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西汀《天地一才》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戏曲改编
出生日期的陈西汀是一位著名的前剧作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创作了50多部剧本。他与许多国家的保护者,如盖兄天、麒麟童、童志林等合作。他的作品影响深远。红色系列作品尤其精巧,“红色老艺术家”的声誉也是无与伦比的。陈亚贤是清代第一位剧作家。袁帅和杨秀在《曹逸圆》一开始就确立了戏曲现代的历史地位。接下来的作品将对此加以关注。这两位杰出剧作家未必有交往,而本文将他们并列合写,想谈的是他们代表的戏曲编剧两种类型。陈亚先先生作品中个人才气见识、人生观、历史观清晰独特,陈氏风格透过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隐约成形;陈西汀先生则甘愿当个隐身在后的编剧,作品中不涉入主观评价,直接让剧中人通过各自的语言和观众对话。这是两种不同的编剧形态,而艺术水平一样杰出无分轩轾。2004年10月底台湾国光剧团即将到京沪演出两位陈先生剧作—陈亚先的《天地一秀才》和陈西汀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本文即以二戏为例析论戏曲编剧的两类型。《天地一秀才》素材源自古代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清杂剧和皮黄曾有人编过《大转轮》、《骂阎罗》,不过今天国光带来京沪的,绝对不是老戏新编,陈亚先在旧素材的触发之下,写出的是属于当代的全新创作。清代书生司马貌,满腹经纶,一生潦倒,他写下怨词,惊动天帝,把自己推荐到阴司当“半日阎罗”,于6个时辰之内重写生死簿旋乾转坤。他重断汉初项羽、韩信旧案,牵引出关羽、曹操、李后主、赵匡胤……上下古今穿越时空,一阵前世来生、因果纠缠之后,司马貌体悟了人的困境、善恶是非的局限,对宇宙生态另有一番了悟。《天地一秀才》的主旨比古代小说戏剧更翻上一层,不落于南柯一梦旧套,也不同于西方电影对科技文明的探索,有古雅的韵致、奇幻的情节与现代的节奏,更主要的是在“新旧意象并陈,古今时空叠映”的表现特质之中,蕴含了鲜明的当代意识。陈亚先以幽默自在的态度笑看人自身的不足,以疏朗清雅的文采让观众反思人生处境,更以奇幻的笔法点出人生真相:“希里糊涂、善恶一锅煮”,人都有无限理想,可是人生绝不是黑白分明的,现实不可能像“小葱拌豆腐”一样地“一青二白”,所谓“善恶有报、条理分明”只有在戏曲里、在梦境里才可能出现。这出戏从这个角度颠覆了传统京剧的价值观,体现了“戏曲现代化”的内在意义。而难得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说教,编剧绝对没有跳出来对观众上课,情节的推衍翻迭正是思想辩证的过程,一切从看戏的乐趣出发,没有故作玄奥深沉。全剧由陈亚先先生由构思并完稿,不过亚先先生不仅完稿,还完成了两稿,两个结局完全不同的版本(一为梦醒后因顿悟而隐居,一为梦醒后继续求官),后来却因大陆工作忙碌无法来台再作讨论,因而国光决定由我担任演出本修编。针对两版不同的结局,我的思考是:结局一定要“继续逐梦”,这才是人生现实,也才是历史真实,生命长河是由“一代接一代的循环重复”构成的,重复着理想,也循环着错误,所谓“世间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戏中人梦醒继续逐梦,看戏的观众一样也在梦里,人人都曾摇头轻叹发出一声“浮生若梦”的感悟,但是谁又真在梦中醒来过呢?因此我首先决定了结局取向。亚先先生高水平在前,我在针对实际演员需要作修编时诚惶诚恐,演出后观众倒没有看出出于两人之手,陈氏风格依然独特清晰。所谓陈氏风格是:戏里读得出作者,却抓不着作者。半日阎罗不是新故事,但陈亚先的叙事策略与题旨呈现绝不会和任何一位剧作家雷同,编剧对每个人物的行为有他自己的诠释与体会,编剧的人生观照深刻而独特,但是,编剧不会跳进戏里、附身于剧中人身上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仅是通过情节布局、人物行动、人物心声(即唱词念白)来表现编剧对整个情境的解释,这就是陈氏风格。与此相反的例子是田汉的《西厢记》,张派《西厢记》动听迷人,但沉迷于张腔的观众可能没有察觉:田汉的性格已经附加到莺莺身上了。从头到尾追寻情爱的莺莺,竟在一出场时脱口唱出家国的关怀:“满目烽烟弥关塞,扭乾坤要等待天下英才”,像是木兰辞里跳脱出的爱国女性,观众哼哼唱唱时根本不注意,但是回到文本,这是个编剧的性格“溢”出来“漫”到剧中人身上的例子,与陈亚先的戏由“我”出发却不张扬“我”的做法迥然不同。台湾国光剧团2002年推出此剧时,现场观众热力四射,激情回应,传统戏迷觉得过瘾极了,《未央宫》《华容道》《别姬》片段穿插其中,亲切有趣;更热情的是大批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很少看京剧,别说梅尚程荀,连京白韵白都分不清,可是这戏“抵挡不住的”有趣情节和深刻内涵,令他们品味再三。有的同学说:“笑口还来不及合拢,却猛然惊觉:笑的对象不是别的,竟是人类自身!霎时背脊不觉一阵寒凉,两行清泪迳自流下。”有的剧评提出:“现代终于追上了传统”,有的针对剧本赞美:“编剧像斑衣吹笛人,笛声扬起,魔力就在那里。”更有很多大学生写电子邮件给国光,建议以后多推出这类“思维京剧”。这戏竟然创出了一个新类型:“思维京剧”!而且观众还要求继续推出!一时之间,思维好像成了使传统戏曲发扬光大的良药方!身为艺术总监,对于如此热烈的回响,高兴之余,却也吓了一跳,如果“思维京剧”成为标准类型,势必会出现一堆故作玄妙、卖弄哲理的戏,这可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天地》好看,是情节引人入胜,表演充分发挥,而后才触动观众深层思考,如果缺少前两者,只以思想内蕴为追求要旨,那绝不是戏曲正常的发展。因此在思考国光下一部大制作时,我决定以西汀先生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来平衡一下思维风潮。《王》剧生动描写一段“摊开覆雨翻云手,施展争风吃醋才”的过程,结构谨炼,节奏明快,语言更是机锋锐利,唱词看似明白如话,其实却由深厚的文学功底孕育而出,而且这不是文人学者作诗填词,是节奏感十足的戏剧语言;不是剧作家文采的表现,是人物塑造的手段与演员发挥演唱与念白艺术的基底。凭藉这样的语言,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活脱脱跃上了舞台。编剧没有用“表面化的女性主义”为王熙凤加一些空虚寂寞的感叹——这在京剧里其实很好加,可是陈先生没这么做,倒不全为结构的严实,而是从人物谈人物,大闹宁国府的王熙凤机关算尽胜券稳操,忙着出招的人哪里来得及寂寞?戏饱满到极点,“苍凉”是从满座笑声的背后悄悄透露的;一夫多妻制度下强悍如王熙凤都只能以吃醋为手段确保家族地位,女性的悲哀何须多言?这是个好剧本,而这个剧本更大的特色是:编剧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为剧中人发言,没有用任何手法掩盖表演的本质,把演员推在第一线,剧本保障了品质,编剧却隐身在后。相应的,导演也不刻意追求剧场技法,而以突显表演为主,“看不见的导演”该是最成功的导演吧?至少在戏曲舞台上。如果要透过戏探寻陈西汀的人生观,恐怕会失望,因为他要观众看见的是王熙凤的处世手腕,是尤二姐的人生态度,不是编剧自己的价值判断。宇宙天命,戏里没有,因为这几位红楼女子掀起的只是一场家庭风波,这戏就是吃醋,不附会女性主义,不影射政治斗争,简简单单吃醋小事一件,却刻画得淋漓尽致。《王》剧论主题不及《天地》崇高,论格局不及《天地》宏伟,论意义不及《天地》深刻,可是艺术价值绝不低于《天地》,因为他们同样生动。陈亚先戏里有自己,却不是高姿态的指导,而是随物赋形的透过人物呈现;陈西汀不在戏里放进自己观点,《尤三姐》《王熙凤》一出出的流传却使得编剧不朽。“有我”与“无我”是两种编剧形态,而因为是“高境界”的有我与无我,所以一样精彩,一样杰出。我在台湾有意识的连续推出两部不一样的大戏,测试观众反应,也暗中向观众证明:只要生动,任何型态都有挡不住的魅力。台湾作戏的环境跟大陆不太一样,因为地方小,新戏首演后翻回头再演的机率很小,不只戏曲如此,现代剧场、舞蹈、音乐都一样。因此每一次的制作都要彰显整体美学思考的意义,都要引领整体剧坛新的审美风气,这是我之所以如此费心讨论陈亚先陈西汀不同编剧型态的原因。台湾观众结构也很特别,资深戏迷日渐老化,年轻大学生逐渐有成为主力的趋势,他们绝对不是专业京剧迷,却有很多是广泛的艺文爱好者,对歌仔戏、昆曲、评弹、越剧、小剧场、现代舞、交响乐普遍关心,因此他们的审美要求也是多面的,京剧的流派艺术不重要,最有兴趣的是剧本和导演手法,演出后无论在课堂或是演讲场合,常有小型读书会,剧本一定是讨论主体。因此之故,台湾京剧演员非常辛苦,钻研一辈子的唱腔韵味,只有老观众能领略,对于一般年轻人而言,演员举手投足整体气质,甚或某一个表情神韵反而比大段唱腔更足以触动他们的心灵,因此演员势必多方吸收现代剧场的表演技法。国光一级演员魏海敏,拜梅葆玖为师,虔心学习梅派艺术,而她在《欲望城国》(莎翁京剧版)《楼兰女》(希腊悲剧京剧版)这些戏里养成的演技,不自觉的化入了传统京剧。王熙凤的表演,大致以童芷苓为楷模,但是自身的条件和梅派的底蕴气度,使得她的表演风采独具。观众的审美牵动演员的表演,台湾正迎向一个“非专业京剧观众”的时代,而这很可能将是新世纪的整体趋势。透过国光这两出戏到京沪的上演,两位陈姓编剧在两岸戏曲交流上的意义将更为鲜明。上海原创的《王》,由童芷苓女士与上海京剧院精英于1983年在香港首演,但不久童女士即赴美定居,《王》剧在大陆演出机会极少。20年后台湾的国光排成此剧,重返京沪,希望这部还来不及推广流传的精彩新戏,不至于因人亡戏也随之消亡。《天地》的创作更特别,十几年前台湾的艺文记者景小ue3d9小姐,单枪匹马带着明代小说亲赴湖南,请求陈亚先为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司机雇佣合同
- 公司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工作流程
- 山林租赁合同
- 五金电料采购合同
- 消防水鹤安装工程协议书
- 产品摄影保密协议
- 手房购房意向定金合同书
- 游戏开发及运营授权协议
- 项目开发季度工作总结与反思报告
-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7篇
- 2025年春季学期团委工作安排表
- 《快递运营》课件-项目三 收件
- 川教版三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附安全知识】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 (正式版)JBT 5300-2024 工业用阀门材料 选用指南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体育实习周记20篇
- 杭州育才小升初数学试卷(共4页)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特点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