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_第1页
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_第2页
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_第3页
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_第4页
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需积极响应打造“整体智治、惟实惟先”的现代理念,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水平,亟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共享、强化协同。二、建设目标需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技术创新和场景创新,打造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能够实现业务深度融合、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协同高效、数据全面共享、决策智能科学,可以为县区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信息化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能够实现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自然资源“智慧大脑”辅助决策分析、自然资源信息随时随地“掌”控、为土地推介专题应用提供创新智慧化应用场景,能够建立起“业务全贯通、数据全整合、管控全落实、安全全保障”以及“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四全四用体系,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从权力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从公共事务服务向公共数据服务转变,以此提高部门、企业与公众数据资源相互间的开放度、关联度、共享度,能够有效提升局内工作效率以及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三、建设原则项目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全局一盘棋的原则要适应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应充分支撑未来自然资源的新业务和新模式,站在面向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角度去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并要考虑纵向与部、省、市及乡镇协同,横向与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对外为企业、社会公众等提供自然资源数据与应用服务,理顺关系。(2)坚持立足现有基础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原国土资源、原规划(测绘与地理信息)和原农业林业等部门信息化建设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基础,充分利用原各部门建立的数据中心和各类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省业务服务平台提供的基础业务服务等资源,通过整合、集成、补充、完善,循序渐进对局内信息化工作的升级优化。(3)坚持安全可控原则自然资源数据和业务涉及敏感信息,因此需要全面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面、数据层面、应用层面的安全保障。对部署在云环境的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应用资源,应不涉及与国家安全保密有关的内容和事项;对涉及保密信息的数据资源等,则必须部署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自有环境中。所采用的软硬件设备,从信息安全大局出发,实现安全可信,以提高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的安全保障水平。(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自然资源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精心服务公众,着眼于信息无障碍环境的创造;应充分契合各类需求应用场景,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弥合数字鸿沟,借助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步消除信息屏障,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幸福感和获得感。(5)坚持创新引领原则应把创新作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动力,突出信息化的引领作用,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潮流,将新技术融入到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和新型空间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创新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与新应用。四、技术要求1.总体技术要求为了保障整个项目的技术稳定性、先进行、可扩展性,使系统具有足够的成熟度和易用性,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全面的服务,本次项目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主要要求体现在以下方面:系统总体架构——采用企业总体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思想,构建信息化建设集成框架;采用层次化设计思想,以实现不同层次间的相互独立性,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开发模式——采用新一代企业级应用系统建立在“软件基础架构平台(J2EE或.NET)+业务基础平台”的应用开发维护模式,从根本上提升软件的开发、维护效率。系统运行模式——为适应系统的分布式部署和便捷维护,系统应采用B/S为主的运行模式,为各类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应用支持。数据服务模式——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应采用“统一存储、统一服务”的模式。系统扩展模式——系统只需进行简单的运维管理设置甚至零代码,就可构成新的应用系统,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实现“随需应变”。2.关键技术要求为保障项目建设成果的先进性、高效性和稳定性,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可持续的支撑,项目实施需采用如下关键技术路线: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技术,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可被独立分布式部署,最终实现分布式的应用部署。采用统一的服务标准开发技术,并需要以服务注册方式接入,构成应用资源池,能够支持发布和注册多种类型的服务。采用Web的在线智能制图与零代码应用构建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服务及功能服务、地图资源等内容进行可视化配置。采用业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要能够实现数据状态的全程监控,需要准确对任意数据要素的历史数据回溯,能够确保数据的延续性。采用多维建模技术,能够迅速而灵活地对数据仓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复杂、有效的分析处理,需要将结果直观的提供给决策分析人员,实现对决策的支持。采用规则引擎技术,能够将业务逻辑层中逻辑规则检查功能独立出来,发布成逻辑规则检查服务,实现在线定义、修改、发布业务逻辑规则。采用VR技术,需要对重点优质地块进行360°VR制作,实现线上虚拟看地,可以随时直观查看地块指标、地块范围、地块实景以及周边环境等。3.系统性能要求项目的性能需求如下: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需实现7*24小时的运行;需要提供多种优化设计方法和多种运行模式,尽可能降低服务器端负载和用户操作响应时间。服务器端需要综合考虑数据量、用户量、并发访问量、数据和应用服务的提供模式,采用能满足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所需的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高性能的系统基础软件等;支持并发访问数在100人左右;在网络稳定的环境下,常规操作不出现让操作人员无法承受的等待现象(小于5秒);数据录入页面响应时间应小于3秒;GIS地图常规操作小于8秒,大数据量地图图形展示加载小于15秒。五、产品需求清单序号名称数量单位1标准规范制度建设和业务体系梳理1项2自然资源数据仓1项3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站1项4一体化业务协同审批平台1项5自然资源“智慧大脑”平台1项6自然资源“掌上办”平台1项7创新应用场景1项8自然资源门户1项9电子签章1项10系统对接1项六、建设内容要求立足局内已有基础,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理念,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1.标准规范制度建设和业务体系梳理1.1标准规范制度建设标准规范制度是系统建设过程是否可控、能否满足业务需求、建成后是否好用实用的基础与保障,本次项目需要从项目管理实施标准规范制度、自然资源数据标准体系、一码管地标准体系三个方面考虑,具体需求如下:(1)项目管理实施标准规范建设需要包括业务流程规范、成果质量保障机制、数据成果汇交机制、数据成果共享机制、材料提交规范、系统建设管理机制、系统接口规范、系统网络安全机制以及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内容。(2)自然资源数据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包括数据资源组织与存储规范、空间数据服务发布规范、自然资源数据库规范、元数据体系构建等内容。(3)一码管地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参考国家、省现有标准规范,围绕本期目标,编制“一码管地”的编码规范,其中“一码”为自然资源码。1.2业务体系梳理需以专业的业务梳理分析与建模工艺流程,开自然资源业务审批流程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框架完成业务建模,落实相关要求。具体包括:(1)需求调研项目中标后,需针对自然资源业务流程以及对外交互等方面进行调研,掌握全局业务事项相关内容。投标文件需体现合理科学的需求调研路径。(2)业务分析项目中标后需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的成果,利用职能域分析及UML工具等方法形成相关的业务体系、业务架构成果。过程中,形成业务标准和业务优化建议。投标文件需体现科学的业务分析方法、成果案例等。(3)业务建模需对分析的业务进行建模,包括组织、数据、表单、报表、流程、服务等内容,并形成最终的业务模版。2.自然资源数据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仓,要能为省域空间数字化平台场景应用提供“底图、底线、底板”,同时结合成果治理保障机制、数据成果汇交机制、数据成果共享机制、接口规范等规范和制度,可以初步构建出空间数据治理体系。2.1数据目录体系构建需要在自然资源数据分类体系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资源梳理,按照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四大类型,分析各类数据间的层次、类别和关系,实现对国土空间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编码与分类体系,建立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2.2历史数据迁移需要对原国土、规划和林业的业务系统过程数据和成果数据进行标准化迁移,最终将迁移完成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标准,进行入库并发布。2.3数据应用服务在自然资源数据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建设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要能支持数据统一应用和对外服务。需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导入导出、CAD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集管理维护、数据编辑、地图制作、地图发布、数据分发、专题制图、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空间图层配置、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3.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站根据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总体框架要求,在接入行政服务网业务中台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从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智慧大脑、“掌上办”和创新场景应用构建和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的需求出发,进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站的建设。3.1空间数据资源服务空间数据资源服务需支持在线地图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浏览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服务。3.2空间基础功能服务空间基础功能服务需支持通用地图服务、空间分析服务、统计报表服务、专题地图服务等服务。3.3业务应用支撑服务业务应用支撑服务需支持统一用户服务、业务表单服务、规则引擎服务、工作事项服务、可视化服务、签名签章服务、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共享交换服务等服务。3.4平台运维管理平台运维管理需支持统一的服务资源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日志管理、统一监控管理等功能。3.5开发框架通过统一代码风格、算法、实现过程等,为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框架,需支持统一的后端的开发框架、统一的桌面前端开发框架以及统一的移动终端开发框架等服务。3.6数据共享交换中心依托自然资源业务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中心。需实现与义网通办(业务服务2.0)、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及局内现有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交换。4.一体化业务协同审批平台根据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多审合一”为指导思想,利用业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服务、电子归档、公共支付等公共应用支撑能力,建设覆盖全市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业务协同审批平台。通过“统一受理、在线审批、统一出件”的建设模式,达到压缩办理时间、审批提速的目标,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包含各审批事项、管理事项和OA事项,具体以实际需求调研为准。4.1业务标准化配置在业务体系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平台强大的工作流引擎、表单引擎、规则引擎和用户中心,需要对每个业务事项的工作流、业务表单、业务规则、岗位角色和用户权限等进行配置,形成支撑组织内部业务有序运转的标准化工作流程。需要支持业务流程配置、业务表单配置、业务规则配置、岗位角色配置、用户权限配置等。4.2红线成果管理红线成果是指通过CAD/GIS等软件绘制或实地测绘等途径生产的项目地块,包含空间范围和地块相关属性信息。规划用地全生命期所有业务阶段都会产生图形,比如选址红线、农转用地块、用地红线、供地地块、宗地、建筑红线、竣工红线等。需要支持对这些红线成果的入库检查、地块编码、查询浏览和业务关联等。4.3统一受理统一受理模块接收来自义网通办受理的办件,并将申报事项办件根据相关业务规则通过工作中心向相关工作人员发件,办件审批完成后,最终将审批结果和证书批文等相关成果材料推送给义网通办。需支持统一收件、统一发件、统一出件等功能。4.4工作中心工作中心需支持接收统一受理分发的办件,对审批办件实行分类管理,业务审批过程中需支持办件挂起、退回以及文书打印等操作,并提供办件超期预警功能,避免超期办理情况发生,审批完成后自动将审批结果通过统一受理模块出件,推送至义网通办,实现网上查询便民利民服务。需支持办件导航、移交办件、挂起办件、退回办件、超期预警、办件跟踪、流转日志、结案归档等功能。4.5业务协同审批开发业务协同审批模块,覆盖土地、规划、林业等各类业务流程,要能实现自然资源全业务梳理、全流程贯通、图文档一体、内外互联互通,以此全面提升审批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需支持表单填录、申请人信用获取、红线获取、智能提取、带图申报、带图审批、一键审图、图属档一体化、CAD辅助审批、智能化审查、标准化表单输出、电子签名/章/二维码应用、短信提醒、电子证照浏览/打印、电子证照共享、电子材料归档、附件材料/常用语个性化管理等功能。4.6全生命追溯以具体建设用地项目为核心,建立各类业务的业务关联模型和数据关联模型,要能将不同阶段的业务事项串联起来,以项目生命树的形式,管理和展示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自然资源业务的深度融合、各阶段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辅助工作人员业务办理。需支持项目生命树管理、信息查看、成果材料查看、图形查看、办件信息追溯等功能。4.7业务成果管理对系统业务审批、省市已建平台沉淀、本级业务采集备案等多种方式产生的业务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业务成果库,为查询统计决策提供依据。需支持业务审批成果归档、省市已建平台成果沉淀、本级成果采集备案等功能。4.8项目成果管理要能针对局内所有非审批类的项目,由科室进行数字成果的汇交,并由信息中心审核通过后,科室下载汇交凭证,作为项目验收后财政支付的依据之一。4.9测绘管理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依法监管”的思路,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涉及的测绘服务领域推行“多测合一”工作,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审批事项涉及的多项测绘业务进行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进“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打破行业垄断,避免重复测绘,提升服务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内容涵盖统一受理、任务派发、测绘数据检查、测绘成果管理、测绘成果共享,测绘企业管理、信用管理、查询统计、系统对接等,具体以需求详细调研为准。4.10查询统计针对办件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信息,要能实现查询及统计分析服务,通过分析业务数据和业务事项,根据业务需求建立统计分析流程和报表体系,实现不同条件、不同类型、不同范围的统计分析,供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日常决策分析和工作汇报使用。需支持综合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4.11工作动态工作动态支持系统相关信息发布和管理,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相关资讯及快速理解和掌握系统操作与办理流程。需支持通知公告、使用指南、办理流程指南发布等功能。5、自然资源“智慧大脑”平台充分利用可视化、大数据、三维立体、人工智能、遥感影像,在原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基础上,建立以“一张图”综合展示、综合监管、领导驾驶舱和决策分析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智慧大脑”平台,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立体化”应用场景,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直观、可视化依据,实现“有理有据”智慧决策。5.1自然资源“一张图”综合展示采用“一张图”的方式综合展示全市空间全貌,方便领导更全面的了解辖区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状况。需支持资源浏览、三维展示、查询统计分析、地块全生命周期追溯、专题图制作、对比分析、局部范围成果导出等功能。5.2自然资源指标看板对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主要信息要能提供查询和专题图展示,同时要能够实现根据用户选择统计数据类型、时间段等指标,进行信息的统计、导出结果等操作。需支持自然资源现状、自然资源登记发证、自然资源供应情况、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耕地保护等情况分析统计功能。5.3方案会审方案会审采用多屏联动会审的方式,要能实时直观地对方案进行会审,需支持规划方案会审、地价会审和出让协调决策等功能。5.4自然资源领导驾驶舱以仪表盘和驾驶舱的模式,要能为面向领导决策人员提供的“一站式”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围绕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相关指标数据,综合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元数据管理、决策分析模型等技术,对自然资源现状、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等进行动态展示、监测预警和趋势分析等。需支持自然资源现状驾驶舱、国土空间规划驾驶舱、耕地保护驾驶舱、空间用途管制驾驶舱、开发利用管理驾驶舱、审批效能驾驶舱等功能。5.5专题决策分析依托大数据、AI和空间分析等技术,要能对国土空间仓中各类自然资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和预判,面向业务管理人员提供自然资源决策参考信息。需支持建设项目智能选址、土地出让地价分析、可用土地空间分析、15分钟生活圈评估等功能。6.自然资源“掌上办”平台构建自然资源业务服务“掌上办”应用,要对自然资源相关业务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集成到移动平台中,实现“掌上办”,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业务信息公开,持续稳妥推进自然资源数据开放。并在此基础上为基层巡查人员提供移动端的巡查信息记录以及现场拍照取证上传功能。6.1移动审批要能解决自然资源管理外联事务多、出差频繁等问题,实现对工作消息的一手掌控,对负责的审批业务及时流转,降低项目审批延误率,需要接入业务服务网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技术,实现移动办公。需支持办件中心、项目办理、项目超时预警、项目查询、项目日志、项目材料查看等功能。6.2移动一张图基于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数据在移动端进行展示应用,要让信息查询、汇报和展示更加机动灵活。需支持地图浏览、地图切换、图层叠加、项目查询、图属互查、分屏对比、GPS定位、面积测量、图形绘制、涂鸦、项目关注、图形分析、项目合规性审查等功能。6.3移动决策对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图、表、文一体化的模式展示自然资源各专题和热点信息的状况与形势,通过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热力图及专题图等各种展示方式,展示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需支持核心指标监测、专题业务展示、热点专题关注等功能。7.创新应用场景本项目主要围绕三大类七个场景的创新智慧应用。(1)围绕企业群众的“一站式服务”创新应用面向公众需要电子证照无纸化秒取、自然资源一门通;面向企业需要一码读地、云端土地推介;面向企业需要一码智办、拿地即拿证。(2)围绕内部的“协同高效”创新应用面向内部需要电子证照全面共享应用;面向内部需要“一码管地”,便捷跟踪地块前世今生。(3)围绕治理的“智慧监管”创新应用需要借助智慧语音赋能掌上查、掌上办;以及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全方位的智能监管,移动巡查和视频监控监管等。8.自然资源门户基于用户体系,采用单点登录、应用界面集成、并发事务控制、数据抽取等技术,需要建立统一的桌面端信息门户和移动端门户,作为自然资源信息系统的唯一入口,要能将各个不同应用系统、不同部门产生的信息汇集起来,方便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9.电子签章申请电子签章至少5个、电子签名至少400个,采用CA与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和电子签章等核心技术,通过与省印章系统对接,实现审批和管理事项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公文归档。针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信息,通过实名认证等技术手段,采用云签章等方式,实现工作人员审批环节电子签名或个人印章功能,支持PC端和移动端的电子签章。10.系统对接要求为了提高本次项目建设成果的复用程度及应用范围,避免系统二次录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本项目将充分考虑系统的持续生命力,因此需要预留相关接口,对接相关系统,实现与其他内外部系统的无缝集成。具体可以通过API调用、WebService、服务接口、二次开发和数据接口等多种技术形式实现对接。如果数据共享交换中心能够实现同样应用效果的,可以不进行系统直接对接。对接内容包含业务服务2.0、数字档案工程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等,具体以实际需求调研为准。七、安全性要求供应商需在遵循国家电子业务总体框架和标准规范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归集存储的信息得到有效管理,不被泄露,防止各种恶意入侵和破坏,达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三级基本要求。同时,需满足信息安全防护要求,采用数据隔离、访问控制、加密传输、安全存储、剩余信息保护等多种技术手段,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