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藤野先生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藤野先生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藤野先生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藤野先生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独学内容:解释下列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文中的字词抄写出来解释,绯红:宛如:流言:畸形:匿名:发髻:杳:瞥见:美其名曰:第一课时1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2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3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3介绍时代背景:4快速阅读课文a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b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5、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小组群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6、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7、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8、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五、布置作业。1预习第二部分。该部分可分几个大层次?各层次写了些什么内容?概括各层层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的)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速读课文(对学内容)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三品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品读部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6-23)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从而进一步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四、研习课文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六、研习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七、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及写作特点。指导完成课文后全部练习。教学过程:1请学生朗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体会个别字词的斟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第36段第37段第38段2“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一词有什么意思呢?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总结全文,概括本文写作特点。1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2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反馈习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表现了“我”思想感情。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和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其中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怎样的丑恶灵魂?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fēi()红芦huì()不xùn()nì()名信诘责()畸形()深恶痛疾()发人深省()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另作解释.(1)深恶痛疾:(2)油光可鉴:(3)竭力:(4)凄然:3.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标致:精通时事:正人君子:二、阅读(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请加以概括.2.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3.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试加以分析.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愤.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