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_第1页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_第2页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_第3页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_第4页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3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沟通

依据沟通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沟通,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原委“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沟通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挚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沟通探讨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许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改变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一、学问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钦佩”、“一再”、“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依次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纳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开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驾驭方法,达到了培育实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合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行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宏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彻底成功,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依次复述课文。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沟通反馈

(1)做作业本其次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mái)缝补(fèngféng)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短暂不要求学生非常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也许)(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当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围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依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依据提示分段。

(2)沟通。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相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观赏课文中美丽的语言积累.

课前打算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打算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沟通: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沟通.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沟通,合作探究.

◆展示沟通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觉和体会.

◆依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颂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淌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宠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爱过桥,更兴奋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诞生的那间卧房,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足够、有东南两面大窗的美丽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房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妙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酷爱.)

赏读,积累美丽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松。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依次。

(二)实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依次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育朗读实力。

4、训练学生思索实力、阅读实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相识,教化学生做不畏强暴,英勇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

2、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具体叙述的。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驾驭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咆哮(xiào)请勿自误(wù)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搁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其次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夫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英雄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膊上阵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探讨沟通。

3、理解脉络,探讨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依次写的?(事情发展依次。)

(2)探讨分段(按事情发展依次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其次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改变。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依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索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具体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依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英勇的性格。)

④探讨: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探讨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老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其次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索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爱?(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灵、英勇、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概,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概,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灵英勇、武艺超群。)

3、前后位探讨: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详细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灵英勇,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概。)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敏捷。)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概、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英勇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概及武松的英勇无畏。

二、学习其次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详细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细致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其次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其次段,思索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肯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显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行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假如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英勇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探讨归纳:武松终归是个凡人,赤膊上阵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力倦神疲了。假如再写他斗志旺盛,打算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终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详细,让读者更喜爱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英勇。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终归是个一般人,作者相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爱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说明“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其次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改变。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灵英勇,英勇无畏,武艺超群。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视察四周的事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奇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视察四周的事物的爱好。

教学打算: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索: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诞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新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隐私。

其次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妙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打算新的歌颂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奇妙好玩”?

4.出示:“夜幕驾临 ,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

2.沟通蝉的资料。

二、学习其次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依次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访楚国,以超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羞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

1、要求: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学习1—3小节

1、议议读读,深化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方法羞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叮嘱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羞辱?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则,……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留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其次次楚王取笑晏子(),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慧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特别奇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文,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文,留意人的语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文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敬重晏子了”,楚王敬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依次给课文分段。

提示:

1、楚王为什么羞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到()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羞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到第()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自然段。

二、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严,想趁机羞辱晏子。

其次段:楚王三次羞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对,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7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驾驭“率领、相持、计策、失信、远眺、波浪滔天、自不量力、兴师动众、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缘由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肯定依次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分析概括实力和学问运用实力。

2.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育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老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爱好动身,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学问,有依次地介绍本文,并依据疑点让学生绽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输赢的根本缘由;理清“火攻”一段的依次,学习技肯定依次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依次。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方法

老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探讨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索、探讨、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依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沟通,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励学生参加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主动读书。

老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情愿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状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相识起点”,据实施教

1.干脆了解,开宗明义。

老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呈现已知。

老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供应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依次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气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沟通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依次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化剖析

1.利用爱好,直入重点。

老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爱好的是哪一部分?

(依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爱好。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老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缘由。

3.全班沟通,各抒己见。

老师引导学生沟通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情愿记住吗?怎么做才简单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方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沟通汇报,相互启发。

(学生口头沟通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相识,深化思想

1.老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战胜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老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绽开辩论。

辩论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探讨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行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观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宏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依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观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观赏的句子,说说观赏的内容和缘由。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瞬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索,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围着周曹双方胜败的缘由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斗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留意按肯定依次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驾驭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方、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改变,体会作者对这一改变的欣喜、赞美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改变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留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驾驭状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索: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沟通,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改变”的时间之快,改变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摆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困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羡?究竟村庄发生了什么改变?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沟通。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改变?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夫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面貌一新”。“这就是从前……”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方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日的农夫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妙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长

深圳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改变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改变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方、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依据诗歌的写作依次,背诵课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图片。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殊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板书)。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悬崖边,到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下加着重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

(二)感受名松,学习其次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去找寻一个最妙的观松处,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请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指读其次节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这就是玉屏楼,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大家公认的志向的观松处,你能把这种特别确定的语气读出来吗?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其次自然段。

3、沟通: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写依次能不能颠倒?

4、这些松树原委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细致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

5、品尝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立刻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立刻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究竟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沟通:(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姿态奇

a、相机理解“遒劲”并读好这个词。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犹如好客的主子伸出手臂,热忱地欢迎来宾的到来。

同学们起立,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似乎正在热忱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忱好客的黄山人。)

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忱。

(2)精奇妙

a、除了这种姿态奇你们还有没有新的发觉?

理解“饱经风霜”

b、那么这个词究竟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谁能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养分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吸取一切可以吸取的养分;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c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急呢?

(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咆哮,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

据说它已经生长了800多年,得经验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溢朝气,奇不奇?

d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坚韧,读出它的活力!

(“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

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坚韧、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妙,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热忱好客的黄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诗这样赞扬它(范读、齐读)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涵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

(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嬉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a沟通“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密切的挚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

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细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美丽,而制作送客松这盆“自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黄山、大自然)

送客松好像在向游客道别,它似乎在说什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其次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观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其次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妙的风采!

8、争做小导游

(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聘请导游,条件是: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打算沟通(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很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妙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3、出示各种松树图。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犹如(),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装饰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奇妙,更加秀美。

6、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态,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态。它们装饰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秀美。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指板书)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此时老师又不由得想起明代闻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可见黄山的景色的确令人着迷。今日我们感受了松之奇妙,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么们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去查找、搜集、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仿照课文的写作方式去介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

2、课后做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3、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0

1、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实力,形成特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育丰富的联想、想象实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实力,形成特性化的审美情趣。

培育丰富的联想、想象实力。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沟通。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育独立鉴赏诗词的实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主子,请你大胆与老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欢乐吗?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日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绽开探讨,哪些地方特殊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打算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特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沟通。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望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缘由。

(六)诵读此诗,竞赛默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新词,读准字音“鲍、仲”,理解“形影不离、真心待友、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词语的意思,并积累有关挚友之间友情的成语和名言。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复述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与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要真诚地帮助他人。

教学打算:

多媒体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宏大的友情,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日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相识一对挚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习生字鲍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挚友)

3、文中鲍叔牙的挚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相识了这一对挚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亲密?(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挚友之间关系亲密的,谁能说一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状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打仗时,鲍叔牙为爱护管仲而受伤。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习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沟通句子,说说理由。※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鲍叔牙恳切地说:“我们是挚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犯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知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其次课时

一、小组学习其次件事情

1、小组学习,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留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样。

2、反馈※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急,鲍叔牙都坚决果断地用自己的身体去爱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连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受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四、研读第三件事情

1、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胜利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争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2、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有的说()

3、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假如接着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确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举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须要你。你留下吧。”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剧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索一下,他会如何想?鲍叔牙()

5、师:于是就在其次天,鲍叔牙还是静静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挚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真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

6、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协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五、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密切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爱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肯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非常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谢,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珍贵。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相互借重、相互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挚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