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_第1页
金匮要略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_第2页
金匮要略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_第3页
金匮要略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_第4页
金匮要略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中风病病因

症状

特征

中风

正气不足,感于风邪,痰火内发所致。

多见突然昏倒,丧失神志,然后出现口眼斜,半身不遂等。

发病急骤,病症多端,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金匮要略

中风一病,既有外邪之诱发,又有肝肾之不足。肝肾阴血不足,既可引起络脉空虚,不能御邪,又可引起虚阳外浮,使已虚之气血浮于上,浮于外。寒、热、虚、实,其辨证要从病因病机之复杂性上看,才能看透。后段揭示中风病的传变过程,由病邪之轻重,病位之浅深,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病情阶层。一、成因与辨证第2条

贼邪不泻:贼邪指伤人之邪气,如风邪、寒邪等。不泻是说邪气留于经络血脉,不能排出。喎僻:指口眼歪斜。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舌即难言:谓舌强,语言不清。【原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词解】【提要】本条论述中风的病因、病机和脉证。

【按语】【释义】

转下页

由于肝肾阴血亏损,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外,故脉浮。经络血脉中阴血不足,不能御邪,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邪气留于肌表经络血脉,故脉紧。风寒邪气在肌表,闭塞经脉,是病机进一步发展。邪气留而不去,或在左,或在右。邪气侵袭之侧,脉络闭塞,气血受伤,故筋缓而不用。无邪之侧,气血运行正常,正气独治,故筋拘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见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中风的辨证,病变轻浅者,邪中络脉,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以致肌肤麻木不仁。病变较重者,邪中经脉,经脉阻滞,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以致肢体重滞不易举动。病势更为深重者,是邪气传入于腑,如胃腑缓弛不用,胃中湿浊郁蒸,神失清灵,故不识人。病势最为深重者,邪气传入于脏,如邪气归心,乱其神明,则舌强难言,津液失摄而口中吐涎。

【释义】(接上页)

瘾疹:即风疹类疾病,由邪气闭于肌表,故时发时止。入中:指邪气内传,伤于脏腑。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第3条【原文】【词解】【提要】本条论述瘾诊和胸满等风病的病机“由于营血不足,脉行无力,得缓脉;卫气不足,温煦之气不及,脉行迟慢,得迟脉;营卫气血虚弱,故易感风邪。若有风邪中经,则气血欲行不能行,汗湿欲透不得透,风湿郁在肌表,可发生皮肤搔痒,风疹外出。若心之气血不足,邪气内传,中于心肺,使胸中气机不利,则胸胁胀满而短气。【释义】阴不涵阳,阴虚所生之热,五志所化之火,皆可上行于头,故临证多见寸脉大于尺脉。可知数脉是言其火热上行,多见头痛而晕,头目皆胀,足飘无力,所以脉微而数是中风病病机定音之词。二、脉症与鉴别

中风者正气已虚,肝肾阴血亏损,阳气不足,故脉来微弱。阴血不足,肝风易动,风燥化火,或五志化火,故脉数。火热灼液为痰,痹阻脉络,气血不能畅行,筋脉失养,故病变轻者出现一臂偏废;重者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而成半身不遂。本条论述中风的辨证【提要】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第1条

【词解】不遂:指指不能随意运动。【原文】

【释义】【按语】附方候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方续命汤三黄汤术附汤越婢加术汤

历节病命名

概念

历者,遍也,遍历之意;节者,关节也。因多个关节疼痛故名。

由肝肾先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所致,以遍历关节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留滞关节而发病。历节【病因】【症状】【传变

】日久不愈→邪气闭郁肢体关节→郁而化热→停湿留瘀

关节肿大疼痛等。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一、病因病机第4条【原文】【词解】【释义】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黄汗:汗出色黄之症状。

肝血肾气不足,肝血虚则脉弱,筋脉不强,肾气虚则脉沉,骨骼不坚。

筋骨不强的病人在汗出腠理开泄之时,又入冷水中,寒湿内侵,伤及血脉,浸淫筋骨,流入关节,气血不能运行,郁为湿热,故周身关节肿痛,又出黄汗,故名历节。【按语】

本条的主要精神,在于说明历节病的病机,乃肝肾先虚为病之本,寒湿外侵为病之标。其病虽留注筋骨,实与其所合之脏关系甚大,临证施治时,不可舍本求末。

提要本条论述历节的病因、病机和脉证。

【释义】胃中素有饮食积滞,湿热内蕴,故滑脉现于趺阳,是胃有湿热之征。脉浮多为风象,袭于腠理,内热外蒸而腠理开泄,故脉浮汗自出。若汗出当风或入水中浴,寒湿内侵,郁为湿热,风湿热邪阻于关节,可以成为历节病。【提要】论述胃有湿热,外感寒湿历节的病机。

【词解】趺阳脉:在足背上五寸骨间动脉处,即冲阳穴。可候胃气变化。

第5条【原文】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A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由于血气不足,故少阴脉弱。风邪乘虚而入,故少阴脉浮。风邪侵入,化热耗伤阴血,不能营养筋骨,筋脉躁急,故关节掣痛,不能屈伸。本证治法,当以养血活血,发散风热为主。【原文】

少阴脉:指手少阴神门脉,在掌后锐骨端陷中;足少阴太溪脉,在足内踝后五分陷中。

第6条本条论述血虚,风邪外侵的历节病病机。

【提要】【释义】【词解】

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词解】

盛人:指身体肥胖的人。

病人平素阳气不足,湿气较盛,所以短气。阳气不固,自汗出,汗出则腠理空虚,又饮酒出汗,腠理大开,风邪侵入,与湿邪相合,流入关节,阻碍气血运行,所以脉涩小,关节疼痛不可屈伸。本病当以温经复阳,祛风去湿之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提要论述历节病的病因和病机

。第7条

【原文】

以上三条皆论及历节的成因,虽各有所偏,但归纳起来,则里虚不足(包括肝肾精血亏虚及气虚)为内因、风寒湿侵袭为外因,汗出腠理开泄则为风寒湿侵袭创造了条件。【按语】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人之饮食,五味调和,可以养人,如偏嗜太过,或有不及,则可以致病。如过食酸则伤肝,伤筋,筋伤弛缓不用,运动无力,所以谓之泄。过食咸则伤肾,伤骨,骨伤痿弱不能行立,所以谓之枯。过食酸咸味,损伤肝肾,精竭血虚同时存在,谓之断泄。肝肾俱伤,气血亦因之而衰弱,营血卫气不能运行于三焦,身体四肢得不到营养,日渐羸瘦。湿浊留注于下,所以两脚肿大,关节疼痛,痛处黄汗出,郁而发热,是属历节病。若全身黄汗出,肿胀,胫冷,无痛楚,是为黄汗病。

三焦无所御:御作“统驭”、“统治”解;指营卫之气不能灌通三焦,空虚也。四属断绝:身体四肢的气血营养得不到供给。第9条本条论述过食酸咸,内伤肝肾所致的历节病。【提要】【释义】【原文】

【词解】“盛人脉涩小,短气”气虚气血

(7)“(脉)弱则血不足”血虚虚弱

(6)“(趺阳脉)滑则谷气实”胃有蕴热,再感风湿

(5)

原文分析

-1病因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肝肾先虚

(4)“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咸则伤骨,骨伤则痿”

――内伤肝肾

(9)内因外因“汗出入水中”寒湿外侵(4)“浮则汗自出”(5)“少阳脉浮…浮则为风”(6)

“饮酒汗出当风”(7)

风(寒湿)邪侵入病机:

“风血相搏”(6)风寒湿搏结于筋骨关节,邪气久恋

“枯泄相搏”(9)气血、肝肾更虚,筋骨关节肌肉失养【辨治要领与思路】1.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乃肝肾先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风寒湿邪外侵为病之标。

2.临证治疗时,当注意攻邪不可伤正,扶正不可留邪。原文分析-2

肝肾先虚筋骨脆弱“不通”、“不荣”

内因: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湿邪偏盛

外因:风寒湿邪侵袭

辨证:风湿相合风湿历节病寒湿相搏寒湿历节病

轻则伤津耗气,重则灼阴炼液寒湿凝滞痹阻关节经络化热化燥伤阴津凝为痰血滞成瘀阴虚内热复生历节病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示意图

“湿伤于下”

“湿流关节”

病机二、辨证论治1.风湿历节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第8条

【原文】

【词解】魁羸: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俱作:“魁羸(wāngléi)”,是指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温温:作蕴蕴解.谓心中郁热烦闷不舒。【提要】

本条论述风湿历节的辨证论治。

诸肢节疼痛——多个关节疼痛为主症

【病机】风湿合邪,流注关节特点: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身体魁羸——临床特征

肢体关节肿大、变形。身体羸瘦:《金鉴》“尪羸”

【病机】

湿流关节,风湿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渐次化热伤阴日久伤正,气血俱虚【解析】兼症

脚肿如脱

头眩

----【病机】风与湿邪上犯,清阳不升

短气

温温欲吐两脚肿甚

肿胀似与身体脱离感

【病机】湿邪下注,经脉不通

气机不利

【病机】湿阻中焦

胃失和降

--指心中郁郁不舒梭状指竹节趾鹰爪鼓槌风鹤膝风白虎历节骨痹、顽痹、尪痹〖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1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桂附伍用:祛风除湿以通脉温经行痹以助阳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

─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此三药合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2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发汗祛表里风湿〖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3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二药相伍:温阳除湿,止痹痛〖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4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知母:滋阴清热,润燥除烦〖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5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生白芍:养血柔肝,和血止痛,敛阴止汗。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6

君─桂枝、炮附子─温经通阳行痹臣─麻黄、防风─祛风除湿─白术─补脾益胃,运湿和中佐─知母、生白芍─养阴清热─生姜─和胃止呕使─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8

甘草与白芍相配:缓急止痛之力彰显,亦为仲景著名经方。〖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行痹养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8【辨治要领与思路】1.桂枝芍药知母汤为辨治风湿历节病的主方。2.本方用药特点:表里兼顾,切中病机。3.药物配伍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第10条【原文】

【提要】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的辨证论治2.寒湿历节(1)疼痛剧烈,动则尤甚点(2)关节屈伸不利(3)痛有定处,痛处寒凉(4)得寒则剧,得热则减病机:寒湿凝滞关节、筋脉,不通则痛【解析】病历节——辨病特点不可屈伸,疼痛——〖方药〗乌头汤

-1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药〗乌头汤

-2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

─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药相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方药〗乌头汤

-3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药〗乌头汤

-4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方药〗乌头汤

-5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药相协:补脾培中,扶正祛邪.〖方药〗乌头汤

-6君─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蜜─解乌头毒;延长疗效)臣─麻黄─宣散透表,以祛寒湿佐─黄芪─益气助阳蠲痹─芍药─和血敛阴使─炙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以利筋骨〖功效〗除湿止痛温经散寒

〖方药〗乌头汤

-7【辨治要领与思路】乌头汤为辨治寒湿历节病的主方。本方用药特点:温经散寒药须与补气养血药同用。为后世“从脾论治”历节病奠定理论基础。3.肝肾先虚为历节病的主要内因,篇中未出方治。

小结

中风病病因有外因诱发,气血两虚,肝阳上亢,痰浊内发。病机是经脉之气痹阻。辨证当分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更要详审虚、实、寒、热、痰。

历节病病因,内因方面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外因方面为汗出入水中,饮酒当风。但当外邪侵入后,正邪相争,可以寒化,可以热化,辨证方面分风湿与寒湿两大类。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历节,乌头汤治疗寒湿历节。扼要地指出了历节病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历节病病因,内因方面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外因方面为汗出入水中,饮酒当风。但当外邪侵入后,正邪相争,可以寒化,可以热化,辨证方面分风湿与寒湿两大类。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历节,乌头汤治疗寒湿历节。扼要地指出了历节病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概述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病。二者均属虚证,故合为一篇论述均属虚证【血痹】

【虚劳】病因: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症状: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鉴别:本病当于痹证相鉴别。(痹证以肢体筋骨疼痛为主症,是风寒湿邪所致。)病因: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疾患。病机: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治疗:补益脾肾。血痹病

凡是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外表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腠理不固,抗御病邪的能力薄弱;平素无事多思,卧时难以入眠辗转劝摇。稍有劳动,即体疲汗出,阳气更虚,虽感受微风,亦能引起疾病。由此可见,血痹的形成,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因,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所致。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是气虚血行不畅的反映;脉紧为外受风寒之征。由于受邪较浅,所以紧脉只出现于寸口和关上。血痹既然是血行不畅之因,实则由于阳气痹阻,所以用针刺法以引动阳气,阳气畅行则邪气去,邪去则脉和而不紧。如此,则血痹可愈。本条论述血痹的病因和脉象。【提要】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第1条

【词解】尊荣人:即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的人。【原文】

【释义】【血痹证治】

原文讲解-2第2条

身体不仁:局部肌肉麻木。【原文】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词解】【血痹证治】

【释义】

阴阳俱微是营卫气血的不足;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是阳气不足,阴血涩滞的表现。局部肌肉麻木为血痹的症状特征,与风痹的症状不同,前者以麻木为主,后者以疼痛为主。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行痹,即《灵枢》所说:“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意。方用黄芪补气,桂枝、芍药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提要】本条论述血痹的证治。

平人:这里是指从外形看来,好象无病,其实是内脏气血已经虚损。即《难经》所说:“脉病形不病”者。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虚劳病一、脉象

第3条【原文】【词解】【提要】论述虚劳病总的脉象

【释义】

脉大即大而无力,阴虚阳浮;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是精气内损的脉象,脉大与极虚,虽形态不同,但都是虚劳病的脉象,所以说:“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虚劳证治】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夹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第10条

【原文】

痹夹背行:指脊柱两旁有麻木感。马刀侠瘿:结核生于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名侠瘿,二者常相联系,或称为瘰疬。【提要】

论述脉大有虚寒、虚热的不同。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按之无力,为精气内衰,经脉失养,尤以肾虚者,膀胱之气亦不足,故脊背麻木;如腹中肠鸣,则为脾气虚寒,运化失职;如患马刀侠瘿,则为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与痰搏结所致,这三种病证,虽有虚寒、虚热挟痰的不同,但皆因劳得之。【释义】【词解】第12条【原文】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词解】漏下:非月经期间下血,淋漓不断。【中心思想】

论述精血亏损的虚劳脉象。【释义】

革脉包括弦大两象,但弦脉是按之不移,而革脉的弦,重按则减,所以说弦则为减;大脉是洪大有力,但革脉之大,是大而中空,类似芤象,所以说大则为芤。重按减弱的脉象主寒;大而中空的脉象主虚,这两种脉相结合同为革脉。所以说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革脉为外强中空,如按鼓皮,主精血亏损,故妇人见革脉是漏下或半产;男子见革脉为亡血或失精之患。二、辨证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第4条【原文】【释义】【提要】【词解】面色薄:指面色淡白而无华。卒喘悸:“卒”同“猝”。卒喘悸,谓病人稍一动作,即突然气喘、心悸。

【虚劳证治】

本条论述阴血不足的虚劳脉证。《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血虚不能荣于面,故面色白而无华;血虚不能养心,故心悸;阴血不足,则津亏,故口渴;失血者多见此证。肾虚不能纳气,故气喘。阴血不足则阳气浮越,故里虚亦可出现浮脉,但此脉浮为大而无力,不同于表证的脉浮而紧或浮而缓。(一)阴虚【原文】

【词解】

提要

商务总机【释义】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阴寒:阴指前阴。阴寒即前阴寒冷。酸削:指两腿酸痛消瘦。本条论述阴虚的虚劳证与季节的关系。阴虚则阳浮于外,故脉浮大;阴虚生热,四肢为诸阳之本,故手足烦热。春夏木火正盛,天阳助体阳,则阴愈虚,故病加重;秋冬金水相生,阳气内藏,故病减轻。由于阴损及阳,精关不固,故阴寒精自出。肾藏精而主骨,精失则肾虚,肾虚则骨弱,故两腿酸痛瘦削,不能行动。

第6条

……………二、辨证(二)阳虚

商务总机商务总机【原文】【释义】【提要】第11条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词解

脱气:在这里是指病机,即指阳气虚衰而言。

本条论述脾肾阳气虚衰的脉证。

脉沉小迟是脾肾阳虚的反应,肾气虚,则疾行气喘;阳虚则生寒,寒盛于外,则手足逆冷;脾胃阳虚,则腐熟和运化功能减退,所以腹满便溏,饮食不化。二、辨证(一)阴阳虚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虚劳病见到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又无外感寒热的症状,是气血两虚的征象。面白、时目瞑、兼衄是肝脾血虚所致;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是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所引起。凡此脉症,都属于虚劳的范围,所以说:“此为劳使之然”。【词解】

沉弦:沉取带弦而无力的脉象。

【释义】【提要】第5条本条论述气血两虚的虚劳脉症。

【原文】

本条从脉象论虚劳无子证。无子:不育证。

第7条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一作冷)【原文】

【词解】【提要】【释义】脉见此浮而无力兼涩者,是精气交亏的反应,所以精清不温,不能授胎。

真阳不足,则脉浮而弱;精少清冷,则脉涩。

第9条【原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词解】盗汗:寐则汗出,醒则自止,谓盗汗。【提要】

本条论述虚劳盗汗的脉象。【按语】

本条盗汗属阴阳气血皆虚,治方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如属阴虚火旺的盗汗,脉见浮数或弦细,症见舌红、心烦者,则可用当归六黄汤治疗。【释义】病者阴阳气血皆虚,故脉见虚弱细微,阳虚不固,阴虚不守,则容易发生盗汗。三、证治(一)阴虚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方: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第17条【原文】【词解】虚烦:虚热扰神所致心烦,称虚烦。【提要】本条论述虚劳的心烦失眠证治。【释义】本证由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所导致,肝阴不足则生内热,心血不足则神不内守,所以虚烦失眠,治以酸枣仁汤,方中用酸枣仁以养肝阴安肝魂;茯苓、甘草以宁心安神;知母以清虚热;川芎以理血疏肝,共奏养阴清热,安神宁心之效。【按语】《伤寒论》亦有虚烦不得眠,治以栀子豉汤,与本条不同,栀子豉汤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其病机为外感热病,因汗吐下而虚其胸胃,余热留恋不去,故有胸脘痞塞而按之濡,心中懊,舌苔薄黄而腻等兼证;本条之证则为虚劳肝病,以阴虚为主,兼有郁热,故常兼见情绪激动,头目昏眩,舌红少苔等症,应善于鉴别。

遗精的病人,由于经常梦遗失精,精液损耗太甚,阴损及阳,故少腹弦急,外阴部寒冷;精血衰少,不能上荣,故目眩发落,“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是插笔,指极虚芤迟的脉象,既能见于失精的病人,也可以见于亡血或下利清谷的患者。所谓“脉得诸芤动微紧”,是说或见芤动,或见微紧,并非四脉同见。由于阴阳两虚而失调。和阴阳止遗泄,当为首务,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如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精不致外泄。三、证治(二)阴阳两虚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词解】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梦交:夜梦性交。【原文】

第8条

【提要】

本条论述遗精的证治

。【释义】里急:指腹部有挛急感,按之不硬。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原文】【词解】【提要】本条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

【释义】

虚劳病乃因虚成损,积损成劳;往往阴虚及阳,或阳虚及阴,从而导致阴阳两虚之证。出现寒热错杂证候。如阴虚生热,则衄血,手足烦热,咽干口燥;阳虚生寒,则里急,腹中痛;心营不足则心悸;肾虚阴不能内守,则梦遗失精;气血虚衰不能营养四肢,则四肢酸疼,这些都是阴阳失调的虚象。因此治疗方法,就不能简单地以热治寒,以寒治热,《心典》谓:“欲求阴阳之和者,心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故小建中汤用甘草、大枣、胶饴之甘以建中而缓急;姜桂之辛以通阳调卫气;芍药之酸以收敛和营气。中气得立,升降得宜,阴阳得以协调,则寒热错杂之证可愈。第13条

里急是腹中拘急,诸不足是气血阴阳俱不足,故用小建中汤加黄芪补中益气以缓急迫。从加用黄芪推测,本证应有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等症。第14条

不足:指虚证。

【原文】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提要】

本条承上条继续论述阴阳两虚的证治。

【释义】【词解】【按语】

黄芪建中汤临床常用于脾胃虚寒的胃脘痛,症见面黄体瘦,饮食减少,脘痛绵绵,得食则轻,喜温喜按,舌质淡,舌苔薄白者疗效较好。第15条小便不利:小便失调。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本条论述肾气不足的虚劳证治。

【原文】【词解】【提要】

【释义】

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则腰痛;肾气不足,则膀胱气化不利,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故用八味肾气丸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气振奋,则诸症自愈。《来苏集》说:“此肾气丸纳桂、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