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_第1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_第2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_第3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_第4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除了昨天说到的规模经济理论,还有很多重要的理论。在之前的贸易理论中,第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分析,第二都是从供给方面去分析。而今天要说的两个理论,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贸易的原因和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是动态角度的分析;而需求决定理论,是需求角度的分析,我们具体来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二战前,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进口。但是在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纺织业,最早是从欧美出口到亚非国家,但现在中国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大的国家。再比如汽车产业,美国是最早出口汽车的国家,但现在美国大量从日本、韩国、德国进口汽车,大街上的美系车反而变少了。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就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角度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对贸易格局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新产品阶段在第一阶段,产品仍属新颖,技术上是新发明,除了发明国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项新技术知之不多。而且生产者对于新产品生产技术根据市场反映还在不断摸索和改进。在这一阶段,发明国垄断该产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成熟阶段在第二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成熟的生产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而转移。与此同时,国外的生产也已增加,发明国的出口开始下降,一些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模仿掌握技术进而开始在本国生产该产品并出口到其他国家。标准化阶段第三阶段,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许多技术都已包含在生产该商品的机器中了,也就是说不再需要研发人员,只需要用设计好的机器和程序来实现生产。任何国家只要购买了这些机器也就购买了技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消失。如何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国际贸易呢?在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我们具体来看。科技密集型阶段第一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只有少数科学研究发达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因此,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资本密集型阶段第二阶段技术成熟以后,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产品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开始拥有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取代发明国而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劳动密集型阶段第三阶段,技术停滞,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了。到了这一阶段,劳动力成本成为决定产品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此时,原来的发明国既丧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开始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我们知道,商品价格的差异是产生贸易的重要原因,至此,贸易理论都是从生产或供给方面分析这种差异的。由于商品价格是由供求两方面决定的,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受到需求的影响,所以我们从需求角度再来看看产生贸易的原因。影响需求的因素(1)实际需求实际需求是指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差别造成的不同需求,比如南方的小伙伴就不会有太多对羽绒服的需求。(2)喜爱偏好对商品的不同喜爱偏好主要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造成的,比如日本人爱吃生鱼片、欧美人圣诞节要买圣诞树等等。不过与实际需求不同,偏好改变的可能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实际需求是客观的,而喜爱偏好是主观的。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喜爱偏好也会互相影响,导致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动。比如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很爱吃中餐,霍华德把情人节的约会地点也选在中餐厅。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对肯德基、必胜客和星巴克的喜爱也是同样的道理。(3)收入水平各国对同一商品的需求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入水平不同。比如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量不如日本和美国,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开车,而是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导致很多人还买不起汽车。我们之前讲过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就刻画了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大家可以点击以下文章进行回顾:「供求模型」“超能力”弹性需求偏好对贸易的影响为了集中说明需求偏好方面的原因,我们假设中国和美国在小麦和大米上有相同的生产能力,所以两国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但两国有不同的需求偏好,中国人喜欢大米,美国人喜欢面食。(1)没有贸易的情况在双方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根据需求,中国人将多生产大米,美国人则多生产小麦。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在点AC上(280吨大米和70吨小麦),此时中国大米的成本和价格(用PC表示)比较高,小麦的相对价格低;美国人生产和消费点在点AA(270吨小麦和80吨大米),此时美国大米相对便宜(用PA表示),而小麦的成本价格高。(2)存在贸易的情况两国大米和小麦市场价格的差异会引起商人对利润的兴趣,从而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贸易发生后,美国会增加成本较低的大米生产,并向中国出口以换取小麦;中国将多生产小麦,然后跟美国换大米。贸易和分工的结果是两国的生产都移向S点,各自生产200吨大米和

200

吨小麦。在新的国际市场价格(P*)下,中国向美国出口100

吨小麦,换回100吨大米;美国则进口100吨小麦,出口100吨大米。这就形成了图中阴影部分的两个贸易三角形,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的贸易三角是相等的。两国新的消费点分别为CC和CA,通过分工和贸易,中美两国的大米和小麦的消费量都增加了,达到了超出自己生产能力的新水平。收入水平对贸易的影响我们再来看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变动下的贸易,这一模式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林德假设一国的需求由其“代表性消费者”的需求倾向决定,这一倾向会随着该国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渐转向奢侈品,并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当人们收入提高,对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加时,本国的工业品和奢侈品生产也会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者不断地扩大生产,改进技术。结果是,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从而使该国有能力向别国出口。对于该国出口的工业产品,只有与之收入相近的国家才会有需求,因此,进口工业产品的主要国家也是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