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落实巩固提高(1)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落实巩固提高(1)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落实巩固提高(1)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落实巩固提高(1)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落实巩固提高(1)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三类形象1.(2015·陕西省咸阳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扬州访汪辰初钱澄初[注]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注】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1)诗中颔联描写了哪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及其作用。“草”要结合“市井草深寻巷入”分析,写荒芜居处和寂寥人生;“花”要结合“江城花满闭门居”分析,反衬隐居之深。昔日“歌吹是扬州”,今日“草花满市井”,可见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答案:描写了“草”和“花”两个意象。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答:解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晚年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的特点有何不同?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要抓住两首诗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概括。郑诗可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宁可枝头抱香死”等词句中分析;黄诗可从菊花开放的时节、香气、颜色以及诗歌中透露的情感基调概括。答案:郑诗中的菊花自甘寂寞,坚贞不屈,孤傲绝俗;黄诗中的菊花气势威武,香透长安,辉光耀目,豪气冲天。(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解析:从手法上看,两首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郑诗显露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黄诗显露了改天换地的气概和抱负。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两首咏物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抒怀。(答“象征”也可)郑诗咏菊写人,赞美菊花的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黄诗依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3.(2015·内蒙古包头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第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答:解析:诗歌写景的角度主要有动静、远近、虚实、明暗等方面,结合内容来看,本诗应是远近的角度。景物的特点要抓住主要意象前的修饰词,如第二联的“古树”“清露”,第三联的“千峰”,“古”“清”给人幽静感,“千”则有空旷感。答案:两联写景远近角度不同。第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第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本诗的景物描写来看,意境是清幽、阔大的。所以山居者的追求也是远离世俗的、高洁的、恬淡的。古人写诗都讲究含蓄、委婉,赞美别人的生活情趣是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据此分析即可。答案: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仰慕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绝句二首[北宋]关澥其一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①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其二寺官官小未朝参②,红日半竿春睡酣。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注】①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②朝参:这里指早朝参见皇帝。★(1)第一首诗中“缲车鸣处楝花风”一句,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答:解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尽力描绘出来,然后根据关键词答出其意境氛围。“缲车鸣处楝花风”以农家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烘托出一片轻晕的醉意和春的风华。这一句从诸般春景中选出缫丝和楝花开放二事,既准确地扣住了谷雨时节后的景物特征,又表现了江南蚕乡的独特风味,突出了作者最亲切的感受。答案:写缲车的飞鸣和花信风的吹拂,富有动感,烘托出一幅生机美好的春景图;写出作者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2)两首诗都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试结合原诗内容分析各自表达的情感。答:解析:第一首后两句点明这一切不过是旧日在江南经行时所见,此时已尽入“醉梦”中了。陈迹的追怀像短梦一般重现,作者对江南之春的怀念也含有对人生之春的追怀。第二首末句所说的“残梦”,就是被惊破的昔日经行江南的“醉梦”。梦魂中温馨的回忆又牵动了作者将残生消磨于江南山水中的归隐之思。答案:第一首诗写“醉梦”,写作者对江南往事的回忆,表达对江南的留恋之情;第二首诗写“残梦”,梦破后(或“梦醒后”),作者还想续做“梦”到江南,表达作者渴望寄情于江南山水的情思。(意思对即可)5.(2015·湖北省荆门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答:解析:解答本题,可先答出古代“鸿雁”“鱼”的意象作用,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本词中的作用。由“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可知,女主人公的情感因鸿雁、鱼无法驱遣,难以寄托自己的情思,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之情。答案: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思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而无法驱遣,由此把主人公的惆怅表现得更突出。★(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斜阳”“西楼”“遥山”“绿波”等主要景物,展开联想。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作答。女主人公西楼眺望,不见思念之人的方向,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了孤寂冷清的意境氛围,将女主人公与情人之间难以相见的惆怅之情表达了出来。答案:描绘了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前两句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惆怅难言。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概括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周诗野步者的形象要结合春天的景色和“羡他无事双蝴蝶”句分析;赵诗中的野步者形象要结合“倚杖”“白人头”及秋天的肃杀之景分析。答案:周诗描写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写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