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学人》第13期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现在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即使我们不能创造出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解释学来,至少经过我们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也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这样做了之后总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吧!为此,我打算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已有数种对古代经典注释的书,这里我们先取三种不同的注释方式作一分析。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对这句话有很长一段叙述注释,这段叙述注释可以说是一相当完整的叙述式的故事,但它确确实实又是对《春秋》经文的注释。像《左传》这种对《春秋》的解释,对中国各种史书都有影响。《易经》本来是古代作为占卜用的经典。虽然我们可以从它的卦名、卦喜、卦序的排列以及卦辞、爻辞等等中分析出某些极有价值的哲理,但我们大概还不能说它已是一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系辞》把《易经》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它作了整体性的哲学解释。这种对古代经典作整体性的哲学解释,对后世有颇大影响,如曹魏时代王弼的《老子旨略》是对《老子》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周易略例》则是对《周易》所作的系统的整体性解释,如此等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如果说《左传》对《春秋》是一种叙述事件型的解释,《系辞》对《易经》是一种整体性哲学的解释,那么《韩非子》对《老子》的解释则主要是一种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在《韩非子》的《解老》和《喻老》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其主要部分是为其“法、术、势”的法家思想作论证的。在《韩非子》的《解老》中大都是用法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来解释《老子》。《喻老》则是更为鲜明地对《老子》作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篇中大都是用统治者的成败、国家兴衰的历史故事来解释《老子》。如果我们再从先秦典籍中找其他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也许还可以找到若干不同的解释形式,但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除上所述,自西汉末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翻译问题自与“解释问题”相关。佛经中有许多名词概念在中国无与之相当之辞汇,故多用音译,因此,在佛经的译本中就出现了“音译”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翻译的佛经每卷后面有“音义”、“音训”之类,其中包括对无法“意译”只能“音译”的佛教名词概念的解释,而往往又会因对佛经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问题。对这些有关佛经翻译的方法与原则加以系统整理,或亦于中国之“解释”理论有重要意义。最后,我必须再次作点说明,本文只是想对中国历史上对经典的注释作一粗浅的梳理,以揭示“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等等诸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种梳理的工作对建立“中国解释学”或有若干意义,或无甚意义,有俟贤者之批评了。(摘编自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成书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对它进行解释的书,其中《左传》的成书年代更早一些,其叙述注释也更为精确。B.从韩非的《解老》《喻老》到王弼的《老子旨略》对《老子》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随着时代发展,对经典的解释也有了较大进步。C.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翻译中有些佛教名词概念难以意译,便采用音译法翻译,并常在翻译的经卷后附上注释类文字以帮助理解。D.《左传》《系辞》和《韩非子》分别代表了先秦时期对古代经典作注释的三类不同的方式,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最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重点梳理了先秦时期对经典的三种注释方式后,又特别说明了佛经翻译中的名词解释问题,全文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法,也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如引用了《春秋》隐公元年记载的“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C.文章以中国古代对经典注释的三种主要形式为例,明确了解释方法以及“解释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等研究有重要意义。D.文章开篇就明确了写作目的,但论述终了,作者又表示这对建立“中国解释学”并不一定有意义,体现了作者谦逊而严谨的治学态度。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论证中国具有“解释经典的历史传统”观点的一项是()A.《晋灵公不君》详细记载了晋灵公被弑前后的历史事实,丰富了《春秋》经文的内容。B.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是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的解释。C.杜甫的诗歌博大精深,是后世诗家的学习典范,出现千家注杜诗之蔚为壮观的景象。D.明亡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深刻认识到“理学”空谈的危害,力倡“学以致用”。【答案】1.C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更为精确”的说法没有根据。原文是“第一种我们把它称为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的解释,当然还有《公羊传》与《谷梁传》这两种对《春秋》的解释。据杨伯峻推算《左传》成书的时间,我们可以说《左传》是目前知道的最早一部对经典进行解释的书”,只说了《左传》成书最早,但并未说其更准确;B.“对经典的解释也有了较大进步”说法错误。《韩非子》和《老子旨略》代表了对经典的两种不同的解释方式,文中并没有评判它们的高低优劣,因此所谓“较大进步”是无中生有;D.“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说法错误。原文是“我认为上述三种可能对后世影响最大”,不是肯定语气,而是或然语气;再有,“上述三种”指三本书所代表的三种解释方式,而非这三本书影响最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也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如引用了……”说法错误。文中用《春秋》这句话,是为了指明下文中《左传》对其的叙述注释,是整个事实论据的一部分,不属于引用论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前三项都分别解释了经典。D.不属于“解释经典”的范围,属于治学方法的反思革新。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指标2025年目标值1.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2.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3.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4.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5.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占比达到60%以上6.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明显增长7.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保持1人以上8.老年大学覆盖面每个县(市、区、旗)至少1所9.“敬老月”活动覆盖面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1次(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国政府网2022年2月21日)材料二: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版本。一是优化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二是创新服务形式。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巡访关爱、适老化改造等比较成熟的新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养老顾问、时间银行、智慧养老等新型服务,惠及更多居家老年人。三是加大和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促进老年用品创新升级。通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对老年人开展公益智能技术培训。(摘自《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就〈规划〉答记者问》,《华商报》2022年2月22日)材料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增加到%,增加了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短短10年间,该比例由%增加到%,增加了个百分点。第三,城乡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例如,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比城镇分别高出、个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月15日)材料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具体就业模式,由供需双方共同探索。专家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摘自田晓航《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感——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新华社2021年11月26日)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指标,《“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要达到的目标值。B.“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九大主要指标中,既有养老服务床位等养老服务硬件建设,也有人才培养和老年文化建设。C.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创新养老服务形式和加大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是我国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三条有力措施。D.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规划》的解读中可以看到,优化布局、创新形式和加大优化供给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独特创举。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政府在很短时间内先后发布了《意见》和《规划》,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高度关注,对老年人养老、就业等的高度关切。B.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各区域的老龄化程度不均衡,乡村比城镇高,越不发达的地区老龄化程度越高,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也越弱。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由供需双方共同探索的灵活就业模式,以满足部分低龄老年人的意愿。D.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的人口比例从1953年的%上升到2010年的%,再到2020年的%,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6.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请结合材料谈谈推出《意见》和《规划》的意义。【答案】4.D5.B6.①从政策层面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意见》和《规划》的推出就是要对此作出决策部署。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指导并推动我国老龄工作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③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本,在一些行业领域探索老年人灵活就业模式,满足老年人的意愿和社会现实需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独特创举”于文无据,文中只是提到这些举措,并没有说这些举措是我国的“独特创举”;“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错误,这三方面举措主要是推动养老服务,而非“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越……越……越……”没有充分根据,原文只是说“经济较不发达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它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相对较弱”。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大。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亿人,65岁及以上的为亿人。第二,老龄化速度快。……”“从世界范围的经验看,仅靠促进生育的政策难以逆转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国情”可知,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大且速度快,这就意味着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国情,所以《意见》和《规划》的推出是从政策层面积极应对这一现实。由材料二“我们将从三方面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入高质量发展‘’版本”和材料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可知,《意见》和《规划》指导推动我国老龄化工作,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由材料四“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具体就业模式,由供需双方共同探索。专家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可知,《意见》和《规划》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本探索老年人就业模式,满足老年人的意愿和社会现实需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索德雷树林[法]雨果1793年5月的最后几天,一支军队来到位于阿斯蒂耶的那座令人生畏的索德雷树林。他们是在桑泰尔率领下由巴黎来到布列塔尼地区的几个营中的一个。在残酷的战争中伤亡惨重,现在剩下不到三百人。经过阿尔戈恩、雅马普、瓦尔米战役以后,巴黎志愿军的第一营由原有的六百人减至二十七人,第二营只剩下三十三人,第三营只剩下五十七人。这是惊心动魄的战斗时期。从巴黎派来旺代地区的军队共九百一十二人。每个营配备有三门大炮。人员是紧急招募的。4月25日,在戈耶任司法部长、布肖特任陆军部长的情况下,忠告区提议向旺代地区派志愿军。公社委员吕班提出报告,5月1日,桑泰尔就准备就绪;派出一万两千人,三十门野战炮以及一个炮兵营。这支迅速组成的军队在士兵与下级军官的比例上作了改变,人员配备比较合理,因此至今仍被视作典范。在今天,正规部队的组建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的。4月28日,巴黎公社对桑奏尔的志愿军下了这道命令:“决不宽恕,毫不留情。”到了五月底,从巴黎来的一万两千人中,已死亡八千人。走进索德雷树林的这一营人十分警惕地观察前后左右。慢慢搜索。克莱贝将军说过:“士兵后背也长眼睛。”他们已经走了很久。现在大概几点钟了?是上午还是下午?难以判断,因为在这些盘根错节的荆棘丛里,永远是黄昏,从来就是阴暗的。索德雷树林是个悲惨的地方。1792年11月,内战就是在这片树丛中开始它的罪恶的。凶残的瘸子穆斯克东正是从这致命的丛林中出来的。林中发生过大量的谋杀。更令人毛骨悚然。没有比这更可怕的地方了。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处处是花。周围是颤动的枝条组成的厚墙,从那里飘下绿叶迷人的清香,幽暗的绿色中有着斑驳的阳光。地上长着菖兰花、鸯尾花、水仙花、报春的小黄花、春天的藏红花,它们是这层厚厚的植物地毯的点缀和花边,地毯上凑集着形形色色的苔藓,从毛虫形直到星形。士兵们轻轻拨开树枝,蹑手蹑脚地一步步走。小鸟在刺刀上方立着鸣叫。从前,在和平时期,人们在索德雷树林里玩“乌伊什巴”,就是在黑夜里追逐小鸟,现在人们玩的是追逐人。丛林里长满了棒树、山毛榉和橡树。地面平坦,人走在枯叶和厚草上悄然无声。没有小道,或者说有几条小道,但很快便消失了。还有些拘骨叶冬青、野黑刺李树、藏草、芒柄花丛、高高的荆棘。十步之外的人是根本看不见的。枝条中有时掠过一只苍鹭或黑水鸡,表明附近有沼泽。士兵在行进,盲目地往前走,忐忑不安,又害怕撞上寻找的对象。时不时地出现视野营的痕迹:地面被火烧过,草被踩平了,还有用木棍搭成的十字架和血迹斑斑的树枝。有人在这里煮过汤,在那里做过弥撒,在另一处包扎过伤员。但是,从这里经过的人已无影无踪。他们现在在哪里?可能很远,也可能近在咫尺,正握着短铁枪藏在树林里。树林似乎荒寂无人。士兵们更加警惕。荒僻引起怀疑。看不见人,就更有理由害怕。这是一片歹徒出没的森林。这里很可能有陷阱。三十位精兵在一位中士的率领下远远地走在大部队前面去执行侦察任务。随军的女食贩与他们同行。女贩们乐于随先遣队同行,当然这要冒险,但能开开眼。好奇心是女人勇气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支小小的先遣队突然战栗起来,这是猎人们常有的战栗,它表明快到兽穴了。矮树丛中央仿佛有人在呼吸,树叶仿佛还晃动了几下。士兵们相互示意。当侦察兵执行警戒和搜索任务时,军官们不需要介入。该做的事自然而然地就做了。不到一分钟,有动静的地方就被包围了。士兵们举枪对准它,从四面八方瞄准荆棘丛中央那个阴暗的地方,手指扣住扳机,眼睛盯着,只等中士下令就开枪射击了。这时那位女贩壮着胆子往荆棘里看。中士正要喊“开火”时,女贩却喊道:“停下!”她转身对士兵说:“别开枪;同志们。”于是她奔向丛林深处。人们跟着她。那里确实有人。在茂林深处有一片小小的林中空地,它呈圆形,是烧树根的木炭窑留下的。在它边上,有一个由树枝形成的房间式洞穴。它半开着,像一个放床的凹室。那里有一个女人,她坐在苔藓上,正给一个婴儿喂奶,膝头上是另外两个满头金发的孩子,他们在熟睡。这就是陷阱。(节选自《九三年·第一章》)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一组数据来表现军队在战争中伤亡的惨重,详细而确切,从侧面表现了这个时期战斗的惊心动魄,并且使小说显得更加真实。B.士兵们“忐忑不安,又害怕撞上寻找的对象”,因为丛林里十步之外根本看不见人,充满未知的危险,如果撞上敌人会发生激烈的战斗。C.小说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女食贩,先带着讽刺意味说“好奇心是女人勇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后来却正是她勇敢镇定地拯救了丛林中的母子。D.小说先写“这里很可能有陷阱”,给读者造成紧张感,结尾处写“这就是陷阱”,让紧张感舒解,情节的延宕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8.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三例并分别分析其表达效果。9.“索德雷树林”这一典型场景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7.C8.①荆棘丛里的阴暗与处处皆是的“花”、“绿叶迷人的清香”和“斑驳的阳光”的明媚对比,使环境描写真切,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②和平时期人们在索德雷树林黑夜里玩追逐小鸟与战争时期人们玩的是追逐人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③先遣队员们发现动静后的紧张战栗与母亲哺育孩子的平和从容对比,凸显了母性的伟大。④差点被误杀的母亲在丛林里哺育生命和丛林中悲惨的流血死亡对比,使人们看到战争的罪恶,感受勇气和善良的力量。9.①给本部分内容定调。索德雷树林是个悲惨的地方,让人害怕,为小说定下压抑、恐怖的基调。②营造氛围。丛林里长满了各种树,十步之外的人根本看不见,营造出阴森(荒寂)、危险、紧张的氛围。③推动情节发展,导引人物出场。士兵们发现树叶仿佛晃动了几下,树丛中仿佛有人在呼吸,就自然而然地怀疑是陷阱,引出了母子四人的出场。④表现人物形象。女食贩在索德雷树林里拯救了他人,展现出可敬的勇气和美善。⑤作为一种象征。索德雷树林是残酷战争场景的象征,充满了危险和陷阱,反衬了让无辜的人幸免于难的人性之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小说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女食贩”错误,不是“欲扬先抑”,“好奇心是女人勇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从正面肯定女食贩确有勇气,没有讽刺意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这些盘根错节的荆棘丛里,永远是黄昏,从来就是阴暗的”“处处是花。周围是颤动的枝条组成的厚墙,从那里飘下绿叶迷人的清香,幽暗的绿色中有着斑驳的阳光。地上长着菖兰花、鸯尾花、水仙花、报春的小黄花、春天的藏红花,它们是这层厚厚的植物地毯的点缀和花边,地毯上凑集着形形色色的苔藓,从毛虫形直到星形”,荆棘丛里的阴暗与处处皆是的“花”、“绿叶迷人的清香”和“斑驳的阳光”的明媚对比,使环境描写真切,富有感染力,一明一暗,一个恐怖,一个绚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前,在和平时期,人们在索德雷树林里玩‘乌伊什巴’,就是在黑夜里追逐小鸟,现在人们玩的是追逐人”,和平时期人们在索德雷树林黑夜里玩追逐小鸟的游戏,而战争时期人们玩的是追逐人,意味着流血与死亡,二者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这支小小的先遣队突然战栗起来,这是猎人们常有的成栗……不到一分钟,有动静的地方就被包围了。士兵们举枪对准它,从四面八方瞄准荆棘丛中央那个阴暗的地方,手指扣住扳机,眼睛盯着”“那里有一个女人,她坐在苔藓上,正给一个婴儿喂奶,膝头上是另外两个满头金发的孩子,他们在熟睡”,先遣队员们发现动静后的紧张战栗与母亲哺育孩子的平和从容对比,凸显了母性的伟大。“那里有一个女人,她坐在苔藓上,正给一个婴儿喂奶,膝头上是另外两个满头金发的孩子,他们在熟睡”“林中发生过大量的谋杀。更令人毛骨悚然……用木棍搭成的十字架和血迹斑斑的树枝”,婴儿是生命的新生,是希望,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差点被误杀的母亲在丛林里哺育生命和丛林中悲惨的流血死亡对比,使人们看到战争的罪恶,感受勇气和善良的力量。【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及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那座令人生畏的索德雷树林”“索德雷树林是个悲惨的地方。1792年11月,内战就是在这片树丛中开始它的罪恶的。凶残的痛子穆斯克东正是从这致命的丛林中出来的。林中发生过大量的谋杀。更令人毛骨悚然。没有比这更可怕的地方了”,索德雷树林是个悲惨的地方,让人害怕。为小说定下压抑、恐怖的基调。“在这些盘根错节的荆棘丛里,永远是黄昏,从来就是阴暗的……丛林里长满了棒树、山毛榉和橡树。地面平坦,人走在枯叶和厚草上悄然无声。没有小道,或者说有几条小道,但很快便消失了。还有些拘骨叶冬青、野黑刺李树、藏草、芒柄花丛、高高的荆棘。十步之外的人是根本看不见”,丛林里长满了各种树,十步之外的人根本看不见,营造出阴森(荒寂)、危险、紧张的氛围。“这里很可能有陷阱……这支小小的先遣队突然战栗起来,这是猎人们常有的成栗,它表明快到兽穴了。矮树丛中央仿佛有人在呼吸,树叶仿佛还晃动了几下。士兵们相互示意”,士兵们发现树叶仿佛晃动了几下,树丛中仿佛有人在呼吸,就自然而然地怀疑是陷阱,引出了母子四人的出场。对比的运用推动情节发展,导引人物出场。“这时那位女贩壮着胆子往荆棘里看。中士正要喊“开火”时,女贩却喊道:‘停下!’她转身对士兵说:‘别开枪;同志们’”,女食贩冒着极大危险,在索德雷树林里拯救了他人,展现出可敬的勇气和美善,表现了人物形象。索德雷树林作为一种象征,令人生畏”,“内战就是在这片树丛中开始它的罪恶的。凶残的痛子穆斯克东正是从这致命的丛林中出来的。林中发生过大量的谋杀。更令人毛骨悚然……”,是残酷战争场景的象征,这里充满了危险和陷阱,就是在这一场景下,一位母亲和三个孩子得以保全,反衬了让无辜的人幸免于难的人性之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人安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诺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言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兴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犹以故事继袭,故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时人荣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B.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C.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D.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亥,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庚戌,后一位是壬子,此处用以纪日。B.中使,出自《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指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C.内库,皇宫的府库,一般和宫外的仓库即外库相对,属皇帝私人性质。D.朕,在秦朝以前专用于平民的自称,而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宪宗君臣在商讨魏博事务时,宰相李吉甫先后两次建言都遭到另一名宰相李绛的反对,皇帝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认为他的建议不如李绛的好。B.李绛通过个人的观察发现,朝廷当初把两河藩镇的军队分别交给不同的将领统率,正是造成今天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后魏博事态的根源。C.李绛建议宪宗皇帝不要吝啬赏赐官爵底禄给田兴这样的藩镇将领,让两河藩镇的属下将领知道了,不愁他们不会争着恭敬地归顺朝廷。。D.宪宗皇帝很高兴地听从了李绛的建议,任命田兴担任魏博节度使并赏赐给他军中巨额的金钱;后来,田兴及子侄也都受到了朝廷的优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2)兴常恐一旦物故,魏人犹以故事继袭,故兄弟子侄皆仕诸朝。【答案】10.A11.D12.B13.(1)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

(2)田兴常常担心(自己)一旦去世,魏博的人仍旧按照旧例世袭节度使,所以他让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中做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说:“好。”不久田怀谏年幼体弱,军政大事都由家奴蒋士则决断,(蒋士则)多次根据爱憎调换众将领,众人都满腔愤怒。朝廷的命令(却)很久还没到,军中人心不安。“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句意完整,“家僮”就是“蒋士则”,“于家僮蒋士则”作“决”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数以爱憎移易诸将”句意完整,“诸将”作句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在秦朝以前专用于平民的自称”错误,“朕”的称呼在秦朝以前不限于平民。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朝廷当初把两河藩镇的军队分别交给不同的将领统率”错误,原文“分兵以隶诸将”的主语是“两河藩镇之跋扈者”,不是“朝廷”。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沾”,接受;“皇化”,天子的教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宾语前置句,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2)“物故”,去世;“故事”,旧例,前例;“仕”,做官。参考译文: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的儿子田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气和力量,军中很是依赖他。辛亥这一天,皇上和宰相商议魏博的事情,李吉甫请求派兵去讨伐魏博,李绛说:“我私下里观察那些飞扬跋扈的两河的藩镇,都是把自己属下的军队分属手下的各位将领,不让某一将领统率全部军队,这是担心属下将领的权力太大,会乘机来图谋主帅自己的缘故。各位将领势均力敌,没有谁能单独控制他人,如果总能得到严明的主帅来指挥,那么大概能够自我稳固。(但)如今怀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不能自行处理决断事情,军府大权必然落到他人手中,众将领待遇厚薄不均,必然产生怨恨恼怒,互不服从。这样的话,那么从前分兵的计策正好成了今天祸乱的根源。到这个时候,惟有朝廷不吝惜爵禄来赏赐田兴,使两河的藩镇听闻,恐怕他们的部下都争着恭敬地归顺朝廷了,这就叫不作战却使别人服从了。”皇上说:“好。”不久田怀谏年幼体弱,军政大事都由家奴蒋士则决断,(蒋士则)多次根据爱憎调换众将领,众人都满腔愤怒。朝廷的命令(却)很久还没到,军中人心不安。田兴早晨进府,数千名士兵大声呼喊,大声鼓噪,请(他)担任留后一职。田兴对众人说:“不要侵犯副大使,要遵守朝廷法令,申报军民户籍,请求(朝廷)委派官吏,这样以后我才答应。”(众人)都说:“行。”田兴便杀了蒋士则等人,把田怀谏迁到了府外。魏博监军把上述情况奏报朝廷,李吉甫请求派宦官去表示慰问来观察事态的变化,李绛说:“不可以。如今田兴奉上他的土地和军队,坐等朝廷下达命令;(朝廷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推心置腹地安抚招纳他,用大恩大德结交他。”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让田兴担任魏博节度使。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接受天子的教化,如果没有超出他们希望的重赏,那么就无法安抚士兵的心。请求拿出宫内仓库的一百五十万贯钱来赏赐给他们。”左右的大臣认为赠送的太多,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情况,将拿什么来赏赐?皇上把这番话告诉了李绛,李绛说:“田兴不贪图节度使独占土地的利益,归顺朝廷,陛下您怎么吝啬小的财物而丢失大的计划,不以此来获得整个节度辖区的人心呢!”皇上很高兴,说:“我穿破烂的衣服和吃粗疏的食物,汇集财物的原因,正是打算用来平定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白白的储存满府库财物有什么用?”十一月,派知制诰裴度到魏博那里表示慰问,把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给军士。十四年的秋天,田兴到朝廷,皇上对待他很优厚。田兴常常担心(自己)一旦去世,魏博的人仍旧按照旧例世袭节度使,所以他让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中做官。宪宗都把他们提拔到显赫位置,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家非常荣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注】此诗是张九龄任职洪州时送别挚友所作。古代南昌被称为洪州。韦城,和诗中的白马津都在今河南滑县一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春天在路旁的驿亭给好友李少府送行。B.颔联承上启下,视听结合,情随景转,诗人暮春送别的悲伤心情转而明朗昂扬。C.颈联虚实结合,出句虚写喝酒送行,对句实写李少府的车辆到达白马津的情景。D.诗歌语言清新简练,结构严谨,借景抒情,寄意深长,显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15.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C15.第一问:尾联的意思是你我相识相知的友情不受路途远近的影响,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近。

第二问:

①表达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思。

②表现了诗人与李少府之间不受时空阻隔的真挚情谊。

③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和对自我的安慰。

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出句虚写喝酒送行,对句实写李少府的车辆到达白马津的情景”错,颈联写“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其中出句是实写,对句是虚写,选项正好弄颠倒了。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意思是你我相识相知的友情不受路途远近的影响,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近。主要表达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仍然如同邻居的心情。“无远近”“为邻”,是说真诚的友情不分远近,再远的距离也看成是邻居,表达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思。诗歌主要是写诗人春天在路旁的驿亭给好友李少府送行的情景,表现的是诗人与李少府之间不受时空阻隔、友谊万古长青的真挚情感。结合前文,本为暮春送别,心情本来很是悲伤,诗人借“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达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和对自我的安慰之情。友人即将离别,不知何时再见,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刘裕当年的豪情,“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刘义隆没有谋而后动、草草北伐带来的后果。(2)杜牧《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3)唐代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营造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答案】①.气吞万里如虎②.赢得仓皇北顾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④.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⑤.风掣红旗冻不翻⑥.半卷红旗临易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赢”“仓皇”“递”“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灾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1981年,当地六位老人为保住家园和后代,向荒沙发起挑战。如今,_________,三代人用40年的奋斗,建成了一条万亩的绿色“隔离带”,()。以郭万刚为首的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不但向沙漠要绿色,而且要效益。以郭毅为首的第三代治沙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更是“_______”,要绿色,要效益,还把现代化的治沙设备开进了八步沙。“绿动未来”环保公益平台通过组织志愿者重走“六老汉”三代人治沙路,激励志愿者从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中________力量。“绿动未来”不仅带动社会力量真正走进治沙前线参与荒漠化防治,还创新开展了实地探访、生态课堂等教育实践活动,让更多人___________,参与其中,了解环境的脆弱和守护环境的不易。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子承父业得寸进尺汲取设身处地B.薪火相传得鱼忘筌取得设身处地C.子承父业得寸进尺汲取亲临其境D.薪火相传得鱼忘筌取得亲临其境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现了从绿进沙退向沙进人退的历史性转变,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B.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C.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实现了从绿进沙退向沙进人退的历史性转变D.截断了沙漠侵蚀古浪的路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B.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C.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危害,不仅良田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就连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D.作为中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曾深受风沙灾害,不仅良田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就连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答案】17.C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子承父业:指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根据语境“三代人用40年的奋斗”可知,此处是说后代继承了父辈们的治沙事业,故第一空选“子承父业”。第二空,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得鱼忘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根据语境“第二代治沙人,不但向沙漠要绿色,而且要效益”“要绿色,要效益,还把现代化的治沙设备开进了八步沙”可知,第三代治沙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更想把沙漠治理的更好,第二空应选“得寸进尺”。此处是贬词褒用。第三空,汲取:吸取、吸收。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取得:得到。根据语境中的使用对象“力量”,第三空应选“汲取”。第四空,亲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设身处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根据语境“参与其中,了解环境的脆弱和守护环境的不易”分析,此处是说“开展了实地探访、生态课堂等教育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亲临治沙之地,故第四空选“亲临其境”。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逻辑关系看,应是先“截断了……路径”,才能“实现……历史性转变”,排除AB;从文段的意思看,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绿进沙退”,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深受风沙灾害”错,搭配不当,应改为“深受风沙危害”;二是“面临被沙漠吞噬”错,成分残缺,可改为“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三是“不仅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无法保障,就连良田也面临被沙漠吞噬”递进关系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良田面临被沙漠吞噬的危机,就连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只有C项改正了以上所有的语病。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①。“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沉浸于诵读,废寝忘食,甚至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为什么呢?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②,心中却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