容的。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本文

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

和内心桎梏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

探索悲剧故事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处于时

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

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

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因为一提起鲁

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

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

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瞻远嘱。

一、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析

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

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

切关注。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

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

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她

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

的柳妈,也来吓唬她。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

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①去迎接

新思潮。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她

是城市知识女性的缩影。由于时代的发展,在子君身上,明显的散发出时代的气息。西方的

浪漫主义自由思想对她产生了巨大的撞击,这种撞击使她勇敢的反抗家庭中、社会的束缚。

但其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终因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和自身的弱点而宣告失败。她与祥林嫂等人的

悲剧内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们的悲剧都是由封建势力造成的。但作为悲剧的具体内

涵,她们之间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

(-)愚昧麻木的单四嫂子

鲁迅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说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

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勤劳、善良。从前年守了寡,便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

在改嫁。她没有什么高深的要求,心中只有她的儿子宝儿。他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

儿子。但厄运偏偏降临在穷人身上。宝儿生病了,单四嫂子去求神签、许心愿、吃单方,但

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于是又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将希望寄托在庸医小神仙上。最终,宝儿死了,

她的唯一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她张大眼睛,面对着空虚、冷寂的一切,寄希望于梦幻,希

望在梦里和宝儿见面。只能呆呆地等待明天。可以想象,单四嫂子将面对的“只能是更沉重

更无穷尽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遗毒,使妇女们在礼教的束缚下,逐渐变得麻木愚昧。面对吃人的封

建礼教的“道德纲常”,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而是寄希望于神灵,等待、忍耐,甚至寄希望

于来生。除了单四嫂子,还有比如《药》中的华大妈,她们虽然都勤劳、善良。但她们都将

子女作为唯一的希望,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但是子女生了病,做母亲的不去提早看医生,

却是求签、问卦,或者迷信血馒头的奇迹。自然会耽误宝贵的医治时间,枉送子女性命。正

因为她们对孩子的爱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她们的愚昧才使人震惊和惋惜。她们

只是表面上的愚昧,并未祸及他人。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大熔炉里,还有一些除了自身愚昧,

更有尖酸刻薄甚至残暴的女性。她们自己不反抗,还压迫别人,以此来寻求平衡和慰藉扭曲

的心理。比如《故乡》中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和《祝福》中将儿媳祥林嫂卖掉的婆

婆,都是典型的代表。鲁迅以自己犀利的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揭穿了封建宗法迷信思想对

劳动妇女的毒害。

(二)从反抗到妥协的祥林嫂和爱姑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最具有悲剧个性的人物。她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她具有中

华民族淳朴、善良、勤劳等优良传统。但同时,又具有依赖、屈从、自卑的国民积习中卑劣

的一面。其中所蕴含的精华和糟粕,从正反两方面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祥林嫂生活

在农村,这看似宽松而是则更加严厉的环境。小农经济的约束与地域的限制,使农村不但默

认了一套既定的妇女纲常,而且,更因承传的愚昧而自觉的维护。正是这种牢不可破的强大

势力,成为对祥林嫂这样的弱势群体进行打击迫害的武器。她始终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命运。

最后在祝福声中惨死在街头。“人就其本质来说,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祥林嫂

是被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绞死的。周围人的歧视及冷漠也是造成她的悲剧的

原因之一,但周围人的冷漠也基于传统礼教观念。

旧社会,讲究女子“从一而终”,不能再嫁。所以,祥林嫂在她第一个丈夫、小她十岁

的祥林死后,不肯再嫁。但她的一系列悲剧也随之展开。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妇,把

祥林嫂嫁到了深山野坳。祥林嫂的婆婆利用了妇女绝对从属于夫族家长制的特权,要求祥林

嫂的行为以她的利益为转移。有意疏漏了从一而终的训诫。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赤裸裸的

压迫与剥削的真面目。祥林嫂最初定反抗是动人心魄的。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

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还拜不了天地,她就一头撞在

香案脚上,头上还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由此可知,被逼再嫁对她来说,是更深层

次的苦难。这一点从她宁愿以生命为代价,来争取自由的搏斗中可以看出来。但仔细想想,

与其说是她的反抗,倒不如说是她本能的挣扎。所以说,祥林嫂的反抗是盲目的。外界的围

墙和内心的围墙,同样是难以逾越的。这一切,都是夫权要祥林嫂“从一而终”造成的后果。

封建神权、政权又惩罚了祥林嫂的“不守妇道”。因为她是再嫁,是“大逆不道”。从祥

林嫂的初嫁亡夫、再嫁守寡到沦为乞丐的悲剧一生。我们说命运对她是不公平的。但她从没

有怀疑过命运对待自己的不公平,而是一味的顺从,连当初仅有的一点反抗也没有了。祥林

嫂的周围是无形的封建观和有形的迫害者,就是鲁四老爷及镇上的一些人。他们组成了一张

无形的大网,把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统统笼罩在没有反抗的祥林嫂身上。其实,她的第一个

家庭的崩溃,就已经为她的幸福画上了句号。柳妈在祥林嫂遭受了一系列不幸后,对她说了

有关“阴司”的话,使她生活在极端的恐惧中。由此可见,柳妈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促成者。

她虽然也生活于社会最底层,但她的意识就是当时封建意识的代表。她对祥林嫂的嘲笑与“鉴

赏”,正是她敌视祥林嫂的反抗的反映。尽管柳妈是那种带着封建迷信的“威吓”,但麻木的

祥林嫂却深信不疑。因此,在柳妈的教导下去捐门槛。“赎罪后”,祥林嫂更加勤劳,想以此

来弥补丧失家庭对她的打击。当她坦然的去拿祭器时,四婶的一声“祥林嫂,你放着吧。”,

这句话彻底无情的摧毁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就这样,勤劳善良的祥林嫂被以鲁四老爷为代

表的封建势力迫害的精神失常。最后,这个可怜的乞丐惨死在人们的祝福声中,一如一片鸿

毛飘落在雪地上,悄无声息的推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

封建“四权”毁灭了祥林嫂,我们也感受到了她的反抗意识。但由于祥林嫂长期本能的

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所以,她的反抗是对“从一而终”

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因此,她的挣扎是苍白无力的。这犹如那黑夜里划过的流

星,稍纵即逝。祥林嫂的毁灭虽然有她自身的弱点,但最终还是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扼杀。

《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小说中最具有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她貌似泼辣,实则软

弱。丈夫要离弃她,她整整闹了三年。最后,双方不得不请出和知县老爷关系较“铁”的七

大人来调停。爱姑不仅有娘家人支持,同时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她

要让“老畜生”、“小畜生”全都“走投无路”…但结果是七大人一个喷嚏就把她镇住了。

而七大人依然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要维护的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在旧社会,离婚就是

丈夫休掉妻子,那是比守寡更没面子的事。那时候,爱姑的脑子里还没有想到任何谋生的手

段和生活出路,她必须得依赖丈夫而生存。她闹了三年,要挣的,其实是去做一个男人的奴

隶和附庸。所以,尽管她的反抗是激烈的,但还是肤浅的、不彻底的。爱姑的悲剧让人们感

受到的依然是强大的封建阶级传统观念。

(三)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走上绝路的子君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接受“五四”新思潮洗礼的

知识青年。在她身上,显示出新时代的气息。这种气息最突出的表现在子君的石破天惊的宣

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鲁迅曾以“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

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来隐喻不争气的国民同胞。子君的这句铿锵誓言,证实了她属于

爆发的一群。但爆发并不等于真的胜利,从其结局可以看出。但无论如何,这句话依然表现

出新时代女性前所未有的惊醒。子君勇敢的冲破家庭的牢笼,和涓生租屋同居。当变成家庭

主妇时,忙于家务,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当初的勇敢和无畏,在现实中被消磨殆尽。随着

涓生被解雇,家境陷入困境。他们的爱情逐渐出现了的裂痕,子君又回到了冰冷的封建家庭,

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

子君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五四”运动虽然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

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占统治地位,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小说深刻的指出了,在黑暗社

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个性的解放,它

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子君和涓生的反封建行为,必然会受到封建势力

的阻挠。他们的个人奋斗,还不能挣脱封建势力的大牢笼。在“小东西的作祟下,涓生被解

雇了.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起码的经济基础。在各种势力的孤立下,他们最终还是陷入了

绝境。

子君的悲剧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子君是进步青年,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他们结合了。

也曾有过安宁和幸福,但婚姻胜利后,他们的爱也停滞不前了。子君没有了新的理想,新的

追求。没有像涓生一样继续学习和探索,争取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去做一个自立于

社会的女子,而是蜕变成一个关在家庭牢笼里的平庸的小女人。“由于他们自身的动摇和妥

协,他们的反抗每每失败。这种经常的失败和挫折又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痛苦。”③鲁迅对

这一类人的评价是“全国学生,或被誉为志士。然由仆观之,则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

一时现象而已。”作者认为这些学生们过于向往爱情自由的美好。天真的因为有了自由就有

了一切,结果遇到实际的琐碎问题,马上感到幻灭。从子君反抗的失败,我们看到一个具有

强烈反抗精神者个性的毁灭。

探究鲁迅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先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最终造成他们悲剧

的根源依然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思想。从愚昧的单四嫂子到渴望幸福的祥林嫂,在到极

具反抗性的爱姑,到新时期的子君。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女性艰难的前行足迹。

二.、社会意义

鲁迅先生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对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

女,给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还要

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

怜悯。鲁迅不但写了这些内心的悲苦生活,而且写到了她们的反抗和觉醒。从爱姑及子君等

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预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是无可阻挡的向前发展的。

从鲁迅小一定的说中的几位女性可以看出,她们的悲剧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从经济

学角度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她们的悲剧,其中一个隐藏的原因,就是处在经济和政

治的双重压迫下,最终造成悲惨的结局。由此可见,妇女要想获得完全的自由和解放,经济

上必须独立,政治上必须自由.如果子君和涓生结合后,勇敢的去谋一份职业,不去做家庭

里依依可人的“小鸟”,其命运或许是另一个结局。在我国,古代的妇女地位低下,完全没

有自己的权利。鲁迅先生就是要揭示她们的悲苦生活,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争得做人的权利。

他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毅然的举起了反封建的伟大

旗帜。

浅析鲁迅《祝福》的批判性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名篇,纵观全文,鲁迅注意的不仅在于祥林嫂的穷

苦,也不仅在于祥林嫂遇到的意外灾祸。最感沉重的这种折磨正是来自于封建礼教,把祥林

嫂一步步逼向死亡。

首先,我们从祥林嫂短暂而悲惨的人生经历分析人手来了解《祝福》的批判性。

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是在父母包办下嫁了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不幸她的丈夫死

了,只身来到鲁镇做工。此时的祥林嫂干起活来,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好景不常,她就被婆

婆捆绑卖到了远在深山野^的夫家……

在封建礼教、世俗道德的束缚下,祥林嫂没有社会地位,狠心的婆婆为了给第二个儿子

娶媳妇,不容她守节,反过来还要她承受“失节”的屈辱。她的第二个丈夫又不幸死于伤寒,

接着儿子被狼衔去。“大伯来收屋”。这便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镇。此时的

祥林嫂饱尝丧夫失子的悲痛,精神已被摧残的麻木了,她逢人便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我

真傻,真的”……”

二进鲁家的祥林嫂,精神上受打击。人格遭歧视。鲁四老爷非常鄙视她。祭祀的时候不

让她沾手。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精神上折磨,是从他作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的身份出发的,

正是“女子从一而终”的礼教和“克夫命”的精神绳索的勒逼,这正是《祝福》的主要批判

锋芒所在。

还有“善女人”柳妈,似乎是唯一关心过祥林嫂的人,柳妈的愚昧无知在客观上充当了

封建礼教的帮凶。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祥林嫂捐一条“赎”罪的门槛,把祥林嫂推

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为了“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

罪的门槛,但在别人的眼中,她仍是一个“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东西,林嫂生前免于

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破灭了。

在《祝福》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没有用一个字,一句话去直接批判封建社会,而只是

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勤劳、纯朴、习惯于受苦的农村妇女一生的悲惨命运,深刻揭示了

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其次,我们从祥林嫂悲惨生活的社会环境来分析《祝福》的批判性。

先看祥林嫂的两次婚姻:第一次嫁给了一个小她十岁的男人,这显然是父母之命,封建

的“三从四德”使她逆来顺受也就罢了。但丈夫死后,还但违背妇道“不贞不洁”的罪名,

这为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套上了不解的绳索。祥林嫂再嫁,再寡后再一次来到了鲁家,们对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不是出于内心的同情,而是为自己能听到她的故事作为一种满足,他们

拿祥林嫂脸上的伤疤寻开心,这无疑是对祥林嫂最严酷的精神摧残。

鲁四老爷更是从来没给过她好脸色。祥林嫂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一个“克夫”

的寡妇:再到鲁镇时,鲁四老爷视之为“败坏风俗”。置祥林嫂于死地而不露一丝血的软刀

子。充分暴露出封建卫道士的冷酷和残忍。四婶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的事,这无疑是视祥林

嫂为不洁之物。雇佣祥林嫂也只是因她能干。当祥林嫂没有能力充当劳动工具时,最终将祥

林嫂赶出了家门,就在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悲惨的死去之后,她还和鲁四老爷大骂祥林嫂为“谬

种”。

还有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柳妈,采取奚落的态度,把再嫁不贞的

责任推给祥林嫂,她给祥林嫂讲阴司的故事,要祥林嫂捐一条“赎”罪的门槛,客观上把样

林嫂推向了绝望的深渊。祥林嫂生活在这个一个受人压迫。遭人践踏。被人愚弄,为人鄙弃

环境中,作为一位处在社会底层,又有死了丈夫的特殊“身份”的劳动妇女,她是无奈的,

是无力抗争和走投无路的。

“浅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真的悲剧。他是写封建吃人,写旧社会吃人,只要是封建统

治着的地方,祥林嫂就没有出路……这样的作品,一句教训人的话没有。可是你读了以后不

深深觉得封建可怕吗?不觉得要把这个旧社会打到吗?”①这就是鲁迅先生《祝福》对封建礼

教和封建社会的批判。

最后,我们从“祝福”的习俗来分析《祝福》的批判性。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次重大变化和悲惨死去的结局,都与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有关,

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祥林嫂性格发展和悲剧结局的社会原因,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

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一年中的好运气,”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

此”这样的叙述,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

的统治依旧。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特色的封建迷信

活动,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

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第二天,不但眼睛窃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就这样,在鲁四老爷

为代表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下,祥林嫂只能悲惨地走向死亡。

第三次是结尾处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祥林嫂之死的残相和天地圣

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于祥林嫂的死,是无

人去关注的,有的且是四爷边走边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一一这可见是

一种谬种!”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从活的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

她何以还要生存,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的干干净净了。无不蕴含着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仇

视和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鲁迅先生以欢乐的祝福气氛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正忙于“祝福”

之人的冷酷,也突出了祥林嫂死的悲惨,无人过问,用反衬手法烘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给吃人的封建社会和麻木冷漠的的民众以深刻的批判。

以上就是鲁迅《祝福》对封建的批判性。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一、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鲁迅一生共写了三十三篇小说,其中共出现了四十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明天》、《风波》、

《祝福》、《伤逝》、《离婚》这五篇小说均以女性人物为主要人物,并且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

优秀作品。综观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即“新女性”和“旧女性”。

“旧女性”主要指的是旧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其中以祥林嫂和单四嫂子为典型代表。

这些女性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吃苦耐劳,具有中国传统下层劳动女性的基本特征。她们的命

运,总体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一悲惨。以祥林嫂为例,正如鲁迅那个最为犀利的比喻

“吃人”,祥林嫂的一生,就是一个被一步步吞噬掉的人生。在阅读《祝福》的过程中,我

们目睹着祥林嫂的幸福被一点点剥夺掉,看着一个安分耐劳,“脸颊却还是红的”的女性,

变为“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再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

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那么是谁吃掉了祥林嫂呢?正是封建礼教。

“新女性”主要是指拥有生活在城市并接触过新思想拥有一定文化的女性。其中最为典

型的代表便是子君。“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的话,也是鲁

迅所有小说的女性形象中所说的最为豪迈和先进的一句话。不同于那些在农村中充满“死气”

的妇女,子君一出场,就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

的光泽。”鲁迅对于子君显然是充满眷顾的,作为鲁迅笔下的女主角,子君显然是最纯真可

爱,青春勇敢的女子。在那样的时代,一个女子敢于和家庭决裂,那是拥有多么巨大的勇气,

同时对于那个能让她做出这般孤注一掷的男人,她又是多么的信任和深爱!但是就是对于这

样一位女子,鲁迅又是如斯残忍,让子君承受了最为残酷的结局。她被她的爱人抛弃,最后

死去。子君也成了“被吃者”,被社会,被家人,更是被她那自私自利的爱人。

在鲁迅的小说中,无论是“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无论是反抗者还是妥协者,最后

的结局都没什么不同.吃人者日复一日愚昧麻木地活下去,被吃者心和身被吞吃殆尽。这就

是鲁迅笔下的,中国女性的悲剧。

二、鲁迅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贡献

鲁迅的小说揭露了中国女性受苦受难的现实境遇,鲁迅本人也终生关注中国女性的命

运,其小说中传达思想和女性主义有所契合,并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鲁迅的小说中传达的思想与目的符合女性主义的核心原则。女性主义有它始终如

一的核心原则或者说根本目标,即两性平等、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的自由。鲁迅是将国民从黑

暗中惊醒的作家,他塑造的那些饱受压迫和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深刻地控诉了我们的社会和社

会中的人对女性所犯下的暴行。

其次,鲁迅在关注中国女性处境的同时认识到了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女性处境

是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直接动因。它指与女性的生存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客观物质和社会文

化条件,包括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各个方面对女性身心的作

用。”①鲁迅的小说和其他评论文章对女性处境之艰难的诠释是十分充分的。女性的处境,

并不是以一句“封建礼教的戕害”就可以简单的概括。我们能从《祝福》中看见人性的丑陋,

能从《离婚》中看见强权的恐怖,能从《伤逝》中看见生活的不易,从《明天》中看见迷信

的危害,能从许多的细节中追溯女性命运的源头。“女性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

成的。”②这是波伏娃的名言,同时也是许多女性主义人士的普遍观点。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引用了17世纪的女诗人温澈西夫人那充满愤懑的感叹:“女人是被

教育成的而非天生的傻子J③祥林嫂等女性的悲剧命运,其自身的思想上的局限性也是罪

魁祸首之一,但祥林嫂的思想是被教育成的而非天生,中国女性的社会处境才是其悲剧的根

本原因。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鲁迅小说局限性

鲁迅虽然关注中国女性的命运,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但是受到历史条件、

性格身份等多方面影响,从女性主义角度仔细审视会发现鲁迅小说中存在着不少局限性。

首先,鲁迅的小说缺乏女性视角。仔细阅读鲁迅的小说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们

都处于一个“被看”的地位。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无法直接得

知那些女性的心路历程。女性本身洞察历史的名分被彻底的无视。我们对她们的一切了解,

都是从他人的视角那里得知。这一点,在《伤逝》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小说的副标题是“涓

生的手记”,所以很明显这篇小说是用涓生的视角来描写的,所以读者所认识的子君,并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君,只是涓生眼里的子君而己。子君的心里到底一直在想些什么呢?我们

无从得知,只能从涓生有失偏颇的描述中去推测。鲁迅的小说叙述者几乎全都是由男性视角

展开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有失偏颇的描述。女性形象主体的缺失和单一性的男性视

角描写,造成了鲁迅小说中“明写女性却实无女性”的现象,这样的特征萦绕在鲁迅所有描

写的女性的小说中。

第二,鲁迅并没有将女性放在与男性等同的地位去描述。鲁迅的确同情中国女性的遭遇,

但他本身的男性身份和思想局限性并没有彻底脱出男权主义的禁锢。鲁迅并没有将女性放在

和男性等同的地位去描述,字里行间对于女性的轻视较为明显。女性在鲁迅的小说中无一例

外都是彻彻底底的弱者,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无法摆脱桎梏。鲁迅的小说可以唤起人们

对女性的同情,却无法赢得人们对女性的尊重。鲁迅将女性视作弱势群体,忽视了女性自救

的可能。同时小说也强调了女性本身的性格的丑陋之处,有时在强调之时忽视了人性本身的

弱点。如在《离婚》中,鲁迅犀利地讽刺了爱姑对于强权的惧怕,甚至将这一情况置于以强

权压人的丑陋行径之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鲁迅与女性有关的创作,表达了他对女性命运深刻的关注与解析,和女性主

义共享着同样的原则与理念。他所创造的典型女性形象,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和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其内涵的深刻,甚至超出鲁迅本人的思想范围,有着巨大的解

读的价值。同时,鲁迅的小说也代表了那一代人在女性解放和平等问题上的思维极限,从当

代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代言者”与“被代言者”之

间的隔膜和原因。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我们并非是批判鲁迅小说优劣,而是将鲁迅小说置

于女性社会处境和两性关系中考察,看到鲁迅贡献的和他未能写出的。在鲁迅时代受到关注

却还未被充分认识的女性群体,她们的遭遇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引以为戒。在新时代,

我们必须避免那个时代妇女命运的延续与重演,让我们的文明,进入新的高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

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

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划和故

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是东京八十万禁

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满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

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在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

腔怨愤,却养成了他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遇到高俅的干儿

子“花花太岁”高衙内拦路调戏他妻子。当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

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

禁军教头,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

打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这里,第一次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当

陆谦设计调开林冲,妄图让高衙内引诱凌辱他妻子时,林冲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

愤怒,全部倾泻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这时,林冲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

了尖刀,追寻陆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后来,他在陆谦

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

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

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在“风雪山神

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

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第十回一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冲被诬

陷下狱,刺配沧州,在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

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

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李小二“我

因恶了高太尉,生事相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

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

思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

重获生路的愿望。林冲还对李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口”。这淡淡的一句话,

分量却不轻:它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

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

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

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小说描写这一天,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

蔬下饭,忽见一个人闪进酒店内,随后又一个闪了进来,同本不相识的管营、差拨窃窃私语。

这两个“闪”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

来了。一连四、五个“只见那人”、“只见那人说道”……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当李小

二将刚来小酒店的那人容貌一一“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一一和

“高太尉”等只言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正是陆虞侯。那泼贱贼,敢来这里

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

去寻。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

一大步。为杀仇人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

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

阶;铺设了这个台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冲又惊又怒拿刀去寻找陆谦,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也为之一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

子漫涌而起,好象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

捏着一把汗。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

平,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水浒传》的作者深谙其道,

他在这里故意顿了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

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伏中积蓄力量,准备迎

接更大的冲击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

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本是“山南欲来”之势,

矛盾冲突已趋激烈,而高潮到来前夕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这正是生活辩证法在

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

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

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IH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

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

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

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

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林冲杀陆谦等三人杀得好,使人禁不住拍手称快。作者描写这场斗杀也写得好,更使人

拍案叫绝。小说是这样万分精彩地写道:

(林冲)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

举手,监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

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

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

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

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

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

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

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

入庙里来,……

一个人接连斗杀三个人,三四个回身转体,手起脚落;或用枪搠,或用刀剜,或用刀割;

写得有层次、有波折、有疏有密,有板有眼;而且不雷同、不烦琐、不慌不忙,从容自如,

游刃有余。特别精彩的是杀陆谦的场景,你看林冲劈胸一提,将他丢翻在雪地,脚踏住他胸

膈,刀搁在他脸上,先审后杀,理直气壮,“把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

提在手里。”真是刀落惊风雪,文成泣鬼神。人们丝毫不感到杀得心惊,反而感到杀得无比

痛快!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

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

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

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

这一条光明大路了。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

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

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划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

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这一回前后两处写到了偷听别人

谈话,前者是写在小酒店里,李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时,就疑心与恩人

林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后者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这

两处偷听,写得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

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来者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短暂的

霎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一“一个道”、“一个人道”、“那一个道”、“又一

个道”,……一共八、九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详一

略,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

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李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

全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

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楚,臧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李

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一一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

有生命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

冲突步步推向高潮。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

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

内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

试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

怒。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怒火,不顾一切地挺枪

杀仇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

写,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

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

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划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

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

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

“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

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

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潞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

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

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

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

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

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

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

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

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

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

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

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

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

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

那种桀鹫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

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

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

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

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

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

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

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

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

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

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

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武松与林冲对比分析

相同点:

①同样是为朝廷当差,后被发配;武松为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而林冲则是京城八十万

禁军教头。

②同样的武力高强,有勇有谋,嫉恶如仇。

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行侠仗义,江湖上都称他“灌

口二郎神”。武松在家好打不平。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恶霸,怕挨官司,远离家乡,投奔

河北沧州,躲在小旋风柴进府中避祸,一住二载。景阳冈大虎,声名大振,成为人人知晓的

打虎英雄;后为报杀兄之仇,手刃潘金莲,怒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

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

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

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

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之后,夜走娱蚣岭,杀死恶道飞天娱蚣王道人。

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林冲:先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到梁山后任马军五虎将第二。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倒

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却不料前去东岳庙上香的妻子太尉高俅之义

子高衙内调戏,幸得使女锦儿告知林冲将其喝止。但其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候、林冲

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高衙内乘机对妻子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又设计使林冲

误入白虎堂;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在野猪林险些被公差董超、薛霸杀死幸亏被结义兄弟鲁智

深相救,大闹野猪林;路过柴进府上棒打了洪教头;被发配沧州牢城后,林冲凭借“小旋风”

柴进的书信先去负责看守天王堂后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放火暗算。林冲幸免

并得知真相,于是怒杀二人,火烧草料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投奔了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

得难分高下。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王伦又托词推拒,林冲在智多星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王伦

将他杀了。

在梁山立下奇功:一打祝家庄一一林冲为第二拨人马领军统帅;二打祝家庄一一林冲神

速生擒扈三娘;三打祝家庄一一林冲为主力之一击败祝氏三杰之一的祝龙;高唐州救柴进一

一林冲为主力之一消灭高廉的所谓“神兵”;大战呼延灼连环马一一林冲为第二阵主将与呼

延灼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败;曾头市救晁盖一一晁盖不听林冲劝阻中计失败林冲断后拼死

救回受伤的晁盖;攻打大名府一一林冲为主力之一后军主将;收关胜之战一一林冲为主力之

一与秦明大战关胜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二攻大名府救卢俊义;东昌府收张

清之战一其时妻子张氏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岳父张教头也染患身故。

③生活严谨,作风正派。武松能抵御嫂嫂的勾引,是金钱如粪土,对权势也毫不留恋,

林冲对夫人敬爱有加,妻子死后也无再取,对权势也不贪恋,只求有一容身之地而已。

④同样的都反对宋江“招安”

不同点:

①武松侠肝义胆,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有恩必报,有仇必报,不

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

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而武松不能忍,所以林冲只能算是武艺高强的好汉,武松一生光明

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

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武松从手刃潘金莲,

怒杀西门庆开始,杀红了眼,有些滥杀无辜了。金圣叹评武松,有所谓“武松天人者,固具

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

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②林冲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

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

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大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

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豹子头林冲,他上梁山真

正是最典型意义的逼上梁山了。明代的一些评点家,包括金圣叹、怀林有些人的评点,说林

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评价他:一个就是“忍”,一个就是“狠”。

金圣叹说这个人简直不得了,太可怕了,“忍”也非常可怕。高俅、高衙内那样的欺负

他、那样的那样的侮辱他、那样的坑害他,刺配沧州一路遭陷害,他都可以忍下来,最后在

草料场,他还是在忍着,直到亲耳听得高衙内让差拨,富安,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置她于死

地。这时候林冲才怒杀三人而去。

③是下层侠义之士被逼上梁山的代表,而林冲是上层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

④同样的都反对宋江“招安”,但是他们的相同之中又有不同,武松是至始至终都对官

府没有存有过幻想,所以反对招安,而林冲是被官府弄的家破人亡后对官府的幻想破灭而反

对招安。

水浒人物评析之林冲

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可谓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在沧州的老管,看管的

狱卒对林冲高强的武功瞠目结舌,林冲对他的惊讶自问自答:“你是想问,以我的本事,我

想逃、想跑、想走,任我随意,为何却乖乖地被送到这沧州牢营里来?”这一句话,问出了

林冲遭遇的的症结,也展现出了林冲这一个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首先,林冲具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征。当林冲得知臼己的娘子被调戏,林

冲十分气愤,正准备开打,但得知那人正是高衙内的时候,却先自手软了。这里的“先自手

软了”不仅仅表现出了林冲的形态,也表现出了林冲“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打的”性格特

征。对于高衙内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戏、阴招,林冲一忍再忍,始终不敢去招惹,他说:他

怕官,只怕管。在林冲心中还是不愿去招惹权贵,还是希望能够在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军官。

后来在发配沧州的过程中,无论是押送衙役的侮辱,还是打骂,林冲始终不敢发怒,

并以“小人”称呼自己,甚至在后来,两个衙役用开水烫林冲的脚,他也逆来顺受,默默的

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那天,林冲得知了他们的阴谋,才最终爆发,杀了人后,造反上山。

而上梁山之后,面对梁山头头的排挤、怀疑和投民状的逼迫,林冲也是一忍再忍,不愿反目。

其次,林冲还具有扶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在水浒传中,具有侠义性格的英雄不可计数,

但是无论是李逵还是鲁智深,都不同于林冲这种善良、同情弱者的慈悲心肠。鲁智深解救的

大多是那些相识的英雄好汉,而林冲则不然。从李小二的口中我们得知,林冲对贫困百姓所

怀有的那种同情与深深的怜悯。李小二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而且与林冲并无深交,作为一

个高高在上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两者之间的地位十分的悬殊,然而林冲见不得弱者受欺负,

他的帮助只是率性而为,尽管这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李小二。林冲对待这样一个并无

深交的普通老百姓,不仅仅帮助他摆脱官府的惩治,还给他盘缠,为他指点后路。这样的行

为恰好展现了林冲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英雄好汉的那种扶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再者,林

冲还具有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林冲在山神庙当职的时候,当他要下山去买酒的时候,他会

先把火炭盖了,钥匙带上,门锁上,然后再出门。当他回来的时候,他看见雪压垮了草厅,

他便慌忙探头进去查看,看到火已被雪熄灭才放心。在看“风雪山神庙”的杀人场景,林冲

选择了先杀差役,再杀陆谦,展现在他在作战策略上的谨慎,以免先杀陆谦会招致差役的帮

忙,形成一对三的局势。

此外,林冲还具有以牙还牙的报仇心理。借用李小二的一句话,他说:“林教头是个性

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在林冲得知陆谦追至沧州,要加害于他的时候,他便不禁

大怒,意欲报仇,并最终在山神庙手刃仇敌,并最终走上了梁山。虽然林冲具有委曲求全的

性格特征,但最终也有忍无可忍,以牙还牙的报仇心理。最后,林冲还具有机智果断的敏

锐性格。在柴进庄上,与洪教头比武的时候,林冲不是抄家伙就打,而是通过一再的试探,

一则试探柴进是否希望他真的赢,二则试探洪教头的身手到底处于哪一个层次。这不得不说

是林冲机智的体现,然而这样的机智与敏锐也与林冲的身份有关,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林

冲作为一个军官,不仅要与大量的官员进行沟通,这导致了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机智与敏锐。

其次,作为一个武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策略是为他所熟知,因此他不会像鲁智深那样

鲁莽,百度拿起刀就打,而是先进行一再的试探,等得知了对方的真正水平在进行真正的较

量。

林冲作为一百零八个好汉中的一个,它的独特性格不仅仅与他的职业相关,更与他的

理想相关。都说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一个典型,他一再的忍让,一再的逆来顺受,是为了能

够不得罪官员,有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甚至在发配沧州的时候,他不让鲁智深杀害衙役也

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东山再起。直到最后他能知高衙内非陷他于死地不可的时候,才最终勃然

大怒,手刃仇敌,最终走上梁山。林冲的性格其实并不符合梁山这样一个群雄集聚、豪情

侠义的地方,他的性格更倾向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他有侠义之情,但不似鲁智深那般

鲁莽、豪爽;他劫富济贫,但不似鲁智深那般冲动、不顾后果。他可谓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

典型,上梁山也可谓是一个无可奈何、无路可走的无奈之举。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

作为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布尔金向兽医伊凡

讲述的别里科夫的人生故事。契诃夫在文中巧妙使用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笔者尝试结合

作品全文,分析其中的对比技巧。

一、故事的讲述者和倾听者对故事的理解与思考的对比。

《套中人》全篇主要采用对话体形式,教师布尔金是别里科夫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兽医伊凡是故事的倾听者。值得注意的是,布尔金在讲述故事时不是纯客观的,时时穿插有

自己对故事背景的介绍、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实际上讲述的是他理解的别里科夫以及现实世

界,而倾听者伊凡对故事又有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在对话之间就构成了对同一事件理解和思

考的对比。

布尔金在讲故事之前说:“这个世上有不少性情孤僻的人,就像寄居蟹或者蜗牛那样,

总想极力缩进自己的外壳里。”讲完故事后,布尔金说像别里科夫“那样的人,将来不知道

还会有多少:布尔金嘲讽的是别里科夫及类似于别里科夫的人,他意识到别里科夫用套子

套己套人的可悲可恶,却止步于此。

在听故事过程中,伊凡的话既回应布尔金,也表明他的联想和思考。伊凡由此及彼,由

别里科夫的故事联想到整个现实世界,他看清了城镇上每个人的可悲可叹之处,意识到一切

皆是套子,是故事中对套子悲剧看得最清楚的人。“我们住在城里,空气恶浊,十分拥挤,

写些无聊的文章,玩'文特——这一切岂不就是套子吗?至于在懒汉、搬弄是非的人、无所

事事的蠢女人中间消磨我们的一生、自己说而且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这岂不也是套

子吗?”他是文中最清醒的人,同时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

布尔金叙述别里科夫对全城的影响时说,他“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辖制中学

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他辖制呢”。布尔金描述的是“我们这些教师”被别里科夫辖制的现

状,有对别人的愤恨却没有反思我们教师自身的问题。而伊凡接着说:“有思想的正派人,

既读过屠格涅夫,又读过谢德林,还读过勃克尔等等,可是他们仍旧会低声下气,容忍这种

事……的确有这样的事情。”伊凡思考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学校教师,既然是“有思想的正派

人”,竟然容忍这样的事,为什么呢?

布尔金能认识到别里科夫的婚事是大家无聊生活中难得找到的目标,没有完成,会“很

烦恼”。但是作为别里科夫求婚前的倾诉者和求助者・,当别里科夫诉说自己的矛盾心情,说

自己喜欢华连卡,也“知道人人应当结婚”,但是对于“将来的义务和责任”、“闹出什么乱

子”、“她的思想方法”以及“她性子野”等方面恐惧、担心时,布尔金对他说“一结婚,就

万事大吉了:可见,在别里科夫的婚事上,布尔金和其他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布尔金说:

“在我们这儿,由于闲得无聊,没事情做,照那样结了婚的,正有千千万万的先例呢。”对

这种事情见怪不怪,漠然处之,甚至仍然在促成这样的事,布尔金也是其中的一员。而伊凡

听到别里科夫的恋爱故事后说“到了这一步,您就应该拿掉他的雨鞋和雨伞了”,他隐隐希

望别里科夫能摆脱束缚他的套子,他关心别里科夫,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在讲完故事后,两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布尔金迅速入睡,而伊凡难以入睡。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

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没什么比当众谴责作恶

的人更容易,也没什么比理解他更难。”就本文而言,只愤恨别里科夫是容易的,找到问题

的根源并解决才是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讲述者布尔金从自己的视点出发,讲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而倾听者伊凡在

听故事之外,感受到了布尔金对现实世界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出他对复杂的琐碎生活更高层次的认知。这一层对比主要是语言的对

比,而实质是二人思想境界的对比,而作者坚持了他“做一个不偏不倚的证人”的写作立场。

二、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对比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夸张性的对比刻画能再现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印象,作者在巧妙的对

比中,表现了全城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再现了一幅沙俄统治下压抑沉闷的城镇生活图

景。

(-)套子的辖制者和反对者的对比。

套子在文中有象征的意味,如果从套子的抵制者和辖制者的角度来看,那么科瓦连科和

华连卡是小城的外来者,是没有受到套子辖制的人,是行动派,是套子的抵制者。科瓦连科

和华连卡可以自由的骑自行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