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心理美学是一门对音乐进行哲学式思考的学问,是从音乐心理学角度上研究音乐
审美的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音乐学与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从心理学的方向来研究音
乐审美。
对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心理学要素进行梳理,不可避免从历时性的角度来挖掘古代音乐
作品的思想根源。
中外哲人都曾阐明音乐与哲学间的互利关系,亚里士多德说:“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
那么音乐则比诗更哲学,”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神话故事都伴随着音乐的搭配,音乐为
古老的人类文明编织神话形成的集体记忆,唤起人们对家乡的向往与思念。作为现代视角
下的音乐学研究者、欣赏音乐的认识活动不能囿于宗教信仰的神学笼罩,也不能停留在音
律节奏的表象,而是关注“有关音乐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展开状态的哲理运思”。
音乐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精神结构,其内涵于今日,则更加明晰深刻且具体;“天地万
物都同音乐一样,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变化着的发展过程和蕴含着二元对立矛盾思想的
有机整体」正如米盖尔海夫纳所说,音乐,乃是“通向哲学的一条特殊道路”。
在中国人长达千年的对于“美”的描绘与求索历程中,素有以音乐之美及音乐审美规
律为中心议题的价值论探讨一一“乐道”,即用哲理运思的方法管窥音乐艺术的本质属性、
存在方式和边缘延展。欣赏乐曲、参悟乐道,实则就是将音乐的结构规律与天地的运行法
则相关联,古人常推崇“天人合一”,音乐自然而然地被当作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明清
之际伟大的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只有“志之所之、言之所发”,才符合“乐道”的规律,也
唯有此,才能真正诱发创作者和欣赏者内心的深思与灵感,虚静与狂逸。
在古人看来,“德音”才能称之为“乐”。音乐对行为与性格的作用效能集中体现在人
们对“乐教”的追求中,因此成为我国古代先哲最早认识并不断加以论证的音乐心理美学
命题之一。
儒家诸贤已然意识到了音乐在性格塑造中的成人之用。孔子认为,音乐才是超越诗
教、礼教的限制,形成君子人格的最后阶段,能够在心理上塑造、规劝人的行为,陶铸为
完美人格并使其由衷地认同这种秩序和情感,形成习惯性自律。孟子强调了蕴含仁爱思想
的音乐一一仁声在感化人心方面的优越性。可见乐教所具有的能够浸造人的心脾、对人的
性格形成如沐春风般塑造功用的举证在儒家诸贤的思想中不乏其例。
《乐记•乐本》有关于“乐”通过声音产生、表达情绪的记载,认为“乐”是人内心的
情绪抒发。音乐是人的情绪到达某一特定程度后有感而发的,也便因此拥有记录情绪的功
能,能够引起听者某种情绪的共鸣。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音乐哲学家贝里尼通过测量
人的情绪体验,正式提出了诱发理论。在现阶段有关音乐诱发情绪研究成果中,有七种机
制被证实具有解释音乐如何引起听众情绪的作用和能力。认知神经科学的引入为音乐情绪
方向的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音乐诱发情绪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分析与探索中
打开了一条道路。
(摘编自李海燕《中国古代音乐的心理美学研究》)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古老的人类文明编织神话形成的集体记忆。因此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的神话故
事都搭配着音乐。
B.现代视角下的音乐学研究者不应关注音律节奏的表象,而应关注其本质属性、存在方式
等的哲理运思。
C.作为一门结合了音乐学、心理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音乐心理美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
究音乐审美。
D.七种机制的证实、认知神经科学的引人为音乐诱发情绪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分析与探
索提供了新的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结构清晰严谨。
B.文章引用亚里士多德和米盖尔海夫纳的话,论证音乐产生于哲学却高于哲学的观点。
C.文章用孔子、孟子的观点,佐证了儒家诸贤已然意识到音乐在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论证的逻辑性、概括性极强,观点鲜明,论据兼具古今中外,使论证更为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对我国音乐作品中的心理学要素进行必要的梳理,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挖掘了古代音
乐作品的思想根源。
B.高于自然的精神结构的音乐是动态的、不可逆的、变化着的发展过程和蕴含着二元对立
矛盾思想的有机整体。
C.古人推崇“天人合一”,把音乐当作沟通天、人之间的桥梁,因此音乐的结构规律与天
地的运行法则相关联。
D.《乐记•乐本》认为,音乐能引起听众的某种共鸣,而贝里尼诱发理论就是研究音乐如
何诱发听众的情绪的。
【答案】1.C2.B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戚发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设计了神舟
飞船总体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戚发初
院士。
记者: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
戚发初:大家都欢呼跳起来了,太高兴了。我们那一代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
使命,这件事情确实值得纪念,不能忘记。
记者:1969年,您被推选为业务班组长,负责卫星研发工作,当时也曾犹豫纠结过?
戚发粗:是的,领导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是我也觉得这件事情压力太大,我能
干成吗?所以犹豫。
记者:是什么让您往前迈了一步,真的接下了这个事?
戚发制: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
干什么。
记者: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你们的研究面临了哪些挑战?
戚发初:主要是实验条件不好。我们没有低温试验室,就在海军的冷库里做试验。夏
天我们穿着大棉袄、塑料鞋,出来以后塑料鞋都冻裂了。传输东方红乐曲的四根天线分别
长三米,发射时天线缩到一米,上天后靠自旋把它甩出来,这可靠吗?当年没有先进的计算
机模拟计算就得靠人工试验,天线太重了,很容易伤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
功。
记者: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立项,领导想请您出任中国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听说
您再次陷入犹豫纠结之中?
戚发初:一是我当时59岁,岁数大了,二是这个任务太重。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美国
和苏联都有人因此丧生.但领导觉得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动员我干,我想了很久。
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流行一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
是科研人员收入低的现象。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您的科研队伍受到冲击吗?
戚发初:很多年轻人走了,有错吗?没错,但我心里很痛。当时有一部分人对航天事业
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拿不如卖茶叶蛋的待遇坚守岗位,我很佩服他们。
记者:从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2003年10月,中
国正式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当时你们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戚发初:我们与宇航员开会,他们说个人生死不是问题,只是担心,载人航天任务要
求宇航员完成的那些动作和试验项目能不能完美无缺地做好,辜负了大家的厚望。
记者: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返航,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
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您获得的最有意义的奖励是什么?
威发粗:这一生受到很多奖励,我认为最高的奖励是杨利伟讲的,“中国飞船真棒”!
记者:您现在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戚发初:我已经87岁了,要到前线不现实了。但是我觉得现在身体还好,还能做些
事,我要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我国航天人为什么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出来?是因为热
爱它,人生最大的爱是爱国。
记者:你们航天人都有一句话,说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戚发初:星辰大海是无际的,人在里边是很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个渺小积成一个伟
大的事业。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戚发初: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射人造卫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让戚发初他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当东方
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B.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中曾先后面临过实验条件不好、科技人才流失等诸多困难,但这
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航天人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
C.戚发韧把杨利伟所说的“中国飞船真棒”看作是最高奖励,是因为中国凭借神舟系列飞
船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D.戚发初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年近九旬的他虽不能参与前线的研究工作、但仍
未停息工作,将致力于传播中国的航天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这次对戚发初的专访,能让大家了解中国航天的
一些概况,可引发大家对我国航天的关注。
B.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载人飞船的研发情况谈到了戚发韧目前的
工作及其航天情怀,将采访内容引向深入。
C.戚发韧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坦诚地进行了回答,从中我们能
够感受到这位院士平易谦逊的人格魅力。
D.记者抓住了戚发初曾经的两次“犹豫纠结”进行提问,引导受访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
话,展示了两代航天人艰难的探索历程。
6.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与牺牲,我国航天人是怎样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
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C5.D
6.①航天人不计个人待遇,不惧任务艰巨,热爱祖国,勇担使命。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航
天梦想,戚发切等航天人听从国家安排,艰难开展研究,实现了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等伟大梦
想。
②航天人不计个人待遇,热爱事业,坚守岗位。在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的背景下,部分航天科
研人员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不计收入得失,坚守航天事业。
③航天人不惧个人生死,追求完美,投身任务。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宇航员们不
惧个人生死,不负厚望,最终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土大梦(节选)
杨献平
一个从未来过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一色的黄一一黄出了叠加与层次,满眼的黄
一一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黄贯穿、俘虏了。
陕北的黄,是集中的黄,悲愤的黄,绝望的黄,生存的黄,战争的黄,沉默的黄,飞
奔的黄,苍天的黄,大黄的黄,黄天的黄,黄种人的黄,黄帝的黄,黄河的黄。黄得层层
叠叠,上下齐黄。黄得丰润,里外冒浆。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间,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
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看
不见的虫子一样蜂拥,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觉得身体开始发脆,毛囊开始收缩。当
然,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我知道,这黄土的大
地,宛若一个浑圆的大梦,每个进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绝境之中,方才会面对苍穹群星,
参悟到人生乃至整个人类的秘密,继而校准方向,一击而中。
乘坐出租车穿城而过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尽管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中国都高楼林
立,机车奔走,人们的衣饰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俨然当代世界的模样和姿态,
但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是一种无声的笼罩、反射和涂抹。这种来自大地最本
真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的黄土,累累山川,道道源
梁,其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现、隐喻和担当。
清凉山、宝塔山、王家坪、兰家坪,无处不高耸,无处不圣地,这里的一草一木,甚
至不断流散的空气和云霓,也都与近代和当代的中国有着深刻联系。其中的宝塔山,令我
想起一个人,他被誉为八百年以来第一完人,也是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范仲淹。据
说,那白色的高塔颇有神奇之处,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
淹奉命驻守延州,与契丹和金国作战。他在延州,时短而效长。一个人克己守正、奋发有
为的能量,在传统的帝国之中,无疑是巨大而且积极的。
由范仲淹提拔和倚重的种世衡及其兄弟、儿子们,在延安之于西夏的阻击和防守,特
别是种世衡的反间计,使得李元昊损失了他的得力战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两兄弟。种
世衡构筑的青涧城,即今延安古宽城,有效地阻挡了契丹和西夏人的铁骑。特别是他对于
羌人的信义与诚恳,使得他在异族当中,也享有崇高的威信。
范仲淹和他的部将种世衡,堪称古代边关防御和经略之中的典范。特别是种世衡,其
世代忠诚,对属下之关心和爱护,可谓感天动地。史书记载,凡有士卒伤病者,种世衡或
是其弟种世材,再或是其儿子总会亲自慰问,安排食宿和疗治方剂。使得属下将士为之甘
效死命,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使得“种家军”也名震一时。种世衡膝下八个儿子,皆为当
世之才俊。其后人种师道更是声名远播。
历史的一个铁律是,凡是兴盛的朝代,主要是其当政者与辅政者通力合作、上下一致
的结果,同时更是辅政者的人品和修养达到了“天下为公”“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才可
以实现的。反之,朝代的衰败,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乃至“私心公行”的问题。面对范公曾
经镇守之地,我的内心涌现的景仰与热爱,竟然使得自己有些荣耀的感觉。
这种感觉,大致是与古圣人之心相通的。至于我,不过是先贤大师的子孙,之所以能
够在一些地方和时•刻,觉察到他们的那种宏大心迹,当然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
面的诸多因素。
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简短地浏览和穿越,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
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气候和地理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尤其是像陕北
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的地方,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形成与精神勾勒,黄风的
塑造和黄土的雕刻,多旱少雨,泥泞中的跋涉与即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
女,风尘中的粗糊和细腻,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浑厚、笨拙与张扬,以及隐忍的冲
撞、礼节的触发与抗击……诸如此类。
陕北,这一片自然和人的地域,历史与现代的叠加和勾勒,引领着每一个进入其中并
且在这里觉悟的人。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主要从视觉的角度对陕北的黄土进行描写,意在表现陕北的“黄”给作者
内心带来的强烈冲击。
B.文章认为,黄土大地就像一个浑圆的大梦,能让进入其中、陷入绝境的人有机会参悟到
人生乃至人类的秘密。
C.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点出流光溢彩的世界与不事雕琢的陕北的显著差异,表达了作者对
现代文明的反感和批判。
D.文章行文思维严密,如交代作者觉察到前贤的心迹,是血脉、文化、精神和灵魂等层面
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8.文中提到:“我的内心当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变得蓬勃,还有一些激越与悲怆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文,从总体上作简要分析。
9.梁衡在《山水为何有美感》中写道:“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
美、哲理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层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7.C8.①陕北黄土的视觉冲击。②先贤们克己守正、奋发有为的能量带给作
者的震撼和荣耀感。③作者认识到气候和地理环境可以改变人,这如梦的黄土大地使作者产
生了对人生的觉悟、觉察。(意思答对即可)
9.①描写美:文本用语考究,精美凝练,通过铺排、比喻、对比等手法展现描写了陕北黄
土的本真美、天然美°②意境美:作者通过幽美的描写,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勾
勒出陕北这样的具有鲜明地理特征和独特气候特征的壮美意境。③哲理美:作者通过对陕北
美景及人文历史的描述,表达了内心的荣耀感和深深的震撼,赞颂了先贤克己守正、奋发有
为的精神,从而借助这如梦的黄土大地生发了对人生的觉悟和觉察。(意思答对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
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
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
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
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谀,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毅得商于之田,
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毅不烦一兵,不伤一人,
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日:
“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
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箪,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
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
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
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
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
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
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B.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C.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D.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大说”与“秦伯说”(《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不伤一人”与“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
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1).“则两国兵必至矣”与“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
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
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C.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
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
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答案】10.C11.B12.C
13.(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
割地)吧。”
(2)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
总共是六里土地。”
参考译文:
齐国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攻下了(秦地)曲沃。后来秦想要进攻齐国,由于齐、楚友
好,秦惠王为此忧虑,对张仪说:“我想要发兵攻齐,无奈齐、楚两国关系正密切,请你为
我考虑一下,怎么办呢?”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金钱,让我试试看于是张
仪去南方楚国见到楚怀王,说:“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秦国准备征讨齐
国,然而楚国跟齐国交好。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交邦,让我劝说秦王献上商於的
土地,方圆六百里。如果这样,楚国就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
惠,且获得了商於六百里土地,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上策。”楚怀王非常高兴,在朝堂上宣布
说:“我已经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听见这话的群臣都向怀王道贺,陈轸最后晋见,唯独
不向怀王道贺。怀王说:“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
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
陈轸回答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六百里土地,反而一定会招来祸患。”怀王问:
“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王之所以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
邦。如今还没有得到秦国的割地却先和齐国断绝邦交,是让楚国陷于孤立状态啊,秦国又
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楚国如果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
地,那么必然被张仪欺骗。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
齐两国的兵都一定会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就闭口不要
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怀王派使者跟齐国断绝邦交。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
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秦齐的盟约暗中缔结成功。楚国派遣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
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
六里土地。"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攻打
秦国,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将一个大都市送给秦国,跟秦连兵伐齐,这样
可以把在秦国手里损失的土地再从齐国补偿回来。楚怀王没有采纳,于是发兵北去攻打秦
国。秦、齐两国合兵,楚军在杜陵惨败。可见,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弱,
之所以会几乎亡国,是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告,而过于听信张仪的缘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久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
达的人生态度。
B.“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
个人生活清贫。
C.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
洒脱。
D.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对偶、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15.这首送别词结尾三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14.B15.末二句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
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
态,而是想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
“一,一思想一致。
(2)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琵琶女演奏完后,人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境界
中的诗句是“,二
(3)汉族传统婚姻的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彩、问名、纳吉、纳
征、请期、亲迎,《诗经•氓》中与“纳吉”相关的两句是“
【答案】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东船西舫悄无言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尔卜尔筮⑥.体无咎言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相继亮相,引来人们驻足合
影。吉祥物以①的大熊猫与火红的灯笼为原型,满满的中国元素营造出喜庆祥和的
浓郁氛围,可爱的招手姿态意味着欢迎海内外嘉宾共襄冰雪盛会。
体育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除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北京冬奥会也是向中国
人传递奥运精神、普及冰雪文化的契机。时下,放眼全国各地,冬奥主题冰雕、旱地冰雪
项目、歌曲电影等文艺作品,让冰雪氛围愈发浓厚,让冰雪文化②,从冰雪运动
“南展西扩东进”,到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冰
雪运动成为更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为冰雪文化打上中国烙印,还需瞄准群众
基础,展现传统特色,做到③。各地不妨通过开发特色冰雪文旅产品、推广“冰蹴
球”“冰龙舟”,减少冰雪运动的参与门槛,激发冬奥会的“长尾效应”,让冰雪运动拥有更
多中国受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
绽放冰雪文化之花,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冬奥会将在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写下④
的一笔。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有一种传承叫奉献:从“鸟巢一代”到“冰新一代”,志愿者们完成了一场青春接力。
C.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
D.建设者们冒着最低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啃下了工程实施中一个个“硬骨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
【答案】17.B18.①憨态可掬②深入人心③因地制宜④浓墨重彩
19.各地不妨通过开发特色冰雪文旅产品、推广“冰蹴球”“冰龙舟”等传统冰雪项目,降
低冰雪运动的参与门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指甲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指甲的生长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身体的健
康状况。①,这可能是真菌感染、营养不良导致的,除了指甲表面不平整之外,_
②_。研究表明,如果指甲出现横向棱线,说明身体压力较大,应尽可能地调整心态,保
证身心健康。如果指甲出现竖向棱线,则说明指甲开始老化,指甲老化多因③,因
此不必太过惊慌,只需要保证正常饮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下列诗句的修辞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I).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答案】20.①指甲表面凹凸不平②有的指甲还会出现横竖棱线③节食、营养不良
21.A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
句,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语境,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应该是刘禹锡以“沉舟”“病树”
比喻自己,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
叹。但后代许多学者把着眼点放在“千帆过”和“万木春”这两个短语上,把这两句诗解
读为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从而具有激励人生奋进的作用。几位学生就
此展开了争论。
甲:读古诗还是要尊重当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食品机械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教育影视赏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家畜育种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饭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商业品牌整体策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8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安全与环保》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变压器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仿生学应用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市江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军队文职聘用合同管理规定
- 2024年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 2024-2029年中国儿童牙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时代铁路发展面对面全文内容
- 人工智能与语文阅读理解教学
-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快递主管岗位职责
- 医疗差错、纠纷、事故登记表
- 七年级第一次期中家长会课件
- 2024下半年四川省广元市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04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