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B/30/wKhkGWVyXlWAU_v_AAFadne11g4087.jpg)
![《乡愁》公开课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B/30/wKhkGWVyXlWAU_v_AAFadne11g40872.jpg)
![《乡愁》公开课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B/30/wKhkGWVyXlWAU_v_AAFadne11g40873.jpg)
![《乡愁》公开课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B/30/wKhkGWVyXlWAU_v_AAFadne11g40874.jpg)
![《乡愁》公开课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B/30/wKhkGWVyXlWAU_v_AAFadne11g40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公开课课件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故乡的云》
2、投影一些有关乡愁的图片,配合着音乐教师深情地讲述:
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人余光中却在《乡愁》中用形象的语言抒发了这种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中去体会感受。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特点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28年生于台湾,1949年去台湾,由于现实的寂寞、痛苦、失望等,使诗人陷入了乡思乡愁的氛围之中。《乡愁》写于1972年。
三、感受诗歌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再读课文,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
4、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并背诵。
四、分析诗歌
1、精读课文,思考:
(1)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人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这些意象与乡愁有怎样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诗人由这些意象联想到了哪些情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邮票联想:小时候外出读书,常常要寄信向家里询问平安,后来母亲去世了,那一方邮票就成了母与子的沟通渠道。
船票联想:与妻子新婚不久,外出打工,与妻子分居两地,后来妻子去世了,那一纸船票就成了夫妻之间的连心锁。
坟墓联想:母亲去世了,“我”与母亲再也无法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就是母子的生死之隔。
海峡联想:现在,“我”与祖国大陆的沟通又多了一层障碍,“浅浅的海峡”造成了“我”与祖国深深的隔膜。
(3)四个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船票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海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
2、学生再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这首诗分为几部分?它们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乡关何处寄乡愁;第二部分写别离时刻溢乡愁;第三部分写坟墓内外融乡愁;第四部分写海峡两岸荡乡愁。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说明。
结构严谨整齐: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感情为纽带。各小节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排列得有条不紊。每段结束最后的一句恰到好处地由上段承接而下段,同时向中间推进一层。内容回环往复而且逐步加深。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风中蔓延。从而构成了回环美。通篇是美的。景美、意美、境美。支起全篇的主旋律就是美!给全诗定下一个凄美的调子就是美!首尾两节美余光中自己说:“纵笔到此,好像已经山穷水尽了。不想在这随手俯拾的行云流水之中,却凭空里的‘悠然接住了’‘一首美得让人心疼的诗’,这就是我的《乡愁》。”其实,凭空里接住的“一首美得让人心疼的诗”何止《乡愁》!他的整个诗情画意的妙笔华章都是美!《71关爱他人》公开课课件公开课课件《71关爱他人》公开课课件
一、背景分析
“关爱他人”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宝贵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学生将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关爱,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的含义,知道如何去关爱他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关爱他人。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力量,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和幸福。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1、教学内容:
(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如何去关爱他人;
(3)关爱的力量及实践方法。
2、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的含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2)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关爱的力量,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通过PPT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关爱的视频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30分钟):讲解关爱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关爱他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总结出关爱的力量及实践方法。
3、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4、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再次明确关爱的含义及实践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关爱他人。《变色龙》公开课课件一、导入本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变色龙》,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写的是俄国社会中发生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警官。这个小说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和作者对现实的态度。这个小说在情节上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小说。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
三、导读与点拨
一)整体感知(多媒体显示)
1、学生齐读感知(课件):小说最基本的特点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核心,那么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明确:这篇小说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主要人物,以他为中心安排了叶尔德林和赫留金、围观群众和小猎狗这些次要人物。
二)理清情节(多媒体显示)
1、学生回答问题: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请问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明确: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开端(1—5段)、发展(6—27段)、高潮(28—38段)、结局(39—40段)四个部分。
三)研读赏析(多媒体显示)
1、学生回答问题: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对比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点拨与明确:本文通过奥楚蔑洛夫对待赫留金被狗咬事件前后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同时还有奥楚蔑洛夫对待赫留金被狗咬事件前后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服装等方面的对比;围观群众面对同类遭遇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奥楚蔑洛夫的恐吓手段一次比一次残酷,而赫留金却不敢反抗,只能忍受等形成对比。这些对比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而且深刻地揭露了小说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第38段。教师范读课文第38段,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学生回答问题。
6、教师点拨与明确: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是让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到此结束,并让所有在场的人“饱受惊吓”,使读者进一步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这说明了作者对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和否定态度。《浪淘沙》公开课课件一、导入揭题
1、回顾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2、谈一谈黄河的印象,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生字词及诗句,质疑。
3、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4、简介背景,了解诗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画出节奏,多形式朗读。
3、观看黄河的视频,谈感受。
4、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讨论解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感悟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7、齐声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其他诗人所作的《浪淘沙》词。
2、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介绍黄河的短文。《七律长征》公开课课件《七律长征》公开课课件
一、说教材
《七律长征》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56个字,展现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是对长征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赞扬。诗中写到红军对长征途中困难的认识和态度,充分体现了红军指战员的乐观主义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七言律诗,感受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法与学法
1、直观教学法:由于对长征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长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他们理解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2、朗读指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这首七言律诗,帮助他们理解诗意,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启发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启发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5、创境拓展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学习生字、生词:通过朗读课文和生字、生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理解诗意: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诗意,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4、深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启发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为什么说“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和乌蒙山为什么会被红军看作是细浪和泥丸?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什么被称为暖和寒?岷山千里雪为什么会让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拓展思维: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如果你是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当时的领袖人物,你会如何指挥红军取得胜利?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6、小结全文:通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7、布置作业: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作业内容可以是抄写生字、生词、背诵课文或者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小作文等。《快与慢》课件公开课课件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比赛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看一场特别的比赛。
2、播放动画:《龟兔赛跑》
二、新授
1、同学们,在这场比赛中,兔子和乌龟有几次比赛的机会?
第一次比赛,兔子为什么会输给乌龟?
(兔子觉得自己跑得很快,所以它赢了。)
2、第二次比赛,兔子又输了,这次又是为什么?
(因为兔子觉得自己跑得很快,所以它又在睡觉。)
3、乌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一般违法与犯罪》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 线段的大小比较》听评课记录1
- 瑜伽健康活动赞助合同(2篇)
- 生态修复工程招标合同(2篇)
- 甲方因乙方责任解除合同范本(2篇)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2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听课评课记录1
- 七上 U2 过关单 (答案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递等式计算200道及答案
- 超高大截面框架柱成型质量控制
- GB 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 森林法讲解课件
-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课件
- 信用证审核课件
- 植物工厂,设计方案(精华)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课件
- 贷款新人电销话术表
- 音箱可靠性测试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