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始社会+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一节+原始社会+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一节+原始社会+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一节+原始社会+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一节+原始社会+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通史,小专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1840)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3500~15世纪)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对内职能对外职能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官员选拔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四单元

国家关系第五单元货币赋税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五、战争与文化交流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农、工、商住、行、医中国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曲折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0年)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第一章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单元导语:①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

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

,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

。②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

时期,也是

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③春秋战国是

大变动的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形成与发展奴隶制社会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社会形态时期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转型时期前770~前221年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专题知识概览一、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轴整理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节

原始社会《纲要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1-4《纲要下》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P2-3

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P2第四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19第十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P54、P58第十二课水陆交通的变迁P67《选必三》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2《选必二》1.旧石器时代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主要生产活动:渔猎、采集生活特征:过着群居生活

已经会使用火1.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北京人采集的朴树籽肿骨大角鹿头骨含义: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代表性的文化遗存:2.新石器时代时间文化遗存分布地带主要特点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黄河中游(1)典型器物是彩陶(2)主要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1)种植水稻(2)掌握养蚕缫丝技术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碳化稻米河姆渡遗址牙雕蚕纹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2.新石器时代时间文化遗存分布地带主要特点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黄河流域代表器物为黑陶红山文化辽河流域(1)出土了很多精美玉器(2)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流域黑陶高柄杯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女神头像红山玉龙良渚玉琮良渚瑶山祭坛代表性的文化遗存:2.新石器时代时间文化遗存分布地带主要特点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黄河中游(1)典型器物是彩陶(2)主要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1)种植水稻(2)掌握养蚕缫丝技术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黄河流域代表器物为黑陶红山文化辽河流域(1)出土了很多精美玉器(2)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特征:1.大量使用2.开始了原始陶器农业,并饲养家畜3.生活逐渐稳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2.新石器时代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以中原为核心多元一体2.新石器时代元谋人170万年70-20万年北京人1万年旧石器时代7000-5000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5000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2.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财产私有剥削他人出现奴隶阶级产生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母系氏族1.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2.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3.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1.男性开始占主导地位;2.婚姻关系相对稳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3.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氏族间联系紧密,形成部落(联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父系氏族社会的特征——纲要上P4社会生活:P4父系氏族①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②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中华文明即将产生生产力发展农耕畜牧剩余产品部落首领把集体财物据为己有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强制机关战争剩余产品掠夺自由民VS奴隶*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社会生活:P4父系氏族①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积累②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④国家诞生: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考古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存在由陶器、漆木器和玉石器不同组合的礼器,这反映出享有特权并占有大量财富的氏族首领、贵族之间的级别序列、阶级阶层分化较为明显。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

)A.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状态C.世袭制已经替代禅让制D.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B【考点】中华文明的摇篮——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解析】神话传说是由人们幻想中的古今生物编造出来的故事,它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故A项正确;考古遗存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故不属于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故B项错误;实物资料是指实际存在的有关历史的、真实存在的资料,也不属于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故C项错误;我国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人不属于早期先民,故D项错误。【答案】A真题演练12.(2017·上海高考·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彩绘蟠龙纹陶盘陶寺古观象台陶寺遗址平面图龙山文化时代——“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纲要上》P4BC约207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022·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1)提取图1中的信息,指出最能代表母系氏族公社特征的是()A.公有牲畜B.居住场所C.公共墓地D.村落围栏

姜寨聚落遗址示意图补缺拾遗——与本课相关的选必内容农业、畜牧业产生定居生活手工业、商业产生采集渔猎管理和文化创造早期城市社会分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分化阶级矛盾和战争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文字产生(非必需)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纲要下第1课《早期文明的产生》第一目人类文明的产生P2-3西亚:大小麦、豆类南亚:芋头中国:南稻北粟中南美洲:玉米、南瓜(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约7000年前):中华文明的奠基【知识链接】选必2第1课“农业革命的意义”(一)地位: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1.身份转变: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2.物质基础和人口变化: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二)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1.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2.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三)精神生活1.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2)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四)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3.国家诞生选必二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三目生产关系的变化P6【考点】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中华文明的摇篮(国家的诞生)【解析】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意味着当时的经济生活已经得到基本满足,当食物有了剩余,就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之后产生了国家,故选B项;原始农业产生就意味着人民已经聚族定居了,而原始农业发展才能提供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排除A项;青铜铸造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之后很久才出现的,青铜器主要是做为礼器和兵器来用的,冶炼青铜是在国家建立之后才出现的,排除C项;由于文字是用来记载信息的,所以最初的文字创造应该是在人类有信息记录的需求后就开始了,所以应该是在原始农业产生之前,排除D项。【答案】B真题演练11.(2020·上海高考·1)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民开始A.聚族定居B.建立国家C.冶炼青铜D.创造文字【解析】选D。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无关,排除C。真题演练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农耕原始畜牧业东亚南稻北粟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西亚小麦、大麦原产地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中美洲玉米、甘薯。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选必二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一目P31.农业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2.农业促进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影响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食物供应、改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的增长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发展1.农业和畜牧业工具圈厩:饲养禽畜马槽:喂马刀耕火种(耒耜)二、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选必二第四课P19)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2.手工业工具纺织业陶瓷业河姆渡人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纲要上P3)其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纲上P4)代表器物为仰韶文化的彩绘陶器和龙山文化的黑陶(纲上P3-4)①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②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①泥条盘筑法②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纲要知识壕沟壕沟壕沟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自然河道广场窖藏三、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1.村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选必二第十课P54)姜寨遗址复原图构成: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场所等作用:为人们定居、繁衍、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逐渐形成宗族的凝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