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地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2年6月中下旬,每天清晨日出前,太阳系中的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会联袂成就“五星连珠”奇景。只要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目睹这幕天文奇观。下图为“五星连珠”行星轨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小行星带位于()A.乙、丙之间B.丙、甲之间C.甲、丁之间D.丁、戊之间2.图示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可观测宇宙3.丙行星()A.属于类地行星B.是太阳系唯一的巨行星C.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行星D.含有大量液态水右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A.苏州B.南京C.徐州D.淮安5.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A.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短B.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C.南部地区海拔更高D.北部地区降水更多6.太阳辐射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庐山瀑布一泻千里B.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C.洞庭湖边凉爽的风D.冬日温泉池内热气腾腾读某时期太阳黑子数量与我国部分区域降水强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7~8题。7.由图示可知()A.①地的降水变率较②处大B.正相关最小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C.降水强度只受太阳活动影响D.负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西北部8.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A.河南省出现极光现象B.指南针无法正常使用C.有线通话出现中断D.太阳活动的强度最低下图为某雪山脚下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各地理要素中,属于水圈的是()A.森林和雪B.草地和森林C.雪和湖水D.雪山与湖泊10.图中湖泊涉及的圈层主要有()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北京时间2021年10月9日18时58分,澳大利亚东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5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H圈层底部B.E圈层C.F圈层上部D.G圈层12.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D表示的是莫霍面B.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C.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D.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13.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莫霍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A.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B.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C.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笔石动物生存于海洋中,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固着在海底,这类笔石一般生活在浅水环境里,水太深则无法生存;另一种是浮游在海水中,这部分笔石动物可以生活在更加开阔的海水里面,也可以在深水环境中生存。距今约三亿年前,笔石动物灭绝了,右图示意笔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4~16题。14.笔石动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A.奥陶纪B.二叠纪C.侏罗纪D.第四纪15.地质学家在笔石化石地层中可能还会发现()A.猛犸象化石B.三叶虫化石C.裸子植物化石D.被子植物化石16.通过对笔石化石的研究,可以()A.了解火山喷发对动物的影响B.了解爬行动物间捕食关系C.准确判断地壳运动的时间D.判断当地的古地理环境地球历史上有过几次大陆的聚合和漂移的过程,南极洲的位置并非一直是寒冷干燥,在漂移到现今位置之前,南极大陆曾是非常适宜动植物生存的。根据科学家对南极冰川的探测发现,在南极冰层之下有着丰富的煤炭,其储量大概是5000亿吨,堪称世界第一大煤田。据此完成17~19题。17.南极丰富的煤炭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A.第四纪B.寒武纪C.元古宙D.中生代18.南极储量丰富的煤田说明当时南极大陆的环境特征是()A.温暖干燥B.寒冷潮湿C.炎热湿润D.炎热干燥19.下列关于南极大陆最终漂移到现在位置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是新生代B.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C.该时期是太古宙D.地球上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被裁弯取直后,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右图为长江的荆江河段牛轭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河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沉积D.冰川侵蚀21.河曲被裁弯取直的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小B.洪涝灾害减少C.航运距离增加D.河道淤积增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结合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完成22~23题。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①②③④22.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A.①B.②C.③D.④23.为了及时、准确地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应密切关注()A.降水量大小B.光照强度C.气温高低D.风力强弱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24~26题。24.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A.云南山东B.内蒙古青海C.北京江苏D.贵州新疆25.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前往乙地旅游时()A.可以看到沙子移动方向较为一致B.随处可见携带大量泥沙奔腾的河流C.需要携带好雨伞、雨靴等用品D.高大植被下是躲避烈日的最佳选择下图为位于台湾岛东北部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后来在一次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下图分别为“豹头”掉落前后景观图,读图完成27~28题。27.该“金钱豹”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A.风成地貌B.流水地貌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28.导致“豹头”掉落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冰川沉积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下图为不同地貌景观,读图完成29~30题。29.图示地貌①、②、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海浪侵蚀流水堆积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溶蚀海浪堆积流水堆积30.关于图示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貌的延伸方向受风向影响B.②地貌景观含有风蚀柱、海蚀拱桥C.②地貌多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D.③地貌沉积物颗粒由内向外逐渐变大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面左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右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____,在图中由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共同构成。(3分)(2)分别说出①、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及各自上下相邻的圈层。(6分)(3)说出地震发生时,隆阳区人们经历的震感变化,并说明成因。(4分)32.读我国长江流域及甲地景观、乙地放大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说出甲地河流地貌的剖面特点,并简述成因。(4分)(2)指出长江乙河段流水作用的主要形式,并说明判断依据。(5分)(3)分析长江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4分)33.下面左图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右图为云南省昆明市路南石林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试分析图示两区域地表的高大植被稀少的原因。(4分)(2)图示地貌形成的共同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与路南石林相比,秦皇岛的喀斯特地貌区内石林、石芽较矮小,分析成因。(6分)(3)简述该类地貌对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鄂尔多斯市西四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2.C3.A4.C5.A6.D7.A8.B9.C10.B11.D12.B13.C14.A15.B16.D17.D18.C19.A20.A21.B22.C23.A24.D25.C26.A27.C28.D29.B30.A31.(1)岩石圈DE(3分)(2)①:莫霍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上地幔)。(3分)②:古登堡面;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3分)(3)地表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分)成因: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到达后地表人们的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2分)32.(1)河谷剖面较陡、深,呈“V”形。(2分)成因: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而形成。(2分)(2)形式:流水堆积作用。(2分)依据:流经平原地区,地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