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1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2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3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4页
(河北专版)2019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七-解放战争(备用题库)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4主题七解放战争题组一内战爆发1.(2018湖南衡阳,9,2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答案A题干材料中“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指的是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故A项符合题意。2.(2018新疆,2,2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北伐战争 ②西安事变③黄埔军校建立 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情况。①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8年,②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③黄埔军校建立是在1924年,④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应该是③①②④,B项正确。3.(2018山西,8,2分)“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答案C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项。A、B两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动的主要战役,D项渡江战役直接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均与题目表述不符。4.(2017河南,7,1分)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答案C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5.(2016河南,6,1分)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答案A全面内战的爆发以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发生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可以判定只有A符合题意。6.(2016广东,12,3分)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答案C1947年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这张战争态势图上“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大别山”等信息可知C符合题意。10.(2017浙江杭州,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册材料三(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一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3分)(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结果是什么?(3分)(3)材料三“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哪一事件?简述其战略意义。(2分)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析(1)据材料一中“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可得出时间是1927年,而“第一次‘战斗’”则是指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即南昌起义。其“地位”结合所学回答。(2)材料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之后进行全面抗战的呼声,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结果可以是直接结果,如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可以是最终结果,如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据材料三可知,“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是指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题组二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2018云南,10,2分)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渡江战役的时间为1949年4月,排除④,故选B项。2.(2017山东青岛,27,1分)《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A.解放了东北全境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答案A题干中的“长春”“沈阳”“锦州”等均位于东北,联系所学可知相关战役是辽沈战役。故答案为A。3.(2017云南,12,2分)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转战陕北 B.百万雄师过大江C.淮海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信息的归纳整合能力,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项正确。4.(2017福建,15,2分)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A.北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答案A材料关键信息是“解放战争时期”“和平方式解放”。在平津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故选A。其余三座城市都是在人民解放军武力攻克下得以解放的。5.(2017山东潍坊,14,2分)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歌谣中,民众把米、布、被都用在支援解放军上,并把自己的孩子也送上战场,这充分说明了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的大力支援。歌谣中没有叙述解放军的作战情况和作战方针,也没有涉及国民党军的战斗力,故A、B、D均与题意不符,正确答案为C。6.(2016山东泰安,22,1分)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始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A排除;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排除B、C。年代尺中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因此,答案为D。7.(2016山东青岛,24,1分)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又一次主力决战。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答案D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解放华北全境的是平津战役,因此战役结果错误。8.(2016山东泰安,16,1分)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率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因此,答案为B。9.(2016福建福州,9,2分)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D据材料信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联系所学可知,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答案选D。10.(2015湖北襄阳,14,1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题中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故选D。11.(2014山东潍坊,10,2分)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答案D日历上的时间即1949年4月23日,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选D。12.(2014湖南衡阳,12,2分)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结合北平是在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史实可判断B项正确。13.(2016湖南邵阳,26,18分)(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230年,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二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鸡笼(今基隆)和淡水。1662年荷兰殖民总督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归祖国。1841年,英国侵略台湾鸡笼。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淡水等为通港口岸。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派军队侵犯台湾。1884年,法军攻打基隆、淡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侵占台湾;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摘编自《台湾历史的真相》材料三“台独”分子在台北街头搞所谓“台湾正名”闹剧,激起了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他们高举“反‘台独’、救台湾”“反失业、要工作”“反军购、要福利”等标语游行。——摘编自人民网(1)你从材料一中得到哪些有关台湾与大陆紧密联系的信息?(4分)(2)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答案(1)台南的“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