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田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诗人写此诗时距北宋灭亡已有三年。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介绍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诗人登高的时间,意境开阔宏大。B.颔联联想到三国时岳阳楼被吴蜀瓜分的历史,“徙倚"写出了诗人的流连忘返。C.诗人借“万里来游”“三年多难”表达内心悲苦,“更凭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与老木、苍波等意象共同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意境氛围。14.诗歌最后一句提到“无限悲”,请结合诗歌谈谈“悲”的内涵。(6分)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作于秋天,“乍暖还寒”既体现了天气逐渐变冷,也烘托出作者的心境。B.词人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悲愁。C.下片写到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词人独自对着黄花却无心赏花,忧伤而憔悴瘦损。D.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16.明代茅映评价这首词时说:“十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请赏析上阕叠字中蕴含的情感。(6分)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蕴含着复杂情感,缠绵悱恻,动人心弦,可见本诗所抒之情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13.根据尾联“艰难苦恨繁箱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两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6分)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杜甫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注】关鬲:即关膈,指胸腹之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笔两句描写阮隐居柴门内的秋日景象:一畦一畦的蔬菜环绕在房屋四周。或许种植的蔬菜就是给作者送来的“薤”,即俗称的“藠头”。B.“盈筐”两句,既有对阮隐居的友情常来常往的交代,又有对自己日常生活潦倒穷顿的暗示:三十捆藠头主动送过来,何其及时。C.“束比”两句,从色形展开描写,形象地描画出一束束菖头如青青草料、如玉制的筷子,这是作者眼中事物的客观呈现。D.全诗记叙了诗人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充满感情。16.这首诗一反作者“沉郁顿挫”的风格,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分)山西省阳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1\*GB3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GB3②。【注】①玉垒:山名。②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诵《梁父吟》。“父”同“甫”,读fǔ。1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6分)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D.“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16.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②赋。【注】①五束素:五捆白绢,五匹为一捆,一匹绢价格为三千二百钱。这里应指花的价钱。②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之人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B.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相随买花”。
C.诗人运用“张”“庇”“织”“护”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京城人们精心呵护花朵的场景,家家习以为俗。
D.诗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
(2)田舍翁在“叹”什么呢?田舍翁的“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古代诗歌阅读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田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诗人写此诗时距北宋灭亡已有三年。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介绍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诗人登高的时间,意境开阔宏大。B.颔联联想到三国时岳阳楼被吴蜀瓜分的历史,“徙倚"写出了诗人的流连忘返。C.诗人借“万里来游”“三年多难”表达内心悲苦,“更凭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D.尾联“风霜”一语双关,与老木、苍波等意象共同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意境氛围。14.诗歌最后一句提到“无限悲”,请结合诗歌谈谈“悲”的内涵。(6分) 13.(2分)B(“流连忘返”错)14.(6分)①羁旅孤独之悲。诗人登高临远,借“万里来游”“更凭危”写出了孤单落寞的羁旅之愁。②国家破败之悲。“三年多难”直陈国家飘摇,“吴蜀横分”借历史表达国家蒙难,“风霜”等意象含蓄说明政治环境复杂。③憔悴迟暮之悲。夕阳西下,白头风霜,老木苍波,写出了自己头发花白,形容憔悴的样子。(每点2分)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作于秋天,“乍暖还寒”既体现了天气逐渐变冷,也烘托出作者的心境。B.词人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悲愁。C.下片写到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词人独自对着黄花却无心赏花,忧伤而憔悴瘦损。D.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16.明代茅映评价这首词时说:“十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请赏析上阕叠字中蕴含的情感。(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5.(3分)D(“静谧的画面”错,应为“悲凄的画面”)16.(6分)三组叠字给全词营造了冷清悲戚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①词人在空虚失落之下寻觅,“寻寻觅觅”这一叠词更增添了词人百无聊赖、若有所失的空虚寂寞、怅然若失之感;②寻觅无结果,便觉冷清,叠字“冷冷清清”的运用,加重了冷清的程度、更给人一种孤寂清冷之感;③“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的运用使得凄惨悲戚的情感更加浓郁,一个惨淡愁苦的妇人形象跃然纸上。(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13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蕴含着复杂情感,缠绵悱恻,动人心弦,可见本诗所抒之情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13.根据尾联“艰难苦恨繁箱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两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6分)12.C13.①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②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③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④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注意:答出三点可以得6分。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杜甫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注】关鬲:即关膈,指胸腹之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笔两句描写阮隐居柴门内的秋日景象:一畦一畦的蔬菜环绕在房屋四周。或许种植的蔬菜就是给作者送来的“薤”,即俗称的“藠头”。B.“盈筐”两句,既有对阮隐居的友情常来常往的交代,又有对自己日常生活潦倒穷顿的暗示:三十捆藠头主动送过来,何其及时。C.“束比”两句,从色形展开描写,形象地描画出一束束菖头如青青草料、如玉制的筷子,这是作者眼中事物的客观呈现。D.全诗记叙了诗人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充满感情。16.这首诗一反作者“沉郁顿挫”的风格,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分)15.C16.①本诗取材日常琐事,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关注,感情轻松闲适,与“沉郁顿挫”展现的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同。②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叙事客观真切,与“沉郁顿挫”风格呈现的停顿转折、深沉蕴藉不同。【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是作者眼中事物的客观呈现”理解错误,“束比青刍色”是指捆起来的长叶青翠可爱,“圆齐玉箸头”是指“蒜头”圆洁鲜亮,而且长短一律。可见,“眼中的事物”不是“客观呈现”,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绪的意象。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沉郁顿挫”的含义,首先,“沉郁顿挫”在情感上展现的宏大的家国情怀。而本诗是作者杜甫写给隐者阮昉表示感谢的诗作。杜甫在秦州期间,隐者阮昉多次拜访他,两人过往甚密,阮昉曾送给杜甫三十束薤,杜甫就写下了这首诗。一二句“柴门内”“绕舍”写出了阮昉院、园、舍的特殊结构;三四句“盈筐”写赠予之多,“露薤”写出了菜的新鲜。可见,本诗取材日常琐事,表达了对普通生活的关注,感情轻松闲适,与“沉郁顿挫”展现的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同。其次,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而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客观叙述阮昉送给自己三十束薤的情况,叙事客观真切,“不待致书求”表达诗人对阮昉的感激之情,“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写出了薤的新鲜喜人,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与“沉郁顿挫”风格呈现的停顿转折、深沉蕴藉不同。山西省阳泉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1\*GB3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GB3②。【注】①玉垒:山名。②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诵《梁父吟》。“父”同“甫”,读fǔ。15.下列选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6分)15.B解析:B项,"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16.(1)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漂泊的伤感。(2)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仍频,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3)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4)君主无道。像刘禅一样的昏君宠信宦官只会导致亡国。(答对3点就可给满分)解析:"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D.“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16.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6分)15.A(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16.答:①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2分)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2分)③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2分)山西省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②赋。【注】①五束素:五捆白绢,五匹为一捆,一匹绢价格为三千二百钱。这里应指花的价钱。②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可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之人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B.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相随买花”。
C.诗人运用“张”“庇”“织”“护”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京城人们精心呵护花朵的场景,家家习以为俗。
D.诗人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
(2)田舍翁在“叹”什么呢?田舍翁的“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在本诗中也有明显体现”错,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并无“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的体现。
故选D。
(2)“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思是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故可知田舍翁在感叹一丛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答案:
(1)D
(2)①田舍翁在感叹一丛花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②揭示了当时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③“买花者”所象征的富贵人家,其豪奢的生活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此尖锐地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
译文: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培训协议书范本
- 家具转让协议书文档
- 平房只有单位协议书
- 商铺租金转移协议书
- 向阳水库补偿协议书
- 投资开办医院协议书
- 民间比武协议书范本
- 捐赠眼睛协议书模板
- 重建邻居房屋协议书
- 租车买车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内蒙古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银行案件防控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科级试用期满工作总结(4篇)
-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蚌埠二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中国古代神话》课件
- 供应商考核管理制度
- 酒店动火作业安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