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通信增值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公司简介 PAGEREFToc373515261\h4二、优势业务稳定增长 PAGEREFToc373515262\h61、电信行业收入增长迅速 PAGEREFToc373515263\h62、毛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小而优”特色 PAGEREFToc373515264\h113、借力“4G”东风,强化传统优势 PAGEREFToc373515265\h134、移动转售大幕拉开,公司有望抢占“新大陆” PAGEREFToc373515266\h20三、控股金华威,提升网络分销能力,将蛋糕做大 PAGEREFToc373515267\h221、夺得华为数通产品总经销权,业绩可望大幅提升 PAGEREFToc373515268\h232、网络产品分销助力收入结构转型 PAGEREFToc373515269\h263、网络产品分销成为稳步前行的基础 PAGEREFToc373515270\h27四、“云信”等移动互联业务带动新增长 PAGEREFToc373515271\h291、“易信”、“飞信”业务模式介绍 PAGEREFToc373515272\h292、“云信”等类企业业务有发展潜力 PAGEREFToc373515273\h323、移动社交领域竞争加剧 PAGEREFToc373515274\h37五、大数据及智慧城市时代给公司带来机会 PAGEREFToc373515275\h391、大数据渐成企业掘金新方向 PAGEREFToc373515276\h39(1)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借助大数据挖掘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PAGEREFToc373515277\h42(2)法国电信:利用大数据开拓不同服务领域 PAGEREFToc373515278\h42(3)亚马逊: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助推个性化营销 PAGEREFToc373515279\h432、深耕运营商,拓展金融、政府等领域 PAGEREFToc373515280\h443、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城市的新动力 PAGEREFToc373515281\h454、公司借道政府、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PAGEREFToc373515282\h48五、行业龙头亚信联创简析 PAGEREFToc373515283\h501、亚信公司发展历程 PAGEREFToc373515284\h532、联创公司发展历程 PAGEREFToc373515285\h533、合并造就公司传统业务霸主地位 PAGEREFToc373515286\h54(1)电信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业务地位巩固 PAGEREFToc373515287\h54(2)发挥规模优势,迎接3G高增长 PAGEREFToc373515288\h554、BI业务精准营销,切切实实提升客户业绩 PAGEREFToc373515289\h565、外延扩展逐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略有成效 PAGEREFToc373515290\h576、业绩稳定私有化步伐加速 PAGEREFToc373515291\h587、通信设备制造商向服务转型 PAGEREFToc373515292\h60一、公司简介公司2023年1月7日深交所上市,当前主要业务包括:应用软件、技术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硬件及系统集成和网络产品分销。其中①应用软件主要为政府和电信企业提供管理信息解决方案,近几年逐渐开拓了金融、广电、移动互联网等市场;②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是面向应用软件客户,为其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③电信增值服务主要面向电信运营商;④网络产品分销主要经营的是通信行业数据通信产品的代理经销业务。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总部层面设有电信事业部、联通事业部、公共事业部三大事业部。公司上市后扩张速度较快,主要参股子公司及对应相关主营业务如表1所示。其事业部及子公司覆盖了北京、上海、合肥、武汉、成都、西安、南宁、贵阳、拉萨等全国24个省市,建立了总部和分支机构两级客户服务体系,在驻外机构所在地设有集中客户服务点,并辐射其周边地区,以确保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而优质的技术服务。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3.4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90%。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1.3%,同比下滑10.6%。公司网络产品销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控股子公司金华威公司合并报表的收入,但由于毛利率较高的应用软件收入结算延迟(主要是来自中国联通总部的收入确认延迟),应用软件收入较同期有所下降,因而使得低毛利率的业务占比增加;同时,由于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开拓新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相应上升,因此公司前三季度总体营收增加但盈利能力下降。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季节性特点。主要客户在上半年一般处于预算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年度审计、项目招(议)标阶段,下半年主要为合同签订、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阶段,而公司营业收入确认方式,是依据否取得合同验收报告进行确认,因此,公司经营业绩的释放主要体现在下半年乃至四季度末。二、优势业务稳定增长1、电信行业收入增长迅速公司一直以来收入主要来源于在电信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在这一市场的宏观层面我们看到:运营商BOSS市场格局相对固定,且行业增速稳定。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未来全球运营商BOSS需求增速大概为3-4%,国内8-10%。另据《2023年中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电信行业信息化总体投资将达到592.7亿元,较2023年增长11.5%,未来电信行业投资增长潜力较大。由于公司加强了对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研发,公司在中国电信IT系统集中化的趋势下,已开始逐步参与中国电信集团的项目建设;同时,公司在中国联通集团总部的集中集客和全业务产品域公司也已逐步处于领导地位。因而预计今年增长速度将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在运营商业务运营支撑领域多次参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规范编制,通过了全部核心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软件的入网选型,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IT支撑系统领域核心合作伙伴之一。公司为其核心客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提供了定制化的移动运营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例如图6展示的为中国电信提供的智能信控解决方案,着重体现“信控处理精确化、信控执行效果可量化、信控策略调整实时化”的指导思想,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信用给予、信控执行、效果监控、策略调整、信控仲裁等信控处理所有环节。其特点有:1、闭环的管理流程,从运营需要和用户需求出发,解读系统建设,不再局限于一个环节、一个流程的的系统建设,打通计费生产、信控处理、BI效果分析多系统的关键环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实现BI分析前移,将数据分析渗透到信控处理各环节,不再是简单的信控执行,各环节策略制定都经过数据、效果分析,科学总结。这一系统将提升的运营商信控业务支撑能力,提升用户信控感知,减少电信运营商营业损失。方案正在中国电信部分省份进行建设实施。在联通方面,天源迪科-中国联通新一代业务支撑解决方案(以下简称DIC-UBSS)是公司针对中国联通最新业务发展方向构建的综合性的新一代业务支撑系统。DIC-UBSS的推出,助力中国联通在新一轮的电信竞争中取得优势。它满足中国联通在合并之后对融合业务、3G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联通最新的业务支撑规范的要求,并在规范的基础上更做了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实现端到端、全业务、跨专业的管理。DIC-UBSS着重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中国联通业务支撑域(BSS)的所有系统和运营支撑域(OSS)的服务开通管理类系统及号线资源管理子系统。依靠这一系统,中国联通将具备更加完善的市场销售管理能力,更快速的产品配臵能力以及更高效的客户服务能力。保证其能够建立一套全能的业务开通和完善的收入保障支持架构。目前天源迪科已经为其联通客户提供了这一新一代BSS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服务。由于电信行业的特殊性,运营商选择合作伙伴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同时由于运营商对质量和资金门槛的提高,低价竞标方式得到改观,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有所提升。鉴于公司已与联通、电信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公司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同时,公司在新客户发展上也是逐年增长。今年新产品拓展的新省份客户有辽宁电信、山东电信,新客户数量稳定增加。此外,公司在2023年和2023年都获得了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证书,并顺利申请成功CMM4级证书。CMM认证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在全世界推广的软件评估标准。它的评估过程复杂、费用昂贵,由低到高分为5级。随着等级的提高,逐步降低了软件开发风险,缩短了开发时间,减少了软件开发的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了灾难性的错误发生率,提高了质量。CMM评估等级的提升会大幅度提高软件开发能力,有助于客户特别是大公司对其评估企业建立信心。由此可以证明公司拒非较强的软件研发能力。公司上半年电信行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26.96%。从近三年收入情况来看,增长速度稳定。2、毛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小而优”特色公司所处的电信行业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市场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因为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属高端大型应用软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对软件厂商的技术能力及研发能力有较高要求,只有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国内市场经过十年洗牌,从最初的60余家软件企业发展到现在,仅剩下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几家企业继续活跃在该领域,这些企业均为国内外知名、实力雄厚的企业,如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亚信联创、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和Amdocs公司等。在这里我们将公司整体软件业务的经营情况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一个比较:从以上对比看,公司在行业中属于偏中小规模的企业。但是,公司软件业务毛利率非常高,始终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因此我们相信,公司软件业务将会成为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现金牛。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几年竞争对手软件业务的增长势头不足,增长率普遍下滑。而公司营收增长率逐年上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综上,我们认为,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公司能够成功的保持其用户黏性,并借助电信行业未来整体投资增长的潮流获得稳定的收入增长。这一部分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现金牛。3、借力“4G”东风,强化传统优势目前公司发展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传统电信市场趋于饱和,公司继续拓展业务能力有限,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潮流拓展电信业务。目前一个很好的新业务增长点就是4G,预计到2023年,全球LTE联网设备将到16亿。我们预计国家将于2023年底前发放4G牌照,就当前时点来看,一个月内牌照将正式发放。关于4G牌照的发放形式,预计将先对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同时发放TD-LTE的4G牌照,另一制式LTE-FDD的4G牌照将延后发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双牌照已成必然。当前,各大运营商都已经开始积极布局4G网络的建设。其中中国移动计划今年投入4G建设的预算为415亿。联通投入50亿,此外业内也传出了中国电信今年可能追加50亿元用于LTE投资的消息。此外,明年电信4G建网费用将增加至457亿元,这充分显示出各大运营商在2023年布局4G的决心。据称,中国移动将于12月18日正式发布全新业务品牌“和”,这个新品牌将取代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成为中国移动4G业务的推广核心。我们认为,2023年将成为中国4G商用的元年。未来,三大运营商将在这一全新领域展开激烈的“卡位战”。一方面,在3G时代受挫的中国移动将全力推进4G建设,争取重回往日巅峰。而已借助3G业务缩小差距的电信与联通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巩固发展3G用户的基础上,也将大力拓展4G网络建设,紧跟移动的步伐。公司将借助刚刚刮起的“4G”东风,迎来新的增长机会。首先,4G网络具有很多优势:4G有更高的流量承载能力,是3G时候的10倍以上,4G技术的成本更低,是3G的1/4到1/3。近期,中国移动表示将推动TD-LTE终端成本下降,希望今年年底将有150美元的出现,预计明年下半年成为主流。同时,中国移动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4G体验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数据显示,仅广州地区,TD-LTE体验超过了5万;在杭州,TD-LTE用户超过8600户;在温州,TD-LTE用户超过1400户。目前,移动4G预约用户数已突破10万,据DIGITIMESResearch估计2023年大陆TD-LTE用户数将突破7,000万关卡。因此,未来4G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二,虽然移动在4G上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使得另外两家运营商的步伐稍显“缓慢”。但我们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未来联通、电信将失去竞争力。当前,4G建设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3G的进一步普及仍然是移动运营商工作的重点。今年1至9月,3G移动总数达到3.68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30.5%。因此未来几年3G仍将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对用户而言,从3G过渡到4G相比从2G到4G显得更顺利成章。在3G时代,联通、电信与移动可谓“并驾齐驱”,三者的用户占比较为平均。因此,面对移动“咄咄逼人”的4G攻势,联通、电信必将借助自身在3G时代的优势,一方面继续加速2G用户转向3G网络,扩大基数;另一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服务,增强3G用户黏性,为未来向其4G网络专网提供用户基础。我们认为,公司在4G时代的机会有以下几点:第一:移动大力建设4G网络,必将产生大量的支撑软件服务需求。由于4G网络处于建设初期,且移动投入巨大,公司将迎来进入中国移动市场更大的机会。第二:对于公司的传统客户电信和联通,为了弥补自身在4G初期的劣势,需要增强其3G客户体验,保持用户黏性,其必将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这对支撑系统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对BI等产品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公司可以继续依靠自身BSS、OSS、BI等产品扩展市场。第三:长远来看4G是大势所趋,电信、联通必将会逐渐转向这一方面。尤其是联通,由于其是FDD—LTE网络在中国的主要建设运营商,未来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将会加大。而这又将为公司带来相关支撑软件新的订单。综上,未来几年将是4G建设与用户增长的黄金时期,这将带来巨大的支撑软件与商业智能服务产品的需求。我们可以估算下公司在4G支撑软件中的预期收益:首先,预估公司只能获得联通、电信的市场,未来每年年度总投入分别约为50亿、200亿和350亿。按照行业一般对于支撑系统软件的投入占总投入5%~7%的水平来看,取平均数6%,可预测未来联通和电信4G运营软件业务年度新增量分别可达3亿、12亿和21亿元,鉴于公司约10%的占有率,可期待未来年度新增新增3000万、1.2亿和2.1亿的4G业务收益。4、移动转售大幕拉开,公司有望抢占“新大陆”对于移动转售业务的开展,国家相关政策已日渐清晰完善,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在即。2023年9月18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召集下游移动转售业务商召开移动转售业务答辩大会。11月12日,备受各界关注的虚拟运营商名单正式曝光。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确定了14家和16家业务合作伙伴,其中迪信通、乐语、苏宁、国美、天音、爱施德、京东、阿里(万网在线)、话机世界9家公司均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达成合作协议;巴士在线、华翔联信、苏州蜗牛、中期、远特5家公司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协议;畅捷通(用友)、北纬通信、连连科技、三五互联、长江时代、分享在线、朗玛信息7家公司成为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在近期将名单上报工信部,工信部将对入围企业名单做进一步审核,并对符合资格的企业颁发相关业务牌照。据悉,虚拟运营商牌照将在年内发放,2023年开始进行企业和运营商的业务对接工作,并于2023年年中开始正式运营。中国电信对虚拟运营商的结算标准是,依据转售企业移动出帐用户的平均ARPU确定,用户平均ARPU(单个用户每月缴费值)越高,虚拟运营商拿到的分成越多。中国联通确定的虚拟运营商结算价格则依据每年虚拟运营商的收入规模,虚拟运营商收入越高,则拿到的分成越高。因此,如何推出对用户有吸引力的服务提高自身收益将对虚拟运营商非常有帮助。由于虚拟运营商只是租借传统运营商的网络,因而对于硬件需求并不大。但是要提供自己的电信增值服务,虚拟运营商必然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来进行计费服务、客户管理等功能的运行。根据预测我国转售市场潜在规模将达300至600亿之巨。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移动转售牌照的发放时间明确对公司来讲是非常利好的消息。第一,考虑到公司作为支撑软件供应商的平台服务角色,无论哪几家公司获得转售资格,公司都将有优势和机会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由此可以预见,未来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将会增加公司的潜在客户,扩大销售额。第二、公司可以借助与联通、电信的紧密合作关系,使得其可以凭借运营商这一平台和自身经验“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同这两家公司提供服务的4家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洽谈中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根据测算,一旦形成合作,每家虚拟运营商将带来1000万左右的收入;如果合同中还包括了后续的运维服务,那将为公司增收6000-7000万元。与此同时,运营商方面也需要做转售相关的支撑系统,大概为2023万左右,重点也是在于后续的运维、需求添加。三、控股金华威,提升网络分销能力,将蛋糕做大上市以来,公司一直面临业务增长的瓶颈。由于公司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属于大型应用软件,在电信市场目标客户数量少,主要集中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家。需要不断推出新业务来提升盈利能力,一旦公司面临创新力不足就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滑。从公司长远来看,开拓新的高收入领域,减少对软件服务业务的依赖,有助于公司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利润来源。2023年9月2日,公司收购深圳市金华威数码科技45%的股权,依托金华威优秀、成熟的ICT分销业务管理团队和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来,拓展企业网渠道,实现收入结构的转型。2023年4月13日,公司又使用290万超募资金收购了深圳市金华威数码科技原个人股东1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纳入财务报表合并。1、夺得华为数通产品总经销权,业绩可望大幅提升金华威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定位为ICT产品的增值分销商,自身拥有ICT产品分销所需要的销售网络、渠道管理和物流平台,同时拥有一支能够提供分销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分销业务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收购之前,金华威公司已经拥有华为公司视讯和语音两条产品的总经销权,而且此两条产品线的销售额一直是在所有总代中排名第一。收购之后,2023年2月,荣获“2023年度优秀总经销商”称号。2023年7月,夺得获得华为三大主要战略业务之一的数通(企业网)产品线总经销商授权。此次授权,金华威可在大陆地区代理销售华为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数通产品。2023年华为销售总收入为2202亿,为仅次于瑞典爱立信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销商,但在企业网络设备市场也是刚进入不久。2023年财报显示其企业业务收入达115.3亿元,同比增长25.8%,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对于华为公司而言,进军企业网市场是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电信设备业不太稳定,容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企业网的需求则更稳定,商业市场空间很大,成长也非常快。由于市场太分散,没有哪个厂商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达到覆盖。大厂商都希望依赖分销商销售网络来延伸自己的商业触角,合作多年的分销商将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首先获得授权。华为公司预计企业业务2023年增速进一步提高至40%以上,达到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预计到2023年,该业务收入增长至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0亿元)。公司因为需要面对电信设备业不稳定的现状,收购金华威,拓展企业网和通信设备巨头共同发展是非常稳健的做法。另在企业业务领域,数通产品是华为最大的产品线,数通产品代理业务增长也是最具潜质的。伴随着华为公司企业业务的发展,金华威公司预计2023年销售额达到11亿元。2、网络产品分销助力收入结构转型从三季度报可以看出,公司网络产品分销业务营业收入达到2.02亿元,占比为54.2%,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6%。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5月新增合并子公司金华威的网络产品分销同比增长117.75%;但是同时由于联通项目结算延期,应用软件收入同比减少24.39%,这也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减少的原因之一。虽然网络产品分销(包含在公司其他行业中)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公司电信业务和政府行业,2023年上半年只有12.04%,也拉低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但是,公司的网络产品分销业务收入增长最快,并且毛利率也开始稳中略有提升.这正是公司开拓新市场、寻找业务新增长点助力收入转型的好机会。从销售额来看,金华威的业务已经开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公司其他行业利润率虽低,但其利润构成占比和毛利率正逐年增长;而网络产品分销在这一行业占比最为重要,因此,这一新业务的增长前景非常好,且有助于降低电信行业利润占比过大而导致的利润来源集中风险。3、网络产品分销成为稳步前行的基础公司应用软件业绩呈现季节性特点。由于主要客户在上半年一般处于预算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年度审计、项目招(议)标阶段,下半年主要为合同签订、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阶段,因此,公司经营业绩的释放主要体现在下半年。网络产品分销业务与应用软件业务相比,其受季节影响较小,一年中每季度收入比较平均。这样公司可以逐步改变以往收入集中在三、四季度的缺陷,增强公司在每个时间段的资金流动性,避免业绩和资金链产生较大波动,从而实现稳定的营收。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并表金华威业务之后,2023年一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其与二季度之间的差距明显减小。2023年9月3日,公司发布了《关于金华威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并由公司担保及延长前期担保期限的公告》,公布金华威取得了华为数据通信产品代理权,为了保证金华威后续的资金需要,拟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0000万元,累计担保金额已达19000万元。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公司对于这一业务的重视,并且提高担保额度也显示了公司对这一业务作为公司发展基础的信心。我们认为,拓展网络产品分销业务虽然在短期内拉低了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但是从长远看,这一业务可以增加公司销售额,优化公司业务、资金结构,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并且借助同华为的合作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由于金华威一直以来都是业内领先的经销商,且拥有非常广泛的销售渠道,因而可以同公司其他业务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帮助其他业务拓展市场。同时通过软件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在税收方面也将享受到一定优惠。四、“云信”等移动互联业务带动新增长1、“易信”、“飞信”业务模式介绍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借助OTT软件发展自己的移动增值业务。面对微信类OTT软件的威胁,运营商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中国移动态度强硬试图打压遏制,中国联通选择了与微信合作,而中国电信选择了引援抗衡。8月19日,中国电信与网易宣布合资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其最大特色为具备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留言等独特功能,APP与、固定可以互通。这借助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优势,使其可以利用基于运营商的VOIP基础服务,实现微信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另外,这一业务也必将得到中国电信的大力扶持,在资费等层面有较大优惠,有助于其快速扩张用户数量。7月3日奇虎360的内部邮件中要求所有员工统一用易信禁止用微信或其他聊天工具。8月26日京东向员工发出规定,统一使用易信,不许使用微信等其他移动通讯工具。这也反映出了市场上各大企业对于微信垄断的行情不满,亟待出现一个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与微信展开制衡。目前来看,易信只是具潜质的潜在挑战者之一。股份公司近期表示:公司目前与“易信”项目无直接合作关系,子公司易杰今年会继续开发国内市场的客户,但今后是否有可能与“易信”合作尚不能得知。虽然公司澄清其并未与“易信”有合作,但是相对于其它同业竞争对手,公司在这一方向地位十分有利。原因如下:易信未来运营方式可能存在变数,为公司切入带来机会。在相关领域,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初始阶段同易信相似。中国移动是飞信产权所有人及主要投资方,中移动各省分公司负责飞信业务的销售推广和资源投入,而神州泰岳负责提供飞信产品的实际开发、运营和支撑。但2023年,移动改变策略,将飞信业务拆分并分别招标。这使得飞信的运营服务业务由原来神州泰岳独家支持改为多家共建,在这次招标中中软国际拿下20%份额,进入了“大飞信”业务。非常相似,易信由中国电信同网易公司合资企业开发,中国电信股份占比合资公司的73%,有控股权,未来中国电信集团是否会仿照移动做法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开发技术还未知,然而鉴于公司与电信的密切关系,相信如果易信未来有新的运营项目或招标项目,公司进入这一领域的可能性巨大。2、“云信”等类企业业务有发展潜力2023年三季度,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易杰与苏宁易购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易杰作为技术和产品的提供方参加了“云信”的开发工作,为苏宁易购提供互联网软件产品,合同金额为1500万元。“云信”作为苏宁打入移动社交市场的重要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云信”业务合作背景:最初,苏宁希望做一款内部社交平台。由于“易杰”公司具有成熟的RCS产品,因此得到了苏宁的关注。一方面,易杰现有的RCS平台较为成熟,另一方面易杰具备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经验,从而能够很好地保证其社交产品的“硬实力”。在与苏宁商议后,双方认为该产品具有非常好的可推广性,因此希望能够扩大应用范围。将受众从苏宁内部员工扩展至苏宁供应商及其他领域的用户。由此,公司进入了苏宁的移动互联体系,在原有RCS产品的基础上开展“云信”的研发工作。苏宁布局移动社交平台,“云信”战略开始实施2023年10月29日,苏宁云商表示将于11月8日至11日举办O2O购物节。而与此同时,其将于节前正式推出自主研发的移动社交应用苏宁“云信”。“云信”的主要功能包括短信、语音、群组聊天、话题参与、微博分享等。以实现苏宁、商户和用户之间的实时沟通和互动。但是,目前“云信”并不单独以APP形式上线,而是包含在苏宁APP内,只需下载苏宁APP,便可与苏宁供货商、售后等进行咨询互动。此后这一软件还将独立,向社会用户开放。通过推出“云信”产品,苏宁在宣传推广环节使用社交化媒体进行互联网方式的推广,这成为本次O2O购物节的一大亮点。“云信”发展策略虽然已经具备社交工具的必备功能,但“云信”暂时不会进入IM工具的竞争红海。公司相关产品经历表示,苏宁目前并没有准备与微信展开正面竞争,而是对“云信”进行了不同的产品定位。苏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云信”实现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而不是通过这一软件拓展移动社交业务。这与微信定位稍有不同。不过,未来公司仍有可能逐渐拓宽受众面,实现全用户覆盖。对公司来讲,由于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云信”产品的更新周期可能会在1~2个月。目前易杰在南京有相关团队与苏宁进行协作。“云信”运营主要由苏宁负责,易杰主要负责软件研发,同时双方会共同探讨软件的改进计划以满足用户需求。易杰公司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可以保证“云信”产品的质量。因而,未来,易杰在“云信”项目中的维护中预期可以保持稳定的收益。3、移动社交领域竞争加剧当前,苏宁已经开始向互联网零售企业彻底转型。在当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只生产内容,或只提供服务,而没有用户沉淀、用户关系来产生内容分发,以及深度数据挖掘、精准营销,对于自身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因此,苏宁“补课”社交工具是必然之举。当前,用户数已突破5亿的腾讯微信在移动社交端一家独大。这引起了多家互联网公司的警觉,使得其纷纷推出自己的社交应用。除了苏宁推出的“云信”,还有网易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的“易信”,以及阿里巴巴推出的“来往”等。微信的最大优势在于腾讯天然的社交属性,其在早期已经培育起庞大的用户池,能够迅速地把QQ关系迁移到一个新的社交产品上,从而形成竞争壁垒;而后来者们更多的是在渠道上采取激进的措施,并没有用户核心需求上的创新。目前,移动社交平台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微信一家独大,“易信”、“来往”、“云信”等新生力量强势挑战的局面。未来随着更多类微信产品的涌现,几乎可以预见,IM领域的战火未来将愈演愈烈。后来者究竟能否与微信“分庭抗礼”,还是只是“昙花一现”,一切尚待时间检验,但不管怎样对公司这样的业务提供者来说,都会受益明确。在苏宁“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路线图中,两翼分别是O2O(Onlinetooffline)模式,以及开放平台;两翼之间的结合需要一款社交工具,而“云信”天然具有较好的融合连接性,将实现多方点对点的沟通。可以预期,未来“云信”将在苏宁移动互联网业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综上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通过与苏宁的合作可以充分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借助应用软件的研发拓展自身业务。随着苏宁O2O的战略实施以及对“云信”的大力推广,我们认为公司将面临以下机遇:短期看,云信可以快速占据苏宁现有供应商及客户使用群,为公司提供稳定的软件升级收入来源。长期看,在此基础上,“云信”进一步放开至全网用户非常有可能,因此其又将迎来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公司作为“云信”的研发企业可以很好地借助这一产品打开移动互联网软件市场,提升企业知名度,为未来业务的发展助力。由于苏宁已经与联通、电信合作,成为其认可的虚拟运营商。未来,苏宁在电信运营业务中的支撑软件业务可以成为公司争取的新订单。鉴于双方通过“云信”建立起的良好合作经历,公司获得电信支撑软件业务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另子公司易杰在企业网端的运营业务不只是和苏宁的云信在合作,易杰从2023年中开始就已逐步开始帮助用友等企业搭建移动互联网平台。用友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积累,而易杰有业内比较好的移动互联网团队,二者在业务依赖上很强,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期待公司更多企业业务的推出!五、大数据及智慧城市时代给公司带来机会1、大数据渐成企业掘金新方向“大数据”是目前最火的名词之一,一组数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被称得上是大数据。第一,数据体量巨大。根据IDC的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全世界的信息量是1.8万亿GB,相当于每个美国人在Twitter上每分钟发布三条推文整整26976年,预计到2023年全世界将会有8万亿GB的信息量。第二,数据类型繁多。除了包括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臵信息等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据Gartner预计,全球信息量中的85%由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组成。第三,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大数据的3V构成也导致其数据价值高但价值密度低的特点,也被称为大数据特点的第4个V,即数据价值Value。大数据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当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储存、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在营销、企业管理、数据标准化与情报分析等领域大有作为,从实力雄厚的传统IT企业及互联网公司到基于hadoop平台初创公司纷纷进入大数据领域中掘金。在大数据应用综合价值潜力方面,信息、金融保险、政府及批发贸易业潜力较高。(1)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借助大数据挖掘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客户洞察、市场洞察及运营洞察是金融行业大数据应用重点。交行信用卡中心的数据以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录音数据为主。语音数据里蕴含了丰富的客户信息,如客户身份信息、客户偏好信息、服务质量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数据价值丰富。交行通过采用智能语音云产品对海量语音信息进行处理,每天平均数据处理量可以达到约5000小时、20GB,使历史语音检索调听花费的时间从3~5个工作日缩短为5分钟,检索反馈时效低于100毫秒,调听反馈时效低于1秒。(2)法国电信:利用大数据开拓不同服务领域服务支撑、创新支撑及运行支撑是电信行业大数据应用重点。电信运营商为摆脱“管道化”的困境,也纷纷在大数据方面挖掘价值潜力。法国电信除了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本身的服务能力外,也向其他领域扩张,以寻求新的市场机会。(3)亚马逊: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助推个性化营销营销变革、信息变革及业务变革是互联网行业大数据应用重点。从1995年首创网上售书开始,亚马逊就彻底颠覆了从图书行业开始的很多行业的市场规则及竞争关系。亚马逊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的战略性认识和使用,亚马逊通过对获取的极其丰富的用户行为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实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从而实现精准营销。2、深耕运营商,拓展金融、政府等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运营商面临着管道化的危机。因而运营商必须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与应用的参与者”才能摆脱物理管道化的危机。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掌握了大量的用户信息,用户位臵信息,上网内容的业务信息,运营商可以更加精确的提供各种营销、服务支撑,拓展新的合作模式,充分挖掘互联网海量信息的价值。为了帮助运营商更加深刻洞察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深度分析互联网知识海洋,快速获取互联网信息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天源迪科研发了一整套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大数据平台方案。这一方案以“快速、准确、实用”标准,追求互联网价值挖掘的高效投入产出比,使用各种便捷的服务工具帮助使用者减轻的工作量,提高互联网行为数据的获取效率和效果。这一平台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精确营销和服务的有效支撑工具,帮助客户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并大大节省建设投资。目前已经在安徽电信四川电信、深圳电信、西藏电信、陕西电信、青海电信等中国电信省级分公司进行建设实施。现阶段,天源迪科大数据平台产品获得了中国电信五分之一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可能扩张到OSS或MSS领域,与现有BSS业务形成协同,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电信领域的地位。同时,公司多次获得政府公安合作项目,6月中标中证登深圳同城备份系统7750万元的数据项目,此后又成功获取了深交所及部分银行客户,成功打入了金融大数据这一广阔市场。我们认为,依托自身在信息产业的多年积淀以及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合作关系,公司大数据业务将迅速推广到信息、政府等其他行业,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成长点!3、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城市的新动力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3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2023年8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202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2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规划,智慧城市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将对扩大信息消费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造强劲的需求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到2023年,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们居住在城市里,这种情况是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在可预见的未来,城市相对于他周围的乡村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在全球范围,有一百万或更多的城市中人口在1975年增长了大概5亿,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增长到20亿。可以看出,城市在21世纪里已经担当了中心的角色。他们拥有更大的经济力量,发挥更大的政治影响,不断地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增强城市的发展和运行能力。为了解决伴随而来的“大城市病”,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了。SmartCity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最终,智慧城市要维护城市各大核心系统之间的内部相互关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发展4、公司借道政府、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据公开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年初在《“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上表示将在“十四五”的后3年内,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支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协议,国开行与住建部将以推进城镇化为引领,以智慧城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为契机,加强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区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城镇水务建设和运营项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国开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公司还将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推动发起成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我们预计,单就近两年的试点城市来测算,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300亿。目前,公司智慧城市业务集中在智能交通行业,为公安提供道路交通管理软件、信息综合查询/比对软件等基础业务类和一体化数据综合应用类软件。2023年,公司新增广州市智能交通网络建设项目。同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高涨,已经与众多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入巨大。2023年8月19日,由公司联通事业部承建、全国首创的《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监管系统(InternetMaterialTest简称IMT)》正式启用。该系统的成功启用为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启了至关重要的一页,为公司与联通开拓行业应用、开拓创新产品和业务,积累了核心技术及奠定了支撑地位。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凭借其与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大举参与类似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五、行业龙头亚信联创简析亚信联创集团股份(Asiainfo-Linkage,Inc.)于2023年12月6日,由亚信集团股份和联创科技(南京)宣布合并而成,是中国最大、全球收入和市值均第二大的电信BSS/OSS提供商。亚信联创目前拥有员工超过11000名,其中专注于电信软件研发、解决方案咨询、系统实施、现场服务的技术人员超过9000人。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福州、沈阳、西安、淮安、德阳、长春、南宁、兰州、南昌以及美国、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并在新加坡设有海外公司。亚信联创拥有10大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达3亿人民币。亚信联创集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咨询规划、系统建设及运营一体的端到端的全面服务,核心解决方案包括:核心业务系统(融合计费、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分析、网管系统等等)、客户服务方案、增值应用方案、网管方案、安全解决方案,涵盖了3G、宽带、WLAN、安全、智能管道等热点技术领域。1、亚信公司发展历程亚信公司成立于1993年,田溯宁、丁健等留美学生在美国创建了Internet公司"亚信"。1995年,公司主体迁回中国,亚信科技(中国)正式成立,先后承建了包括中国电信ChinaNet、中国联通CUNet、中国移动CMNet、中国网通CNCNet等六大全国骨干网工程在内的近千项大型互联网项目。2、联创公司发展历程南京联创科技成立于2023年。公司走自主研发发展道路,在全国建立了10个研发基地,先后开发出百余项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百余项。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家企业等多项荣誉资质,并连续9年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软件百强。3、合并造就公司传统业务霸主地位(1)电信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业务地位巩固合并之前,两家公司是实力相差不大的竞争对手。如果按照客户来划分,亚信在中国移动排名第一,联创排名第二;而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联创排名第一,亚信排名第二。同时,联创是一家同时为三大运营商提供软件和服务的中国公司。双方合并之后,将极大的促进其在全电信运营商市场的拓展。在BSS市场,联创的市场份额是16%,排名第一;亚信是15%,排名第二;合并后,亚信联创的市场份额将扩大到31%,而第三到第五位的华为(8%)、中兴(5%)、神码(5%)三家相加的市场占有率才18%;在OSS市场,联创以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前四位分别是boco(27%)、华为(9%)、中兴(9%)和国信(8%)。而在BI市场,亚信37%,排名第一;联创是14%,排名第二;合并后的亚信联创将占据61%的市场份额,而华为(10%)、Amdoc(7%)、神码(6%)三者相加才只有23%。到2023年底,来自国内三大运营商收入占到上市公司整体收入的95.7%,比例较为平衡,可以说各运营商市场都得到了比较均衡的发展。整体收入又可分为电信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业务、技术服务业务、第三方硬件业务。三项业务收入贡献分别为91%、6%、3%,可以看出电信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发挥规模优势,迎接3G高增长2023年是中国3G建设的元年。正是在这年12月6日,亚信宣布已与联创科技签署最终协议,合并成立亚信联创控股。按照两家公司当时的市场占有率计算,合并之后将远远超过行业排名第一的华为,成为当时国内电信软件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合并之后,整个行业开始迈入3G时代的高速增长期,两家更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营收方面有了大幅的增长。4、BI业务精准营销,切切实实提升客户业绩BI系统(经营分析系统)是BOSS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之后,专门为电信运营商量身打造的又一个核心业务支撑系统。它不仅能够为一线员工日常运营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还能为高层提供决策支撑所需要的数据,包括对市场细分、获利性分析等。亚信从2023年起开始投入BI研发,经过多年的投入与耕耘,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了多项实际项目,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5、外延扩展逐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略有成效早在亚信时代,公司就已经开始携手中国移动进军巴基斯坦。但是和大多数向海外扩展企业一样,在初期,就遭遇了品牌的缺失,再加上销售渠道与服务体系都不完备,收获甚微。但是随着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在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在去年与尼泊尔最大的国有电信运营商NepalDoorsanch签订合作协议,为尼泊尔电信提供全业务全融合的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服务。这是公司继赢得柬埔寨Mfone、泰国AIS、马来西亚UMobile项目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合作。海外业务的拓展早期是艰难的,但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一旦进入,就会给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6、业绩稳定私有化步伐加速上市以来,亚信联创收入一直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重点关注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以及相关数据流量的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2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5月13日,亚信联创和中信资本宣布,双方已签署最终私有化协议,并在第二季度计入2.868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开支,导致本年二季度转盈为亏。亚信联创自合并起,虽然业绩得到了大幅增长,客户资源得到共享,但是毛利率一直都呈现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客户较为集中,收入增长稳步前行,但是空间有限,风险并存。随着移动转售运营牌照的即将发布,各转售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客服系统,计费、营帐等业务支撑系统。亚信联创将凭借多年技术沉淀,依靠市场契机,在新的领域占据有利位臵。与此同时,4G牌照呼之欲出,只有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提高运营商客户体验,帮助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才能够进一步侵蚀对手的市场份额。7、通信设备制造商向服务转型所有通信制造商中,爱立信是最先开始实施向电信管理服务转型的,爱立信从之前侧重于B2B,转变为现在更加注重客户关系。从2023年起,就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多家与运营支撑业务相关的公司。2023年5月,为了降低运营支撑系统整合成本,缩短新业务推向市场的周期,爱立信、华为和诺基亚西门子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共同创建了OSSii组织。显然通信设备制造巨头们认为BSS/OSS对运营商非常有价值,希望通过此领域进一步牢牢锁住运营商客户。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市场近乎饱和、电信行业IT下滑的今天,运营商对软件与服务的投入却是逐年增长的。仅仅满足运营商的基本需求已经不够了,还需要开发出更多更有亮点,集中化的产品,来迎接通信制造商的挑战。
2023年纺织服饰品牌分析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 3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 8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 8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 9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 9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10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 11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 12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 14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16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 181、鲁泰A 192、富安娜 203、探路者 204、朗姿股份 215、卡奴迪路 226、罗莱家纺 227、森马服饰 238、华斯股份 24六、风险因素 25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从行业终端来看,此轮服饰行业调整始于2022年。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品牌企业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费用压力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终端零售金额的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终端销量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终端疲弱对上市品牌公司的冲击已经从终端库存积压传导至订货会增速。由于加盟订货制的存在,上市品牌公司利润表增速的下滑会明显滞后于终端出现的恶化。从传导路径来分析,从2022年秋冬开始行业终端售罄率相对往年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行业的这轮调整尚在进行之中,多数品牌公司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去库存的状态,2022年秋冬订货会不少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上市品牌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表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盈利下降的压力。行业调整之后,未来修复路径也将从终端开始。由于终端销售低迷,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都在通过频繁的打折促销(包括电商渠道)清理积压的库存,我们认为终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先从终端修复,考虑到2022年秋冬订货会普遍不再压货,同时考虑到2021年开始大力清库存,我们预计2022年末全行业清库存会告一段落,2021年开始上市品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将逐步好转,随后传导至2021秋冬订货会数据与利润表将逐步修复转正。从戴维斯双杀到双击,上市品牌服饰公司的股价修复取决于净利润的恢复节奏。2021年下半年起品牌服饰行业爆发的库存危机、电商冲击、终端销售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使上市品牌公司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戴维斯双杀”,随着盈利预测的不断下调与负面数据的不断出现,服装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整体PE从最高点的40倍下降到如今的14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大部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一旦行业或部分脱颖而出的品牌公司在终端销售与订货会增速等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向上拐点,预计行业的估值将会得到率先修复,业绩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但从投资机会上看,本轮调整之后品牌服饰行业未来将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最终走出来的企业将有一轮恢复性行业,而有一些品牌将逐步边缘化,未来更多拥有更好定位、更新渠道和更好商业模式的品牌企业将逐步加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告一段落,未来行业将恢复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阶段。我们认为过去本土品牌服饰行业依靠开店铺货与产品提价方式实现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在当前国内服饰需求增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品牌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复苏的突破口。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因此品牌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客户粘性,产品提价无法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这也在一方面造成了行业低迷阶段,各品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行业调整中期,多数品牌服饰公司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品牌特色和性价比将取代高定价倍率成为产品定位方向,户外用品行业中探路者通过产品定价的下调与品牌诉求上的持续投入,已经成功与主要外资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号召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为品牌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推广渠道。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过去粗放的开店铺货扩张模式对品牌公司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消费与商业环境的恶化,2021年起多数品牌公司及加盟商不再盲目扩张,对新开店的店址、费用投入与盈利会有更谨慎的要求与考量,现有渠道也会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2021年起不少品牌公司净开店速度开始下降,关店数量开始增加。我们判断经过这轮传统渠道的精简与整合,未来渠道的内生性增长将是考量渠道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品牌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参考优秀外资品牌的成长路径,稳健的开店、良好的货品管理与店效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品牌公司由小做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本土品牌下一轮增长的突破口。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本土品牌普遍采用加盟订货制度在行业持续景气阶段让公司享受到了渠道数量快速拓展的收益,但也掩盖了品牌公司对渠道控制力较弱、对终端反馈不敏锐的不足,由于缺少零售与管理经验,品牌公司难以在实体渠道形象、货品管理、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掌控与管理,也无法对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适度提升直营店比重,本土品牌公司已经开始由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一品牌推广,更好的与终端反馈。品牌鞋类公司中,达芙妮与奥康等已经开始通过加盟收直营与联营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公司对渠道的掌控。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2021年前品牌公司更多是把电商作为消化库存的渠道,由于基数较小,各品牌公司电商收入跟随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爆发式增长。2021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本土品牌充分尝到甜头,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电商作为新兴渠道的作用与影响力,将电商视为新的增长点。针对电商渠道,目前本土品牌大多将其作为清库存的重要渠道,部分品牌也通过设立专属品牌、专供商品等方式平衡线上线下利益,同时设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品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清库存渠道,O2O等发展也将为众多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与消费偏好的日益细分成熟,本土品牌面临着消费环境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双重挑战,从公司管理团队角度来分析,多数本土品牌原有创始人及创业团队由于经验依赖等原因实际上未必能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环境,在保证股东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启用职业管理团队,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是本土品牌公司未来实现管理转型可以选择的突破口之一。在这一点上,探路者、七匹狼等公司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管理层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相比非上市品牌公司,已上市公司相对拥有更强大的融资平台,并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收购整合品牌或渠道互补的同行或许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之一。在品牌零售普遍低迷的当下,部分非上市品牌面临着业绩大幅波动、加盟商盈利下降等成长瓶颈,融资与退出渠道的不畅使得这些具备潜力的品牌成为上市品牌公司的并购整合对象。从国外品牌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型龙头企业普遍经历了单品牌单系列到单品牌多系列再到多品牌的成长过程,例如全球户外运动巨头VF集团、全球化妆品龙头欧莱雅无不经历了这样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整合方自身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有品牌基础,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而被收购方管理团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22年6月森马公告拟收购GXG的案例或许已经打开了行业品牌间整合的序幕。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国内的品牌服饰领域经过15—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出相对齐全的子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行业特征的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分化。我们从子行业增长速度、扩容空间、竞争态势、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度、消费粘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目前阶段对子行业基本面的排序是:户外行业、家纺、中高档女装、童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女鞋、男正装和运动装。从发展模式上分析,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产生的历史库存压力通常小于代理加盟商为主的公司,短期终端销售的改善也会更快传导至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此外,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新兴渠道与未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获得品牌公司的重视,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成型的电商战略的品牌公司将拥有先机。从行业调整传导路径来看,在订货会数据与终端零售等指标上最早开始恶化的上市品牌公司先于其他公司面对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出调整改变,在库存消化告一段落后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将呈现更早的复苏迹象。综合考虑上述3种不同维度的筛选,我们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选标有:富安娜、朗姿股份、卡奴迪路、探路者、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复苏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这个也许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每季的订货会指标外(部分品牌由于订货比重调整可比性在逐步降低),终端零售与公司营运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也是行业或公司复苏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终端打折促销频率、可比同店销量增长、营运指标(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行业零售数据、售罄率、净开店等。打折促销频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说明终端积压库存消化基本完毕,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反映消费者对品牌、定价、产品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增长更多将来自销量的带动。可比同店销量增长摆脱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后,恢复至接近双位数增速也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对于目前仍以加盟订货为主的品牌服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是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前兆。根据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品牌公司的比较研究(具体参考先前报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是企业营收转暖的先行指标》),当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下穿营业收入变化时,往往预示着企业当年或者次年营收复苏,因为对加盟商授信的减少预示着终端经营情况的改善,下一个订货期,订单量将会增加。在我们这篇定量分析的行业报告中初步帅选出有复苏迹象的可能标的包括富安娜、森马服饰和梦洁家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21年开始不少品牌公司放缓了开店节奏,关店数量开始增加,传统渠道数量调整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零售终端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门店各类成本费用压力的减轻,在本土品牌公司越来越注重巩固现有门店质量(店效与平效的提升)的趋势下,净开店增长的恢复本身反映了公司对自身扩张与复制高质量门店的信心,同时可以反映加盟商信心与盈利水平的恢复。受到季节性、大规模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单月行业零售数据(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数据等)增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连续3个月零售数据增速的回升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尤其是销量增速的持续回暖可以反映零售终端更高质量的复苏。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品牌服饰公司作为消费型企业,本身具备更多的防御属性,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与加盟商体制带来的库存问题以及国内经济本身的减速使得行业出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我们认为目前品牌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一方面有经济减速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埋单。我们认为在行业调整与洗牌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服饰公司将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与更高的营运质量转型,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在财务质量与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上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这些发展模式更为稳健的服饰品牌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认为经历本轮行业调整后生存并逐步壮大的品牌服饰企业尽管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盈利增速,但更可预期、更稳健的增长及更高的经营质量将为他们带来估值溢价。经过行业繁荣期的洗礼与快速增长,国内纺织制造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自身优势,多年的扩张帮助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且储备了较高素质、持续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研发力量,后期更多依靠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的经营增长。经历宏观环境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可以通过深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逐渐绑定大客户,客户的高集中度形成的粘性正是行业重要的护城河之一,未来龙头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重新审视对传中高端纺织制造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持续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表现实际已经代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理应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综上,纺织制造类我们依然首推鲁泰A,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华斯股份的阶段性机会。品牌类未来一年我们更倾向的标的为:富安娜、探路者、朗姿股份、卡奴迪路、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1、鲁泰A从公司上市13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指标看,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稳定性、较高的盈利质量都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护城河,优异的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及全产业链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公司长期以来相对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更强的重要原因。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棉价的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叠加弹性。近年来内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业内订单有望进一步向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中高价订单占比的逐步上升,预计近3年公司业绩可以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减速的大背景下,鲁泰这样具有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存在历史增长负担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小,业绩稳定性相对更高,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前期公司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拐点的确认,后期公司股价上涨将更多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可能的超预期。2、富安娜较高的直营占比、鲜明的品牌产品特色带来的客户黏度、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相对更强的零售能力一直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也是公司在终端零售低迷的大环境下始终能保持相对更稳定的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可以使其保持相对行业更好的经营质量。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收入连续3年实现高增长。除了将电商作为处理库存的渠道外,公司将“圣之花”定为电商专属品牌,同时发展电商专属产品,在产品与设计风格上形成差异,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