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含解读)_第1页
继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含解读)_第2页
继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含解读)_第3页
继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含解读)_第4页
继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含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根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第三条凡属下列条件之一,均可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县(区)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二)内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三)、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社会团体;(四)承担卫生与健康教育的院校需经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申报资格后,按程序申报市、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社会团体需经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获得申报资格后,参照市、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社会团体项目申报执行。解读:如科协主管的营养协会。项目分类第四条项目分为以下类型:(一)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并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含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一级学/协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面向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四)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面向本县(区)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五)院内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面向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六)单位自管项目: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论文或医学译文、出版医学著作、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撰写出国考察报告或国内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公需科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年度公共项目。(七)推广项目:面向全市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需要开展,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或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解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新技术获奖项目、专项培训等。(八)基层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实施,面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解读:《自贡医药》项目内容第五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公共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卫生法律法规、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医患沟通、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为重点的业务知识培训,结合人事部门的公需科目培训,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选题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同时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第六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本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发展前沿;2.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进展;3.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4.填补国内空白,有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和方法。第七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属于国内或省内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或实践;2.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医学科技奖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3.属于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推广;4.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第八条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属于省内或市内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或实践;2.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或医学科技奖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3.属于省内外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推广;4.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第九条其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属于本县(区)或本单位内学科发展前沿的理论或实践;2.符合本县(区)或本单位实际专业需求;3.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项目申报第十条基本要求(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须符合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二)项目申办单位要同时具备开展项目培训所必需的教学场所、设施条件和明确的管理部门、人员及相关管理制度。(三)项目授课内容应有相应教案和系统讲稿,实践性教学部分应有示教病例或实际演示,由项目申办单位向学员提供学习资料。(四)省级项目举办期限原则上为2天,不包括学员报到和撤离时间,同一项目举办期数不超过6期;每个项目的负责人为1人,项目负责人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不超过2项;相同内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只能在一处申报;未按时实施批准项目的负责人,次年不得申报各级项目。市级项目举办期限原则上为0.5天,一般不超过1天;每个项目的负责人为1人,项目负责人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不超过3项;相同内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只能在一处申报;未按时实施批准项目的负责人,次年不得申报各级项目。(五)省级项目授课教师应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市级项目授课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县(区)级、院内项目授课教师应具备中级职称3年以上的专业技术骨干。(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并从事项目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在同行中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并参与部分授课;(2)五年内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3)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按期完成申报项目。2.卫生管理类人员:(1)在同行业中具备较高影响力和学术(实践)水平;(2)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能按期完成申报项目。第十一条申报要求(一)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实行网上申报、评审和公布,各申报单位需按公布的申报指南,按类别进行项目申报。市级、县(区)级、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均通过ICME管理平台进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每年必须申报不少于10项的市级及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每年必须申报不少于5项的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解读:1.申报单位:市级和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及市注册非基地医疗机构、各区县卫生计生局继续医学教育机构;2.申报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咽喉、皮肤、传染、精神、口腔医学、影像医学、急诊医学、医学检验、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教育与卫生管理、中医药学。(二)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备案项目:1、上一年度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该项目已按相关规定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申办单位填报了完整的项目执行情况材料;3、备案项目名称、编号、学时、学分须与上一年度批准公布项目的内容一致;4、须有申办单位同意备案的审核意见。第十二条鼓励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三基”知识项目申报;积极扶持全科、儿科、妇产科等急需紧缺专业发展;保障护理、药剂、卫生管理类项目供给。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予以支持,以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各学科、各专业平衡发展。第十三条申报时间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每年进行两批次,第一批次于上年12月31日前提交纸质申报材料,第二批次于当年5月31日前提交纸质申报材料(申报表式样见附件)。解读:原则上项目举办时间从每年3月份开始。第五章项目审批第十四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待审查后统一向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推荐。申报项目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形式审查,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核,评审确立后向申办单位予以批复。第十五条市级、县(区)级、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评审并确立后,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第十六条未列入计划的临时性高水平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应急培训等,可经由市医科学会办公室申请临时项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审批后列入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十七条省卫生计生委主管社会团体及外地市来本市举办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须提前10个工作日将项目编号、办班通知、培训日程等相关资料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认定,符合条件的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予以认定并公布,否则不予备案和认定学分。第十八条经评审确立后的市级、县(区)级、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专业、主讲人/职称、学分、学时、实施时间、主办单位、联系人等。第六章项目管理第十九条项目举办(一)各项目申办单位应按公布的项目内容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更改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学时及举办地点等。解读:授课教师须与申报时资质一致。(二)联合举办项目数不超过2项,联合项目不能按项目个数重复分别授予学分,学员根据参培项目中一个最长学时项目授予学分,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对联合举办项目实行重点监督。解读:联合项目即指同单位同专业申报的不同项目,集中一起举办的情况,各项目单独举办的学时学分不能视为联合举办时的学时学分,应当按照联合举办时实际产生的学时来授予学分,如只有半天,则只能授予0.5分。(三)各项目申办单位应根据省、市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项目活动,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员培训质量和项目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重视学员培训质量和教师授课质量,灵活采取试题、心得体会、问卷评估、读书笔记、在线考试等形式对学员培训质量进行考核,采取调查问卷、抽查课件、教案等形式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严格按照考核结果授予学分;对项目执行效果采取总结、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在项目执行完成后,按时提交反馈资料和评估报告,严禁弄虚作假。解读:市级项目按季度上报执行情况表,反馈项目开展情况。第二十条项目有效期(一)省级、市级、县(区)级、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有效期为1年,执行有效期截止为当年12月15日。解读:11月30日各机构可通过ICME管理平台进行学分预审核,12月20日市继教办审核年度学分,故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当年项目的执行。(二)项目不能在本年度举办需要延期的,由项目申办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经同意后方能延期。无正当理由未举办项目且未提交书面申请的,项目自动作废,项目负责人次年不得申报各级项目。第七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市级、县(区)级、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办单位需在项目举办前1周向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报批,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通过ICME管理平台审核即将开展的项目,申报单位方可下载项目进行授分。凡是在项目举办过程中学时、学分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不授予学分并取消下一年度申报资质。第二十二条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每年随机在公布的省级、市级、县(区)级、院内项目中抽取5%-10%,对授课师资、培训学时、项目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抽查。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文件自施行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及考核办法》要求,结合省卫生计生委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与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获得规定的学分。第三条本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指所有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第二章学分分类第四条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一)Ⅰ类学分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含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并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并由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一级学/协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3.推广项目: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需要开展的,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或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二)Ⅱ类学分1.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面向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面向本县(区)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院内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面向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单位自管项目包括:本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论文或医学译文、出版医学著作、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撰写出国考察报告或国内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公需科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年度公共项目。5.基层项目: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实施的,面向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解读:《自贡医药》第三章学分要求第五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学分的总体要求为: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含市注册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学校(厂矿)医务室、个体诊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0学分;乡村医生每年学分数不低于8学分。三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低于3分。解读: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远程教育视为国家批准的项目学分。第六条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分具体要求为:(一)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含市注册民营医疗机构)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不低于15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0分,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0学分。其中,Ⅰ类学分不低于10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分,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解读: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为市属及市注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远程教育获取的国家级Ⅰ类学分有且只有10分,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需求的另外5分需要自行参加其他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取;自学学分为每年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公共项目Ⅱ类学分,项目中安排有技术大练兵的年度,授分不超过3分,未安排技术大练兵的年度,授分不超过2分(自学学分往后类同)。(二)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含县、区注册民营医疗机构)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不低于10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分,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不低于5分;Ⅱ类学分不低于20分,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解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县(区)注册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远程教育获取的国家级Ⅰ类学分有且只有10分;自学学分为每年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公共项目Ⅱ类学分。(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学校(厂矿)医务室、个体诊所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0学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自学学分不超过3分。解读:可参加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实施的基层项目,经考核合格统一授予Ⅱ类学分8分;自学学分为每年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公共项目Ⅱ类学分;总分达到20分即为合格。(四)乡村医生,每年获得学分不低于8学分,不要求必须获得Ⅰ类学分。解读:可参加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实施的基层项目,经考核合格统一授予Ⅱ类学分8分;第七条新入职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取得初级职称前,参照初级职称学分要求执行。解读:新参加工作未满半年的人员不做达标要求。第八条经单位批准,凡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年度学习成绩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学分。解读:一年提供一次学期考试、考核成绩,视为达标。须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在ICME管理平台中手工录入,并提供相关原始材料供市继教办审核,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学分。第九条参加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护士及药师规范化培训等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人员,按照年度考核或结业考核成绩合格并由培训基地审核通过者,视为完成当年学分。解读:须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在ICME管理平台中手工录入,并提供年度考核表或成绩合格证等相关原始材料供市继教办审核,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学分。第十条经单位批准,参加卫生支农、对口支援、援疆援藏、援外医疗队或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经考核合格者,3个月及其以上的,视为完成当年学分;3个月以内的,每1个月授予6学分。不区分Ⅰ、Ⅱ类学分。解读:如存在跨年的情况,应进行分段计算。如:总时间不足3个月,上年度2个月,本年度不足1个月,计算时按上一年度取得12分,本年度不足1个月不予授分。须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在ICME管理平台中手工录入,并提供考核结果等相关原始材料供市继教办审核,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学分。第十一条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全年所获得的学分不超过10学分(含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解读:远程教育只能获得10分,如已通过远程教育获得Ⅰ类学分10分后,再通过远程教育获得的Ⅱ类学分无效。第十二条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解读:除不做Ⅰ类学分要求的人员外,各级别人员合格总分中的Ⅰ类、Ⅱ类学分均须分开计算。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分数不低于25学分。其中,通过远程教育获得Ⅰ类学分10分,超过最低标准的5分,多余的5分Ⅰ类学分不能作为Ⅱ类学分计算,其Ⅱ类学分依然要求20分。在此种情况下,其总分有可能达到或者超过30分。第四章学分授予标准第十三条授予Ⅰ类学分标准(一)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授予学分。(二)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8学分。(三)省级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6小时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5学分。(四)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一天最多按8小时计算学分,不包括学员报到和撤离时间。第十四条授予Ⅱ类学分标准(一)参加市级、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学员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0.5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4学分。项目活动每一天最多按6小时计算学分,不包括学员报到和撤离时间。(二)参加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学员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0.5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1学分。全年获得院内项目学分不超过5学分。(三)单位自管项目学分授予标准1、获得部、省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一)。2、获得市、州、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二)。3、发表学术论文,按作者排序及不同级别刊物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三)。4、出版医学著作,出版当年按每编写2000字授予1学分。5、撰写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6000字授予1学分。6、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7、学术会议论文宣读者:国际会议8学分,全国会议6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4学分;论文摘要者:国际会议6学分,全国会议5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3学分。参会者每次只记一项不重复记分。8、凡由单位组织开展市继教办公布的公共项目,通过自学、考试、写出综述按每2000字授予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2学分,参加技术练兵、技能比赛授予1学分。解读:单位自管项目的学分均须通过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在系统中进行手工录入。其中,第7点会议的级别由会议主办单位决定;第8点,综述等同于论文,须按论文形式写作。(四)参加推广项目集中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学员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0.5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3学分。项目活动每一天最多按6小时计算学分,不包括学员报到和撤离时间。(五)参加基层项目学习,经考试、考核合格,学员每期2学分,全年不超过8学分。第五章学分授予方式第十五条Ⅰ类学分的授予方式。由项目申办单位现场考核合格后,上报合格学员学分信息,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授予。第十六条Ⅱ类学分的授予方式。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和备案的项目,经项目申办单位现场考核合格后,在ICME管理平台内上报提交合格学员学分信息,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生效;单位自管项目经考核合格并上报后,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授予学分,推广项目由主办单位通过现场考试、考核合格后,在ICME管理平台内上报提交合格学员学分信息,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生效;基层项目由各基层单位统一提交考试考核结果,经市继教办审查合格后统一授予学分。解读:院内项目、公共项目以及手工录入的学分均通过此方式进行授予。第十七条授予的Ⅰ类和Ⅱ类学分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举办单位、认可部门、学分数和签章等。解读:内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Ⅱ类学分均通过ICME管理平台进行项目申报、下载并刷卡授分,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单独发放Ⅱ类学分证书。第十八条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赴外省市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所获学分证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初审并录入ICME管理平台,提交市继教委员会审核认定。第十九条全面实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电子化授予学分的形式取代纸质学分证书。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单位和个人,不再使用纸质学分证书。第二十条严格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和管理工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办单位存在弄虚作假、滥发学分、乱授学分等情况,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全市通报、1-3年内停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处罚。第六章学分验证第二十一条市属及市注册医疗卫生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对所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进行验证,检查学分是否真实有效。第二十二条各县(区)主管继续医学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进行验证,检查学分是否真实有效。第二十三条继续教育学分的验证每年进行一次。各县(区)、各单位每年11月31日前完成对所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当年学分预审核工作,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每年12月20日通过ICME管理平台进行学分达标考核。解读:各区县、各单位提前对所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分情况进行预审核,查漏补缺。第二十四条学分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第二十五条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每年随机抽取市级、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对学分验证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予以公示,对违规验证、虚假验证等现象一经发现将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全市通报等处罚。第七章学分考核第二十六条凡拟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由用人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考核。第二十七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合格是年终考评、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执业再注册和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凡不服从本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安排或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在聘任、执业注册时,应当缓聘或者不予注册。第二十八条在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和申报的材料中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注册的资格。第八章组织管理第二十九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全行业管理。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和医学教育资源,按照专业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