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概况资料_第1页
卢龙概况资料_第2页
卢龙概况资料_第3页
卢龙概况资料_第4页
卢龙概况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龙概况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明长城脚下,区位在北纬39º43′00″-40º08′42″,东经118º45′54″-119º08′06″之间。东西横距28公里,南北纵距47公里。县治古城历为郡州路府治所,明清时期为京东第一府,两京要塞,畿辅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周与五县为邻,东连抚宁,南接昌黎,西南隔滦河与滦县相望,西濒青龙河与迁安市为邻,北与青龙满族自治县以长城为界,东距秦皇岛市区82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32公里。卢龙县境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呈梯状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2.7-627米,绝对高差599.3米,最高点在刘家营乡北尖山槐,最低点在蛤泊乡闫深港村北深水港。全域主要分低山、丘陵、平原和盆地四种地貌类型,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中、北部,面积118294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1.1%;平原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面积197562亩;盆地主要为西洋河扇形盆地,面积36602亩。卢龙县属多山的丘陵县,境内山峦丛杂绵亘,起伏络绎不绝。其北部的燕山支脉--都山山脉,西至北京市密云县,东至辽宁省绥中市,经遵化、迁安、卢龙、抚宁北部边界,昔日将此山脉总称为卢龙塞。卢龙县境北部的几条山脉,均可称为都山的支脉。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0.6摄氏度,积温4010摄氏度,年均降水量724.5毫米,相对湿度59%,平均日照2739小时,无霜期180天,昼夜温差较大。土质多为褐色砾质或砂质壤土,通透性好,酸碱度中性偏酸,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铁、锌等矿物质。卢龙县境内主要为滦河、西洋河、饮马河3水系18条河流,分布于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构成。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437万m³,地下水9441万m³。现有水库121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1座,小(二)型水库100座,总库容5746万m³。现有塘坝216座,控制流域面积46.36平方公里,蓄水池128座。卢龙县现辖6镇6乡,548个村民委员会,42万人口,总面积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6镇即卢龙镇(辖80个行政村);燕河营镇(辖35个行政村);双望镇(辖45个行政村);刘田各庄镇(辖76个行政村);石门镇(辖49个行政村);潘庄镇(辖27个行政村)。6乡即:陈官屯乡(辖34个行政村);蛤泊乡(辖41个行政村);木井乡(辖55个行政村);印庄乡(辖40个行政村);刘家营乡(辖15个行政村);下寨乡(辖3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卢龙镇。卢龙县交通便利。北京--哈尔滨,北京--秦皇岛电气化铁路,大同--秦皇岛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县乡两级柏油公路交织成网,102、205国道、京沈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卢龙县距秦皇岛港、山海关机场分别为70、80公里的路程,更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捷条件。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孤竹国算起,已有3600年的历史,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孤竹文化。夷齐让国、老马识途、李广射虎等历史故事以及陀罗尼经幢、明代长城、白衣庵等文物古迹都昭示出了卢龙历史的灿烂辉煌。孤竹古国、夷齐故里、乒乓之乡、诗词大县、革命老区等系列美誉,为卢龙人留下了可圈可点的记忆。殷商时期卢龙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1928年直辖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1983年5月始,属秦皇岛市管辖。2008年卢龙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1691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0283万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9032万元,增长14.7%;完成财政收入18029万元,上年增长5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6元,比上年增长5.9%;农业总产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县甘薯种植面积25.1万亩,鲜薯产量468315公斤,生产淀粉93663吨。果品产量116019吨,比上年增长3.3%。酒葡萄产地1.88万亩,产量达到2.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税3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在第六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卢龙县“一奇”淀粉、粉条被评为优秀农产品。这是“一奇”产品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农产品。卢龙在经济上如此态势的形成,来源于科学发展的谋篇布局。锁定项目建设:以几个工业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择优发展工业项目,着力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用项目建设总揽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兴办文化旅游:凭借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进而勃兴文化产业,实现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得益于政府引导和商家青睐,卢龙旅游已呈现大气开局。拓展现代农业:扩大酒葡萄、甘薯、蔬菜、石门核桃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引进和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与文化、旅游、科技、商贸等领域有机衔接,从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催生商贸物流:以冀东商贸物流中心、规划中的龙城红酒交易中心、名校——卢龙中学的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县里一个只有170多户人家的小村,已培养出180名大学生。陀罗尼经幢下,村民刘宝义把陋室变成了展馆,墙上贴有文字、图片,炕上摆着各种实物,卢龙历史在他口中如数家珍。“夷齐读书处”所在的高各庄村及一个邻村,出了两位正厅级干部,均以儒雅博学而受人敬重。卢龙人常常携子到“夷齐读书处”拜谒圣贤,因为他们坚信——圣贤福佑,学有所成。近年来,卢龙县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特有自然资源,腾起文化和旅游两大龙头,擦亮了文化旅游品牌。卢龙坐落在明代长城脚下,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秦皇岛卢龙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制定了"挖掘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开发特色文化、兴办文化产业"的思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经济成为文化支撑的目标。该县自2003年启动乡村旅游,现在已开发谋划了以鲍子沟、柳河北山、段家沟、桃林口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旅游,以杏山欧式生态观光园、青龙河流域旅游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体验旅游,以古城开发、东山公园建设、燕河红山、夷齐读书处开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通过举办农家饭庄厨艺大赛、巾帼文明庭院评比、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行为,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对全县60多家农家饭庄实行严格验收、挂牌管理,并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特色,通过采摘节、大型会议有重点地邀请旅行社老总现场参观体验,分别在秦皇岛、唐山举办旅游推介会,借助新闻媒体宣传促销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全力推介乡村旅游景点。"老马识途出旱海、李广射虎金石开"等"卢龙旅游十大怪"引起广大网友和读者对卢龙旅游的浓厚兴趣,大大提升了卢龙县在外界的知名度。旅游的终极需求是文化,卢龙的特色资源是文化,这昭示着卢龙的旅游主打是文化。以文脉梳理寻求高端,以文化创意谋划项目,以文化运作巧夺先声,以文化内涵吸引游客,以文化转化赢得财富,以文化产业富民强县,从高端起步、从无中生有,已成为卢龙旅游抢占商机、出奇制胜的现实选择。卢龙依照“突出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两大景区,做美青龙河畔”的既定思路,抓住和利用京津旅游半径的区位优势和秦皇岛“旅游立市”的战略机遇,把旅游业摆到牵动全局的战略高度,加大旅游项目以及相关产业项目的建设力度,朝着旅游产业化、产业旅游化的方向挺进。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卢龙旅游正着力打造“东方德源、拜学圣地、秦皇岛旅游门户集散地、红酒休闲之都”。卢龙旅游产业板块发展格局,具体体现为“12345”,即:“一大品牌中心(德源文化中心,以古城区“东方德源”项目为核心区域);两条纵深地带(青龙河一线高端旅游发展带,卢昌线国际田园旅游发展带);三大动感片区(古城文化旅游区:主要包括东山和西街区。柳河山谷酒堡酒庄度假区:主要包括刘田各庄镇和蛤泊乡。亲水长城休闲区:以山水边城桃林口为主,包括长城沿线的乡镇);四大特色基地(书院山拜学圣地、柳河北山红色及长寿基地、红山民俗文化基地、龙城红酒交易基地)”;五大品位庄园(孙田庄大学生村、首阳山绿色庄园、莲花山庄、六峪山庄、重峪口长城庄园)。花香蝶自来,树美凤乐栖。靓丽的文化旅游招牌逐渐产生"磁石效应",更多客商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卢龙,开发卢龙丰富的宝藏。蛤泊乡鲍子沟的葡萄采摘文化游引来了八方客,群众增收8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3年翻了3番,达到1万元;刘田各庄镇迎宾酒业生产的"永平府"干红葡萄酒及系列白酒迅速占领市场,受到用户的青睐;燕河营镇永平府食品厂的特色小菜,摆上了唐、秦等地市民的餐桌;台商黄新先生投资3000万元的"富爸爸"杏山欧式生态观光园项目落户该县;高尔夫球场项目、桃林口旅游开发项目和高科技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