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_第1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_第2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_第3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_第4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制度3.班级授课制4.终身教育5.活动课程6.学制二、简答题1.教育的发现历史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3.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4.简述德育原则三、论述题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状态设计一个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自动化的基本技能2.认知策略3.迁移4.强化5.成功智力6.移情二、简答题1.交互作用理论。2.皮亚杰的适应理论。3.品德概念和品德形成过程。4.辨析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编码和编辑。三、论述题1.最近发展区以及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区别和教育意义2.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意义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答:教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教育制度答: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3.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但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特点是:场所固定,学生固定,教室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的特点。优点: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4.终身教育答: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5.活动课程答:针对学科课程的缺陷,杜威等人提出了活动课程的主张。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优点: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交往和组织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重视儿童的动机、兴趣、心理结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缺点: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不利于高效率地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它显然不足以单独支撑学校教育的使命。6.学制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二、简答题1.教育的发现历史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古代教育的特征①原始社会时期:a.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b.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

c.教育内容简单。d.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口传耳授、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以及生活、劳动中的耳濡目染。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a.教育与社会生产相分离。出现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和教育机构,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b.教育出现阶级性。学校教育被奴隶主和封建统治者所占有,成为培养他们本阶级接班人的场所。c.学习方法呆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d.教育与社会相分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与社会之间形成一堵厚厚的围墙。e.教育是管制过程,尊师重道,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没有主体地位,师生关系缺乏民主。(2)近代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3)现代教育的特征①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a.教育的二重性,使得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在受教育权上实质是不平等的。

b.资本主义各国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各国经济政治发展和文化传统逐步建立起了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整套教育体系,并不断改革和完善。c.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②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a.全体公民不分民族大小,不论男女,不管政治地位高低,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b.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c.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答: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为适应社会改革和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当代学校管理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趋势:(1)学校管理自主化。许多国家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注重加强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实行校长负责制度。在教育立法中确定校长在管理学校中的核心地位,由过去的依附型管理向自主型管理转变。(2)学校管理开放化。学校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事业。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沟通,形成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开放化的标志是,树立现代大教育管理观,改变“就教育论教育”的观念;建立比较稳定的与社区联系的网络和基地;建立一定信息反馈系统;在学校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3)学校管理民主化。管理者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体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参与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民主化趋势表现在:①从学校自己管理转向社会参与管理;②从少数教育行政人员管理向全员管理方向发展;③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4)学校管理现代化。学校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管理现代化发展,创设优化的学校管理环境,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学校管理现代化主要由管理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组织制度现代化、管理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等三个层次组成。如今,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学校管理研究的热

点课题。总之,现代学校管理呈现了自主化、开放化、民主化、现代化等发展的取向。这一取向反映了现代学校管理的特质,展现了学校管理发展的美好前景。4.简述德育原则答: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体包括如下:(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时要重视组织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这一集体来教育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①重视学生集体的建设,尤其是班集体,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转变影响集体;③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2)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重视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知行统一原则基本要求如下:

①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系统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③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言行一致地给学生做出表率。(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和批评教育。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有:①坚持正面教育,首先要动之以情;②应弄清情况,有的放矢;③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要注意场合;④要让孩子学有榜样。(4)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凶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对学生既要看到积极一面,也要看到消极一面;②长善救失,引导学生自觉地巩固和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5)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严格要求学生。(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这一原则也称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①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②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③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三、论述题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答: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它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教育之所以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是因为: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断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教育受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离开了学生自身的主

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另外,还应争取学生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发挥多方面力量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3)教育的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功能:①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以及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三个方面。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状态设计一个调查问卷答: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它主要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评价等几个领域,其中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评价依据的标准与评价结果的解释方式的区别,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①相对性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相对评价也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重视区分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

次。相对评价主要满足教育管理者对学生进行鉴定分等和选拔的需要。但它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程度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后进者的努力缺乏适当的评价。相对评价的结果经常用偏差值法表示。②绝对性评价。绝对评价的参照标准则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在测量之前就确定了的。绝对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被评者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和达标的程度作出判断。因而,它也可以称为标准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通过个体成绩与一个预先确定的日标的比较,确定其成绩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③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不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依据个人的标准来评价的。它是指对学生个体的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与能力差异进行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进行的前后纵向评价。(2)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①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②形成性评价。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价值判断,也称过程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它一般以反馈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③总结性评价。指对评鉴对象一定时期的全面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也叫终结性评价。它旨在对教育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者提供依据。

(3)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①自我评价,是指教育工作人员人员对教育或者本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的自我分析总结。体现在教学中有学生自我评价,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做的作业、试卷、其他学习成果进行的评价。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在学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他人评价,即学校以外的社会,政府等对教育各方面作出的评价,在教学工作中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教师评价是一种相对于学生自我评价的他人评价,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成果进行的各种评价。这种评价除了在教学中进行的比较正式的测验、考查、考试及其成绩评定,还包括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广泛接触中,特别是在个别指导、咨询、答疑和谈话中,对学生有意识进行的不拘一格的评价。(4)根据评价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①定性评价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判,通常表现为书面的鉴定或评语。一般这种评价能比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更能传达被评的优缺点,但是主观性太强,不够精确。②定量评价主要是一种数学化的评价,主要运用统计和测量的方法,对被评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这种方法比较精确,客观,操作性强,但是对于一些不能量化的项目无法进行评价。问卷略。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答:自动化的基本技能是指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的基本技能。自动化的基本技能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但高度自动化的程序也可能使人的反应变得刻板。2.认知策略答: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3.迁移答: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质是经验的整合。迁移不仅发生于同一类型的学习或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与经验之间,迁移表明了经验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4.强化答: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指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在操作条件

反射中,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5.成功智力答: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对现实生活中真正能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涉及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智力涉及发现、创造、想像和假设等创造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涉及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使用、运用及应用知识的能力。6.移情答:移情是指由于做心理分析治疗所用的时间很长,病人会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等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即把早期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了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这种移情有的是正性的、友爱的,有的是负性的、敌对的。二、简答题1.交互作用理论。答:交互作用理论是指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儿童的学习是由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引起的。(1)交互决定观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在社会学习理论中,

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2)学习与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强调知识的获得(学习)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表现(行为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尽管学习已经发生了,但除非情境是合适的或者有引起行为的刺激,否则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而不是学习。学习者是否把从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动机、兴趣、外在刺激、觉察到的需求、生理状况、社会压力以及社会竞争等。(3)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社会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①参与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参与性学习的后果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激励,是在建立预期,影响动机并塑造信念。②替代性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它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聆听榜样行为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速度。同时替代性学习还可以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2.皮亚杰的适应理论。答: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

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顺应、平衡、适应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1)同化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即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用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同化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有机体的生活,也适用于行为。(2)顺应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个智力活动中常常是包含着两个过程,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可能同化占有支配地位,而在另一些活动中可能顺应占有支配地位。(3)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智力结构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去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4)智力发展的具体机制

当智力结构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儿童遇到新的信息时,由于新信息与原有的智力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就会出现不平衡状态,儿童会试图克服这种不平衡状态。克服不平衡状态有三种基本途径:忽略、同化、顺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中获得发展的。3.品德概念和品德形成过程。答:(1)品德的概念品德是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称,指个体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在个体的个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形成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社会规范的学习,内化社会准则,将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主体自身的行为需要,获得对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个体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品德建构的过程。(2)品德的形成过程一种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个体对规范所要求的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是迫于权威或情境的压力才遵从了规范。②社会规范的认同

认同是对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模仿,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这已不简单是因为外部压力。认同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虽然学习者对规范的必要性的认识还有不足,但他已有明确的行为意图,团体的规范对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③社会规范的信奉信奉是学习者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这时,学习者所做出的规范行为是由自己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或控制。4.辨析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编码和编辑。答:在班杜拉的信息加工理论中在提及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中谈及到了信息的编码。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一种最容易贮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三、论述题1.最近发展区以及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区别和教育意义

答:(1)“最近发展区”思想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①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②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2)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区别①重点不同最近发展区更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对外部信息主动的建构。②心理发展的方式不同最近发展区认为要实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就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实现两种发展水平的靠近。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于通过同化,顺应达到知识结构的平衡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由此,他还提出了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理论。(3)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教育意义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而不是依据儿童过去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即教

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2.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及其教育意义答: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非本质特征则是对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1)知识概念形成过程①假设检验说由布鲁纳等人提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②样例学习说由茹什提出。他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2)概念形成过程的教育意义概念形成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经过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总结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概念学习则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代表新事物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概念体系,从而达到对新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为促进概念获得,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提供肯定实例,增强感性经验;②运用变式,概括共同特性;③提供反例进行比较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比较;④恰当地使用概念有利于巩固新概念的获得;⑤使新、旧概念系统化有利于稳定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学原则3.教育目的4.学校教育制度5.德育过程6.美育二、简答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15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3.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区别4.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30分)1.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做出哪些改革?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学习2.知识3.智力4.问题解决5.元认知6.智慧技能二、简答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15分)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试述自动化认知技能获得过程。3.试述多元智力理论。4.试述强化理论。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30分)1.学习的认知理论和建构理论辨析。2.试论学习、迁移、问题解决三者的关系。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答:教育在广义上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②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③培养人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④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2.教学原则答: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3.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先,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们其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4.学校教育制度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5.德育过程答: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6.美育答: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

受教育者真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美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莫的热爱和追求;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简答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15分)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答: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时超前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有时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

展。2.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答: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的目的必然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各种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设施、等,都对教育目的发生影响。(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制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目的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且在提出教育目的时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3.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区别答:(1)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代表人物: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捷克的夸美纽斯,德国的赫尔巴特,英国斯宾塞等。这一派理论的特点是:①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②重视教

材的逻辑组织;③强调训练的价值。评价:学科课程论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这是好的。但是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则是其缺点。(2)活动课程论反对分科教学,认为分科编制课程是把一堆死知识分别孤立地教给学生,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在他们看来,教育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活动,所以他们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代表人物: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等。这一派理论的特点是:①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②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③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评价:活动课程论重视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4.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的。(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布鲁纳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教学

原则:动机原则。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结构原则。即要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程序原则。即要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强化原则。即要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3)学科知识结构。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知识结构本身具有理智发展的效力。(4)发现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评价:尽管他的理论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他的学科结构理论很难掌握,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要求过高,对发现法的作用也估计过头,片面强调了教育过程的智力目标。所以,他的理论很难被教育工作者付诸实践。三、论述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30分)答题要求:观点突出,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语言流畅。1.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答:(1)原因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既是顺应学生身心特点,也是当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生主动的学,教师的教也不能称之为教。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是说,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的本领与品德。③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的水平。④教学过程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这是教学过程的一大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成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离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师的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2)措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一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意识,另外由于学生是身心发展不成熟的个体,教学中需要教师的的引导学生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①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需要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以教学为前提的,是对教师的教的积极配合;是在教师引导下自觉、专心、刻苦学习,善于创造性完成独立作业。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具有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上费力而不讨好,成效甚微。但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也将日益提高,考虑到这些特点,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要求也应有所变化。③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具体措施有:a.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总学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b.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思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c.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d.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切记“难繁偏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e.教学组织形式上多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集体合作与分工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做出哪些改革?答:(1)趋势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新的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给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急剧变

化。为了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大致有以下一些新的趋向:①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世界各国重视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既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又重视即将入学的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和教学的新起点,从生理、心理方面做好准备的做法,对我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②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当前经济发达的国家在致力于教育制度“现代化”改革的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提早了入学的年龄,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各国重视职教与普教的相互渗透,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些就业准备,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一方面中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对于发达国家已经不是理想的“知识型”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没有一批高级科技人才不断开辟新的科学研究领域,经济发展要走在世界的前列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正在发生变化。⑤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终身教育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

育联系在一起。由于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完全依靠“一次教育”,科技人员的知识就会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倡终身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以保持技术和知识的活力。因此,终身教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2)改革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①适度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由高班到低班逐步普及和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联系与结合起来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较快,也显露出上述趋势。但应注意我国国情,我国学前教育学制不宜急于改动,发展也要量力而行。②完全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对于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③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为了适应青年的方向选择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后的学制应该多样化,即应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供学生选择,这是一个层次。另外,应当扩大普通高中在高中阶段所占的比例,以满足我国近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的需要。而对没有考取高等学校的学生,则应给予或长或短的职业培训,以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向社会④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近几十年来,由于高等学校和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高中的逐步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大学走出了象牙塔,日益走向开放和大众化。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0分,每小题各5分)1.学习答: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2.知识答: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3.智力答: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

环境的能力。4.问题解决答:问题解决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当常规或自动化的反应不适应当前的情境时,问题解决就发生了。它需要应用已习得的概念、命题和规则,进行一定的组合,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加涅在对学习进行分类时,将问题解决视作高级规则的学习,强调问题解决是规则的组合,其结果是生成了新的规则,即高级规则。5.元认知答: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6.智慧技能答: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二、简答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各15分)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1)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它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①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②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即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2)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的发展分成若干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为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②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且有一定的交叉。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阶段有质的差异。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2.试述自动化认知技能获得过程。答:安德森将菲茨与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用于解释自动化认知技能形成的过程。(1)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从而形成最初的问题表征。复杂的问题,还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2)联结阶段。在该阶段,个体可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

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知识的编辑是建立使一系列的条件与行动能快速、流畅执行的一种程序性表征过程,其间将出现两个子过程:①合成,是将一系列个别的产生式依次组合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②程序化,是指在执行这一程序的过程中,将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提示依赖。(3)自动化阶段。个体对特定的程序化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深入加工和协调。此时,个体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高度自动化的程序也可能使人的反应变得刻板,因此安德森主张对某些程序保持一定程度的有意识的控制十分重要。3.试述多元智力理论。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后来又补充了一种。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①言语智力。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②逻辑数学智力。指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③空间智力。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④音乐智力。指敏感的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及韵律表达的

能力。⑤身体运动智力。指运用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包括支配身体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⑥社交智力。指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他们交往、合作的能力。⑦自知智力。指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