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新材料概述 PAGEREFToc343080598\h41、新材料整体定义 PAGEREFToc343080599\h42、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PAGEREFToc343080600\h53、新材料的分类方法 PAGEREFToc343080601\h7二、金属结构材料 PAGEREFToc343080602\h81、高品质特殊钢 PAGEREFToc343080603\h82、钛合金类 PAGEREFToc343080604\h153、锆合金类 PAGEREFToc343080605\h194、镁铝轻质合金 PAGEREFToc343080606\h215、硬质合金 PAGEREFToc343080607\h26三、金属功能材料 PAGEREFToc343080608\h271、稀土永磁材料 PAGEREFToc343080609\h272、金属能源材料 PAGEREFToc343080610\h303、其他金属功能材料 PAGEREFToc343080611\h32四、无机非金属材料 PAGEREFToc343080612\h331、新型陶瓷材料 PAGEREFToc343080613\h332、光导纤维 PAGEREFToc343080614\h343、特种玻璃 PAGEREFToc343080615\h34五、有机高分子材料 PAGEREFToc343080616\h351、高分子分离膜 PAGEREFToc343080617\h362、特种橡胶 PAGEREFToc343080618\h363、工程塑料 PAGEREFToc343080619\h37六、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0\h371、树脂基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1\h372、金属基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2\h40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3\h424、碳碳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4\h43七、生物医疗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5\h441、医用金属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6\h452、医用高分子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7\h463、医用无机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8\h464、医用复合材料 PAGEREFToc343080629\h47一、新材料概述1、新材料整体定义新材料,是指使用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生产加工或合成出的具备优于传统材料性能的新型材料。按照工业与信息化部《新材料十四五规划》文件定义,新材料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发展的概念: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而新材料行业,则指的是新材料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应用有关的产业集合,对其他多个领域的发展具备引领、支撑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能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等多个下游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是最具推动力的共性基础产业:2、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材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公元前3000-5000年期间即有人类使用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的历史,按照材料发展的脉络和水平,可以将整个材料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材料行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材料科学的进步,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也对新型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巨大推动,与此同时,下游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能源科技、信息产业对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新材料主要的发展趋势在于如下的几个方面:多个基础学科交叉带来新的材料研发方法和理念,使得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上下游之间不断整合。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环保材料更加受到重视,其余材料的节能环保特性也日益突出。新材料更多地向智能化、多功能化转变,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向微观尺度不断延伸,材料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合成工艺不断发展,粉末冶金、热等静压等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发展。目前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础学科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新材料行业发展,政府在产业政策、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予以扶持,同时制定了行业发展目标:1)按照我国有关部分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行业要达到总产值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5%以上,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要占销售收入5%;2)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3、新材料的分类方法新材料包含了上万种材料的细分品种,如何进行合理、清晰的分类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组成成分分类、功能分类等,首先是按照组成成分分类,可将其分为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有机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四大类。其次,是按照构成结构来分类,可分为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三大类。二、金属结构材料是指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包括高品质特殊钢、钛合金类、锆合金类、镁铝轻型合金类、硬质合金等。1、高品质特殊钢特钢是相对于普钢而言的,也称特殊钢或特殊质量钢。由于在冶炼过程中加入较多的合金元素,并采用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特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以及机械性能明显优于普钢,从而在汽车、机械、化工、船舶、铁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钢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自07年以来特钢的增速明显高于普钢,占比快速提升;而特钢产品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合金钢占比在08、09年均大幅增加。特钢的分类方法有多种,首先是按成份划分,分为特殊质量非合金钢、特殊质量低合金钢、特殊质量合金钢和不锈钢,低合金钢与合金钢的区别在于合金元素含量(以5%为界),不锈钢本属合金钢,因其重要性而单列一类。按照用途分类,也是最常见的分类,特钢包括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冷镦钢、特种合金等。也可以按照交货状态分类,主要包括棒材、线材、板带材和管材,其中棒线材占大多数,国内该比例超过60%,板带材和管材分别用于生产各种合金钢板和钢管。与普钢产品大量应用于建筑业不同,特钢产品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以不同钢种为例,结构钢用于各类工业机械传动件、紧固件、结构件等;轴承钢用于生产机械用滚珠、轴承和轴承套;工模具钢用来制造各类切削刀具、刃具、量具及模具;特种合金是满足特殊性能要求的合金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军工产品中。从材型上看,除结构钢大多为板材或锻件外,其它品种多为棒线材形式交货。世界主要特钢生产国有瑞典、日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总计占据全球90%以上特钢贸易份额。瑞典是世界上特钢占比最高的国家,以高度专业化生产著称;日本特钢代表世界最高水平,产品高端比例大,综合竞争力强;除此之外,德国的轴承钢、法国的不锈钢、西班牙的汽车用钢等也具有较高知名度。各国特钢工业都是在汽车、机械、造船、国防军工等重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或更早时已发展成熟,但目前整体实力仍在不断增强。我国特钢最初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配套而建,近十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壮大快速发展。2023年全年特钢产量4502万吨,占世界比例大约为15-20%。目前国内主要的特钢企业有32家(特钢协会会员单位),承担我国60%以上的特钢生产任务,其余部分由普特结合的大钢企和为数众多的小民企完成。处于龙头地位的包括东北特钢、中信特钢、石钢、宝钢特钢和淮钢等5家大型综合性企业以及太钢(不锈钢)、舞钢(合金钢板)、天管(钢管)等3家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华东、东北、华中等经济活跃或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当然随着制造业升级,对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材料要求更加苛刻,特钢对质量及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新兴产业更是未来特钢重要的应用领域。不仅如此,随着特钢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也在加快,“新材料之路”愈加明显,其它新材料将随着特钢的技术发展,在新兴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应的上市公司为钢研高纳、抚顺特钢、大冶特钢、西宁特钢、方大特钢、中原特钢。1)钢研高纳(300034.SZ):主要从事航空航天材料中高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新型高温合金三大细分领域,是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温材料重要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内电力工业用高温材料的重要供应商,目前是国内高端和新型高温材料制品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多个细分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抚顺特钢(600399.SH):是东北特钢集团旗下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使用特殊钢料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作为在新中国冶金史上曾创造过诸多第一的老牌特钢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和一流的特种冶炼、锻造生产能力。3)大冶特钢(000708.SZ):主要生产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钢、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材,拥有800多个品种,1800多种规格。生产产品主要向汽车、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机械制造、铁路运输等行业以及航海、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服务。公司特钢产品品种多,规格全,应用范围覆盖军用、民用各个领域。4)西宁特钢(600117.SH):资源型百万吨精品特钢生产企业,目前已形成年产铁100万吨、钢120万吨、钢材110万吨、焦煤120万吨、焦炭70万吨、采选铁矿360万吨、铁精粉12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5)方大特钢(600507.SH):国内弹簧扁钢和汽车板簧的龙头企业,目前具备300万吨生铁、33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弹簧扁钢及汽车板簧、螺纹钢和高速线材、大盘卷及汽车稳定杆等配件三大部分的产品。6)中原特钢(002423.SZ):主要从事工业专用装备及大型特殊钢精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目前拥有从熔炼、锻造、热处理到机械加工完整生产线的大型锻件生产企业,主要服务于石油、电力、船舶、冶金、机械等重大装备制造业,未来将受益于油气开采、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2、钛合金类钛是一种金属元素,常温下呈灰色,其比强度为金属之首,是不锈钢的3倍、是铝合金的1.3倍,且具有1668±4℃的高熔点。在空气中,钛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极薄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膜能够抵御王水、绝大多数强酸强碱的腐蚀。钛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质,即同素异构体:低于882℃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α钛;在882℃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利用钛的上述两种结构的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相变温度及相分含量逐渐改变而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titaniumalloys)。室温下,钛合金有三种基体组织,钛合金也就分为以下三类:α合金,(α+β)合金和β合金。国内分别以TA、TC、TB表示。正是基于上述独特的物理性质,钛及钛合金具备了一系列优良的性能:1950年美国首次在军用战斗机上将钛合金用作非承力构件,后来钛合金更加广泛地应用在民用飞机上。且随着民用客机的不断发展和性能提升,使用钛合金材料的比例也逐渐提高:未来我国随着民航运输量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航空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国内、国外对民用客机需求量也将不断提升,因此除了单架客机使用钛合金比例提升外,飞机制造量也将上升,未来客机领域对钛合金需求量将逐渐提升。钛合金除了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外,主要的下游需求还包括汽车、海水淡化、舰艇船舶建造和生物医疗材料。在汽车领域,钛合金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类是用来减少内燃机往复运动件的质量,该部件质量的减轻可以大幅降低能耗,主要包括阀门、阀簧、阀簧承座、连杆等部件;第二类即用来减轻汽车总重量,主要是底盘部分,包括弹簧、排气系统、半轴和紧固件等。图13汽车部件中钛合金材料的应用实际上钛合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发展比较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即成本问题,钛合金的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均相对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要的发展方向为:改进钛金属的提炼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铁元素作为钛合金的合金元素,替代目前常用的较为昂贵的钒、铝。采用粉末冶金、激光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等先进加工技术提高加工效率、生产形状复杂、特殊的部件,降低成本。在海水淡化方面,钛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海水管道、冷凝器、热交换器等部件,主要是因为海水具有较高的腐蚀性,使用普碳钢或者不锈钢生产上述部件,海水流通时会对管材产生严重腐蚀,显著降低使用寿命,导致部件的更换次数增加、停工频繁,带来巨大的成本增幅。除了海水淡化外,电站冷凝器、化学工业、海洋舰艇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都需要大量钛材使用,其主要价值都是在于抗腐蚀性能。有关上市公司主要为宝钛股份、嘉宝集团:1)宝钛股份(600456.SH):国内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生产科研基地,2023年钛合金材料销售近18000吨,囊括海绵钛、管材、板材、棒材等多种产品,同时公司还涉及镍合金、锆合金和复合材料领域。2)嘉宝集团(600622.SH):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涉及地产和物业租赁、电子元件和特殊光源等业务,其中公司近年来开始进入钛合金管材领域。3、锆合金类锆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密度为6.49g/cm3,熔点可达1852±2℃。锆的表面能够形成一层氧化膜,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锆金属也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性能。以金属锆为基体元素同时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被称为锆合金,其具有较低的原子热中子吸收截面,以及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因此被用于水冷反应堆堆芯结构材料等核电领域,这一下游是锆合金的最大应用,此外,锆合金也被应用于制作耐蚀部件和制药器件、发光材料、消气材料,氯氧化锆、二氧化锆、硅酸锆等也被用于耐火材料、陶瓷生产和其他多种工业用途。其中,锆金属和锆合金材料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如下两部分:核级锆,主要用于核电站、核动力舰艇的反应堆的构件材料、核燃料包壳等;工业锆,主要用于化工设备、制药器件等。其中目前国内较为稀缺、生产技术工艺最复杂的为核级锆。生产核级锆首先需要从锆矿石中提炼锆金属,然后经过熔铸、锻造、热挤、冷加工和精整。其中,生产锆金属需要的主要工艺如下:目前我国的氯氧化锆产量居世界首位,占据全球90%以上的产量,生产高端锆合金的主要瓶颈在于使用金属锆加工成成品核级锆材。目前我国现已商业运营、即将商业运营的核电站中,大量使用了进口锆合金材料,如大亚湾18个换料燃料组件用的法国M5,岭澳和秦山二期燃料组件使用的法国低锡Zr-4和发展用M5,田湾核电站使用的俄罗斯Zr-1Nb等。未来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和国产化替代进口逐步推进,锆合金材料的需求将逐步提升。4、镁铝轻质合金镁、铝类合金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业和民用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合金材料之一,由于该两类合金材料具有相对较轻的密度,又被称为轻质合金。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其密度仅为2.702g/cm3,熔点为660℃,能在空气中和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在大气中是抗腐蚀的。此外,铝还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导电性、无磁性和高塑性。纯铝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领域:纯铝的应用主要为科研、化工、电子、食品等,如化工设备、食品软管、热交换器、电解电容器箔等;超高纯铝的应用主要为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包括半导体制造业用溅射靶材、集成电路配线、超导电缆稳定化材料等;由于纯铝的强度、硬度相对不高,为了获取更好的力学性能,在铝中添加多种合金元素以获取需要的性能:铝合金按照加工方式可以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前者主要用作轧制、锻造,后者则主要用作铸造。按照国际通用的合金命名系统,铝合金被划分为7个系列:铝合金在应用初期主要用于军用飞机制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铝合金开始逐步进入民用领域,一系列新型合金研发成功,目前是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铝合金的应用主要包括:1)导弹、火箭、飞机和其他航天器的结构材料,2)装甲、坦克、舰艇等国防军工领域,3)汽车、轻轨列车、高速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制造,4)建筑、机械等其他领域。其中,未来发展较为乐观应为民用飞机制造和汽车、轻轨列车、高速列车的制造。民用飞机、军用飞机中尽管近年来复合材料、钛金属材料逐步开始应用,但是总体使用量最大的仍是铝合金材料,如结构柳钉、结构件、蒙皮、隔框、翼肋、起落架等。汽车和轻轨列车、高速列车建造也是铝合金未来重要的下游应用之一,其符合节能减排的必然趋势和国家战略:按照美国铝协会的统计数据,汽车上每使用0.45千克铝就可减轻车重1千克,理论上的全铝汽车可相对钢制汽车减轻40%左右。对于一辆1300千克重的轿车,若重量减轻10%,其燃油消耗可降低8%。此外,在轻轨列车和高速列车领域,受益于我国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高速铁路建设推进,未来列车需求量非常可观。其中,铝型材等合金材料也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可以大幅减轻车体重量:因此,轻轨列车、高速列车对铝合金材料、尤其是大型铝型材的需求将较为乐观。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极低的密度1.8g/cm3,仅为铝的三分之二,是铁的四分之一,同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耐腐蚀性能良好。目前应用最广的镁铝合金,其次为镁锰合金、镁锌锆合金等。镁合金的下游应用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汽车壳体类,如离合器壳体、阀盖、仪表板、变速箱体、发动机前盖等;支架类,如方向盘、转向支架、刹车支架、车镜支架等,受限于镁合金的性能和成本相对铝合金、钛合金不具有明显优势,该领域需求发展速度不大。手机、笔记本电脑的壳体、支撑框架,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的外壳、散热部件等。因此,镁合金的下游发展主要取决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情况,未来大概率属于稳定增长趋势。5、硬质合金硬质合金是指主要应用于现代工具材料、耐磨材料、高温和耐腐蚀材料的合金材料,主要分为钨钴类合金、钨钛钴类合金、钢结硬质合金、碳化钛基合金等,其主要性能在于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弹性模量、高抗压强度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硬质合金的出现对金属切削加工工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是工具材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幅提高工具寿命、金属切削速度和地壳钻进速度;2)提高被加工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滑度,同时可以加工高速钢难以加工的耐热合金、特硬铸铁等材料;3)可以制造某些耐腐蚀、耐高温的零件,提高机械和仪器的使用寿命。我国硬质合金产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我国主要的硬质合金企业包括株洲硬质合金、自贡硬质合金等:图18我国主要硬质合金企业产量、出口量(2023)目前我国硬质合金的使用主要分布在切削工具、地矿勘探、耐磨零件、混合料和无磁硬质合金等其他领域。各领域主要的占比如下:目前我国硬质合金生产能力占全球总产能的30%以上,产能在体量上并不存在大的缺口,目前主要瓶颈在于国内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合金,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目前我国仍需每年从国外进口部分硬质合金,且进口部分多为高端的数控机床配套的切削刀片,价格较高,因此未来我国硬质合金需重点突破高端品种,占据高附加值产品的有利竞争地位。三、金属功能材料1、稀土永磁材料磁体是重要的功能材料,通过其磁性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电磁学的多项功能,随着材料科技的演进,磁体技术得到了不断突破,其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磁体性能的提升,包括矫顽力、剩磁等核心参数,其次是磁体制造成本的改变,再次是生产工艺的改革。钕铁硼磁体是日本住友特殊金属的佐川真人等利用粉末冶金技术,于1983年首次制备成功,随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开发了以Nd2Fe14B相为基础的适用磁体,开启了工业化应用。其在问世后的30年内,磁体性能不断提高,目前能够达到448KJ/m3,距离理论最大磁能积尚有一定空间,这一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稳定。钕铁硼磁体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烧结磁体和粘结磁体:烧结钕铁硼磁体是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熔炼后的合金制成粉末并在磁场中压制成压坯,压坯在惰性气体或真空中烧结达到致密化,而为了提高磁体的矫顽力,通常还要进行时效热处理。粘结钕铁硼磁体是将钕铁硼永磁粉末与树脂混合,在磁场中压制成型。烧结钕铁硼磁体具有磁能积大、尺寸和尺寸公差较大的特性,因此多用于电机领域,如风力发电机组、汽车电机、节能电梯、变频空调压缩机等领域。粘结钕铁硼磁体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尺寸精度高,适用于电子产品和微型电机,如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手机、家用电器等。粘结与烧结钕铁硼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有三:工艺、成本、性能。粘结钕铁硼在工艺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在成本与性能上有着相对劣势。工艺优势:粘结工艺加工的钕铁硼(1)可制成复杂形状、可与其他元件合成一体;(2)磁性能一致性好,磁性均匀;(3)磁体外观尺寸精确,不需要后续加工。成本劣势:粘结钕铁硼上游磁粉——MQ粉的专利为MQI(麦格昆磁公司)所有。由于磁体主要应用地欧美与日本都在该公司专利覆盖范围之内,所以目前MQ粉供应被MQI所垄断。由于MQI公司采取高价策略,以至于中国粘结磁粉接近于烧结磁体价格,粘结磁体价格更是曾经长期高出烧结磁体40%。粘结钕铁硼在成本上有着巨大的劣势。性能劣势:粘结钕铁硼在磁体性能上落后于烧结钕铁硼。各向同性粘结钕铁硼的磁能积不到烧结磁体的1/3,磁剩也不到烧结磁体的1/2。目前世界上除了烧结和粘结之外,能够大规模生产钕铁硼磁体的工艺还有一种,即热压法,但目前该方法仅有欧洲等部分国家使用,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且无法生产环状等复杂的磁体,应用范围有限。我们认为,根据烧结、粘结两种生产工艺来看,烧结磁体的下游更加贴近国家发展战略和长期必然趋势:节能减排,客观上要求工业电机、楼宇用电、汽车的节能降耗将得到扶持和发展,其对应的钕铁硼节能电机、节能电梯和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混动)、都将是长期趋势向上的子行业,而这些领域无一例外地需要烧结钕铁硼磁体;清洁能源,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化石能源的难以为继,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永续性和清洁性将得到逐步发展,风电、太阳能、海洋发电等都是重要的发展发方向,其中风电领域仍是烧结钕铁硼磁体的重要下游之一。下游领域具有明显的成长性,这是钕铁硼磁体需求增长的最有力支撑。我们认为可关注的公司为:正海磁材(300224.SZ):我国烧结钕铁硼磁体的龙头企业,专注于高端钕铁硼磁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23起在国内率先开始生产;下游客户主要包括风电、节能电梯、变频空调压缩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EPS系统等。公司定位高端工业电机、逐步建立上游资源保障,国际客户认证等前期工作已经展开,2023年专利到期后将享受出口红利。2、金属能源材料能源材料,广义上来说能源工业及能源技术所需的材料都可称为能源材料,但是从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范畴来说,主要指的是新能源领域应用的材料,即新能源材料,其主要解决的是三个问题:能把原来使用的传统能源转化为新能源;可提高贮能效率、有效地进行能量转换;可以增加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其中金属类的能源材料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储氢材料、电池材料等。在此我们重点阐述储氢材料。储氢材料是指为了解决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通过与氢气的吸收、吸附或化学可逆反应实现氢气高效储存的新型材料,可以分为活性炭、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合金化合物四大类。储氢合金要达到尽可能高效的实用目的,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性能要求:储氢量大、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吸氢和放氢速度快;氢化物生成热小,容易活化;化学稳定性好,易于运输储存;原料来源广、成本较低,操作简便。目前,主流的储氢合金材料包括如下几种:稀土镧镍系、镁系、钛铁系、钛/锆系。其性能情况如下表:使用储氢合金可以极大地提高储氢效率、减少需要占用的体积:3、其他金属功能材料除了上述的金属功能材料外,还有多种,包括催化净化材料、超导材料、信息材料等,其主要情况如下: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其具有两大基本性能——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可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超导体、化合物超导体、超导陶瓷,其中合金超导体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功能材料,可应用于电机、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大容量输电等。催化净化材料:用于实现将汽车尾气、化工废气等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转化为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的气体,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包括金属铂、铑、钯和稀土材料。信息材料: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和显示材料,其中多个细分领域都有金属材料的应用,如金属应变电阻材料、光学敏感材料、磁粉、晶态磁性合金、非晶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其他金属功能材料:记忆合金、电热合金等,在此不详细阐述。四、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与硅酸盐、钛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料。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等,而目前随着材料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得到快速发展,如特种玻璃、新型陶瓷、光纤材料等。1、新型陶瓷材料包括新型结构陶瓷、新型功能陶瓷两大类:1)新型结构陶瓷:多个方面的力学性能相对传统陶瓷大幅提高,如强度、硬度、抗腐蚀、耐高温能力等,尤其是在克服传统陶瓷的致命问题脆性上具有很大改进。按照组成成分,可以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硅化物陶瓷等。除此之外,较为常用的新型结构陶瓷还包括氮化硼陶瓷、碳化硼陶瓷、氧化锆陶瓷、碳化硅陶瓷等。2)新型功能陶瓷:是以电、磁、光、声、热等信息的检测、转换、耦合、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为其特征的新型材料,在微电子、激光、信息处理、建筑、电力等领域应用广泛。2、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即光纤,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效应来传导光线的透明度极高的玻璃微丝,将多根经过技术处理的光纤缠绕在一起,即形成光缆。3、特种玻璃传统玻璃主要应用于民用建筑领域,而近年来具有特殊功能的玻璃材料不断出现,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低辐射镀膜玻璃:又被称为Low-E玻璃,能够有效降低辐射传热,达到节能60%以上的效果。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相当于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能耗已经占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节能任务艰巨。目前我国低辐射镀膜玻璃覆盖率不足5%,未来市场空间巨大。2)光电-建筑一体化TCO镀膜玻璃:太阳能玻璃主要指用于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组件的封装或盖板玻璃,其中光伏发电组件可分为晶体硅、非晶硅薄膜两类,前者使用的是太阳能超白压花玻璃,后者主要是超白浮法玻璃。而光电-建筑一体化的玻璃幕墙可以有效利用幕墙、屋顶、采光顶等,实现太阳能发电,同时减少土地占用,非晶硅薄膜玻璃因其良好的弱光性、美观性而成为该类设施的首先材料。目前该类镀膜技术为国外厂家垄断,国内仅有南玻集团具备一定产能,未来市场空间将随着技术成熟度和政策推动而释放。3)除此之外,特种玻璃还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防火玻璃、智能玻璃等。除了上述种类外,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还包括特种水泥、耐火材料等,在此不一一阐述。五、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由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多次重复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其组成元素相对简单,但分子量很大。传统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化纤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则是在传统材料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技术改革,具备了更加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1、高分子分离膜是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半透性薄膜,与以压力差、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电位差为动力,使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或有机物、无机物的溶液进行分离的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具有节能、高效和分离效果良好的特点。目前常用的分离膜材料如下:主要下游应用包括水处理、混合物质分离浓缩、工业金属和盐的回收分离、气体的浓缩富集、电化学、食品加工、医疗生物领域等:2、特种橡胶是指具有耐高温、耐油、耐臭氧、耐老化等特殊性能的橡胶,常用的有硅橡胶、氟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等,主要应用于防水工具、需要耐油的工业领域、航空、汽车、电气工业和其他多个工业领域。3、工程塑料是指被用作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硬度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和抗老化性能优良的塑料材料。如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和聚苯硫醚等产品,可应用于汽车、建筑玻璃、计算机、医疗技术、电气电子等。六、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多功能的材料系统,具备任何单一材料所无法获得的性能,它是由两种或多种成分不同、性质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方式结合而成。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复合材料划分为树脂基、无机非金属基、金属基、碳基四种。1、树脂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使用短切的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的树脂基体,经复合而成。该类材料最早出现美国,以手糊成型制成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军用飞机雷达罩,后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和加工技术不断发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逐步得到拓宽。按照成型方式,可分为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目前广泛应用的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环氧、双马和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以及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等特点,已经成为继铝合金、钛合金和钢之后的最重要航空结构材料之一。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可以实现15%~30%减重效益。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世界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共有4万多种,全球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量目前达到750多万t,从业约45万人,年产值415亿欧元,其市场分布情况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典型的轻量特性、卓越的比强度、比模量、独特的耐烧蚀和隐蔽性、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制备的灵活性和易加工性等,在实现武器系统轻量化、快速反应能力、高威力、大射程、精确打击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使它成为航空航天工业中非常理想的材料。图23复合材料在不同类型飞机上的使用比例除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外,由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可用于建筑物的承载结构以及建筑物加固。用作承载结构的复合材料建筑制品有柱、桁架、梁、基础、承重折板、屋面板、楼板等。树脂基复合材料围护结构制品有各种玻璃钢波纹板、夹层结构板、整体式和装配式折板结构和壳体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除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往往还兼有耐腐蚀、低振动阻尼和吸收电磁波等功能,但其价格昂贵,只能用在舰船上关键性的部位,如大型核潜艇的声纳导流罩、大深度鱼雷的壳体、深海潜水器壳体以及高性能艇的艇体结构、水面舰艇的重要甲板构件等处。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欧美国家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占复合材料总量的23%,高于建筑和航空工业。汽车上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减轻自重、降低油耗,从而提高运载能力,用于车辆内部装饰具有舒适隔声、隔热、降低震动等优点。树脂基复合材料汽车部件制品主要有车身壳体、汽车顶蓬、引擎盖、保险扛、仪器盘、油箱、座椅、刹车片和安全气袋等。2、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金属或合金为基体,并以纤维、晶须、颗粒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按所用的基体金属的不同,使用温度范围为350~1200℃。其特点在力学方面为横向及剪切强度较高,韧性及疲劳等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同时还具有导热、导电、耐磨、热膨胀系数小、阻尼性好、不吸湿、不老化和无污染等优点。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镁基、铝基、钛基、高温合金基、金属间化合物基等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下游为陆上运输、电子/热控、航空航天、工业、消费产品等5个部分,其中,陆上运输(包括汽车和轨道车辆)和高附加值散热组件仍然是该类材料的主导市场,用量占比分别超过60%和30%。图24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下游分布变化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燃油效率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这迫使各汽车生产商采用轻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取代目前的铸铁和钢,以减轻汽车重量。目前该类应用主要包括两类:汽车驱动轴、刹车件。与传统的钢或铝合金驱动轴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驱动轴可承受更高的转速,同时产生较小的振动噪声。刹车件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用量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超过10%。相对于传统的铸铁和钢,Al2O3或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作刹车材料,能够带来高达50%~60%的减重效益及高耐磨、高导热等性能特点,可使惯性力、油耗和噪音都得到下降。除了汽车以外,火车、轨道交通列车上,金属基复合材料也得到了大量使用:2)目前,Cu-W和Cu2Mo等第一代热管理材料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微波电子、微电子、光电子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微型化及多功能化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铝碳化硅金属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第二代热管理材料,具备高热导率和低密度,在微处理器盖板、高功率衬底、IGBT基板等器件上都得到了大量应用。图26微处理器盖板(a),光电封装基座(b)3)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军用、民用领域都有涉及。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铝基和钛基复合材料,包括飞机的加油口盖板、风扇导向叶片、武器挂架、液压系统分路阀箱等。4)此外,金属基复合材料还在铁基复合材料(可替代工具钢)、核电、输电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是指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可有效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该类材料的下游应用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军用领域,主要包括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防热结构一体化的组合襟翼、液氢/液氧推力室整体喷管、推力矢量调节片等,在火箭、航天器、导弹等领域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民用领域,主要包括热交换器陶瓷管、增加乙炔转换效率的陶瓷管、改善燃烧炉效率的陶瓷板、工业汽轮机的陶瓷部件等。4、碳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碳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高模、比重轻、热膨胀系数小、抗腐蚀、抗热冲击、耐摩擦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飞机结构部件、飞机及赛车的刹车装置、热元件和机械紧固件、热交换器、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高功率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和撑杆等。其下游应用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如飞行器鼻锥、端头帽、面板、防热瓦、薄壳热结构等。2)碳碳复合材料自上世纪70年代首次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飞行成功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喷管材料的发展。采用碳碳复合材料的喉衬、扩张段、延伸出口锥,具有极低的烧蚀率和良好的烧蚀轮廓,可提高喷管效率1%-3%,即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比冲。3)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的实验性研究始于上世纪,目前一半以上的碳碳复合材料用作飞机刹车装置。该类材料制造的刹车盘具备高比热容、高熔点以及高温下的强度等优良性能,同金属刹车相比,可节省40%的结构重量。而且碳刹车盘的使用寿命是金属刹车盘的5~7倍,刹车力矩平稳,刹车时噪声小。4)碳碳复合材料在涡轮发动机、内燃发动机、高温结构材料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涡轮发动机的叶片和活塞、内燃机的活塞等。5)生物医疗方面,碳碳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性能,可用于生产人工心脏瓣膜、骨盘骨夹板等。复合材料领域可关注的上市公司为:1)银邦股份(300337.SZ):致力于铝合金复合材料、铝基多金属复合材料以及铝合金非复合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钎焊用铝合金复合板带箔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电站空冷系统用铝钢复合带材的生产企业。未来公司还将进军3D打印领域,并实现自主生产粉末材料。七、生物医疗材料生物医疗材料,即生物医学材料,是指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能够对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按照组成成分划分,可将其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无机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等。按照材料功能划分,则可分为硬组织相容性材料、软组织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1、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金属材料是指一类用作生物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等。该类材料是临床手术中最常用的承力植入材料,已经成为骨和牙齿等硬组织修复和替换、心血管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人工器官制造的主要材料。目前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三大类,贵金属、记忆合金等也有应用:2、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医学上应用的、尤其是能在机体内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合成高分子医用材料两大类。3、医用无机材料医用无机材料是指与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的无机材料,主要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等,用于齿科、骨科修复、植入材料等。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为生物陶瓷:按照广义的划分,生物陶瓷应该包括与人体相关的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陶瓷,前者即为种植类陶瓷,后者为生物工程类陶瓷。按照生物活性划分,生物陶瓷可被分为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吸收性陶瓷,其中氧化铝陶瓷、羟基磷灰石等是较为常用的材料。4、医用复合材料主要的生物医疗材料,如无机非金属类的生物陶瓷、生物金属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其性能都具备较为突出的优点,但同时也有自身性能的局限性:因此,为了结合不同类型材料的特点,生物医疗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已在多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2023年纺织服饰品牌分析报告2023年8月目录TOC\o"1-4"\h\z\u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 3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 8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 8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 9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 9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10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 11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 12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 14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16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 181、鲁泰A 192、富安娜 203、探路者 204、朗姿股份 215、卡奴迪路 226、罗莱家纺 227、森马服饰 238、华斯股份 24六、风险因素 25一、品牌公司复苏时点从行业终端来看,此轮服饰行业调整始于2022年。2022年在通胀大背景下,品牌企业为了应对持续上涨的成本费用压力同时实现盈利增长的要求,不断对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下半年开始,虽然终端零售金额的增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终端销量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恶化。终端疲弱对上市品牌公司的冲击已经从终端库存积压传导至订货会增速。由于加盟订货制的存在,上市品牌公司利润表增速的下滑会明显滞后于终端出现的恶化。从传导路径来分析,从2022年秋冬开始行业终端售罄率相对往年普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行业的这轮调整尚在进行之中,多数品牌公司目前都处于打折促销去库存的状态,2022年秋冬订货会不少公司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今年上市品牌公司普遍面临着利润表增速进一步下滑甚至盈利下降的压力。行业调整之后,未来修复路径也将从终端开始。由于终端销售低迷,2021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都在通过频繁的打折促销(包括电商渠道)清理积压的库存,我们认为终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先从终端修复,考虑到2022年秋冬订货会普遍不再压货,同时考虑到2021年开始大力清库存,我们预计2022年末全行业清库存会告一段落,2021年开始上市品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将逐步好转,随后传导至2021秋冬订货会数据与利润表将逐步修复转正。从戴维斯双杀到双击,上市品牌服饰公司的股价修复取决于净利润的恢复节奏。2021年下半年起品牌服饰行业爆发的库存危机、电商冲击、终端销售低迷等一系列问题使上市品牌公司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戴维斯双杀”,随着盈利预测的不断下调与负面数据的不断出现,服装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整体PE从最高点的40倍下降到如今的14倍,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大部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行业的悲观预期。一旦行业或部分脱颖而出的品牌公司在终端销售与订货会增速等指标上出现明显的向上拐点,预计行业的估值将会得到率先修复,业绩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但从投资机会上看,本轮调整之后品牌服饰行业未来将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个股之间的分化将明显加剧,最终走出来的企业将有一轮恢复性行业,而有一些品牌将逐步边缘化,未来更多拥有更好定位、更新渠道和更好商业模式的品牌企业将逐步加入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新的选择。二、本土服饰品牌复苏的突破口曾经的粗放式增长告一段落,未来行业将恢复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阶段。我们认为过去本土品牌服饰行业依靠开店铺货与产品提价方式实现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在当前国内服饰需求增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品牌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复苏的突破口。1、品牌与产品差异化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品牌及产品差异,因此品牌也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客户粘性,产品提价无法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这也在一方面造成了行业低迷阶段,各品牌出现一损俱损的局面。在行业调整中期,多数品牌服饰公司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品牌特色和性价比将取代高定价倍率成为产品定位方向,户外用品行业中探路者通过产品定价的下调与品牌诉求上的持续投入,已经成功与主要外资户外品牌形成差异化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号召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投入,如今越来越多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为品牌公司提供了足够多的推广渠道。2、传统渠道精简与整合过去粗放的开店铺货扩张模式对品牌公司已经开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消费与商业环境的恶化,2021年起多数品牌公司及加盟商不再盲目扩张,对新开店的店址、费用投入与盈利会有更谨慎的要求与考量,现有渠道也会经历一个整合的过程,2021年起不少品牌公司净开店速度开始下降,关店数量开始增加。我们判断经过这轮传统渠道的精简与整合,未来渠道的内生性增长将是考量渠道的重要指标,也将成为品牌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参考优秀外资品牌的成长路径,稳健的开店、良好的货品管理与店效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品牌公司由小做大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本土品牌下一轮增长的突破口。3、适度提升直营比重,加强渠道控制力本土品牌普遍采用加盟订货制度在行业持续景气阶段让公司享受到了渠道数量快速拓展的收益,但也掩盖了品牌公司对渠道控制力较弱、对终端反馈不敏锐的不足,由于缺少零售与管理经验,品牌公司难以在实体渠道形象、货品管理、销售数据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掌控与管理,也无法对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通过适度提升直营店比重,本土品牌公司已经开始由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统一品牌推广,更好的与终端反馈。品牌鞋类公司中,达芙妮与奥康等已经开始通过加盟收直营与联营等各种方式来提升品牌公司对渠道的掌控。4、更重视电子商务,强调线上线下共同发展2021年前品牌公司更多是把电商作为消化库存的渠道,由于基数较小,各品牌公司电商收入跟随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步爆发式增长。2021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让本土品牌充分尝到甜头,同时也开始逐步重视电商作为新兴渠道的作用与影响力,将电商视为新的增长点。针对电商渠道,目前本土品牌大多将其作为清库存的重要渠道,部分品牌也通过设立专属品牌、专供商品等方式平衡线上线下利益,同时设立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我们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将成品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清库存渠道,O2O等发展也将为众多公司带来全新的机会。5、管理层由创始人团队向职业化、专业化团队转变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与消费偏好的日益细分成熟,本土品牌面临着消费环境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双重挑战,从公司管理团队角度来分析,多数本土品牌原有创始人及创业团队由于经验依赖等原因实际上未必能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环境,在保证股东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启用职业管理团队,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方式来平衡各方利益,是本土品牌公司未来实现管理转型可以选择的突破口之一。在这一点上,探路者、七匹狼等公司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头,通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职业化管理团队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将管理层与股东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6、通过品牌兼并整合实现集团化发展在当前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相比非上市品牌公司,已上市公司相对拥有更强大的融资平台,并在信息、资源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在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公司都在积极地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收购整合品牌或渠道互补的同行或许将成为行业重要方向之一。在品牌零售普遍低迷的当下,部分非上市品牌面临着业绩大幅波动、加盟商盈利下降等成长瓶颈,融资与退出渠道的不畅使得这些具备潜力的品牌成为上市品牌公司的并购整合对象。从国外品牌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型龙头企业普遍经历了单品牌单系列到单品牌多系列再到多品牌的成长过程,例如全球户外运动巨头VF集团、全球化妆品龙头欧莱雅无不经历了这样发展壮大的过程,当然这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是整合方自身有一个较为稳固的自有品牌基础,同时要求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而被收购方管理团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我们认为2022年6月森马公告拟收购GXG的案例或许已经打开了行业品牌间整合的序幕。三、上市品牌服饰公司分析国内的品牌服饰领域经过15—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发展出相对齐全的子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发展阶段的不同和行业特征的不同,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分化。我们从子行业增长速度、扩容空间、竞争态势、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集中度、消费粘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目前阶段对子行业基本面的排序是:户外行业、家纺、中高档女装、童装、商务休闲、时尚休闲、女鞋、男正装和运动装。从发展模式上分析,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产生的历史库存压力通常小于代理加盟商为主的公司,短期终端销售的改善也会更快传导至直营占比更高的品牌公司的财务数据上。此外,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新兴渠道与未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获得品牌公司的重视,在这一点上,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成型的电商战略的品牌公司将拥有先机。从行业调整传导路径来看,在订货会数据与终端零售等指标上最早开始恶化的上市品牌公司先于其他公司面对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更长的时间做出调整改变,在库存消化告一段落后这些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将呈现更早的复苏迹象。综合考虑上述3种不同维度的筛选,我们认为可能率先复苏的选标有:富安娜、朗姿股份、卡奴迪路、探路者、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四、品牌服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复苏是否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这个也许是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每季的订货会指标外(部分品牌由于订货比重调整可比性在逐步降低),终端零售与公司营运质量方面的相关指标持续改善也是行业或公司复苏的重要标志,具体包括终端打折促销频率、可比同店销量增长、营运指标(存货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行业零售数据、售罄率、净开店等。打折促销频率的减少,一方面可以说明终端积压库存消化基本完毕,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反映消费者对品牌、定价、产品的逐步认可,未来的增长更多将来自销量的带动。可比同店销量增长摆脱低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后,恢复至接近双位数增速也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对于目前仍以加盟订货为主的品牌服饰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是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的前兆。根据我们前期对国内外品牌公司的比较研究(具体参考先前报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是企业营收转暖的先行指标》),当季度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下穿营业收入变化时,往往预示着企业当年或者次年营收复苏,因为对加盟商授信的减少预示着终端经营情况的改善,下一个订货期,订单量将会增加。在我们这篇定量分析的行业报告中初步帅选出有复苏迹象的可能标的包括富安娜、森马服饰和梦洁家纺。行业低迷的情况下,2021年开始不少品牌公司放缓了开店节奏,关店数量开始增加,传统渠道数量调整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零售终端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门店各类成本费用压力的减轻,在本土品牌公司越来越注重巩固现有门店质量(店效与平效的提升)的趋势下,净开店增长的恢复本身反映了公司对自身扩张与复制高质量门店的信心,同时可以反映加盟商信心与盈利水平的恢复。受到季节性、大规模促销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单月行业零售数据(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数据等)增速波动较大,我们认为连续3个月零售数据增速的回升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复苏的态势,尤其是销量增速的持续回暖可以反映零售终端更高质量的复苏。五、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简况品牌服饰公司作为消费型企业,本身具备更多的防御属性,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与加盟商体制带来的库存问题以及国内经济本身的减速使得行业出现了较大的业绩波动,我们认为目前品牌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一方面有经济减速的原因,另一方面更多是为过去的发展模式埋单。我们认为在行业调整与洗牌过程中,优秀的品牌服饰公司将向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与更高的营运质量转型,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在财务质量与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上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资本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这些发展模式更为稳健的服饰品牌公司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认为经历本轮行业调整后生存并逐步壮大的品牌服饰企业尽管不会有以前那么高的盈利增速,但更可预期、更稳健的增长及更高的经营质量将为他们带来估值溢价。经过行业繁荣期的洗礼与快速增长,国内纺织制造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自身优势,多年的扩张帮助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规模,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并且储备了较高素质、持续丰富的人力资源与研发力量,后期更多依靠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产业链综合优势实现了稳健的经营增长。经历宏观环境波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考验,中高端纺织制造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多年的市场摸爬滚打可以通过深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逐渐绑定大客户,客户的高集中度形成的粘性正是行业重要的护城河之一,未来龙头企业也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我们认为,市场应该重新审视对传中高端纺织制造龙头企业的估值水平,持续稳定增长的现金流表现实际已经代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理应对应更高的估值水平。综上,纺织制造类我们依然首推鲁泰A,四季度建议重点关注华斯股份的阶段性机会。品牌类未来一年我们更倾向的标的为:富安娜、探路者、朗姿股份、卡奴迪路、罗莱家纺和森马服饰。1、鲁泰A从公司上市13年以来的经营业绩指标看,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能力、稳定性、较高的盈利质量都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的护城河,优异的综合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及全产业链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公司长期以来相对行业的业绩稳定性更强的重要原因。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棉价的上涨将为公司业绩叠加弹性。近年来内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业内订单有望进一步向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集中,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中高价订单占比的逐步上升,预计近3年公司业绩可以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减速的大背景下,鲁泰这样具有全球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存在历史增长负担的企业所受影响相对更小,业绩稳定性相对更高,更具有吸引力。我们认为前期公司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拐点的确认,后期公司股价上涨将更多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可能的超预期。2、富安娜较高的直营占比、鲜明的品牌产品特色带来的客户黏度、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与相对更强的零售能力一直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也是公司在终端零售低迷的大环境下始终能保持相对更稳定的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公司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期间费用控制力度可以使其保持相对行业更好的经营质量。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收入连续3年实现高增长。除了将电商作为处理库存的渠道外,公司将“圣之花”定为电商专属品牌,同时发展电商专属产品,在产品与设计风格上形成差异,避免线上线下冲突。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家纺行业处于消费升级晚期带来的快速增长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由家纺向大家居用品的延伸可以使公司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内凭借自身的品牌特色与经营管理优势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打开公司销售与市值空间。3、探路者考虑到国内户外用品市场较小的基数,我们预计未来3-5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仍能保持20%以上复合增长,是目前品牌服饰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作为国内户外用品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较其他同类型本土品牌拥有更多的优势。公司较早完成了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