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道教文化初探_第1页
海南道教文化初探_第2页
海南道教文化初探_第3页
海南道教文化初探_第4页
海南道教文化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道教文化初探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而道教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体现,它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其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等教义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道教将具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入了解道教的思想内涵,尤其是道教在海南岛的历史发展状况,这对研究海南在新时代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和较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我的论文选题将从海南道教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海南道教文化的特质、海南道教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机遇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为我国的传统文化——道教在当代的回归作初浅的尝试。关键词:海南;道教文化;传统文化;传承 AbstractThe19reportstatesthat"cultureisthesoulofanationandanation."Culturalprosperity,strongnationalculture.Withoutahighdegreeofculturalself-confidence,noculturalprosperity,therewillbeno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Therefore,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dTaoism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it.Mr.LuXunsaid,"ChinaisallaboutTaoism".Taoistcultureisanimportantpartandcornerston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sthewisdomembodiedinthelonghistoryoftheChinesenation,itsthoughthasinfluencedourChinesenationthousandsofyears,itsimplication"HeavenandNatureUnite","DaoTaoNatural","inactionbutall","ongoodifwater"andsoonthedoctrinestillaffectsourpolitics,theeconomy,Culture,life.Toda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aoismwillhaveamoreexpansivestageandalsofaceunprecedentedopportunities.DeeplyunderstandtheideologicalconnotationofTaoism,especially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TaoisminHainanIsland,whichhaspositiveinfluenceandpracticalvalueonthedevelopmentofHainaninthenewera.Therefore,mythesiswillexplorethehistoryandpresentsituationofHainanTaoistculture,thecharacteristicsofHainanTaoistculture,thechallengeofHainanTaoistcultureanditsdevelopmentopportunityasthestartingpoint,andtryforourcountry'straditionalculture-Taoisminthecontemporaryregression.Keywords:hainan;Taoistculture;traditionalculture;inheritance 目录TOC\o"1-5"\h\z\u绪论 4一、海南道教文化的前世今生 5(一)道教文化的历史 5(二)海南道教文化的现状 7二、海南道教文化的特质 8(一)海南道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8(二)海南道教文化对海南社会风俗的影响 9三、海南道教文化的前瞻 9(一)海南道教文化面临的挑战 9(二)海南道教文化的发展机遇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绪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提出一个比喻,用以说明当时儒学在中国的尴尬处境。他认为,孔子在当时的中国就像是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现实的作用,成了死的东西。不管列文森这个比喻对当时的儒学来说是否恰当,但以此来比喻当代道教的境遇倒是有几分合理性。当代道教目前正处于生死抉择的历史关头,但这里所说的“生”,并不仅仅是指存在,而是指以“活”的方式存在,这里所说的“死”,也不仅仅是指消亡,而是指现实作用的缺失,即列文森所说的“只属于历史”。对于当代道教来说,目前真可谓机遇与挑战同在:假若抓住历史的机遇,积极活转于当世,开发出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形态,它将成为当今乃至未来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因素;反之,假若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终有一天会成为仅供人欣赏的博物馆里的文物。所以我认为道教目前正处于一个生死关头,在这里说道教正处于生死关头,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发展成就,相反,我还认为当今社会为道教的发展与兴盛提供了诸多历史机遇,这些历史机遇正是我们所说的“生”的契机。具体讲来,其历史机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宗教政策越来越宽松;(二)民众需求越来越急迫;(三)经济状况越来越改善;(四)国际环境越来越优越。海南道教文化也同样存在着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道教文化目前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正面临着诸多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将来就一定能抓住这些机遇,因为就在拥有以上机遇的同时,道教自身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抓住以上历史机遇,道教必须首先正视和努力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否则,仍然难以摆脱进入博物馆的历史命运。所以,这些问题是道教未来发展的严峻挑战。总起来讲,其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思想保守,视域狭隘;(二)信仰不笃,持戒不严;(三)文化不高,形象不佳;(四)责任不强,弘道不力。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道教应该继续保持与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以开放包融的心态来对待异己文化,根据时代与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成果,这是其能够免于成为历史文物、永葆生命活力的前提和保证。解放思想,正视现实,勇于改革,解决问题,把道教的工作重心放在狠抓信仰上,这样可能更加现实,更加有利于道教将来的发展。只有经受得住严峻的挑战,才能抓住历史的机遇,使自身积极活转于当世,发展出不仅能适应中国社会,而且还能应对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新形态。这就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从了解探究来入手,只有了解道教文化、热爱道教文化才能把它的发挥它的魅力,弥补它的不足。才能使更多人也接受并热爱道教文化。而海南道教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值得去探究。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古老的道教文化以其崇尚道德、传播慈爱、讲求奉献、向往和平等东方固有的传统核心价值形象,逐渐走进现代人的视野。海南是改革开放成功的典范之一,是面向世界的一个“南天门”,通过海南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探究海南道教文化从而发掘道教文化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促进海南乃至全中国、全世界道教文化的发展都很有积极的意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语出道德经,意思是说,人类应该通晓和秉持古今以来就存在的“道”,并不断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现实之中。道教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行为、思维方式和民风民俗甚至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于丹说过:“儒家的思想让我们进入社会,实现自我人格;道教思想让我们生命飞翔,获得一个辽阔的人格超越。”因此,用现代的思维与语言去阐释、发扬传统道教教义中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是之对提升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境界,促进各民族、各国间的团结,推动人类社会持久和平安宁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既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传统东方道教文化走向世界、利益人群的需要。一、海南道教文化的前世今生(一)道教文化的历史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由三清祖师开创,它的历史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而逐渐形成于周秦两汉。道教并非是一人一时一地所创所生,乃中国历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结合而成之宗教。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三大基本源头道教有三大基本源头: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黄老道家。鬼神巫术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加以祭祀,祈祷膜拜。黄帝时期有了对于天帝的祭祀,其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接万灵于明廷”等。这种由来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道教不仅承袭了这种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将这个神灵系统纳入神仙体系。与鬼神崇拜密切联系的巫术信仰也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卜筮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觋能够沟通鬼神,转告神旨;巫术可以为人们祈福镶灾、医治疾病。上古巫术直接被战国神仙方士承袭。神仙方术信仰。战国时期,北方燕齐和南方荆楚等地出现了宣传长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形成了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亦称方仙道)。方仙道宣扬长生成仙信仰,把黄帝和老子作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为神仙祖师;提出了寻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药的主张,并实践祠灶祭神、行气辟谷、导引吐纳等修炼方术;尤其是倡导炼丹术,把服食丹药作为成仙途径。荆楚地区的《庄子》和《楚辞》等对神灵仙境的屡见不鲜的描述,给神仙方士很大的启迪和思考;燕齐地区流传着海上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的传说,驱动着帝王和方士前往寻访。方仙信仰和方技术数被道教继承,方士逐渐演化为道士。道家黄老学说。道家哲学是道教最重要的思想源泉,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与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教便把“道”视为天地宇宙、阴阳五行、万物生灵的本源,以此为基点建立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并且从宗教神秘主义的角度把“道”人格化,将老子看作“道”的化身。道家注重修真养生,追求长生久视,老子、庄子提出清静无为、见素抱朴、专气致柔、心斋坐忘、导引守一等修道养生方法。道家的养生思想和神秘主义所形成的修道成仙思想成了道教的核心,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战国时期,齐国形成了以环渊、田骈、慎到为代表的黄老学派,尊崇黄帝和老子,以道家的清净养生、无为而治思想为主体,兼收并蓄诸子百家的一些内容。西汉前期,统治者推崇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轻徭薄赋,造就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了黄老道,由政治思想转变为宗教学说,活跃于民间的黄老道是道教的前身。(二)海南道教文化的现状在海南,也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和海南当地的人文地理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并形成了一些广为人知的文化胜地。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意味着大地解冻,天气回暖,一年的春耕将始,而“龙抬头”的说法又与一则传说有关,据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在这天祭拜,也代表着对农业丰收的祈盼。三亚地处南海之畔,对于龙王的信仰与崇拜更多的是海洋文化,特别是出海捕鱼的渔民更希望南海龙王可以保佑一年风调雨顺,渔货丰收,出海平安。在三亚大小洞天的景区内就有着一座龙王庙(现称南海龙王别院),在过去,不少渔民出海前都要到此祭拜,祈求平安。从2005年开始每年“二月二”,大小洞天景区内都会举办盛大的中国三亚龙抬头节暨南海祈福系列活动,周边的渔民会驾驶渔船抵达附近的海面,挂龙旗、放鞭炮,集体祭祀龙王,庆祝龙抬头节。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大小洞天的祈福活动带有着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这与其长久以来的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大小洞天地处南山山麓,有着寿比南山之意,因其外形神似巨鳌潜伏于南海之滨,又被称之为鳌山,正是道教中的长寿之地之意。然而在景区内,只有一处“小洞天”的崖刻,并未有大洞天之地,为何要称之为大小洞天呢?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里的大小洞天的“洞天”并不是具体指某一处地方,而是道教中福地的意思,是神仙居住和修炼的地方,代表此地为有福之地。大小洞天始创于宋代,正是道教最为兴盛之时,宋孝宗淳熙丁末年(公元1186年),酷爱山水的吉阳军知军周康在鳌山寻访到“洞天”,寻访到“石船”,成为开发大小洞天之祖。宋知吉阳军毛奎而后来此游玩,结合其自身的道法观念,留下小洞天记一文,记载了其探访大小洞天之感。清代廪生孙元度所作《鳌山探胜记》中,则写道,“旧闻其中有大小洞天,为宋太守毛奎升仙处。”为大小洞天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二、海南道教文化的特质(一)海南道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近代海南黎族地区,特别是黎汉杂居地区,已经传入了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其中道教影响最大。道教的某些教义与黎族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相近,易于为黎族民众所接受,因此,黎族信奉道教者居多。信道者普遍相信科仪、斋、醮、符象、禁咒可以招灾求福,役使鬼神,用道教符对付鬼魔疾病。专门从事道教活动的“道公”传入黎族地区,逐渐取代了黎族的巫师“娘母”。道教传入黎区后,黎族出现了“大元佛鬼”、“华光公”、“三圣娘娘”、“上界夫人”、“下界夫人”等道教神祗,黎族乡村建立了“土地公庙”、“峒主公庙”、“祖先鬼屋(祠堂)”。祖先鬼屋供有祖先神像,有祭坛、神坛、香炉,用香、烛、元宝、纸钱、饭、酒、米、牲等祭祀。道教传入黎族地区,使其民俗发生诸多变化,如丧葬风俗方面,不少地区摒弃“黎人葬祖”的原始丧俗,出现了风水造墓、葬着龙脉、木棺入殓、立碑、做七做八,以及清明、端阳、农历七月十五鬼节祭祀祖先、扫墓等类似汉族丧葬仪式。黎族地区受道教影响以琼中县为甚,1950年前全县有道士105人,散居乡村,为信民“作醮”、“祭鬼”。近代海南苗族中,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敬奉盘古为始祖。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崇尚山神、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砍山狩猎前都要祭拜山神。汉族道教对其有较深的影响。近代海南道士大都依靠为亡人超度作道场和宫观内“香火”、庙产、布施为主要生活来源,少数道士以行医卖药,卜卦星相为生活来源。由于近代道教的民间化、世俗化,有的已脱离道教教义的教规。1953年由于部分宫观道堂违反人民政府宗教管理条例,予以取缔,道士有的回家自立自修,有的还俗弃道,海南正统的道教活动基本停止。(二)海南道教文化对海南社会风俗的影响白玉蟾的出现与他曾在海南文笔峰宣扬道教、教授弟子的经历更奠定了文笔峰在海南众道观中的宗教地位。之后文笔峰也不断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与出名的道士或隐者。明清史上,文笔峰周围世子举人英才辈出,如海瑞公、王弘诲、张岳崧等。仿宋风格使得玉蟾宫诸殿柔和绚丽,殿阁以木石材料为主,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以多层斗拱撑起殿顶,形成了高耸通透的穹顶。尤其是正殿玉蟾阁,颇有特色。殿顶为八角、双重檐、双滴水,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如今,作为海南最大的道观,文笔峰不断发挥自已的宗教作用,发扬和散播道教文化。海南黎苗信仰很大部分可谓来自白玉蟾创立的全真南宗道教。流传至今的“军坡节”,公期祭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鬼神信仰等等,都有明显的南宗道家特征。尤其是海南各族均有掌领祭祀、驱魔的道公,其所画符箓,蹈祝召唤雷法,基本延续了南宗内丹的思想。以此而论,白玉蟾可以被看作海南宗教精神的源头,其一代宗坛,影响和塑造了千年来海南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功盖万世。三、海南道教文化的前瞻(一)海南道教文化面临的挑战西方宗教渗透的政治风险持续增加,传统宗教弱势的格局堪忧近年来,美国的基督教团体宣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宗教市场,提出使“中国福音化”、“把中国基督教化”等口号,要“能够像打败苏联和东欧那样在中国打败社会主义”。目前,影响海南乃至中国的宗教和谐和稳定的首要问题,就是海外宗教渗透的问题,海外基督教团体将海南岛作为“中国福音化”的重要战场,以新加坡等地作为跳板,积极向海南传教。居安思危,海南省作为我国面对东盟和南海国家的重要前沿,具有相当重要的区域地位。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海南宗教生态系统建设尤其应受到重视,因为海南的宗教生态问题并不仅仅是海南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的问题。道教及民间信仰宫庙的合法化登记尚未提上日程海南的道教及民间信仰是海南汉族与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其民俗性、宗教性、中华性三者兼具,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的“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以及“文化空间”等要素。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更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我国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诸多原因造成当前海南的道教及民间信仰宫庙合法登记的比例偏少,村社宫庙的规范化管理也无法纳入正常的轨道。名不正则言不顺。目前传统宗教合法庙宇的缺失相当不利于海南传统宗教生态的恢复,不足以形成民间自主抵御海外宗教渗透的文化防火墙。不少本该挂靠道教或佛教进行登记注册的宫庙,也无法开展正常的宗教民俗活动。如屯昌“军坡节”在当地虽然影响巨大,但至今尚未获批,宫庙的修缮工作和民俗活动无法可依;海口天后宫的教产归属问题虽然得到省领导的明确批示,却依旧政令难行,“历史文物沦为摊贩货仓”,文物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二)海南道教文化的发展机遇道教组织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山头主义和门户观念普遍存在。如此一来,我们便不能发挥道教作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合力而得以守护相望,所以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时,在与其他教派生存状态的比较中,道教常常由于零星的弱势凸显出整体的弱势,不利于树立社会对于道教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妥善处理“属地管理”原则与教务一体化的关系。作为中国固有的宗教,中华大地既是我们的出生地,也是我们的身心归属之所,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华夏同胞的幸福康宁,就是我们弘道阐教的基本目标;与其他教派比较起来,认同中国社会是我们道教的先天属性,所以对于“属地管理”原则,我们由衷地拥护,不折不扣地遵循。但世界上没有两个道教,更没有按照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千万个道教,所以道教本来就是教务一体化的。实事求是地讲,“属地管理”原则与本来就不推行教区制的道教,不仅是相互适应的,而且是强化道教与中国社会紧密相连的纽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需要放下包袱、不自我束缚手脚,在服从地方政府事务管理的同时,维护道教的身份和信仰,就能以信仰共同体的合力、发挥教务一体化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同时也能推动弘道阐教步入新台阶。结论本论文主要探究海南道教文化,我查阅了道教的历史、发展、影响。对道教做了了解之后,进一步对海南道教的历史、发展、影响、兴起及扩散等进行初步探究。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道教应该继续保持与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以开放包融的心态来对待异己文化,根据时代与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成果,这是其能够免于成为历史文物、永葆生命活力的前提和保证。解放思想,正视现实,勇于改革,解决问题,把道教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