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6综合训练-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1页
3.5-3.6综合训练-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2页
3.5-3.6综合训练-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3页
3.5-3.6综合训练-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4页
3.5-3.6综合训练-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A.火山和地震 B.地震和山体滑坡 C.崩塌和山体滑坡 D.火山和崩塌LISTNUMOutlineDefault\l3如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小乐同学在此山谷模型的乙处洒水,将泥沙冲刷至甲处,以此模拟泥石流。下列做法不利于形成“泥石流”的是()A.在乙处洒更大量的水 B.在乙处堆积更多泥沙C.在乙处覆盖一层草皮 D.将模型的右侧垫高些LISTNUMOutlineDefault\l3据板块运动的观点,如图中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个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LISTNUMOutlineDefault\l3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的是()A.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黑色人种B.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C.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D.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陆地本是一整体,后来分离漂移成各小块大陆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LISTNUMOutlineDefault\l3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20年12月8日,中尼双方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身高”8848.86米。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大洲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B.板块形成以后是固定不变的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和地震D.板块张裂拉伸易形成山脉带,地壳活跃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B.泥石流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C.泥石流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D.泥石流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LISTNUMOutlineDefault\l3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C.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相同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LISTNUMOutlineDefault\l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世界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填空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19年4月18日台湾花莲县发生里氏6.7级地震,我省温州部分地区有明显摇晃感。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一般发生在板块处。据统计台湾海峡在2018年一年内共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4次,这是因为台湾地处地震带。LISTNUMOutlineDefault\l3“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大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LISTNUMOutlineDefault\l3泥石流发生时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地带,并迅速转移到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12年12月7日在日本东北部近沿海地区发生7.3级地震,其震中位于37.8°N,144.2°E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发生在和一带。日本正处于全球两个地震集中发生地区之一。(2)板块的和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3)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D.地震发生时,跑到窗边大声呼救LISTNUMOutlineDefault\l3由于缺少关键证据,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一开始在科学界并没有被接受,直到发现新的证据。新证据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是,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开,这就是“海底扩张说”。课堂上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器材进行实验,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解答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选填“较老”或“较新”)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LISTNUMOutlineDefault\l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板块(填序号和名称)。(2)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3)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A.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D.2015年11月13日,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4)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选择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CLISTNUMOutlineDefault\l3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解:降水越强、坡度越大、植被越贫瘠、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堆积越多,越容易形成“泥石流”,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四种做法中不容易形成泥石流的为C选项。故选:C。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发生挤压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并且随着两大板块的继续碰撞,喜马拉雅山会增高。故选:B。LISTNUMOutlineDefault\l3A【解析】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主要有:一、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可拼合;二、南美大陆西岩和非洲大陆东岸生物相似;三、南极大陆地下有煤层。A.非洲和南美洲都有黑色人种,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能作为大陆漂移的证据,A正确;B.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之间有亲缘关系,生活在同一块大陆的生物才具有相似性,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说明了以前是在一起的,可作为证据,B错误;C.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就如一张纸撕开后,撕开处的轮廓是可以拼合的一样,两大陆的轮廓的可拼性说明了以前是一整块的,可作为证据,C错误;D.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从分布有相似的生物可以推测以前是一整块大陆上的生物,可作为证据,D错误。故答案为:A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陆漂移说知识点。

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LISTNUMOutlineDefault\l3D【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上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其余的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办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牌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增大;

故选D。LISTNUMOutlineDefault\l3解:读图可知,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故A错误。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故B错误。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一般多火山和地震发生;故C正确。板块张裂拉伸易形成裂谷、海洋;故D错误。故选:C。LISTNUMOutlineDefault\l3A【解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并不是人烟稀少,会对人类产生危害,错误。

B:泥石流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正确。

C:泥石流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正确。

D:泥石流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正确。

故选A.LISTNUMOutlineDefault\l3D【解析】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体物质来源。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我国山区面积较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广泛的地质灾害,二者发生的共同之处:地势起伏较大,缺乏植被,松散物质较多,泥石流一定要有水的参与,滑坡也大多由大水引起,但地震和大型工程活动也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故答案为:D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A“沧海桑田”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板块在运动,A不符合题意。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还是会再发生变化,因为板块在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世界火山、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C符合题意。

D:各个板块是也是在运动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填空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平均水深60米,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解: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故答案为:交界;环太平洋。LISTNUMOutlineDefault\l3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解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1魏格纳首先提出的,他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2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魏格纳;只有一块或是连在一起的;六;软流圈LISTNUMOutlineDefault\l3开阔;高;两边的山坡【解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学会逃离自救非常的重要。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故答案为:开阔;高;两边的山坡LISTNUMOutlineDefault\l3解:(1)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这两种运动方式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3)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2)张裂拉伸;碰撞挤压;(3)D。LISTNUMOutlineDefault\l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解: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也就是板块运动。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读图可知,图中两板块闭合在一起,说明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消亡。故答案为:板块运动;消亡。、实验题LISTNUMOutlineDefault\l3(1)海底扩张说(2)较老(3)软流【解析】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是因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版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