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作业设计单元基本情况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是奴隶社会,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改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二、课时作业、单元试卷单元目标设计单元目标序号单元目标描述水平层次1掌握夏商西周的更替知道2了解世袭制知道3了解牧野之战知道4掌握分封制理解5知道本单元主题是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理解6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7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知道8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知道9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10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理解1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12知道王室衰微的表现知道1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知道14知道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15知道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表现理解16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知道17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知道18了解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知道19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理解2021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知道22掌握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知道23了解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知道24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理解三、课时作业、单元试卷题目属性统计分析(一)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1、课时作业题目属性汇总表第四课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次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15选择题较高理解1引用22选择题较高理解1改编31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41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51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63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71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81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94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04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114选择题较高理解1引用122、4材料题较高理解1引用第五课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次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17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27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36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46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58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69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79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810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99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010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117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28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138选择题较高应用1改编146简答题较低理解5引用1510较高较高应用7改编第六课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次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17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210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310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48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59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67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77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87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97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08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117材料题中等理解10引用第七课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次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116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216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316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416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516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617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717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817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917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018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1119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第八课题目序号对应单元目标序号题目类型题目难度水平层次预计完成时间(分钟)题目来源122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222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322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422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522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621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722选择题中等理解1引用822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923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023选择题中等理解1改编1124选择题较低知道1引用128选择题较低知道1改编138选择题较高应用1改编146简答题较低理解5引用1510较高较高应用7改编课时作业题目属性统计表第四课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次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次题型难度来源112知道6选择题11较低6引用720理解5简答题1中等2改编5应用其他较高4第五课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次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次题型难度来源215知道9选择题13较低11引用725理解4简答题1中等2改编8应用2其他1较高2第六课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次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次题型难度来源311知道7选择题7较低6引用620理解4简答题1中等1改编1应用1其他1较高1第七课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次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次题型难度来源411知道7选择题10较低9引用120理解1简答题1中等1应用3较高1第八课不同课时题量不同单元目标题量不同水平层次题量不同题目类型题量不同题目难度题量不同题目来源题量预计完成总时间(分钟)课时题量单元目标题量水平层次题型难度来源511知道9选择题10较低9引用725理解4简答题1中等2改编8应用2其他1较高2第四课课时作业1.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人物事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651年齐桓公春秋时第一个称霸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变法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夏朝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所以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A项与原始社会有关,排除;C项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排除;D项与隋唐有关,排除;故选B。2.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答案】B【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夏朝时期,除了中康、扁和孔甲是兄终弟及外,大多数是父死子继,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故B正确。根据夏朝世系示意图,中康为太康的弟弟,继承了太康的王位,故排除A。题干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C。夏朝还没有分封制,故排除D。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如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属于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BC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择A。4.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图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因此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商末周初,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5.下图是位于商朝殷墟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文物涉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要想参观该博物馆应该去A.北京 B.河南安阳 C.陕西西安 D.河南洛阳【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朝殷墟位于河南安阳,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睛】根据题干“商朝殷墟”“文字”可知,本题考查甲骨文和商朝都城的相关知识。6.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图所示是小明学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A.阪泉大战B.牧野大战C.涿鹿大战D.巨鹿大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大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因此在年代尺中?处应填牧野大战。选项B符合题意;阪泉大战是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场大规模的战争;琢鹿大战是炎帝和黄帝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巨鹿大战是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的形势图是()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答案】B【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西周形势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如齐、鲁、晋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在如下图所示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禹建都阳城 B.盘庚迁都殷C.发生“国人暴动” D.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答案】B【详解】依据图片“殷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因此商朝又称殷朝。“殷墟”指商朝的废墟。B正确;ACD与商朝的无关,排除;故选B。9.西周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的朝代。下图是西周疆域图,其中的燕、齐、鲁、宋等都是周天子统治下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是通过哪一政治制度产生的?()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图中齐、鲁、宋、燕等诸侯国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诸侯国是因为分封制的实行而产生的。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与西周诸侯国的产生不符,故选C。10.如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A.分封制的作用 B.诸侯的义务 C.诸侯的权利 D.周天子的责任【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创立者周武王和周天子和诸侯等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①处有权利和土地、人民等字样,可知这反映的是诸侯的权利。故正确答案为C。ABD从①处内容均无法体现,故选C。【点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此题应识记与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1.近期河北石家庄等地疫情告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河北,他们打出如图标语,河北之所以被称为“燕赵”之地,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亲属、功臣分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燕、赵、齐、鲁等这些地名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C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排除A;"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故选C。12.制度的建设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1)请结合上述图示,写出夏王朝的“制度”名称。西周的制度创新材料一(2)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社会等级。请把《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填写完整。运用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说明“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这一观点。【答案】(1)世袭制。(2)①诸侯;②士说明:通过分封宗亲、功臣和先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或者:通过分封制,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详解】(1)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的“制度”名称是世袭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根据材料一“周代贵族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为最高一层,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士下面就是平民,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根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可知,通过分封宗亲、功臣和先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或者:通过分封制,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稳定政局,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第五课课时作业1.认真观察如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B. C. D.2.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像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4.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5.下面国宝重器,凭借其巧夺天工的设计、优美的纹饰等备受世人关注和喜爱,它们均出土于河南。这说明()妇好鸮尊莲鹤方壶云纹铜禁A.文化中原,工艺高超 B.夏商文明,领先世界C.生产工具,种类丰富 D.封建文化,异彩纷呈6.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古文字现代汉字采刃焚休曰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7.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8.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会徽(下图)设计,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了中国古老文字“艺”字的字体,突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材料中的这种“古老文字”,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A.金文B.大篆C.甲骨文D.小篆9.图中所示甲骨文最有可能反映了哪一个时代所见武器和使用情况。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1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汉字结构基本形式的文字是A.B.C. D.11.如下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12.下图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此可知毛公鼎属于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13.下列三幅图片中的历史文物共同反映了()

A.河南文化、悠久灿烂 B.文明起源、皆出中原C.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D.丝织工艺、世界领先14.图说历史,回答问题。(1)观察图1是哪一远古人类,使用什么生产工具。观察图2是哪一远古人类,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2)图片3是在哪一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并写出它的名称?图4陶纺轮是哪一遗址出土的,它的出土说明了什么?(3)写出图5青铜器铸造的朝代及名称。有何历史地位?采用什么铸造技术方法?写出图6青铜器的名称。1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在古史研究中尤其历史时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甲骨文使史学家对《史记》中资料的高度可靠性有了重新认识;发现的青锏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牙器、兽骨等遗物和墓葬、建筑遗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晚商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的能与文献相对照,有的则从根本上弥补了文献的不足。——钱益汇《论考古学与历史研究》论考古学与历史研究钱益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考吉学与历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两个坦成部分,它们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领域上各有特点。20世纪初近代考吉学传入中国.它就以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历史研究中捏当着1重建古史和/证经补史的重任,引发研究方法上的炎莘,扩大了研究领域。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吉学申的应用和考吉学自身的发展,它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材料和社会历史文化信息,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畴,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竞为显著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整合研究,促进历史研究的进步。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第五课课时作业答案1.B【详解】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仔细观察图片可知,选项B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ACD项也是青铜器,但不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CD项。故选B项。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与题干“巨鼎”相符,故A项正确;青铜立人像和青铜神树属于“三星堆”文化的代表,是商周时期成都平原上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题干“出土于我国河南”不符,排除BC项;商代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与题干“巨鼎”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四幅图片能够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和工艺水平高超,这些文物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仅从材料并不能得出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5.A【详解】根据材料“国宝重器,凭借其巧夺天工的设计、优美的纹饰等备受世人关注和喜爱,它们均出土于河南。”“妇好鸮尊”“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可知,这些青铜器,它们的铸造工艺与中原地区息息相关,体现古代中原地区青铜工艺高超,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莲鹤方壸是春秋时期的文物,故B选项错误;青铜器主要作为食器、礼器,故C选项错误;这些青铜器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文明,故D项错误。6.A【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甲骨文。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故A项符合题意;小篆的特点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与材料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契丹文是辽代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是书写契丹语的两种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与材料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西夏文文字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整,笔画繁杂,与材料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直到1899年,王懿荣才发现。B项符合题意。甲骨文流行于商朝时期,秦朝使用小篆;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可能还存在未发现的更早的文字。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8.C【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从而得出C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甲骨文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9.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是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文物,因此图中所示甲骨文最有可能反映了商朝所见武器和使用情况,B项正确;夏朝、春秋、战国都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载体是龟甲和兽骨。ACD项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11.B【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商朝的青铜器文明。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商朝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图片是四羊方尊,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朝的青铜器文明12.D【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西周时期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A【详解】根据所学,三幅图片反映的文明成就均出自河南,且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故体现了河南文化悠久灿烂。A项正确;B选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历史真实,排除B项;三幅图片均与中外交往无关,排除C项;D选项的结论只符合第一幅图片,排除D项。故选A项。14.(1)甲骨文。(2)司母戊集。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15.观点: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论述:远古时期,特别是商朝以前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口耳相传,考古发现的文物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成为研究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甲背文的发现,使我国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综上所述,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根据“在古史研究中尤其历史时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提炼主题为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论述时可根据材料“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甲骨文使史学家对《史记》中资料的高度可靠性有了重新认识;发现的青锏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牙器、兽骨等遗物和墓葬、建筑遗存……”等内容分析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所起到的作用,如远古时期,特别是商朝以前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口耳相传,考古发现的文物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成为研究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甲背文的发现,使我国的历史有文字可考。最后再进行总结可得出,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第六课课时作业1.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2.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A.动荡的春秋 B.百家争鸣C.远古的传说 D.三国鼎立3.观察下面三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4.如图是某电影院正在上映的一部历史纪录片,其中会在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是①齐桓公②楚庄王③晋文公④秦王赢政⑤秦穆公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5.以下示意图中①②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动荡与变革C.北方民族大交融D.繁荣开放的时代6.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铁耙,他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A.原始社会时期B.夏朝时期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7.下图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C.冶铁业世界领先 D.商业活动的活跃8.如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中“大科技”处的内容应是A.石器出现 B.青铜文明 C.铁器牛耕 D.造纸印刷9.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A.建筑技术的发展 B.手工工艺的提高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10.下图的连环画讲述了春秋时期哪位霸主的故事?A.齐桓公 B.晋文公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会说话的文物请回答:(1)图1和图2文物反映了距今大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请分别写出代表居民的名称,从图片中能获得有关他们生活的哪些信息?(2)图3和图4文物是哪一时期文明的代表?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历史地位。(3)从图5和图6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别指出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知历史?1.【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周天子地位在缩小,各诸侯地位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统治力大大降低,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选项D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C排除;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代,出现了铁器,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王室衰微,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A。3.【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当时有众多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了战国时期,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的诸侯国左右着政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C项在图片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4.【答案】A【详解】根据“春秋争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不是春秋时期的人物,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A。5.【答案】B【详解】分析示意图可知①②分别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为大动荡、大变革以及大发展。A选项,为夏商西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择B。6.【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故图示中的铁耙最早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7.【答案】B【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B符合题意;ACD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8.【答案】C【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故图示中“大科技”处的内容应是铁器牛耕,C符合题意;石器出现、青铜文明是在春秋战国之前,AB排除;造纸术出现在西汉时期,D排除。故选择C。9.【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反映生产工具由石斧到铁农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D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建筑技术,A排除;图片反映的主旨不是体现手工工艺的提高,B排除;骨耜10.【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卧薪尝胆”描述的是吴越争霸过程中越王勾践发奋图强的故事,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人物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与“卧薪尝胆”无关;C项人物没有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与“卧薪尝胆”无关。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1)半坡人、河姆渡人;制造陶器,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夏商周或商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考古资料;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详解】(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半坡居民制造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图2反映的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耒耜,表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等。(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4反映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图5反映的是铁农具,图6反映的是牛耕,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带来的变化有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等;在思想上:思想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以上一组图片告诉我们获知历史的方式是考古资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传说故事、文献资料等方式获知历史。第七课课时作业1.读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分别是 ()A.秦国、楚国 B.齐国、楚国C.秦国、燕国 D.楚国、燕国2.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3.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至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4.“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的情况。下列战争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 D.城濮之战5.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历史事实。下列成语与古代战争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马陵之战6.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A.秦 B.吴 C.楚 D.越7.下列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中,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8.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9.《商君书·画策》中记载:“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将材料反映的思想付诸实践有利于 ()A.发展生产 B.发展商业C.增强军事实力 D.土地私有和买卖10.《水经注》记载:“冰作大堰于此,雍江作堋。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下列关于这项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B.是在金沙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C.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D.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1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材料二材料三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四(商鞅)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2分(2)从图A到图B,主要诸侯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商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4)你认为“桓公霸诸侯”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答案1.A2.C3.B4.D5.A6.A7.D8.D9.C10.A11.B12.B13.(1)齐国。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韩、赵、魏三家分晋;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势力崛起,周王室衰微。确立县制。(4)重用人才,改革强国。(5)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各国争相变法,富国强兵;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等等。第八课课时作业1.下图是垦利黄河口文化园中的“古代法治名言书简”,其中提出“一民之轨,莫如法”“以法为本”的战国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2.下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它可成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一学派的重要史料?()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3.下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仁者爱人,以德治国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如图是小军学习“百家争鸣”时的笔记,笔记中有几处错误?A.0 B.1 C.2 D.35.关于下图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儒家的代表人物B.主张“兼爱”“非攻”C.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D.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6.如下图“读书摘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争霸 B.社会变革 C.百家争鸣 D.统一全国7.作为一名中学生应逐渐学会看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春秋战国时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下图的()A. B.C. D.8.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周公 B.老子 C.孔子 D.墨子9.导游在介绍如下图景点时说:“相传此处是我国某教育家的讲学授课之处。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但是他认为人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下列能证明他这一主张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10.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A.百家争鸣 B.变法改革 C.兼并战争 D.诸侯争霸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材料三《论语·乡党》记述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马棚起火的情况下,孔子关心的是地位不高的仆人,而非马。(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故事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主张。基于这种思想主张,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政治建议?材料四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4)材料四中“这一时期”是指哪一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