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诗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诗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诗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诗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诗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上海市奉贤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2.《南乡子·送述古》的体裁是(1分)13.以下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写临平山上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B.《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矛盾之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情谊之深。C.两首词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以表情达意。D.两首词都写到“夜”的意象以衬托情感至深。14.中国古典诗词收结处往往“词尽意不尽”,两首词结尾划线处都极妙,请赏析异同。(4分)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8分)使东川·南秦雪[注](唐)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寒食时节依旧寒冷,本诗通过描绘山峰、笋石、松萝、飞鸟、猿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清静谧的氛围。B.颔联中“才”“已”两个副词运用巧妙,既写出了作者行程速度之快,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安之情。C.颈联比喻运用极为精巧,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以飞鸟、猿烘托周围环境的沉寂,以其“不飞不动”反衬诗人的“动”,抒发诗人孤寂悲凉之情。15.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渔家傲(其二)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注】①明末抗清名将。②绝影:良马名。12.根据字数,这首词属于()。(1分)A.小令B.双调C.中调D.长调13.下列包含“问天”的诗句,其情思最接近上阕画线句的是(

)。(2分)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B.既冰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吊灵均词》皎然C.骚首何须更问天,此心灰尽不重然。——《答友》释云林D.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孤船。——《定风波·自断此生休问天》黄庭坚14.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的风格“沉雄哀激”,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内容分析理由。(5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8.(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①道中作元好问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③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来往如梭。【注】①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②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1)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临江仙》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B.《小圣乐》上片写盛夏纳凉的赏心乐事,层次铺叙,渐入佳境。C.在这两首词作中,上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摹景物。D.两首作品都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议论,蕴丰富情感于笔端。(2)两首作品的划线句都提到“穷通”二字,请结合原文比较两者思想和情感的不同之处。上海市同济大学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6.(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观雨[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此刻正在湖南邵阳。(1)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A.曹操《短歌行》B.杜牧《赤壁》C.杜甫《登高》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A.雄沉慷慨B.含蓄内敛C.高雅明丽D.沉郁哀婉(3)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观雨”所寄寓的情志。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5.(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诗余选集》B.《律诗集粹》C.《古诗菁华》D.《乐府诗选》(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3)分析本诗结尾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古诗阅读上海市奉贤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宋·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2.《南乡子·送述古》的体裁是(1分)13.以下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写临平山上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B.《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矛盾之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情谊之深。C.两首词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以表情达意。D.两首词都写到“夜”的意象以衬托情感至深。14.中国古典诗词收结处往往“词尽意不尽”,两首词结尾划线处都极妙,请赏析异同。(4分)12.(1分)小令(56字)13.(3分)C分析:《南》没有比喻,《江》没有拟人14.(4分)同:都表达了极深的思念之情。异:《南》运用衬托,即连绵的秋雨都停止了,而自己的泪水还没有停止,表达浓浓的思念。《江》运用以景结情,通过描写亡妻坟墓的明月、黑夜、松冈,含蓄地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8分)使东川·南秦雪[注](唐)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13.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寒食时节依旧寒冷,本诗通过描绘山峰、笋石、松萝、飞鸟、猿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凄清静谧的氛围。B.颔联中“才”“已”两个副词运用巧妙,既写出了作者行程速度之快,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不安之情。C.颈联比喻运用极为精巧,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以飞鸟、猿烘托周围环境的沉寂,以其“不飞不动”反衬诗人的“动”,抒发诗人孤寂悲凉之情。15.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13.(1分)D14.(2分)B(写出了蜀道天气变化之快,而非行程速度之快)15.(5分)①“辞浅”是指整首诗浅显易懂,“临寒食”“未有春”“才见”“已惊”“飞鸟不飞猿不动”等,都是口语入诗,简单、朴实。(“辞浅”特点分析1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分),②“意哀”是指全诗表达了路途凶险以及自己被贬到蜀的孤独、哀愁和对前途未知的忐忑之情。(“意哀”主旨分析2分)③“扣人心扉”是指诗人赴蜀途中恶劣的环境牵动读者,被贬的孤单寂寞让人生发同情。(“扣人心扉”分析1分)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渔家傲(其二)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注】①明末抗清名将。②绝影:良马名。12.根据字数,这首词属于()。(1分)A.小令B.双调C.中调D.长调13.下列包含“问天”的诗句,其情思最接近上阕画线句的是(

)。(2分)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B.既冰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吊灵均词》皎然C.骚首何须更问天,此心灰尽不重然。——《答友》释云林D.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孤船。——《定风波·自断此生休问天》黄庭坚14.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的风格“沉雄哀激”,你是否认同?请结合内容分析理由。(5分)12.(1分)C13.(2分)B14.我同意“沉雄哀激”的评价。这首词感情深沉中有雄心壮志,痛苦中有对实现理想报负的渴望。词的上阕情感悲哀深重。“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词的下阕先用一声画角,写军队的号角震奋人心。再以骏马为喻,表现自己渴望驰骋于战场,保家卫国。最后运用典故,“燕然勒碑”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虚写想象。“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表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全篇看来,深沉的悲痛中有雄心壮志,哀伤感怀中有激越的报国之情。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8.(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①道中作元好问今古北邙山②下路,黄尘③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来往如梭。【注】①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②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1)下列关于两首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临江仙》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B.《小圣乐》上片写盛夏纳凉的赏心乐事,层次铺叙,渐入佳境。C.在这两首词作中,上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摹景物。D.两首作品都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议论,蕴丰富情感于笔端。(2)两首作品的划线句都提到“穷通”二字,请结合原文比较两者思想和情感的不同之处。8.【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错。《小圣乐•骤雨打新荷》上片写盛夏纳凉,主写景,“乳燕雏莺弄语”“高柳鸣蝉”为听觉。故选C。(2)《临江仙》: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水到渠成汩汩而出,从前错怨天公,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小圣乐》:这首元曲是作者游山时的即兴之作。前三句感慨人生短促,人生一世,就像流光一样,不像华表那样。接下来两句点题写山,只是概括性地写了一笔,意思是说,光阴流逝很快,凡是山河好的地方都要赶快去游个遍,以古人仕途艰难坎坷的例子为训。作者运用白居易和苏轼的典故,作者因此产生了寄情山水和归隐的念头。作者想象离开官场,小溪中打上的鱼既新鲜又便宜,坐上渔船去垂钓,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故思想上,《临江仙》“未要论穷通”认为男儿行事处世要坦荡/有浩然之气/问心无愧。《小圣乐》“穷通前定”认为命运早已注定,应该及时行乐。情感上,《临江仙》表达了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苦闷中有豪情,以宿命观自我宽慰。答案:(1)C(2)思想上:《临江仙》“未要论穷通”认为男儿行事处世要坦荡/有浩然之气/问心无愧,不要埋怨命运不公。《小圣乐》“穷通前定”认为命运早已注定,不要费尽心机的钻营。情感上:《临江仙》表达了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小圣乐》表达对良辰美景的依恋喜爱,以宿命观自我宽慰。《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就像那东逝的江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赏析: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流露出孤寂之感,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又表明他面对现实,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借“地”兴怀,引出吊古伤今之情。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写出了滔滔不尽。“远目送归鸿”的意象,相辅相成,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归?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显得蕴藉而深远,难以摆脱,又遭“莫须有”的诘难。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浩歌掩感伤。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水到渠成汩汩而出,从前错怨天公,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小圣乐•骤雨打新荷》译文: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石榴花刚开。老燕携带着小燕,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像珍珠一般乱洒。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邀请宾客朋友玩赏,暂且喝个酩酊大醉,来往像穿梭。赏析:此曲上片写盛夏纳凉,主写景,宣扬浅斟低唱。写景明丽爽畅。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词、曲均称乐府,传于歌筵的。《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具有词味。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看作者铺叙的层次,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轻轻点出夏令,在此万绿丛中,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写鸟语蝉鸣,专指“乳燕雏莺“、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居高声自远。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到此,在热烈。这雨决非煞风景,既给盛夏带来凉意。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下曲即景抒怀,及时行乐的思想,又是旷达的,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应尽情欣赏。“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旨在“何苦用张罗“。这种旷达的外表,“命友邀宾玩赏“二句、杯酒,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日月如梭,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取得片刻的麻醉,下曲表现的思想,也是并不高明的,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不是曲中论道之语,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都是被诸管弦,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就是这个缘故,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上海市同济大学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6.(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观雨[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此刻正在湖南邵阳。(1)按体裁分类选诗,可以与本诗编辑在一起的一项A.曹操《短歌行》B.杜牧《赤壁》C.杜甫《登高》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A.雄沉慷慨B.含蓄内敛C.高雅明丽D.沉郁哀婉(3)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观雨”所寄寓的情志。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学生平时需要多积累,多读,多记。(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明确本诗的语言风格,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解答】(1)诗体,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字数,讲究平仄对仗,律诗是4联8句,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体裁上,本诗属于七言律诗。A.属于汉乐府。B.属于七言绝句。C.属于七言律诗,与本诗相同。D.属于词。故选C。(2)颔联写景,景象壮阔。“阴晴”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意蕴丰富,写观雨感受,抒发同仇敌忾。所以“雄沉慷慨”是比较贴切的评价。故选A。(3)“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流寓邵阳,不懂农桑,表达观看骤雨风云的惊诧之情。“阴晴”是运用双关,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风起云涌。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大雨滂沱。这里不单写雨景,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颈联“海压竹枝低复举,既是眼前实景。竹枝顽强地挺立着、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尾联“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用典,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果真如此!诗人胸中的爱国热情喷薄而出,为大家”的壮志雄心,重振山河的渴望之情。在本诗中,这场暴雨犹如深重的国家灾难,唤起大宋军民同仇敌忾的抗金意志答案:(1)C(2)A(3)诗人一路颠沛,流寓邵阳,不懂农桑,表达观看骤雨风云的惊诧之情/兴奋/冷眼视之/郑重沉重;千山万壑之间风雨际会,既描写环境,生发忧虑之思;但暴雨下的景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不是黑暗一片;尾联,作者不嫌雨大屋漏,清洗兵甲,重振山河的渴望之情;诗歌题为“观雨”,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的关心之情。译文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赏析:诗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景象壮阔;颈联既是眼前实景;尾联用典,表现对抗金胜利的渴望,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山客龙钟不解耕,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山客”是诗人自谓,“龙钟”写诗人精神状态。这里,不如说他在述说那个不幸的时代,是因为国破家亡,是因为颠沛流离,是由于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无法进行和平生产,写出了诗人对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是“客”,是“主”。“阴晴”是运用双关,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观雨”与“时局”二者圆和无迹。“前江后岭通云气。”写景,气势雄浑,风起云涌。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大雨滂沱。这里不单写雨景,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颈联既是眼前实景。竹枝顽强地挺立着、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天降大雨,助我伐纣,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使得气韵雄沉,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气足神完,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5.(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③中条:山西的中条山,和华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A.《诗余选集》B.《律诗集粹》C.《古诗菁华》D.《乐府诗选》(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悲凉。B.第三句中的“归”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残云对华山的依恋。C.五六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D.本诗写景远近结合,化静为动,意境雄浑苍茫(3)分析本诗结尾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应了解题干中的作品并结合本作品分析解答。(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