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_第1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_第2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_第3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_第4页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治理规程

总则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根底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铁路在运输组织和技术设备方面有了长

足的进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铁路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各工作环节严密联系的特点。为确保铁路安全

正点、便利快捷、高速高效,必需制定统一、科学的《铁路技术治理规程》。

《铁路技术治理规程》明确了铁路在根本建设、产品制造、验收交接、

使用治理及保养修理方面的根本要求和标准;规定了铁路各部门、各单位、各工

种在从事运输生产时,必需遵循的根本原则、责任范围、工作方法、作业程序和

相互关系;规定了信号的显示方式和执行要求;明确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

必需具备的根本条件。

《铁路技术治理规程》是铁路技术治理的根本法规。铁路各部

门、各单位制定的规程、标准、规章、细则、标准和方法等,都必需符合《铁路

技术治理规程》的规定。

铁路职工对《铁路技术治理规程》必需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铁路技术治理规程》是宽阔铁路职工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争

论的总结,它将随着运输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渐渐充实和完善。在铁道

部没有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第一编技术设备

第一章基本要求

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

第1条铁路的根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

质量,承受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力量,以适应国民经济进展

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各种技术设备应承受先进技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从我国的具体条件动身,逐步实现铁路现代化。

第2条铁路根本建设应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进

展,必需符合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的技术标准。

设计工作必需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担当,并依据已批准的可

行性争论报告进展,须考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充分吸

取施工、修理、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展,

并应承受科学的施工组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确保

工程质量。

在营业线上施工时,按铁道部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需保证行车

安全,削减对运输的影响。

第4条建、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展验收,建

和改建线路验收时须到达规定的行车速度。在确认工程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

的要求,并检查竣工文件和技术设备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后,方可交接。

如运输生产急需,可按上述原则分段验收交接。

第5条铁路根本建设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需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6条机车、车辆等设备、器材及其零部件,均须依

据国家和铁道部批准的类型及技术要求制造或购置。产品须按铁道部的规定进展

设计、试制、试验(试用)、标准化审查和鉴定,经批准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变

更设计(包括运营中的设备)时,应征求使用和修理部门的意见,并按规定审批程

序报铁道部批准。

机车、车辆等设备、器材及其零部件投入使用后,制造部门应

常常征求使用和修理部门的意见,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

第7条一切产品都必需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凡发放生

产许可证和制造特许证的铁路用工业产品,严禁无证生产;不得使用监视抽查不

合格和产品质量认证不合格的工业产品;招投标产品必需出具经国家认可的产品

质量监视机构检验合格的报告。机车、车辆等重要产品,须按有关标准要求进展

试验,并经铁道部指派的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准交付使用。

产品出厂时,须附有合格证、技术资料和使用说明书。

第8条对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在开头使用前须

有细则、操作规程、竣工图纸等技术文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方法,并对有关人员

进展培训,经过技术测验合格后,方可开头使用。

第9条铁路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

信息系统、给水、供电等技术设备,均须有完整和正确反映其技术状态的文件及

《技术履历簿》等有关资料。

上述技术资料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妥当保管,并依据变化状况及

时记载修订。

第10条机车、车辆等技术设备须有铁道部统一规定

的标记。

隐蔽的建筑物及设备须在地面上设有标志。

第11条机车、客车等主要设备的报废须经铁路局批准

并报铁道部核备,调拨及其重大的构造转变须经铁道部批准。货车由铁道部统一

治理。

第12条对现有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标准的技术设备,

应有打算地逐步改造或更换。

限界

第13条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状况下均不得侵入

铁路的建筑接近限界(附图一)。与机车、车辆有直接相互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

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在设计建筑物或设备时,距钢轨顶面的距离应附加钢轨顶面标

高可能的变动量(路基沉落、加厚道床、更换重轨等)。

靠近铁路线路修建各种建筑物及电线路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附图二)。

第14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

规定如下:

第1表铁路线间距

1vW140km/h)

名称

线间最

小距离

(mm)

1

区间双线

4000

2

三线及四线区间的其次线与第三线

5300

3

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

5000

4

站内相邻两线均需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线间装有

高柱信号机

5300

线间装有

水鹤

5500

5

站内相邻两线只有一条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线间装有

高柱信号机

5000

线间装有

水鹤

5200

6

铺设列检小车轨道的两到发线

5500

7

换装线

3600

8

编组站、区段站的站修线与相邻一条线

8000

9

牵出线与其相邻线

6500

10

其他站线

4600

第2表铁路线间距

(140km/h〈vW160km/h)

名称

线间最小距离

[mm)

1

区间双线

4200

2

站内正线

5000

3

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

无技术作业

5000

有技术作业(正线无列车通过)

5000

4

牵出线与其相邻线

6500

第3表客运专线铁路线间距

(160km/h<v^200km/h)

名称

线间最小距离

(mm)

1

区间双线

4400

2

站内正线

5000

3

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

无技术作业

5000

有技术作业(正线无列车通过)

5000

4

站内正线或到发线与其相邻线

5000

5

站内到发线

5000

6

站内中间设有接触网支柱的相邻线

6000

7

线间设有融雪设备的相邻线

5800

1.直线局部

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此外,在编组站、区段

站及区段内选定的三至五个中间站(包括给水站)上,单线铁路应另有一条线路,

双线铁路上、下行各另有一条线路,须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现有站内线间距离不符合规定的,应逐步改造。在未改造前,

如需在线间装设高柱信号机时,其限界准许在正线、到发线上为

2100mm0

2.曲线局部

区间及站内线路曲线局部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线路中心线至

建筑接近限界的水平距离,均按曲线半径大小,依据本规程附图一规定的曲线上

建筑接近限界加宽公式计算确定。

养护修理及检查

第15条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修理工作,应乐观实现

机械化、自动化,严格责任制和检验制,坚持以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

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工程和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

常修理,根底设施逐步实行天窗修理,提高质量,发挥设备力量。

第16条铁路技术设备应常常保持完整良好状态。依据

设备变化规律、季节特点,安排设备检修。检修单位应保证检修质量符合规定的

标准和使用期限,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准交付运用。

第17条为满足检修需要,应建立检修基地,设置检修、

试验设备(包括检查车、试验车)、运输工具、必要的生产关心车间和生产房屋,

并应储藏定量的固定资产、器材及其零部件,以备急需和替换时使用。储藏的固

定资产、器材及其零部件动用后,应准时补齐。

检修专用车应能进展机车、车辆一般修程的检修及故障车的处

理,并常常处于工作状态。

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定出检修、保养范围及作业过程,并实行

包机制。有关人员应做到正确使用,细心保养,细心检修,常常保持其良好状态。

第18条铁路技术设备,除由直接负责修理及使用的

部门常常检查外,应按以下规定进展定期检查。

铁路局以局长为主任委员,运输、工务、电务、机务、车辆、

打算、财务、房产建筑、公安、行车安全监察、计算机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组

成委员会,每年春秋两季进展重点检查。

铁路分局以分局长为主任委员,运输、工务、电务、机务、车

辆、打算、财务、房产建筑、公安、行车安全监察、计算机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组

成委员会,每半年全面检查一次。

特、一、二等站以站长为主任委员,工务、电务、机务、车辆、

房产建筑、供电、水电段段长(非段所在地为该站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为委员,

组成委员会,对车站(段管线)内的线路、道岔、道口、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等

行车设备,每季度联合检查一次。

三等及其以下车站以站长为主任委员,工务、电务领工员或工

长为委员,组成委员会,对线路、道岔、道口、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等行车设

备,每月联合检查一次。

各级检查委员会将检查结果作成记录,记入《行车设备检查登

记簿》内。检查中觉察问题,要准时解决;对危及行车安全的,须马上实行措施;当

时不能解决的,要安排打算,限期完成,由委员会进展复查;需要上级解决的,由委

员会上报。

第19条有关部门应按以下规定进展检查:

L铁路局对重要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每五年

至少一次;技术简单及重要的桥梁、隧道检定,其他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

限界检查,每十年至少一次;对其他桥梁、隧道检定,应依据实际需要进展;对

牵出线、驼峰及峰下线路的纵断面,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2.铁路局轨道检查车应依据线路的年通过总重、线路允许速度

制定合理的检查周期,定期对线路进展检查。工务段段长、领工员每月登乘机车

或旅客列车尾部全面检查一次。

3.铁路局电务试验车对干线地面信号、机车信号、轨道电路和

列车无线调度的运用状态,每季度检查一次;登乘机车检查信号显示距离和机

车信号显示状态,电务段段长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信号领工员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信号工长每月不少于一次。

4.对各种检查车、试验车,由铁路局组织每半年检查一次。对

探伤器,由所属单位负责人组织每月检查一次。

5.对空气压缩装置、压力容器和固定锅炉,必需按规定进展鉴

定、试验和检查。

6.对给水、电力及机车整备设备,由机务处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水电段段长、机务段段长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7.对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由铁路局环保主管单位每年检

查一次。

8.铁路局接触网检测车对接触网状态,每季度检查一次;供电

段段长会同工务段段长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每年检查一次。供电段段长对供电设备

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

9.房产建筑段段长会同使用单位负责人,对为客货运效劳的建

筑物(包括限界)和生产、办公房屋,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10.公安处处长(公安段段长)同各单位负责人,对机车、车辆、

建筑物的防火设施及器具、消防组织、防火防爆措施,每季度检查一次。

11.铁路局车辆处组织对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每季度检查一

次。

12.铁路局信息治理部门对铁路运输治理信息系统一类设备,每

半年检查一次。

救援设备

第20条在铁道部指定地点,设事故救援列车、电线路

修复车、接触网抢修车,并常常处于整备待发状态,其工具备品应保持齐全干净,

作用良好。

依据运输生产需要,铁路局应在无救援列车的编组站、区段站

和二等以上车站成立事故救援队,配备简易起复设备和工具。

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防洪、防寒、防暑、防火

第21条对防洪工作,应依据历年降雨和洪水规律,

由铁路局公布防洪命令,制定防洪预案,及早做好一切预备。有关单位应按时完

成防洪工程和预抢工程,储藏足够的料具及车辆,组织抢修队伍并进展训练,依

靠当地政府建立群众性的防洪组织。加强雨中和雨后的检查,严格执行降雨量和

洪水位戒备制度。对于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地点,应通知司机和运转车长留意运行,

在危急处所派人看管,有条件时,可安装自动报警装置,防止发生灾难事故。

一旦发生灾难,乐观组织抢修,尽快修复,争取不中断行车或

削减中断行车时间。设备修复后,须到达规定标准。

对水流量大、河床不稳定的桥梁,要建立观测制度,把握桥梁

水文及河床变化状况,准时提出预防和整治措施。

第22条对防寒工作,应提前做好预备。铁路局要抓

好以下工作:

1.对有关人员进展防寒过冬教育,对缺乏冬季作业阅历的人员

进展考试;

2.对铁路技术设备进展防寒过冬检查、整修,并做好包扎管路

等工作;

3.做好易冻的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

4.储藏足够的防寒过冬材料、燃料和工具,检修好除冰雪机具

和防雪设备,组织好除冰雪队伍。

第23条在需要进展防暑工作的调度室、行车人员值班

室、较大车站的旅客候车室及厂、段的高温车间等重要生产房屋,应设有降温设

备。露天作业场所依据需要设置凉棚。

在炎热季节应有足够的防暑用品和药物,并应有供职工饮用的

凉快饮料。

在暑季前,应对防暑降温设备进展检查、整修。

第24条蒸汽机车应有符合机车设计要求的火星网,

严禁在非指定地点清炉,运行中要关严灰箱门。调车蒸汽机车,要备有完好的消

火栓、冷水泵和水龙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轨道车、检查车、发电车、

试验车及客车内,均须备有灭火器。客车内的锅炉、餐车炉灶须有防火、防爆措

施。

为客货运效劳的建筑物、机车库、车辆库、油脂库、洗罐所、

通信信号机械室及牵引变电所掌握室等主要处所,均须备有完好的防火专用器

具。

有关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消防组织,定期进展检查。

其次章线路、桥梁及隧道设备

般要求

第25条为了保证线路、桥隧的质量,应设工务段和

大型养路机械段,线路、桥隧大修队。

工务段管辖正线长度,应依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

确定。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削减正线管辖长度。

铁路局应设工务修配厂;依据需要和条件,设供铁路专用的采

石场和林场。

第26条工务段、大型养路机械段、大修队应有检修

机具的车间、线路和车库,配件修理、关心加工等厂房,动力、机修、起重、试

验等设备,以及轻、重型轨道车和汽车等运输工具。

线路大修队还应有轨排作业的施工基地、施工机械及运输、铺

设轨排的专用车辆。桥隧大修队依据需要配备桥隧施工机械。

大型养路机械段还应有配套大型养路机械及检修基地。

工务修配厂应有养路机械及内燃机的修理、配件制造和旧轨、

道岔整修等车间或班组。

铁路线路

第27条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

特别用途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

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段专用并由其治理的线

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

第28条铁路建设标准分为三级,其区间线路最小曲

线半径及最大限制坡度规定如下:

第4表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

铁路等级

路段设计行车

速度(km/h)

最小曲线半径(m)

一般

困难

I

160

2000

1600

120

1200

800

80

500

450

II

120

1000

800

80

450

400

Ill

100

600

550

80

400

第5表区间线路最大限制坡度(%。)

铁路等级

牵引种类

电力

内燃

I

一般

6.0

6.0

困难

15.0

12.0

II

一般

6.0

6.0

困难

20.0

15.0

III

一般

9.0

8.0

困难

25.0

18.0

各级铁路的加力牵引坡度,内燃牵引的可用至25%。,电力牵引的可用至

30%oo

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m,

困难状况下,最小曲线半径为2200m;最大坡度应依据地形条件、列

车牵引性能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

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建岔线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时,须经铁路局批

准。

第29条车站应设在线路平道、直线的宽阔处。

车站必需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得超过1.5%。;在地形特别

困难的条件下,经铁道部批准,允许将不办理调车或摘下机车等作业的中间站,

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并保证列车的起动,但两个相邻的中间站,不应连续

承受超过1.5%。的坡度。

车站必需设在曲线上时,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段内的最小

曲线半径,且不得小于第6表中规定的数值。

第6表车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

路段设计

行车速度

(km/h)

最小曲线半径(m)

编组站、区段站

中间站

-般

困难

160

1000

2000

1600

120

800

1200

800

80

600

600

注:在特别困难地段,m级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中

间站的最小曲线半径可承受500mo

客运专线铁路的车站,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

±;特别困难条件下,不办理摘挂机车作业的中间站可设在不大于2.5%。的

坡道上。

客运专线铁路的车站,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

在反向曲线上;曲线半径应符合区间正线标准,困难条件下,可按通过列车速度

确定;全部列车均停车的车站,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o

第30条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应常常保持原有标准状

态。区间线路变动时,须经铁路局批准,但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小

曲线半径,坡度不得大于该区间规定的最大限制坡度。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如

有变动时,必需准时通知有关单位。

凡变更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竣工后由施工单位马上检查,并标

记于竣工图内,移交负责修理和使用的单位。

在任何状况下,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不得影响限界。

路基

第31条对路基宽度,应考虑远期进展的铁路等级、修

理和机械化作业等变化,并依据路拱断面、轨道类型、道床标准形式及尺寸和路

肩宽度计算确定。

路肩宽度:I级铁路,路堤不得小于0.8m,路堑不得小

于0.6m,特别困难状况下,路堤不得小于0.6m,路堑不得小于

0.4m;II级铁路,路堤不得小于0.6m,路堑不得小于0.4m;III

级铁路,路堤、路堑均不得小于0.4m;客运专线铁路,路堤不得小于

1.0m,路堑不得小于0.8mo为适应养路机械化作业的需要,每隔

500m应设置一个停放养路机械的平台。

牵出线的中心线至路肩边缘的宽度不得小于3.5mo

曲线地段路基外侧加宽方法由铁道部有关规章规定。

一路基应避开高堤深堑。路肩边线最低标高为计算洪水位加波浪

最高高度再加0.5m。

路基两侧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铁路用地,以保护路基、养护修理

取土和植树造林。

第32条路基必需填筑坚实,基床应强化处理,并常

常保持枯燥、稳固及完好状态,同时,应有良好的排水设备,必要时还应设防护

和加固设备。对不稳固的路基,应进展调查,分析缘由,实行措施,消退病害。

工务段应依据病害状况,制定监视和检查方法,保证行车安全。

严禁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挖沟、引水、耕种、取土和开采

砂石。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和接触网杆时,必需保证路基的稳定和结实及排水

等设备的正常使用。

路基两侧应植树造林,以防护路基和绿化线路,但不得影响列

车司机远眺,倒树不应侵入限界和接触网安全距离。

桥隧建筑物

第33条铁路桥梁、涵洞及隧道,均应修建为永久性构

造,符合工程构造抗震要求。非电气化线路,其限界应依据规划考虑进展电气化

的需要。桥涵的承载力量,要符合铁道部规定的技术要求,并依据承载力量及技

术状态,制定运用条件。

对全长500m及其以上的钢桥,直线上全长

1000m及其以上、曲线上全长500m及其以上的隧道,须进展巡

守和监视,设置照明、通信设备和安全警报装置。

第34条桥梁、涵洞孔径及净空,应满足国家防洪标

准,能保证设计的最大洪水正常通过,并保证流冰、泥石流、漂移物和通航、筏

运的必要高度。

墩台根底应有足够深度。当桥涵建筑物及其四周有超过设计容

许的冲刷可能时,应加深原有桥涵根底,必要时改建原有桥涵。

严禁在影响桥隧建筑物稳定的范围内挖沟、掘洞、引水、耕种、

取土和开采砂石。

对桥梁、涵洞应考虑排洪和浇灌的综合利用。靠近市区村镇时,

应尽可能兼顾行人、牲畜及车辆的通行。

第35条桥梁、隧道应按规定设置人行道、避车台、

避车洞、电缆沟(槽)、电气化预埋件及必要的检查和防火设备。

直线上桥梁自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净距:明桥面和区

间内道硝桥面的小桥为2.45m;区间内道磴桥面的中、大、特大桥和车站

内的桥梁为3.00m;线路允许速度超过160km/h的区段,不得小于

3.75mo

位于城市居民区的桥梁及立交桥,应尽量用道硝桥面构造,并

设置防噪声设施。

蒸汽机车牵引区段,单线1.5km及其以上、双线3km

及其以上的隧道,内燃机车牵引区段,单线2km及其以上、双线4km

及其以上的隧道,以及有害气体超过规定浓度或自然通风不良的隧道,均须有通

风设备。

轨道

第36条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

设备及道岔等组成。

为提高轨道构造的承载力量,应乐观进展无缝线路、型轨下根

底及弹性扣件。

第37条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

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规定为1435mm,曲线

轨距按第7表规定加宽。

第7表

曲线半径R(m)

加宽值(mm)

R2350

0

350>R^300

5

R<300

15

验收线路时,线路轨距相对于上述标准的容许偏差规定见第8

表。道岔轨距应符合道岔标准图的规定。

第8表

线路速度等级(km/h)

vW120

120<v^l60

160<v^200

线路容许偏差(mm)

+6,—2

+4,-2

±2

道岔容许偏差(mm)

+3,—2

+3,—2

第38条线路两股钢轨顶面,在直线地段,应保持同

一水平。

曲线地段的外轨超高,应按铁道部规定的方法和标准确定。最

大超高,双线地段不得超过150mm,单线地段不得超过125mm。

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区段,线路两股钢轨水

平,较上述标准的容许偏差规定为:

1.修理线路的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线不得大

于6mm;

2.保养线路的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6mm,其他线不得大

于8mm;

3.修理的道岔,在正线、到发线上不得大于4mm,在

其他线上不得大于6mm;

4.保养的道岔,在正线、到发线上不得大于6mm,在

其他线上不得大于8mm。

线路允许速度12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线

路两股钢轨水平,较上述标准的容许偏差规定为:

1.修理线路的正线、到发线、道岔不得大于4mm;

2.保养线路的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6mm,道岔不得大于

5mm。

第39条钢轨接头的轨缝应依据钢轨长度和轨温变化

幅度经计算确定。

绝缘接头的最小轨缝不得小于6mm,最大轨缝不得大于构

造轨缝。

第40条道岔应铺设在直线上,正线道岔不得与竖曲

线重叠,其他道岔应尽量避开与竖曲线重叠。

正线道岔钢轨应与线路上的钢轨承受同一类型。其他道岔钢轨

在不得已状况下承受与线路钢轨不同类型时,须保证道岔钢轨强度不低于线路钢

轨强度,并在道岔前后各铺一节与道岔钢轨同类型的钢轨。

第41条道岔辙叉号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L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80km/h的单开道岔,不

得小于30号;

2.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不

得小于18号;

3.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不超过50km/h的单开道岔,

不得小于12号(非AT弹性可弯尖轨为45km/h);

4.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5.用于侧向接发停车货物列车并位于正线的单开道岔,在中间

站不得小于12号,在其他车站不得小于9号;

6.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

7.狭窄的站场承受交分道岔,不得小于9号,但尽量不用于正

线,必需承受时,不得小于12号;

8.峰下线路承受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承受三开道岔,不

得小于7号;

9.段管线承受对称道岔,不得小于6号。

既有道岔的类型及辙叉号数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按各该道岔

的号数限制行车速度,但应有打算地进展改造。驼峰下线路现有6.5号对称道岔,

允许保存。

第42条在建或改建铁路上,列车运行速度超过

120km/h的繁忙干线区段的正线道岔承受分动外锁闭道岔;既有线提速时,

应依据列车运行速度进展必要的设备改造。

第43条道岔应常常保持良好状态,有以下缺陷之一

时,制止使用:

1.内锁闭道岔两尖轨相互脱离,分动外锁闭道岔两尖轨与连接

装置、心轨接头铁与拉板相互分别或外锁闭装置失效。

2.尖轨尖端与根本轨在静止状态不密贴。

3.尖轨被轧伤,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危急。

4.在尖轨顶面宽50mm及其以上的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

根本轨顶面2mm及其以上。

5.根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

6mm,到发线上超过8mm,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m

及以上钢轨,在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6mm,其他

正线上超过8mm,到发线上超过10mm,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

33kg/m及其以下的钢轨,由铁路局规定。

6.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

加高局部),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6mm,到发线上超过

8mm,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60kg/m及以上钢轨,在线路允许

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6mm,其他正线上超过8mm,到

发线上超过10mm,其他站线上超过11mm;可动心轨宽40mm

断面及可动心轨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超过

6mm(不含翼轨加高局部)。33kg/m及其以下的钢轨,由铁路局规定。

7.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小于

1391mm,或翼轨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大于

1348mm。

8.尖轨或根本轨损坏。

9.辙叉(辙叉心、辙叉翼)损坏。

10.护轮轨螺栓折损。

第44条非集中联锁的道岔应安装加锁装置,以备联

锁失效时用以锁闭道岔。

集中联锁的道岔,联锁失效时防止扳动的方法应在《车站行车

工作细则》内规定。

未设联锁而需加锁的道岔亦应安装加锁装置。

加锁装置包括锁板、勾锁器、闭止把加锁、带柄标志加锁。

道口、穿插及线路接轨

第45条铁路与汽车、马车道路平面穿插的地点,应

设置道口。道口应尽可能设在对铁路及道路有良好远眺条件的地点。在车站内,

桥梁、隧道两端及进站信号机外方100m范围以内,不应设置道口;在铁路

曲线地段,尽可能不设置道口;对已设置的道口,应逐步改造或撤除。道口之间

的距离不应小于2km。

客运专线铁路必需承受立体穿插,线路两侧必需以隔离栅栏封

闭;快速旅客列车运行区段应承受立体穿插。

道口的等级与标准,由铁道部规定。

道口的铺设、撤除及需否看管,由铁路局打算。

第46条道口铺砌、两侧道路的坡度及平台长度应符合

要求。道口(不包括铺面宽度缺乏2.5m的人行过道和车站、货场、

专用线内的平过道)应有道口标志、司机鸣笛标及护桩,并依据需要设栅栏。

有人看管道口应修建道口看管房,设置电力照明和栏杆(门)、

道口自动通知、道口自动信号等设备,必要时设置遮断色灯信号机。无人看管道

口可依据需要设置道口自动通知、监护设备及无线预警装置。

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面应设限界架,其通过高度不得

超过4.5mo道口两侧不应设置接触网锚柱。

栏杆(门)以对道路开放为定位。特别状况下需要以对道路关

闭为定位时,由铁路局规定。

有人看管道口数量较多的工务段,应设道口工区或领工区,特

地负责有人看管道口的治理和道口防护设备的修理。

第47条一切车辆、自动走行机械和牲畜,均须在立

体穿插或平交道口处通过铁路。铁路工作人员觉察有违反上述状况时,应予制止。

特别笨重、巨大的物件和可能破坏铁路设备、干扰行车的物体

通过道口时,应实行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经线路工长许可;在站内还应经车站站

长许可;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还应经信号工长许可;在电气化区段,还应经供

电工长许可,并在其帮助指导下通过。

第48条建的岔线,不准在区间内与正线接轨;特别

状况必需在区间内接轨时,须经铁路局批准,但在接轨地点应开设车站(线路所)

或设关心所治理。因路内施工临时性的区间出岔,应按期撤除。

站内铺设及撤除道岔、线路时,由铁路局批准。

第49条各种建筑物、电线路、管道及渡槽跨越铁路,

横穿路基,或在桥梁上下、涵洞内通过铁路时,应提出设计、施工方案和安全措

施等文件,由铁路局批准,在铁路有关单位派人帮助指导下进展施工,不得阻碍

铁路运输。

安全线及避难线

第50条岔线、段管线与正线、到发线接轨时,均应铺

设安全线。岔线与站内到发线接轨,当站内有平行进路及隔开道岔并有联锁装置

时,可不设安全线。

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的车

站,应在正线或到发线的接车方向末端设置安全线。

在办理客运列车与客运列车,客运列车与其他列车同时接车或

同时发接列车的车站,接车线末端应设隔开设备。

安全线向车挡方向不应承受下坡道,其有效长度一般不小

于50m。

第51条为防止在陡长的坡道上失去掌握的列车发生

冲突或颠覆,应依据线路状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避难线。

第三章信号、通信设备

般要求

第52条为保证信号、通信设备的质量,应设电务段、

通信段及电务大修工程队。

电务段管辖范围应依据信号、通信设备等条件确定。

铁路局及通信枢纽所在地应设通信段。

第53条电务(通信)段应设工区、领工区、修配所、

检修所和试验室。在机务段内应设机车信号检修所和无线通信检修所,机务折返

段内应设机车信号测试工区和无线通信检修工区。设有车辆减速器的驼峰调车场

应设驼峰机械修配所。

第54条对设有加锁、加封的信号设备,应加锁、加

封,必要时可装设计数器,使用人员应负责其完整。对设有计数器的设备,每计

数一次,或对加封设备启封使用,均须登记。加封设备启封使用后,应准时通知

信号工区加封。

第55条集中联锁车站和自动闭塞区段应逐步装设信

号计算机监测系统,对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进展实时监测、故障告警。

第56条信号及通信设备,应装有防止强电及雷电危

害的保安设备,电子设备应符合电磁兼容有关规定。

信号

第57条信号装置一般分为信号机和信号表示器两

类。

信号机按类型分为色灯信号机、臂板信号机和机车信号机。信

号机按用途分为进站、出站、通过、进路、预报、遮断、驼峰、驼峰关心、复示、

调车信号机。

信号表示器分为道岔、脱轨、进路、发车、发车线路、调车、

水鹤及车挡表示器。

第58条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正常状况下的显示

距离:

L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少于1000m;

2.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少于800m;

3.预报、驼峰、驼峰关心信号机,不得少于400m;

4.调车、矮型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容许、引导信号

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少于200mo

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进站、通过、预报、遮断信号

机的显示距离,在最坏的条件下,不得少于200mo

第59条铁路信号机应乐观承受色灯信号机。凡有牢

靠沟通电源的车站,应装设色灯信号机。

臂板、色灯信号机均应承受高柱信号机。色灯信号机在以下处

所可承受矮型:

1.不办理通过列车的到发线上的出站、发车进路信号机;

2.道岔区内的调车信号机及驼峰调车场内的线束调车信号机;

3.自动闭塞区段,隧道内的通过信号机。

特别状况需设矮型信号机时,须经铁路局批准,报铁道部核备。

在同一车站或车场内,一般应承受同一类型的信号机。

第60条信号机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其所属

线路的中心线上空。不得已需设于右侧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信号机设置的地点,由电务部门会同运输、机务及工务等有关

部门共同争论确定。

在确定设置信号机地点时,除满足信号显示距离的要求外,还

应考虑到该信号机不致被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

第61条车站必需装设进站信号机。进站信号机为臂

板信号机时,须装设通过臂板。

进站信号机应设在距进站最外方道岔尖轨尖端(顺向为警冲标)

不少于50m的地点,如因调车作业或制动距离的需要,一般不超

过400m。

第62条在车站的正线和到发线上,应装设出站信号机。

出站信号机应设在每一发车线的警冲标内方(对向道岔为尖轨尖端外方)适当地

点。

在调车场的编发线上,必要时可设线群出站信号机。

第63条通过信号机应设在闭塞分区或所间区间的分界

处。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不应设在停车后可能脱钩的处所,并尽可能不

设在起动困难的地点。三显示区段,两架通过信号机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1200m0当承受8min及以以下车追踪运行间隔时间,在满足列

车制动距离及自动停车装置动作过程中列车走行距离的条件时,可小于

1200m,但不得小于1000mo

在自动闭塞区段内,当货物列车在设于上坡道上的通过信号机

前停车后起动困难时,在该信号机上应装设容许信号。在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一架

通过信号机上,不得装设容许信号。

在进站信号机前方第一架通过信号机柱上,应涂三条黑斜线,

以与其他通过信号机相区分。

第64条在繁忙道口、有人看管的较大桥隧建筑物及可

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坍方落石地点,依据需要装设遮断信号机。该信号机距防护地

点不得少于50mo

第65条半自动闭塞区段,进站信号机为色灯信号机

时,应设色灯预报信号机。进站信号机为臂板信号机时,可设预报信号机,预报

臂板信号机应承受电动臂板。

遮断信号机和半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机,应装设预报信号机。

预报信号机与其主体信号机的安装距离不得小于800m,

当预报信号机的显示距离缺乏400m时,其安装距离不得小于

1000mo

第66条特别地段,因条件限制,同方向相邻两架指

示列车运行的信号机(预报、遮断、复示信号机除外)间的距离小于制动距离时,

按以下方式处理:

1.在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的区段,当两架信号机

间的距离小于400m时,前架信号机的显示,必需完全重复后架信号机的显示;

当两架信号机间的距离在400m及其以上,但小于800m时,后架信号

机在关闭状态时,则前架信号机不准开放。

2.在列车运行速度超过120km/h的区段,两架有联系的信

号机间的距离小于列车规定速度级差的制动距离时,应实行必要的降级或重复显

示措施。

第67条当进站及预报臂板信号机的显示状态不能保

证操纵人员于室外远眺时,在操纵处应装设信号复示设备。

当进站臂板信号机的信号握柄设在扳道房四周时,如不能保证

车站值班员于室外观察信号显示状态,在车站值班员室内应装设信号复示设备。

为了使车站值班员、信号员或扳道员在夜间确认臂板信号机的

显示状态,应有反面灯光。信号机开放时,显示小白色灯光;关闭或定位时,显

示大白色灯光。

电动臂板信号机不设反面灯光,在操纵处应装设信号复示设备。

第68条出站信号机有两个及其以上的运行方向,而

信号显示不能分别表示进路方向时,应在信号机上装设进路表示器。

发车进路兼出站信号机,依据需要可装设进路表示器,区分进

路方向。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有反方向运行条件时,出站信号机应装设

进路表示器。

第69条发车时,对发车指示信号或发车信号识别困难,

而中转信号又延长站停时间的车站,应在便于司机远眺的地点装设发车表示器。

第70条为满足调车作业的需要,应装设调车色灯信

号机。

在作业繁忙的调车场上,因受地形、地物影响,调车机车司机

看不清调车指挥人的手信号时,应设调车表示器。

第71条设有线群出站信号机时,应在线群每一条发

车线路的警冲标内方适当地点,装设发车线路表示器。

第72条在有几个车场的车站,为使列车由一个车场

开往另一个车场,应装设进路色灯信号机。

第73条进站及接车进路色灯信号机,均应装设引导

信号。

第74条驼峰应装设驼峰色灯信号机。驼峰色灯信号机

应装设驼峰色灯关心信号机。驼峰色灯关心信号机的显示距离不能满足推峰作业

要求时,依据需要可再装设驼峰色灯复示信号机。

驼峰色灯关心信号机,可兼作出站或发车进路信号机,并依据

需要装设进路表示器。

第75条进站、出站、进路信号机及线路所通过信号

机,因受地形、地物影响,达不到规定的显示距离时,应装设复示信号机。

臂板信号机如需要装设复示信号机时,可装设色灯复示信号机;

在无沟通电源的车站,出站信号机,可装设电动臂板复示信号机。

设在车站岔线入口处的调车色灯信号机,达不到规定的显示距

离时,依据需要可装设调车复示信号机。

第76条非集中操纵的接发车进路上的道岔,应装设

道岔表示器,集中操纵的道岔、调车场及峰下咽喉的道岔,不装设道岔表示器;

其他道岔依据需要装设道岔表示器。

集中联锁以外的脱轨器及引向安全线或避难线的道岔,应装设

脱轨表示器。

联锁

第77条联锁设备分为集中联锁(继电联锁和计算机

联锁)和非集中联锁(臂板电锁器联锁和色灯电锁器联锁)。

编组站、区段站和电源牢靠的其他车站,有条件的均应承受集

中联锁。在建铁路线上,条件不具备时,可承受非集中联锁。

第78条站内正线及到发线上的道岔,均须与有关信号

机联锁。区间内正线上的道岔,须与有关信号机或闭塞设备联锁。各种联锁设备

(驼峰除外)应满足以下条件:

1.当进路上的有关道岔开通位置不对或敌对信号机未关闭时,

该信号机不能开放;信号机开放后,该进路上的有关道岔不能扳动,其敌对信号

机不能开放。

2.正线上的出站信号机未开放时,进站信号机不能开放通过信

号;主体信号机未开放时,预报信号机不能开放。

3.装有转换锁闭器,电动、电空、电液转辙机的道岔,当第一

连接杆处[分动外锁闭道岔为锁闭杆处)的尖轨与根本轨间、心轨与翼轨间有

4mm及其以上水平间隙时,不能锁闭或开放信号机;如联锁道岔承受牵纵

拐肘,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逐步改造。

4.区间内正线上的道岔,未开通正线时,两端站不能开放有关

信号机。设在关心所的闭塞设备与有关站闭塞设备应联锁。

第79条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当进路建立

后,该进路上的道岔不行能转换;当道岔区段有车占用时,该区段的道岔

不行能转换;列车进路向占用线路上开通时,有关信号机不行能开放[引导信号

除外〕;能监视是否挤岔,并于挤岔的同时,使防护该道路的信号机自动关闭。

被挤道岔未恢复前,有关信号机不能开放。

集中联锁设备,在掌握台〔或操纵、表示分列式的表示盘及监

视器L上应能监视线路与道岔区段是否占用,进路开通及锁闭,复示有关信号机

的显示。

第80条非集中联锁设备,应保证车站值班员能掌握

接、发车进路和信号机的开放与关闭。

非集中联锁设备,在掌握台上应有接、发列车的进路开通表示;

承受色灯电锁器联锁时,还应有进站信号机的开放、关闭和出站信号机、引导信

号的开放表示;到发线设有轨道电路时,应有到发线的占用表示。

第81条在作业繁忙的调车区域,依据需要,可承受

调车区集中联锁。

第82条信号设备联锁关系的临时变更或停顿使用,

不超过一昼夜时,由铁路分局许可;超过一昼夜时,须经铁路局许可。

闭塞

第83条闭塞设备分为自动、半自动闭塞。具体设置

条件如下:

L在单线区段,应承受半自动闭塞,繁忙区段可依据状况承受

自动闭塞;

2.在双线区段,应承受自动闭塞,依据状况亦可承受半自动闭

塞。

在一个区段内,原则上应承受同一类型的闭塞方式。

第84条为使列车或后部补机由区间返回,在发车站

的闭塞设备或掌握台上,应设有钥匙路签〔牌〕,并与闭塞设备或有关信号机联

锁。同一类型的钥匙路签〔牌〕至少间隔两个区间使用。

第85条在建或改建铁路上,列车运行速度超过

120km/h的区段应承受速差式自动闭塞,列车紧急制动距离由两个及其以

上闭塞分区长度保证。

调度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