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_第1页
04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_第2页
04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_第3页
04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_第4页
04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 编号:HBDJ-TJ-B14a-004致:湖北铭远至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监理项目部现报上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A标段工程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请审查。附件: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承包单位(章):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日期:年月日监理项目部审查意见监理项目部(章):专业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工程师:总/副总监理工程师: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本表由施工承包单位填报一式4份,建设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各1份,承包单位2份。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光伏区PHC管桩试桩方案批准:年月日审查:年月日编制:年月日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A标段EPC总承包项目部年月日目录TOC\o"1-1"\h\u9320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新街镇、唐县镇,装机容量为180MW(交流侧容量,直流侧组件安装容量为252.21MWp),总用地面积约4939.46亩。拟建场地位于随县新街镇东南,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场址地区为农田,部分地区种植经济作物,项目拟采用农光互补开发模式。本工程PHC桩基采用PHC-Φ300管桩,壁厚70mm,类型为A,混凝土强度登记C80;本项目是一个农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项目。采用光伏组件下方空间及间隔种植农作物的方案,为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2、试桩目的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GB51101-2016),本工程的光伏支架基础设计使用年限25年,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为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可靠性,需在工程实施前在拟建场区进行足尺的桩基施工工艺和承载力试验。其主要实验目的如下:(1)进一步确定所选桩型的施工可行性,避免桩基全面进场后发现该桩型不适合本场地施工从而导致修改桩型造成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2)通过试桩实际施工过程,由施工单位确定合适、快速的施工工艺;(3)根据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通过试桩校验桩基穿越土层的极限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以免地质勘探报告数据误差造成桩承载力远小于计算值,避免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试桩完成后,通过桩的静载试验,确定桩基工程各项设计、施工等参数,选择桩基持力层、判定沉桩的可能性,选择多频震动值,并确定打桩施工时停压标准等。3、编制依据3.1试验场地的确定试验场地选择必须考虑所选择试验区的土层、岩性具有代表性,同时考虑临近使用场所、符合各具体设计使用的要求以及试验场地交通组织。3.2试验必须遵循现行有关规程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5)《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20)(6)《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太阳能发电站支架基础技术规范》(GB51101-2016)(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图集(10)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其他相关规范。3.3成桩试验选定试验施工要求本次试验根据地质资料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光伏支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试验要求如下:1固定支架管桩试桩要求(1)试桩根数及位置:根据地勘描述,本项目支架基础持力层可选择岩层出露区域、粉土、粉质粘土区域、其他岩层埋藏0.5~1.5米左右的地方、坑、塘区域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桩直径的3倍。由于场址面积较大,各区域情况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场址的不同情况确定试桩的位置,由于试桩条件的限制,本工程采用原位试验的方式,未发生破坏的试验桩兼做工程桩;试桩布置详见后附“光伏场试桩平面布置示意图”,位置如发生较大调整,需由试桩单位在现场确定后报设计院确定后再实施。试验桩布置示意图1、427480.590,3520974.8082、427475.990,3520974.8083、427471.390,3520974.8089#方阵1、426024.444,3520380.8922、426029.044,3520380.8923、426033.644,3520380.89213#方阵每个方阵3根桩,现场试桩位置应均匀分布于光伏场区内,不得集中在某一区域。试桩桩位应在光伏场区总平面图中标注并作为检测报告的附件一并提供。目前先在9#方阵附近及13#方阵附近打试桩,引孔深度根据桩长进行调整,引孔直径300(暂定参数,后期根据现场的实际图纸进行调整)。桩入土深度根据现场的土层进行性调整,根据试验数据来确定入土深度及哪个桩长更满足现场实际需求,再进行场区施工。(3)试桩桩长确定:关于桩长(光伏场区):工程桩待实验结果判定可行后再施工1、岩层出露区域,桩长按4米计,入地1.6米,露出2.4;2、粉土、粉质粘土区域,桩长暂按6米计,入地3.6,露出2.4;3、其他岩层埋藏0.5~1.5米左右的地方,因地制宜,桩长初定5米,根据试桩的现场沉桩情况确定试桩桩长及周边工程桩长4、坑、塘区域,预计桩长8-10米,露出地面或水面高度、入十深度根据现场实际选定地块、周边情况及实际再确定。各试桩区的试验桩,完成试验后未损坏可继续使用的桩,应校准桩位后,可继续作为工程桩使用。3.4设计桩基应用条件本工程桩基应满足设计使用条件,本工程桩基(单桩)设计应用条件如下:除规范要求的垂直度、水平偏差及其他要求外,本工程实验满足以下受力要求;1)桩基承载力标准值≥36kN,承载力极限值≥72kN2)桩基抗拔承载力≥12kN;3)桩基水平承载力≥3.5kN,水平承载力下桩顶位移≤15mm。3.5试验内容1)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测定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加载至承载力特征值Ra的2倍);2)竖向抗拔承载力试验,测定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3)水平承载力试验,测定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4)水平承载力试验,测定单桩水平位移量。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本次试桩工作量如下:1)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静载荷试验:3根。主要为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2)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荷试验:3根。主要为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3根。主要为确定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4)低应变法动力检测:3根。目的为判断试桩桩身完整性。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设备由下列三部分组成:(1)反力系统:配重提供,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A标段总加载量为不小于90kN。(2)加载系统:由1台100kN液压千斤顶、压力表组成;(3)观测系统:由1根基准梁、2只百分表及连接件组成。2、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4章进行:(1)加荷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2)采用分级等量进行加荷,首级加载量为极限值的1/10,以后每级加载增量为极限值1/10;(3)测读桩的沉降时间间隔:每级荷载加荷后隔5、10、15、15、15min各测读一次沉降值,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主要设备由下列三部分组成:(1)反力值:国能长源随县新能源基地一期A标段项目不小于20kN;(2)加载系统:由1台100kN液压千斤顶、压力表组成;(3)观测系统:由一-根基准梁、2只百分表及连接件组成。2、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5章进行:(1)加荷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2)采用分级等量进行加荷,首级加载量为极限值的1/10,以后每级加载增量为极限值1/10;(3)测读桩的上拔量时间间隔:每级荷载加荷后隔5、10、15、15、15min各测读一次沉降值,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4)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桩的上拔增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以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则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可加下一级荷载,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少于2h。(5)试验终止条件: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或某根钢筋拉断;4、对于工程桩验收检测,达到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拔量或上拔荷载值。(6)卸荷:卸荷级别为加载值的两倍,每级卸荷后隔15、15、30min各测读一次残余沉降,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完后隔3h再测读一次,然后终止试验。3)单桩水平静载试验1、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主要设备由下列三部分组成:(1)反力系统:由顶管连接邻近的一-根管桩组成;(2)加载系统:由一台液压千斤顶、精密压力表和手动油泵组成,在试桩与千斤顶接触处安装一球形铰座,保证千斤顶作用力水平通过桩身轴线;(3)观测系统:由一根基准梁、2只百分表及连接件组成。(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设备的安装及现场图如下:3、现场试验方法:本次试验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相关规定执行。(1)采用桩身无约束力单向多循环加卸载法;(2)加载分级:取设计最大加载值的1/10作为每级荷载的加载增量。逐级加载;(3)加卸载程序与位移观测: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即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观测,试验不得中途停歇;(4)试验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a.桩身折断;b.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时可取高值;c.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4)低应变检测仪器及原理低应变检测仪器采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桩基动测仪(FDP204PS型),检测方法为反射波法。反射波法的原理:将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给桩顶施加一脉冲力,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遇到桩阻抗(ρAC)变化处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根据应力波反射规律分析桩身结构完整性。反射波法的检测方法为:在桩顶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并用力棒锤击桩顶,桩顶受到瞬态脉冲作用后,在桩身产生压缩应力波,通过传感器采集应力波在桩身中的反射信号,储存在采集器中,经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分析结果。桩身完整性类别是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表3.5.1桩身完整性分类表划分的,其含义见表2。3.8试桩终载条件:本次试验是验证性试验,终载以桩身或桩侧土达到设计要求或过大变形为依据。不同类型试验间应预留一定桩周土回复期,具体试验标准以《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为准。3.9基础试验报告内容要求1)试验单位应根据本试验任务书编制详细的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包括技术方案和进度安排。方案应在试验开始前提交给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认;2)试验单位应结合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平台、锚桩和试验桩的设计;3)试验过程及试验报告均应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规定,试验报告应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①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②结构形式,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和日期等;③地基条件描述;④受检桩的桩型、尺寸、桩号、桩位、桩顶标高和施工记录;⑤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⑥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⑦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A)检测结论中应包括: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单桩水平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B)确定桩的施工工艺,提出施工建议和注意事项,建议选择合适的沉桩方法及施工顺序。4、施工部署4.1人员配备表一管理人员配备表序号职务姓名1项目经理李强2技术负责人蒋桦3安全员杜波4测量员刘东表二劳动力配备表序号工序名称人数备注1机械操作人员22其他人员43合计64.2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表三机械设备及测量仪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打桩机2987512引孔机/13经纬仪BT02C14水准仪NAL32415测地型GPS接收器VFRF1003729416电子水平尺4017全站仪KTS442R8C15、施工工艺及方法5.1施工工艺选择通过对该工程设计图纸和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工程设计图纸的认真领会,以及对现有设备性能的综合考评,本工程采用多频震动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如下:测量放线→引孔机就位→钻孔至设计深度→拔杆至地表→桩机就位→复核桩位→挂吊桩钢丝绳→起吊桩→桩底入土稳桩双向校正→初步加压→检查该桩身垂直度→正式压桩→观测校正桩身垂直度→继续压桩→作压力值记录→成桩→移机下一根桩5.2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5.2.1测量放线、桩定位1.布设测量控制系统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水准点建立测量控制网,并在施工现场打桩影响范围外设置座标和高程控制点,并经规划、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复核无误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1)首选通过对本工程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点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2)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3)将招标单位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测无误后,及时办理签证移交手续。(4)在熟悉和掌握全部桩基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5)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并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6)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7)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8)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9)测设出建筑物轴线与主要控制点,为桩基放样做好准备。(10)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平差。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2.测放桩位根据控制点设定构筑物轴线及角桩,按桩位布置图测放桩位,并在桩位中心作好标记,桩位测放后应经监理单位复核后方能施工。五根试桩桩位分别位于拟建检查库的四个角和中间位置。为防止桩机就位时桩机自重挤压土体使已测放桩位移位,在桩机就位后正式压桩前应复核正确,桩定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2.1预制桩的验收(1)预制桩出厂到工地,应按批量查收预制桩出厂合格证。(2)质检人员应会同现场监理共同检查、验收预应力管桩,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如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应做好标记并及时退货。表四PHC管桩外观质量表项目内容桩表面表面平整,密实,掉角深度不超过10mm,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面积不超过桩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表面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15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连长的1/2。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桩顶桩底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2.2桩起吊、就位桩现场驳运采用二吊点法、喂桩时采用一吊点,吊点设置在桩头(L为桩长)处(如下图所示),起吊过程中,用托绳稳住桩的下部,吊机尽量减小吊臂仰角(并尽量减少吊臂促出长度),缓慢地将桩拖至桩机就近处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喂至桩机夹持器中。图一二点吊示意图图二一点吊示意图对于由桩机自备卷扬机吊桩操作同理。桩的起吊、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2.3竖桩与插桩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直角坐标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下放首节桩,首节桩桩尖的中心点与桩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2.4垂直度控制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经纬仪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压桩,并在压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拔出重插应尽可能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故障处理完毕再进行施工,不允许采取强扳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折断。1号经纬仪21号经纬仪2号经纬仪图三打桩送桩垂直度监控示意图2.5打桩、送桩1.打桩(多频震动施工工艺)用桩架的导滑夹具或桩箍将桩嵌固在桩架两导注中,垂直对准桩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待桩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上,同时应在桩的侧面或架上设置标尺。并做好记录,始可击桩,如桩头不平时,用麻袋或厚纸板垫平,亦可先环氧砂浆补抹平整。开始打桩应起锤轻压或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打桩时,落距应较小,入地一定深度待桩稳定后,再按需求的落距进行施打。沉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衬垫,以缓和打桩时的冲击和使打桩应力均匀分布,延长撞击的持续时间以利桩的贯入。桩帽用铸钢或钢板制成,锤垫多用硬木或白棕绳圈盘面成,桩垫多用松木或纸垫或酚醛层压塑料,合成橡胶等。桩帽与桩接触的表面须平整,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打桩时产生偏斜。桩锤本身带帽者,只须在桩顶护以绳垫或木块。若桩须深入土时,应用送桩。送桩用坚硬的木料或钢铁制成,长度和直径视需要而定,使用时,将送桩放于桩顶头上,使与桩在同一垂线上,锤击送桩,将桩慢慢打入土中。沉桩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桩身有无位移和倾斜现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桩将沉至要求深度或到达硬土层时,落锤高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免打烂桩头,沉桩过程中作好沉桩施工记录,至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对贯入并或入土标高进行观测,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然后移桩机至新桩位。2.送桩送桩时必须采取送桩器,可采用插销式送桩器。送桩杆送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做好醒目标记。当送桩至距设计标高1m左右时,测量人员指挥桩机操作工减小速度,并跟踪观测送桩情况,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时,发出信号停止送桩。送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即时向设计和建设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送桩后留下的孔洞及时用道碴回填夯实。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桩顶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送桩留下的孔洞要采用方木、筑胶板覆盖,避免物品人员掉落,并及时回填,避免陷机。3.施工记录记录人员必须及时、认真做好原始资料记录、整理工作,桩位编号,随打随填,以免发生差错,每换班打桩前后,都要核对桩位、桩数以防错打和漏打。4.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1.桩身断裂a.现象:在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并引起机台抖动,此时可能是桩身断裂。b.原因:=1\*GB3①、桩材加工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2\*GB3②、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3\*GB3③、插桩不垂直,在压入一定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身产生曲折。=4\*GB3④、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5\*GB3⑤、桩材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未被发现。c.预防措施:=1\*GB3①、施工前应把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检查。=2\*GB3②、加强桩材外观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宜使用。=3\*GB3③、在插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得采用移机方法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端面间隙要加垫铁片塞牢。=4\*GB3④、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若桩身裂缝超过验收标准严禁使用。2.桩顶损坏a.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b.原因:=1\*GB3①、桩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养护措施不力。=2\*GB3②、桩顶端面不平,造成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不垂直。=3\*GB3③、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面不平,送桩时造成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c.预防措施:=1\*GB3①、桩制作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位置要准确,并按规范养护。=2\*GB3②、沉桩前应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其端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或经过修补处理后才能使用。=3\*GB3③、检查送桩杆与桩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使用。3.桩位偏移a.现象:在压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b.原因:=1\*GB3①、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2\*GB3②、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3\*GB3③、桩数量较多且桩距较小,压桩时土被挤压到极限密实度后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4\*GB3④、在软土地基施压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较大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c.预防措施:=1\*GB3①、压桩前应先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加强桩材外观检查,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得使用。=2\*GB3②、在压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施焊应严格执行规范。=3\*GB3③、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4\*GB3④、压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要等桩全部压完,停置两周后才能开挖。4.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a.现象:沉桩压力已达到或超过设计值,但桩尖未到达设计的标高位置。b.原因:=1\*GB3①、工程地质情况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层的标高起伏不明,致使设计考虑的持力层或选择的桩尖标高有误;=2\*GB3②、局部有坚硬夹层或砂夹层;=3\*GB3③、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如大石头、旧埋设物等;=4\*GB3④、群桩挤土效应导致桩入土阻力增加;=5\*GB3⑤、桩机压力过小。c.预防措施:=1\*GB3①、工程地质情况应详细勘探,做到工程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符;=2\*GB3②、合理选择持力层或桩尖标高;=3\*GB3③、遇有硬夹层或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后压法(预钻孔)穿透硬夹层,以利沉桩。=4\*GB3④、先用回转钻孔机进行预钻孔取土、调整施工顺序(先施工沉桩困难的桩)、在工程场地布置应力释放孔和沟槽、减缓沉桩速度等,以减少挤土效应对工程场地的影响,释放土压力;5.管桩倾斜的原因分析、预防和处理a.管桩倾斜的原因分析=1\*GB3①、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属挤土型桩,在施打大面积密集群桩时,往往造成先打入的桩挤土产生倾斜,管桩施工速度太快时会加剧挤土效应;=2\*GB3②、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随着施工数量的增加,挤土效应越加明显;=3\*GB3③、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土压力较大,桩身发生弯曲变形;=4\*GB3④、为确保桩机行走,上部填土形成硬壳,随着沉桩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致使上部硬壳向已施工方向移动;=5\*GB3⑤、沉桩过程中地下遇到大块坚硬物体,把桩挤向一侧;⑥、施工过程中桩身不垂直。b.预防措施=1\*GB3①、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基础形式、布桩情况等选择合理的施工机械,并限制打桩速率,并优化打桩的施工方向和顺序路线,一般宜自桩群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工,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可从毗邻建筑物处开始沉桩。=2\*GB3②、在打桩或挖土施工前,如果地表土层较软,或地表土层虽然较硬,但厚度相对较薄时,应在机械行走的位置填一定厚度的碎石或路基板,减小机械对场地表面土体的挤压作用。=3\*GB3③、预钻孔沉桩,孔径应比桩径小50mm~100mm,深度可根据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确定,一般孔深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随钻随打。c.纠偏处理=1\*GB3①、较浅的(一般2~3m)可以将桩倾斜反向土方挖除后扶正。=2\*GB3②、较深的可以用钻孔取土、高压水冲取土等方式将桩倾斜反向一侧土取出后扶正。=3\*GB3③、在取土前,应在桩倾斜的反向打好地锚,用细钢丝绳、手动葫芦将桩与地锚连接起来,取土深度需超过桩倾斜深度0.5~1m,轻轻拉动手动葫芦,边拉边对桩进行测量,不可过拉。倾斜量大的桩,应分几次拉直,当拉力过大时,应进行取土后再拉动手动葫芦。桩扶直后,桩周产生的空隙用砂或碎石填实。=4\*GB3④、对纠偏扶正的桩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在纠偏施工中发生异常情况,如无异常可进行下步施工。=5\*GB3⑤、对于偏斜过大且无法扶正的桩,应进行补桩。6、成桩质量检测试桩完成后,待土体恢复固结后,按设计要求需进行静载荷试验,以确定桩身承载力,同时可对地质情况进行一定的判定。土体固结时间规范有具体要求,一般砂土为10-15天,黏土及淤泥土为15—20天,加荷要求一般为2倍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操作方法可采用堆载,获得桩身沉降量值,描绘Q—S曲线进行分析,获得桩身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质量标准表七PHC管桩允许偏差、检验方法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设计要求2桩位偏差第5.1.3条3承载力设计要求一般项目1成品桩质量外观桩径(mm)管壁厚度(mm)桩尖中心线(mm)顶面平整度(mm)桩体弯曲±5±5<210<1/1000L2停锤标准设计要求3桩顶标高(mm)±508、质量保证措施1)、压桩前,再次复核桩位,请监理部门验收,及时校正,以免产生错误。2)、压桩前检查桩机各部件和电源情况,以防中途停机较长,土体固结不能施压造成废桩。3)、压桩前认真检查预制桩的质量,如有质量问题,禁止使用,绝对不压不合格的桩。4)、按设计桩位平面图绘制桩位编号图,自备压桩记录外,报甲方和监理方各一份,以供监督检查之用。5)、压桩时,随时注意桩的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调整。6)、严格按图施工做好压桩记录,已压的桩在桩位编号图上做好日期标出记号,以防多打、漏打。7)、控制桩的垂直度是确保压桩质量的关键之一,以单向线锤和经纬仪控制桩的双向垂直度,确保在压桩过程倾斜度偏差不大于0.5%。8)、严密监视压力值,如发现压力值突然上升或下降,暂时停压桩,待处理正常后才能续压。9)、每根桩必须连接压入,不得无故间断,直到达到设计规定的控制标准。9、安全保证措施1)特种工种操作人员必须建立机组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2)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压桩机,防止人身安全事故,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3)配备必需的个人劳保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手套、防护鞋、防护眼镜等等,并督促使用。4)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自动断电开关、防护罩、安全带、消防器具等。施工场地内重要位置设安全标志,并由专人管理,有危险的作业,如接电、施工机械操作等实行专人专项操作,并需持证上岗。5)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