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静夜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7静夜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7静夜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静夜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并学会书写课文所要求必须掌握的生字。

2.从古文字入手,切实理解生字含义,并学会运用生字,能够组词造句。

3.通过掌握生字及其意义,从而理解古诗含义,能够熟读并背诵古诗。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让学生们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古文字切入,识记所学生字,并掌握字词含义。

难点

1、学会运用生字,能够灵活组词造句,以及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2、理解古诗意义,熟读并背诵古诗,领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个人在做什么?由此引入诗歌讲解。

二、背景介绍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诗歌创作背景

《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三、文本通读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静夜思》的朗诵录音,给生字注音,然后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四、识字

1.思

“思”的古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囟"(读“信”音)字的象形,“囟"即“囟门”,是指一周岁或一周岁半以前的婴儿的脑袋。下部为“心"字的省略象形。在脑袋和心里所想便是“思”。

2.床

床是形声字,从木,爿(chuáng)声。古人睡的大多是木床,“爿(chuáng)"是竖着的床。

3.明

明,会意字。在字形上,早期甲骨文中的“明”字由“日"“夕(月)”组成,表示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之意。

4.月

月,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因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与“日"对照,所以古人造字时,字形像半月之形,表示“月亮”之意。

5.霜

霜,由来自天上的水汽的“雨"和表示植物枯败倒垂的倒写的“毛”组成,指零度以下的低温中,接近地面的空气所含水汽凝结的白色晶体,类似薄雪,导致植物的枯败。

6.头

“头"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金文。本为形声字,从页(原读作xié),豆声。“页”本义指牛羊的脑袋,后来泛指动物和人类的头。

五、古诗理解

诗歌意象:床、明月、地上霜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意象,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写这首诗时的画面。

【思考】地上霜是什么?

地上霜其实是洒在地上的月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六、课堂小结

《静夜思》描绘了一幅作者望着床前的月光,不由地联想到寒冷的霜的画面,月光和冷霜都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清冷,表达了作者孤身一人的悲凉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古文字入手,更好地识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