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昆明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昆明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昆明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昆明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说明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618.9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951.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96%;建设期利息613.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流动资金8054.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1%。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5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8346.31万元,净利润12629.8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30%,财务净现值20766.2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5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6一、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6二、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 12三、全球应用市场发展情况 17第二章行业发展分析 20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20二、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28三、各国光伏产业支持政策 37第三章产品方案 39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9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39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39第四章运营管理 41一、公司经营宗旨 41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41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42四、财务会计制度 45第五章工艺技术方案 49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49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51三、质量管理 52四、项目技术流程 53五、设备选型方案 5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54第六章项目环保分析 56一、编制依据 56二、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57三、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8四、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1五、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1六、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62七、营运期环境影响 63八、环境管理分析 64九、结论及建议 65第七章劳动安全生产 67一、编制依据 67二、防范措施 69三、预期效果评价 72第八章项目经济效益 73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7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7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7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77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7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0三、偿债能力分析 8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82第九章总结评价说明 84第十章附表 8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8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8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8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91建设投资估算表 9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9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3流动资金估算表 9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9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95项目背景分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由于光伏发电技术革新不断涌现、光伏产品成本持续降低,平价上网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指日可待,光伏发电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主要国家和沙特等能源大国纷纷宣布了大规模的新能源规划。不少国家计划到2050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包含水电)占比要达到50%以上。光伏产业发展增速在各类可再生能源中排名第一,是未来新能源替代的主要力量。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的预测,2017年至2020的4年间,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350GW。2020年全球累计的光伏装机量预计达到700GW以上,全球光伏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1%;2040年光伏发电量将达到7,368TWh,占全球发电量的21%。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760GW,发电量达到全球所需能源的7%,装机量提升6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中国市场在未来3-5年依旧有望占据全球40%以上的份额。根据2016年12月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指标为105GW、光热发电装机容量指标为5GW。截至2018年底,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远超“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国家能源局表态,仍会继续支持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类型之一——光伏的大力发展,2022年之前陆续补贴,不会一刀切地推进平价上网进程。2、新兴市场增长强劲随着配套政策及融资手段的完善,新兴市场如印度、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将继续成为市场发展的推动力,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耗电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印度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辽阔,光伏发电成为解决供电问题的重要手段。印度目前宣布将国家太阳能计划中2022年并网装机目标由原先的20GW提高到100GW。由于印度本国光伏制造业并没有形成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产业链,导致其本国生产组件平均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光伏进口成为解决电力需求的必然方式。2018年3月23日,印度终止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显示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短期内很难有所突破,这块市场依然会被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中国企业所获得。2017年中国对印度的光伏产品出口额3.67亿美元,占光伏产品总出口额的25.4%,2018年印度市场受到7月份“Safeguard”的影响,市场规模和进口额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是中国组件价格的超预期下降成为印度市场未来持续发展大的有利因素,随着2019年印度“Safeguard”税率的阶段性下调,未来2-3年印度市场的前景依然可观。近年来,由于光伏发电价格不断走低,拉丁美洲的光伏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2016年,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的新一轮电力再创历史低位,低至2.9~4.1美分/kW•h,2017年墨西哥报出1.97美分/千瓦时电价。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17-2020年,南美地区光伏新增并网量约为3.4GW,其中1.3GW来自智利,1.2GW来自阿根廷。智利的光照条件十分优越。智利能源部计划到2035年,使清洁能源在能源构成中占到60%,到2050年突破70%。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电力需求国,政府公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目标为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35%、203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45%。自2016年起,墨西哥已经举行3次全国范围的可再生能源电站招标项目,其中光伏电站项目中标总装机量为5.9GW。阿根廷政府计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0%。预计到2025年,阿根廷政府将拍卖高达1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得益于低于一般零售电力价格的光伏发电成本,澳大利亚户用光伏装机比例全球最高。澳大利亚计划到2020年23.5%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2050年实现碳排放为零。未来20年内拟将光伏装机量提升至20GW,比例约为澳大利亚电力装机的1/3,政府计划投入25亿澳元实现这一目标。中东地区各国也积极利用本地充足的阳光资源发展光伏产业。根据装机容量测算,到2020年,阿尔及利亚、约旦、摩洛哥和阿联酋等国的太阳能发电在电力装机中的占比都将达到10%或以上。3、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技术进步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主题。预计2019年底,产业化生产的主流高效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0%,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2.5%-23%,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分别达到285W和320W。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多晶硅片金刚线切割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到30%,单晶硅片将完成金刚线切割的替代;PERC电池、N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组件叠片、半片等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4、平价上网加速到来光伏“平价上网”有两种定义,一种是“用户侧平价上网”,是指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低于用户的购电价格;根据用户类型及其购电成本的不同,又可分为工商业、居民用户侧平价。一种是“发电侧平价上网”,是指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低于脱硫燃煤标杆上网电价。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发布的光伏发展路线图分析,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成长迅速,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从2007年到2017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约90%,光伏发电有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平价上网。目前,用电侧在部分地区已可以实现平价,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试点项目建设,发电侧全面实现平价时间预期将会提前,届时光伏发电不再需要国家补贴,行业将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消费者市场。目前看来,随着组件转换效率提升、硅利用率的改善、新工艺环节的改善,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用户侧平价上网的目标可以提前实现。秘鲁、墨西哥、智利及迪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近实现光伏平价上网的目标。2018年我国第三批国内领跑者项目中,青海格尔木基地0.31元/kW•h的中标电价,已低于当地脱硫煤标杆电价,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拐点即将到来。平价上网将使光伏产业从政策驱动、计划统筹与市场驱动参半的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成为市场驱动型、自由选择型和交易活力型的模式。光伏行业正迎来整个产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随着成本持续下降和平价上网的实现,行业成长逻辑正逐渐摆脱对政策和补贴的依赖,一个新的、自发的十年高速成长期正在开启。5、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运行,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装灵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纳的优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发电与负荷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传输损失,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并缓解电网的投资压力。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用电负荷集中区,非常适合发展分布式光伏,相关扶持政策也在向该领域倾斜。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优化太阳能开发布局、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到2020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要占到太阳能发电装机55%左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2018》中数据,2017年全国新增户用光伏46.5万户,是2016年的3.1倍。2017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接入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户数31.5万户,是2016年新增并网户数的4.5倍。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9.44GW,同比增长3.7倍,占比超过36%,超过前五年分布式光伏总装机量。2018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0.96GW,占全部新增装机47%。6、单晶硅电池市场份额逐步增大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效电池将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未来几年单晶硅电池市场份额逐步增大,2018年单晶硅片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预计2019年将超过一半,其中N型单晶硅片的市场规模也将逐年提升。单晶硅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普遍高于多晶硅,从近几年光伏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单晶的拉晶技术进步及金刚线切片技术的产业化,单晶硅片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市场份额迅速提升。从技术发展来看,单晶产品的技术优势相对更大,随着PERC、TOPCon、HIT等技术不断推出,高效组件如切半、MBB、叠瓦等技术被逐步应用,各类技术的研发升级在单晶产品领域较为集中,在相同电池工艺条件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电池;在相同组件尺寸条件下(72型),单晶组件的功率高于多晶组件的功率,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端的成本,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但是多晶组件产品较单晶产品的工序流程简单且能耗较少,材料制造相对简单且生产工艺较为成熟,因而相对单晶产品仍具有成本优势。虽然目前单晶的占比逐步上升,但是海外市场对多晶电池和组件仍有一定需求,因此多晶组件仍将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光伏产业上游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包括光伏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服务等。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链完整,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比均居全球第一。1、行业上游发展情况光伏上游产业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的生产。多晶硅料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基础原材料,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级硅精炼而来,用于制造基于晶体硅的电池组件。多晶硅材料可以先被铸成硅锭,然后切割成片,加工成多晶硅硅片,也可以熔炉后植入单晶硅籽晶,拉伸为圆柱晶棒,再被切割成片,加工成为单晶硅硅片。由于铸锭效率比拉棒略高,多晶硅片对于单晶硅片存在一定成本优势。硅料环节产业门槛较高,过去国外垄断情况严重,随着我国自主技术研发获得成功,目前已经摆脱进口依赖。本世纪初,全球多晶硅产业还主要是围绕集成电路等传统半导体器件行业,随着光伏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市场对硅料的需求猛增,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从2004年的40美元/公斤左右暴涨到2008年的近450美元/公斤。随着2009年欧美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蔓延、以及多晶硅技术进步带来成本降低、产能的陆续释放,多晶硅价格从2011年的近100美元/公斤降至2018年的13美元/公斤左右。我国多晶硅产业2005年以来在政策推动下起步,一路历经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部分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产品质量多数在太阳能级一级品水平。2018年,全国多晶硅产能超过万吨的企业有10家,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量超过25万吨。2019年多晶硅产量达到34.2万吨。硅片是在多晶硅锭和单晶硅棒基础上进一步经过线切割机加工制成,是制造太阳能晶硅电池的基础材料。在硅片产量方面,我国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国内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硅片环节产业规模化效应强、产业集中度高,前十家硅片企业产量占比60%以上。2017年全球硅片有效产能约122.3GW,同比增长22.3%,产量达到105.2GW,同比增长40.6%。我国硅片产能105GW,同比增加28.2%,产量91.7GW,同比增加41.5%。2018年我国硅片产量约为109.2GW,同比增长19.1%。全球前十大生产企业均位居中国大陆,2019年全国硅片产量约为134.6GW。2、行业中游发展情况(1)太阳能电池片将硅片加工成为太阳能电池片,是制成光伏组件的中间工序。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效益,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更新换代。近年来新发展的PERC(PassivatedEmitterRearContact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MWT(背接触技术)、黑硅、切半、MBB(多栅)等技术不断推高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支撑了晶硅电池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2018年,我国电池片产量约为87.2GW,同比增长21.1%。电池片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2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53.4%,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国电池片产量约108.6GW。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世界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技术进步已成为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促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全球光伏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双面双玻、半片、多主栅等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金刚线切片技术在单晶领域得到全面普及,在多晶领域的普及速度也在加快。电池片效率屡创新高,实验室效率不断向前推进。目前行业内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单多晶电池转换效率已分别达到20%和18.5%,高效PERC电池已达到21.5%和19%。异质结(HJT)、IBC、N型双面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而在系统环节方面,跟踪系统等技术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远程监控软件、先进通信系统等均已经在电站运营中大量使用。(2)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基于电池整合的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光伏行业的终端产品,组件生产与市场结合紧密,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应变机制,对设计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得益于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的推动,国内企业在近年来持续加大组件环节的投资和技术革新,近10年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2017年,全球组件产能达到147.9GW以上,同比增加20.2%;产量105.5GW,同比增长35.4%。2018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85.7GW,同比增长14.3%,以晶硅组件为主。组件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1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2.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9年组件产量达到98.6GW。3、行业下游发展情况光伏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工商业和户用光伏系统等应用系统。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目前仍是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的主要部分,这类电站业务偏重资产,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资金实力,传统上是以大型发电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为主投资运营。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站鼓励政策不断出台,家庭户用光伏、工商业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已连续五年新增装机排名第一。2018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4GW,累计光伏装机并网容量超过174GW,新增及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2018年,我国全年光伏发电量约为1,8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2.6%。全球应用市场发展情况全球光伏市场几经起落,总体呈现不断向上发展趋势。根据欧洲光伏联盟EPIA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从1.25GW增长至400GW,扩张320倍,光伏行业发展速度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位居第一。光伏行业经历了应用地区从局部到全球、价格从昂贵到经济、应用场景从局限到丰富的发展历程。2011年之前,欧洲一直作为全球市场的主导,以其最成熟的德国市场为例,2006年德国装机容量就已达到3.2GW。2011年,受到产能过剩、国际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低谷期;2013年下半年,行业基本面略有好转,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开始崛起;2015年以来,全球光伏电站投资超过50GW,光伏行业重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77GW,2017年更达到102GW,同比增长了39.7%,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GW。2018年光伏行业尽管受到美国“201法案”、印度“safeguard”和中国“5•31政策”的不利影响,但是全球装机规模依然保持了至少95GW的新增规模。目前全球光伏市场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欧洲老牌的光伏强国。2000年至2012年,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核心。受2011年末欧债危机爆发的影响,西班牙直接取消补贴,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各国也逐渐减少补贴,导致欧洲需求迅速萎缩。然而到了近两年,南欧市场由于电力市场改革,允许光伏电力在现货市场交易,电力系统成本迅速下降,不再需要补贴,市场迅速升温,并进入了大规模化的成长期。由于欧洲起步较早、积累时间长,在累计装机上仍然保持着较大份额。2017年,欧洲累计装机96GW,仅次中国,位居全球第二。第二类是中、美、日等光伏大国。从2010年起,全球光伏应用市场的重心已从欧洲市场转移至中、美、日等市场,该类市场合计已占据了全球市场的70%左右。其中,中国从占全球装机总容量的5%到26%,只用了5年的时间。2017年中国新增装机量达到53.06GW,累计并网装机量高达130.25GW,占全球(405GW)的32%,2018年中国新增装机量44.26GW,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第三类是印度、拉丁美洲诸国及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公布了一组全球光伏市场预测,到2018年底,全球有14个国家及地区光伏装机量达到GW级水平,而到2019年海外光伏市场规模将超80GW,预计将有16个国家光伏装机容量将增加1GW以上。印度、智利、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市场正在快速启动,光伏发电在全球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光伏产业逐渐演变成众多国家重要产业。行业发展分析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各国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光伏产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以支持本国光伏行业发展。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案》,标志着光伏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始,带动了德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2000年至2012年,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核心。美国、日本等国也相继推出了促进光伏发电的鼓励政策。1997年,总统克林顿提出“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2012年,日本通过了《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的收购政策。特别是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后,各国对核电建设趋于谨慎,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重心向光伏发电倾斜。过去几年,日本《能源基本计划》、印度《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以及中国《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等各国产业政策都成为光伏市场增长重要推力。各国的补贴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光伏系统项目直接进行补贴,如中国2009年曾实施的“金太阳工程”;另一类是通过设定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如欧洲、日本和当前中国市场普遍采用的上网电价模式。而美国加州则是两种政策混合执行。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0667.00㎡(折合约9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6236.53㎡。(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套硅基光伏组件,预计年营业收入75600.00万元。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硅基光伏组件套xxx2硅基光伏组件套xxx3硅基光伏组件套xxx4...套5...套6...套合计xx75600.00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的预测,2017年至2020的4年间,新增装机规模将超过350GW。2020年全球累计的光伏装机量预计达到700GW以上,全球光伏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1%;2040年光伏发电量将达到7,368TWh,占全球发电量的21%。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760GW,发电量达到全球所需能源的7%,装机量提升6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运营管理公司经营宗旨自主创新,诚实守信,让世界分享中国创造的魅力。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一)目标近期目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营网络。远期目标:探索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思路。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产业集团化发展,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2、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硅基光伏组件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营决策。3、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硅基光伏组件行业有关政策,优化配置经营要素,组织实施重大投资活动,对投入产出效果负责,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内硅基光伏组件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5、指导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6、在保证股东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公司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资产收益,用于再投入和结构调整。各部门职责及权限(一)销售部职责说明1、协助总经理制定和分解年度销售目标和销售成本控制指标,并负责具体落实。2、依据公司年度销售指标,明确营销策略,制定营销计划和拓展销售网络,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策划组织实施销售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3、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动向、销售动态、市场竞争发展状况等,并定期将信息报送商务发展部。4、负责按产品销售合同规定收款和催收,并将相关收款情况报送商务发展部。5、定期不定期走访客户,整理和归纳客户资料,掌握客户情况,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6、制定并组织填写各类销售统计报表,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商务发展部总经理。7、负责市场物资信息的收集和调查预测,建立起牢固可靠的物资供应网络,不断开辟和优化物资供应渠道。8、负责收集产品供应商信息,并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技术和供就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公司需求计划,编制与之相配套的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谈判和产品采购,保证产品供应及时,确保产品价格合理、质量符合要求。9、建立发运流程,设计最佳运输路线、运输工具,选择合格的运输商,严格按公司下达的发运成本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定期分析费用开支,查找超支、节支原因并实施控制。10、负责对部门员工进行业务素质、产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不断培养、挖掘、引进销售人才,建设高素质的销售队伍。(二)战略发展部主要职责1、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拟定项目发实施方案。2、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期编制信息分析报告,及时报送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并对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3、负责对产品供应商质量管理、技术、供应能力和财务评估情况进行汇总,编制供应商评估报告,拟定供应商合作方案和合作协议,组织签订供应商合作协议。4、负责对公司采购的产品进行询价,拟定产品采购方案,制定市场标准价格;拟定采购合同并报总经理审批后,组织签订合同。5、负责起草产品销售合同,按财务部和总经理提出的修改意见修订合同,并通知销售部门执行合同。6、协助销售部门开展销售人员技能培训;协助销售部门对未及时收到的款项查找原因进行催款。7、负责客户服务标准的确定、实施规范、政策制定和修改,以及服务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配置。8、协调处理各类投诉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并建立设诉处理档案,做到每一件投诉有记录,有处理结果,每月向公司上报投诉情况及处理结果。9、负责公司客户档案、销售合同、公司文件资料、营销类文件资料、价格表等的管理、归类、整理、建档和保管工作。(三)行政部主要职责1、负责公司运行、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完善和修订工作。2、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及优化公司的内部运行控制流程、方法及执行标准。3、依据公司管理需要,组织并执行内部运行控制工作,协助各部门规范业务流程及操作规程,降低管理风险。4、定期、不定期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如经济活动分析、专题调查资料等)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五、在选择产品供应商过程,定期不定期对商务部部门编制的供应商评估报告和供应商合作协议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5、负责监督检查公司运营、财务、人事等业务政策及流程的执行情况。6、负责平衡内部控制的要求与实际业务发展的冲突,其他与内部运行控制相关的工作。财务会计制度1、公司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2、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将不另立会计账簿。公司的资产,不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3、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本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存在股东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况的,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分配的现金红利,以偿还其占用的资金。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4、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5、公司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公司董事会须在股东大会召开后2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事项。如股东存在违规占用公司资金情形的,公司在利润分配时,应当先从该股东应分配的现金红利中扣减其占用的资金。6、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为:(1)利润分配的原则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2)利润分配的形式公司采取现金分配形式。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公司应优先采取现金方式分配股利。公司一般情况下进行年度利润分配,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的资金需求状况提议公司进行中期现金分配。(3)现金分红的具体条件和比例在当年盈利的条件下,如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等事项发生,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连续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公司董事会在制定以现金形式分配股利的方案时,应当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等因素在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20%-80%的范围内确定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独立董事应针对已制定的现金分红方案发表明确意见。7、公司利润分配决策机制与程序为:公司当年盈利且符合实施现金分红条件但公司董事会未做出现金利润分配方案的,应在当年的定期报告中披露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以及未用于现金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独立董事应该对此发表明确意见。工艺技术方案企业技术研发分析目前多数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处于浅加工阶段,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附加值低,普遍存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问题。而且因为资金和规模所限,产品品种较为单一,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质量竞争的加剧,这种低素质状况已经对中小企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结合行业特点,公司制定了“小而专、小而精”的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设立了企业产品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研发体系。(一)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主要职责1、科技信息部主要负责行业内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引进外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申报、管理工作及技术材料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2、技术研发部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印染配方的开发,负责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3、质量检测部主要负责各类研发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质量检测;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日常运行工作,协助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4、对外合作部主要负责对外技术合作和交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技术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公司已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为公司技术创新活动高效开展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公司的技术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从科研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经费管理、成果转换等环节加强对研究开发项目的管理,以实现对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更好地指导科研项目的实施。(2)人才培育机制公司通过制定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不断培养、引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将技术骨干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创新意识,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制度。(3)产学研合作机制公司以自身为主体,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与通力合作,将科技成果及时、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三)技术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建设新型节能环保型和智能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公司实施了多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取得了多项专利,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项目技术工艺分析(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本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的要求。3、根据本项目的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本项目产品的要求,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品合格率。4、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项目建设贯彻“三同时”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二)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本项目生产工艺技术拟采用国内成熟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通过生产技术人员和研发技术人员制定。拟采用的技术具有能耗低、高质量、高环保性的特点,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已经得到国内外市场很好认可。(三)技术保障措施本项目从设计、施工、试运行到投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聘请专家进行专门指导,使该项目无论在技术开发还是生产技术应用上,都达到现代化生产水平。质量管理(一)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公司设立了质量管理部,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程的建立、维护、审核和完善工作,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了完善的质量控制实施细则,明确了各部门、各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的职责,保证公司质量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二)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措施如下:1、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了质量管理部,各生产车间建立了质量小组,配备了专职的质量管理员,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2、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各项质量控制细则,规范了公司的质量管理行为;3、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持公司产品质量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4、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建立了原材料和产品检测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技术流程(1)单片焊接:将电池片焊接互联条,为电池片的串联做准备。(2)串联焊接:将电池片按照一定数量进行焊接。(3)叠层:将电池串继续进行电路连接,同时用玻璃、EVA胶膜、TPT背板将电池片保护起来。(4)层压:将电池片和玻璃、EVA胶膜、TPT背板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真空条件下粘结融合在一起。(5)切割:通过切割锯将铝边框进行切割,为装框做准备。(6)装框:用铝边框保护玻璃,同时便于安装。(7)装箱:安装接线盒,装箱。设备选型方案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本行业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本期工程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88台(套),设备购置费10763.70万元。主要设备包括:自动串焊机、层压机、自动流水线、EL测试仪、IV测试仪、打胶机、组框机、冷却水塔、空压机、切割机、冲孔机。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单位:台(套)、万元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购置费1主要生成设备1327534.592辅助生成设备15861.103研发设备17968.734检测设备11645.823环保设备9538.193其它设备4215.27合计18810763.70项目环保分析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10、《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14、《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1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要求: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对照《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本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1)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本项目选址不在其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2)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本项目废水、废气、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标准。(3)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用地为工业用地,符合当地土地规划要求。项目对当地资源利用的影响较小。(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项目所在地没有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本环评对照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进行说明: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年01月01日起实施),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在整个施工期,主要为建材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露天堆场和棵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如遇干早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一)建材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以一辆载重5t的卡车为例,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如果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二)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与风速和尘粒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土为例,其沉降速度随扬尘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um时,沉降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