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赤壁赋(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2、通过翻译课文1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梳理1段内容。教学重点:了解“赋”的体裁特点。教学难点:翻译并梳理课文1、2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他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而也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不朽之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赤壁赋》,领略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介绍乌台诗案背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了解“赋”的体裁特点。3、翻译第一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阅读教材118页,思考: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1)知人论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建中靖国元年(1101)病逝于常州。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2)写作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3)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四、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5分钟)1.朗读全文,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3.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自学指导二(5分钟)阅读课文,翻译1段内容,通过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认真朗读《赤壁赋》第一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段。注意:(1)实词:少等。(2)虚词:之、而、于、乎等。(3)通假字:冯、属等(4)古今异义词:白露、茫然等。(5)特殊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凌万顷之茫然、渺渺兮予怀;2、文章第一段写了何事、何景、何感?3、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1、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2、客——悲观苏——乐观3、一(1):月下泛舟“乐甚”二(2~3):吊古伤今“愀然”三(4~5):阐述哲理“喜而笑”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二。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赤壁之景:月出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赤壁之事:泛舟赤壁举酒诵诗任船飘荡凌驾江面赤壁之感: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游赤壁(事)赏美景(景)生乐情(情)3、本段展示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通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极富诗情画意,令人陶醉。课堂小结,构建体系。同学们,我们一起梳理本课赤壁赋(1段)的文言知识:1.实词:少等。2.虚词:之、而、于、乎等。3.通假字:冯、属等4.古今异义词:白露、茫然等5.特殊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后句)凌万顷之茫然(定后句)整理知识,理解记忆。背诵第一段。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听写第一段的关键句子。九、教学反思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赤壁赋(2)教学目标:1、通过翻译2——5段,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重点文言字词。2、通过理清文章内容,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情怀。3、通过分析语句,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教学难点:分析语句,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抽生背诵:第一段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翻译了第1段,并掌握了少、之、而、于、乎等实虚词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并翻译2-5段。(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翻译第2-5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2、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理性思辨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情怀。3、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阅读教材书P119——P120页你能流畅朗读第2段么?勾画出你认为疑难的字词句。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5分钟)1.朗读《赤壁赋》第2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2段。2.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4.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表现手法)。自学指导二(5分钟)1.朗读《赤壁赋》第3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3段。2.思考客人因何而悲?3.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自学指导三(5分钟)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4、5段。2.苏子是怎样宽慰客人的?他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3.第五段写了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1、于是,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边敲着船舷边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内心想得很远很远啊,眺望那个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扬,像一缕不断的细丝。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2、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箫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可以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3、(1)寄寓作者的忠君之情。《赤壁赋》第二段有明显继承《楚辞》的痕迹,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而被流放;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志不能酬。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然不忘思君报国,苏轼虽然被贬黄州,身处“野外”,但并未泯灭他的一颗拥护朝廷的忠心。所以,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表达对国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2)“美人”也象征作者美好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生动的比喻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给人更深刻的感受。精讲点拨二我不禁感到凄怆,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长江而东下的时候,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酌酒,横握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很快实现,(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一、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这里突出人生可悲。二、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这里突出人生短暂渺小。三、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虽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3、精讲点拨四1、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2、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逐步升华。①第3段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本文的思想感情转入悲凉。苏轼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人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②第4段文章思想感情得以深化,又一次泛起波澜。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上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他倾向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而后,苏轼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的方面进一步申说。3、(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2)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点。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3)语言优美、善用比喻。文中多用对偶句和对称句,读来节奏鲜明、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