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绪论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是在农学、推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基础上借鉴公共管理方法,对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及科技政策、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科技市场监管、科技服务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它具有显著的管理学特征,属于公共管理的重要部分。2、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是指科学技术的支配主体通过推广、传播、扩散等环节中的具体操作将科学技术的操作规则传授给接纳者的过程性行为。3、农村科技管理:农村科技管理是科技管理学在农村科技研发、推广、接纳过程中的应用。4、美国“三位一体”农业合作推广体系: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基本建成了以农学院、联邦农业推广局、州农业推广站、县农业推广办公室为主体,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推广体系。5、农业科技推广“丹麦模式”:丹麦以民办为主体的农户技术咨询服务体系,被世界称为“丹麦模式”。丹麦实行以民办为主体的农户咨询服务体系,农业推广主要由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的农业咨询机构、农协以及合作社来开展,一些农业企业也参与不同领域的农业推广活动,对农业推广经费政府的拨款不高于20%,其余部分来自两个农民协会(农民联合会、丹麦家庭农民协会)有偿服务收入及欧共体项目补贴和土地税。二、简答题(一)简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征(一)学科多样性(二)主体复杂性(三)阶段明确性(四)科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双向并行性(五)参与主体的协商互动性(二)简述我国传统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期(1949-1977)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以各级农科院为主导,在农业科技推广领域实行以政府各级农技站为主体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模式。2、巩固发展期(1978-1999)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再适合当时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3、改革发展期(2000-200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改革一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体系在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4、创新发展期(2006以来)“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力度,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成为各级政府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履行农村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三)简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理由答: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学是以农学、推广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为学科基础,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科技进步、科技服务和科技管理发展规律及各类科技项目研发、推广、吸纳、后期服务的管理方法与公共政策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以“三农”科技发展问题为基本研究领域,农学是其最重要的学科基础之一。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必须坚持以推广学为学科基础。三、论述题(一)试分析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研究对象(2015年论述题)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门交叉发展的新兴管理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主体、对象与内容三大基本要素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体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体,它包括科技管理政策制定者、科技研发者、科技传递者、科技接纳者以及其他环境要素。2、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对象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对象即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科技创新环节、科技推广扩散环节、科技接纳环节。3、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内容农村科技发展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发展科学、农村发展管理、农村发展政策、农业法制与政策等。(二)为什么说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属于公共管理范畴?(14年论述,以及前景)答: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学范畴,这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研究农村科技公共产品、科技公共服务及相关公共政策。农村科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具有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由于农村科学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供给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必须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农村科技公共品及公共服务包括农业科技研究、农村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推广等基本内容。这些农村科技服务与公共品的供给必须以满足“三农”发展为基本目标。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一定要有科学的农业技术研发规划和相关政策。第一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技术转移: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2、模仿:指一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则以它为榜样采用该种新技术。3、农业踏板:指在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农户率先采用新技术,后继者被迫也采用新技术成果,致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消除了新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农户只有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则要承受亏损甚至于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技术变化并不意味着降低所有农户的收入,只是降低那些没有采用新技术农户的收入。4、KASA模式:指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反映农民在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具体学习过程中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技能(Skill)、期望(Anticipate)四个层面的行为改变(16年名词解释)“干中学”模型:用积累总投资表示经验和学习,设定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投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在“干中学”模型中,经验与学习就以有形要素投入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技术进步的内生化。(二)简答题1、简述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包括两种基本学说,一个是希克斯—速水—拉坦为代表的要素稀缺性诱导学说,另一个是施莫克勒—格里克斯为代表的市场需求诱导学说。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分析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诱导作用。2、简述S形曲线增长理论。S形曲线增长理论是指,一种新技术的推广,既要受社会因素(如人的个性、受教育程度、个人生活水平和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个人学识等)的影响,又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从长期看,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为多。3、简述TRIZ理论的基本内涵。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矛盾解决原理、创新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等方面的内容。TRIZ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社会的形成,科技界日益认识到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技术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而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技术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如何根据农业技术创新接纳过程特征对农业创新采用者进行分类?罗杰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了不同时间采用者人数比例百分数,并根据采用时间早晚,把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叫“创新先驱者”,第二种类型叫“早期采用者”,第三种类型叫“早期多数”,第四种类型叫“后期多数”,第五种类型叫“落后者”。为什么说外国直接投资(FDI)会产生技术扩散效应?长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被认为是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其解释来自于经济理论中的两个观点:一是技术学习的外部性,二是外国投资方提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FDI会产生很大的外部性,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各国和各地政府都运用大量资源去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的倾向反映出来。尽管外资和外国技术是有差异的,外资流入的产业往往是劳动生产率高增长的产业,这些产业也是盈利性较高的产业。FDI在高技术部门要比低技术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加强劲。虽然FDI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技术扩散只局限于若干技术产业。相反,寻找低生产成本的产业则不大可能产生很大的技术溢出效应。第二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组织体系名词解释组织(狭义):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组织体系:是指在组织生存环境中,由一系列长远目标一致、服务与管理功能各异的组织共同参与从而构成的复杂组织形式。分权化组织:分权化组织包括联邦分权化与模拟分权化两种类似的组织形式。科技中介组织:科技中介组织是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交流为对象,依法取得资格专门从事为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技术接纳各类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服务机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是指面向社会开展农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创新成果研发、推广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要素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关键性的促进作用,以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提高整体创新功效的社会化服务活动。(14年名词解释)简答题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1)正确认定组织目标的能力,使目标具有适宜性、可行性及较大的认可度;(2)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从时间、质量、效率及成员满意度来衡量;(3)合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这是组织行为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组织行为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之外,还应考虑社会效益,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其次,组织行为应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具有维护和改善组织生存环境的功能。2.简述国家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主要职责。国家农业部设有科技教育司,主要履行如下职责:(1)起草农业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法规、规章,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拟订有关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2)组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3)牵头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4)指导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5)指导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协作。(6)负责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实施农业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7)组织实施农业科研重大专项,组织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承担农业科技条件建设工作。(8)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农业知识产权工作,负责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9)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保密工作。(10)负责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参与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指导高等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继续教育工作。(11)指导农用地、宜农滩涂、宜农湿地、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牵头外来物种管理工作,负责农业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信息发布工作。(12)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负责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工作,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13)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负责农村沼气、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牵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14)编制农业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农村可再生能源基本建设规划,提出项目安排建议并组织实施,编制本领域财政专项规划,提出部门预算和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建议并组织或指导实施。(15)承办农业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及相关国际公约的履约工作。(16)指导协调部属科研机构改革,归口管理部属科研机构科学事业费。指导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的业务工作。3.简述我国公共部门农村科技推广扩散组织的作用。制定农村科技推广扩散政策和推广项目中长期规划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科技推广扩散机制以加强宏观调控。(具体来说,政府制定科技发展、财政、金融、税收、外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刺激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制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护各方主体的利益,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通过推广项目财政支持,直接补贴科技创新成果试点、示范和教育培训技术接纳者,推动创新成果传播。)4.简述农村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及其特点。作用: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各方行为互动、提高创新效率。及时向科技创新主体反馈用户对创新产品的感受,并向创新主体提供用户对新产品开发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再创新,提高了经济创新效率。克服市场交易的缺点,实现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刻服知识等无形资产容易产生交易机会主义的风险,保护供求双方的利益,有助于创新网络发挥协同效应。特点:参加者之间增进了相互信任;参加者着重于长期关系;区域创新网络内部节点和关系丰富有助于选择,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中介稳定的服务关系,有利于外来创新成果的本土化,促进了成果转化与扩散;开放的区域创新网络提高了参与各方的灵活性;网络角色间存在的竞争增强了创新活力;网络成员的独立性和合作的自愿性;通过合作和集体学习容易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论述题试分析说明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组织体系中各类组织的主要功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公共行政组织行使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项目运行监管等职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运行实施组织发挥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扩散、农业技术教育等基本功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中介组织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为什么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对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公共服务部门在导入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方面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由政府承担相应成本的公共服务机构可以让现代科技要素和手段迅速地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有效地降低经营者利用科技要素和手段的成本,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正是因为农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和农业产品的特殊性这要求对农业生产的服务性保障提供新的制度供给。重新整合农业生产经营的服务性机构,明确其市场的职能和承担的社会公益责任,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可以完全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体现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只有农业服务体系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试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引导农民技术服务协会与会员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协会内部治理机制,协会可以通过提高农民会员在股权、决策、收益分配等核心领域更广泛的参与,提高农民会员在服务范围、服务定价等方面的决策权力而逐步加以完善,发展成为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是指政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等各种不同主体,在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过程中履行相应的组织使命与责任,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式,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促进农村科技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进步提供服务与支撑。2.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理念:是指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体应当承担何种职责;这种职责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何种方式实现。3.管理职能结构: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在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发挥多种职能。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及其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组织体系,将根据自身的职能目标及其环境约束构建相应的职能结构,并确定职能重心。4.管理职能创新:是指管理者根据所处的环境变化情况和管理实践需要,随着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管理目标发生的变化,以及被管理者对农村科技服务需求内容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信息都将通过特定渠道输入到管理者管理职能形成机制之中,再经过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体的识别与选择,并根据新环境下共生的新的管理理念、决定了管理重心的变化,从而对管理职能结构进行重构,使原有的管理职能发生转变或调整变化。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法,包括总则、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和附则五章共三十条,明确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二、简答题1.简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职能特征(15年简答)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多样性②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动态性③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社会性④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的非强制性2.简述农村科技公共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一,制定何种政策来促进农村科研体系改革,以更快更好地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第二,如何实现在科技政策影响下形成制度化的农村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机制。第三,如何通过教育培训政策的实施来提高农村科技应用主体的应用能力。3.简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创新的基本理念。①正义与公平理念②注重效率理念③“人本管理”理念④和谐发展理念三、论述题1.试论述巴纳德组织成员潜能发挥模式及其对“人本管理”理念创新的启示。巴纳德组织成员潜能发挥模式告诉人们,若将组织内有潜能的组织成员按其服务的自愿程度进行排列,将组织成员抵制或厌恶组织目标的程度也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那么在现代组织中,大多数人都将落在“消极区”而不是“积极区”里。对人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已成为构建现代管理理论大厦的基础。从西方管理学思想史看,对人的假设经历了从前泰勒时代“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现代人”的转变,管理学也实现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时期向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的嬗变,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管理学界对“人本管理”的全新解读,使得尊重人、发展人作为管理基本价值追求的“人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在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领域,不只是为技术而技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改善事物本身的手段或工具,它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2.试论述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职能创新表现出了哪些新的实现方式。(一)政策调控为主向法制化服务与管理转变(二)单向供给为主向社会化网络式供给转变(三)威权式行政命令方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四)农村科技服务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五)技术传播为主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转变第四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工具一、名词解释1、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工具:是指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政府部门、农业高等院校与农业科研院、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为实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目标,促进农村科技创新推广及技能传播的手段方法技巧。(15年名词解释)2、管制性工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政府所用的强制性类似工具、通过政令实现令行禁止。3、多元目标原则:有效性并非唯一追求目标,达成理想结果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选择和评估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4、星火计划:是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5、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以平衡积分卡的四类指标财务类指标、顾客类指标、企业内部运营类指标和员工管理类指标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类指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二、简答题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工具的特征(1)主体性(2)目的性(3)多样性(4)动态性(5)技术性(6)实践性2、管理工具失效浴盆曲线的内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损耗失效3、常见的政府工具分类方法有哪几种(1)强制性程度(2)工具供给系统(3)工具来源(4)工具目标三、论述题1、试论政府工具的选择标准与原则(1)工具选择的价值标准:有效性、回应充分性、可管理性、政治与合法性、柔性化(2)工具选择的基本原则:工具替代原则、环境适应性、工具道德、多元目标、公共利益至上、强制适度性、自治性、可见性。2、论影响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工具选择的主要因素(1)观念:观念与意识形态影响了政府工具地选择,观念构建了公共政策辩论与执行的网络。(2)利益:政治集团活动就是以维护其自身利益为目的,利益是影响工具选择的首要因素。(3)个人:某些个人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扮演了较具影响力的角色,相关政策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要加以联接。(4)制度:各个组织坚持其最初观念,并透过社会化的过程使新进成员习惯于某种制度文化,在组织结构内产生一种适当性的逻辑。(5)国际环境:信息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兴起与普及影响了政府对于工具的选择。3、为什么说农业科技信息是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中重要的政府工具?(一)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构建了科技成果入户快速通道,激活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二)农业先进技术在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中,信息传播是一种自愿性的工具,政府难以直接采取管制手段。(三)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价格信息促进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充分交流,是维护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市场化与有效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的政府工具之一。(四)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五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目标、对象、内容、动力机制、策略、方法、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的总和。2、农业推广耗散结构理论:需要耗散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有序状态的结构叫做耗散结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只有不断地根据自身变化和环境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有序地发展。(15年名词解释)3、“大学生村官”推广模式:为了改善农村基层建设和给农村带去更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科技信息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形成的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4、“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农业专家大院”又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按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思路,遵循大学与政府共建的原则,选择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农业专家大院,有效地解决科技与农户之间直接对接的难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是一种政府搭台、专家唱戏、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的新型科技推广模式。5、“农村科技合作社”模式:农村科技合作社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形式,通过把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营销等农户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面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科技培训、科技和市场信息、小额贷款担保信息等服务。二、简答题1、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必须融入时效观念的理由。答: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的重要职责。2.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具有过期失效的特点。3.导致农村科技创新衰颓失效的三个原因:一是无形磨损;二是有形磨损;三是推广环境的影响。因此,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必须将时效观念融入到模式构建过程,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无形磨损、有形磨损、农业推广环境等造成农业科技创新的衰退。2、简述日本政府与农协组织协同型农业推广模式。答:日本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体系由政府和农协双重推广组织构成,两个农业推广组织各自独立又协同运作,推动日本农业高效发展。1.组织体系,三级日本政府农业服务与管理推广组织体系和农协组织。2.经费投入,日本农业推广所需经费由国家和各都道府县共同承担。3.运行机制,日本的农技人员,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改良普及员两大类,均为国家或地方公务员,工资分别由国家财政和县财政直接发给,人员招聘实行严格的考试录用制。3、简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效果。答:主要内容:“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简称“双百”工程)是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正式启动的一项科技服务和农民培训项目,是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以帮助农民致富、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手段的产学研结合式服务推广创新模式。效果:1.创新了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模式。2.创新了高等农业教育科研模式。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4.促进了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5.取得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三、论述题1、试分析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中各主要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答:主要因素:1.环境条件:政治制度、产业化水平、服务条件、组织方式、传播能力等。2.群体特征:专业化组织程度、学习传统、模仿习惯等。3.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收入水平、技能等。影响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模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存在的差别,或由于同一国家或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其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不同,甚至包括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主体的组织形式、推广环境条件、技术接纳者个体与群体特征不同,都可能使得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推广的目标、对象、内容、动力机制、策略、方法、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等产生较大差异。2、论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主要推广模式。答:1.“太行山道路”模式。2.“农业科技大篷车”模式。3.“农业专家大院”模式。4.“‘双百’科技富民工程”模式。5.“科技特派员”服务推广模式。6.“农业科技110”模式。7.“农村科技合作社”模式。8.大学生村官科技推广服务模式3、试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答:1.推广主体多元化。2.推广理念人本化。3.推广内容综合化。4.推广形式一体化。5.推广方式参与化。6.推广对象集团化。7.推广手段现代化。8.推广体制市场化。第六章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一、名词解释1、绩效评估:是指一个组织试图达到某种目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过程。2、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模型:是一种以微观层面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农民主观评价“满意度”分析、宏观层面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投入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结果(DEA)为基础,综合考虑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在供求两个子系统的功能协调效率问题,以发现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途径的分析工具。3、数据包络分析:是由著名运筹学家查尼斯和库伯等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4、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5、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ArtificialNeuralNetwork,简称ANN)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建立能够“学习”的模型,并将经验性知识积累和充分利用,从而使求出的最佳解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最小化。二、简答题1、绩效评估的几类指标(一)产出指标(二)效率指标(三)效果指标(四)效益指标(五)质量指标2、简述公益性价值目标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的影响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范畴,地方政府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理论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研究明确了研究对象,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其次,公共产品理论明晰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差别,揭示了评价生产公共产品的绩效和生产私人产品的效率之间的差别,有利于把握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的本质特征。再次,公共产品理论涉及到公共产品的界定、特征、分类、供给等诸多方面,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分析工具。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了多元主体的趋势,以前很多只能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转由市场提供则更具有效率。随着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也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评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绩效,首先要注重其公益性价值目标。3、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积累方法创新(1)数据包络分析(2)模糊综合评价法(3)层次分析法(4)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5)灰色综合评价法三、论述题试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的原则。(15年简答)(一)综合分析、突出重点原则(二)效果为本、统筹兼顾原则(三)以人为本、侧重服务原则(四)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原则试述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创新的导向与归宿。(1)绩效管理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管理,关注的是成果、是目标。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是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活动试图达成某种目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测评过程,它是任务导向管理方式的体现。(2)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不断发展,市场化愈来愈成为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价值标准我国乡级政府作为最基层一级政府,负责或实施了与农村社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有关的几乎所有的公共品供给,包括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主要职责。3、试述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方法在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评估中的运用。农业方面:出于策略的考虑,农民具有隐瞒对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真实需求的偏好。政府出于公共支出决策成本的考虑,即使分层次分区域进行的决策,也由于公共资源有限而农民需求广泛,政府有理由采取“体制外供给”决策方式。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模型”(DEFA),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分析,仍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困难,只不过努力与真实情况更接近而已。(1)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的“主体”公共品供求绩效与其供给目标价值相关,因此,严格地讲,可以将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分为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公共品供给效率,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2)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范围及其不同层次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全国性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又有地区性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还有更小范围的乡村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从这个角度讲,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具有多层次性。(3)选用评价指标的不同分类。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不同角度理解,会得到对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不同的影响因素。(4)评估结果的基本内涵。从不同供给主体、选择不同供给目标、采用不同的效率评价方式,将会得到不同的效率评价结果。在运用效率双层因素分析模型中将首先从微观、宏观两个层次分析测度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各影响因素对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然后从增进各因素协调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测度不同地域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综合效率协调关系;再后将通过比较各种协调关系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并提出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将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系统、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绩效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第七章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人力资源(16年名词解释)狭义地讲,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居住在农村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这些科技活动包括了科技研究、科技推广和科技应用。从广义上讲,农村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应包括居住在农村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而且还要包括大量流动进入城镇从事农业以外的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2.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总和。3.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农村科技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包括农业专门教育、农民素质教育、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培训和智力开发,以及农村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保障。4.广告招募是指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发布组织招募信息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外部招募过程。5.农村科技人才业绩考核农村科技人才业绩是其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工作行为而产生的直接工作结果。业绩考核就是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工作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及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二)简答题1.简述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二)促进农业生产力进步。(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促进综合国力增强。2.简述农村科技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一)服务“三农”的原则。二)结构优化的原则。(三)市场配置的原则。(四)因地制宜的原则。(五)长短(期)结合的原则。3.简述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培训目标。1.补充知识。2.提升能力。3.转变观念。4.交流信息。(三)论述题1.试论述农村科技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方法步骤。(一)系统评估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现状(二)科学预测农村科技人力资源需求(三)分析人力资源问题并查找其原因(四)编制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具体规划2.试论述我国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培训途径。1.农村科技研究人员的培训途径农村科技研究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农业高等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活动两大途径进行:一是高等农业教育。二是课题研究。2.农村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途径(16年简答题)农村科技推广人员培训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参与农业技术项目推广。二是短期脱产培训。三是学历教育。四是参与科研课题研究。3.农村科技实用人员的培训途径农村科技实用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农村科技推广。三是农村科技研究人才资源共享。4.农村科技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途径农村科技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途径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工作轮换,二是调置助理职务。三是设立代理职务。3.试论述我国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经过30年的持续开发,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继续增加,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在保持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性基本特征的同时,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不足”。1.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内部构成的趋势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男性为主,女性比例较小但是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尤为突出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已成为生力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表明,青壮年是农民工的主体。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28.6岁,初中文化程度占66%,其中80年代后出生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已经超过1亿人,他们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代表着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的主流,正发生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寻求谋生”向“追求平等”转变的趋势。2.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流向地域的趋势目前我国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流动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跨省外出的比重开始下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也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转移。3.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流向职业的趋势制造业和建筑业仍然是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流向职业,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和建筑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不高、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甚至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城市居民吸引力不大,岗位缺口较大,往往是农民工科技人力资源主要的流向职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加强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都将继续发生变化,农民工仍将继续流向工业和建筑业,但餐饮、娱乐、新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更多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选择。第八章农村科技资金筹集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资金:农村科技资金,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村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所有资金。2、农业科研资金:农业科研资金主要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林院校的财政拨款、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林院校开发创收收入中用于农业科研活动的资金。3、农村科技投入:农村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村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15年名词解释)4、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指将从社会各方筹集到的资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投入方式。5、科技三项费用:科技三项费用主要是指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等科学技术三项费用。二、简答题1、简述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管理。(1)设备购置费(2)能源材料费(3)试验外协费(4)资料、印刷费(5)租赁费(6)差旅费(7)鉴定、验收费(8)管理费(9)其他费用2、简述我国农村科技资金的基本特点。(16年简答题,内涵及其特点)(1)高风险性(2)强增值性(3)潜在性。3、简述农村科技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规范农村科技资金管理机制(二)优化农村科技资金支出结构(三)健全农村科技资金分配机制(四)强化农村科技资金成本核算(五)完善农业财政科技资金监督体系三、论述题1、试论加强农村科技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形成稳定增长的农村科技资金投入机制(二)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科技资金监管机制(三)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农村科技资金竞争机制2、阐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科技资金筹措的渠道及其发展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包括农村科研开发和农业科技推广两部分核心内容。因此,农村科技资金筹措渠道也要从农村科研开发与农业科技推广两方面来分析。(一)农村科研经费来源(二)农村技术推广资金来源1.财政拨款2.农村技术推广机构创收收入3.金融机构资金支持3、试论我国农村科技资金筹措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体制优化一、农村科技资金筹措存在的困难(16年论述,及其解决办法)1.农村科研资金增长缓慢2.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3.农村科技投入主体单一4.金融信贷资金供给不够二、农村科技资金筹措的机制优化1.结构优化2.方式优化3.政策环境优化第九章农村科研条件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研条件:是指为农村科技活动提供资源保障的系统,实质上就是指从事农村科技创新、开发和推广活动中所需要的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为农村科技研发活动提供基本资源和手段的条件,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条件,以及为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发展服务等科技活动提供物质保障的各方面条件,包括用于各类农村科技活动所需的工具、信息及其物质、技术支撑等条件,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仪器设备、农业科技实验及推广示范场地、农业科技数据和农业科技文献、农业科技情报信息资料、农业科技产业化手段等方面。2、农村科研条件管理:从宏观层面看,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农村科研条件管理的主体,政府进行农村科研条件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提出科研条件保障的规划和政策建议,会同有关方面提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议,编制财政预算中的科技经费预决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参与拟订重大科技投入政策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农村科技项目基本建设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等。从微观层面看,农村科研条件管理是以科研条件产权或使用与管理权的归属为基础确定的具体管理主体,以农村科技活动过程中具体的物质和信息保障条件为管理对象,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农业科技条件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促进农业科技条件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活动过程。3、农村科技实验示范基地:是指政府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以解决一定区域内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的,在农村建立的以农业科技成果或现代经营模式(理念)的试验、示范、培训、传播、咨询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科技活动场所。4、农村科技孵化器:是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创新实践,是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科技孵化器对促进农业科技结构高度化,激发农业科技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5、农村科研条件资源配置:是指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活动中,以充分利用科研条件资源为目标,将各种农村科研条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科技活动阶段、不同科技活动主体以及不同配置主体(农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户)之间进行分配和协调,以促进农村科技全面进步的过程。(2016年名词解释)二、简答题1、简述农村科研条件管理的基本类别(一)按管理对象属性分类(1)农村科研条件权属管理。(2)农村科研条件价值管理。(3)农村科研条件质量管理。(二)按管理职能方式分类(1)农村科研条件规划管理。(2)农村科研条件开发管理。(3)农村科研条件配置管理。(4)农村科研条件共享管理。(5)农村科研条件绩效管理。(三)按管理基本内容分类(1)农村科研条件法规管理。(2)农村科研条件行政管理。(3)农村科研条件开发利用技术管理。(4)农村科研条件投融资管理。2、简述农业科技情报资源的主要功能(1)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传送实用技术信息(2)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供实物情报服务(3)为农业项目开发可行性论证提供情报支撑(4)为提高群众情报吸收利用能力提供物质基础3、简述农业科研条件资源配置的模式(1)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2)农业科研单位与科技企业联合带动模式(3)农业科技“孵化器”模式(4)高校农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三、论述题1、论述我国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主要功能(15年简答题)农业科技孵化器也称农业创业服务中心,它是指拥有孵化场地和公共平台等特殊设施,专门为有较大市场风险的农业中小知识型创业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及一系列服务支持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器通过提供基础平台、服务、管理和融资活动来为涉农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其主要功能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供共享通用的基础设施2.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3.提供专业化的参与式管理4.提供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融资平台2、论述农村科技条件资源创新项目申报应从哪几个方面全面展开论证工作农村科研条件资源创新项目申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展开论证工作。一是阐述立项的背景与意义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三是项目实施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创新点、预期目标等。四是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说明。五是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方式。六是经费预算来源、使用计划。3、论述影响农村科研条件资源共享平台的主要因素在整个共享过程中,主体的共同技术需求取向、资源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利益驱动这三大最基本的因素始终贯串其中,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对农村科研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作用。封闭度影响。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科研条件资源权属管理体制,虽几经改革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科研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高度合一的状况,导致资源利用和建设上的“小全而”、“大而全”现象,或形成许多单个科研机构专用的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格局,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或农村科技人员习惯于在国有或事业单位体制内利用科研条件资源、从事相关科研活动。风险度影响。独占独享时,投入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但相应的维修维护投入较少,共享就意味着资源的高利用,维修维护成本增加,使用周期缩短。损害度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共享利益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也更趋加强。在共享过程中,专利技术和测试数据与技术资料一旦泄密或被抢先利用,其利益将严重受损。因此,有些利益主体往往宁愿多投入,而不愿参与共享。低效度影响。共享主体之间的地域关系、管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利益主体在共享资源时会出现使用时间冲突、技术操作不方便、效率下降等现象。而利益主体将十分看重时间的节约、使用的便利和效率的提高,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共享的积极性。专有度影响。科研条件的专有度与共享性始终是一对矛盾。每个共享主体都有其自身特殊的利益目标,这些目标往往在冲突时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或协商机制得到妥善处理。第十章农村科技项目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项目农村科技项目是农村科技领域内的一种特殊任务,它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或农村社会发展可以产生直接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传播活动。2、农村科技项目管理农村科技项目管理,是指在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特定领域内,农村科技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为实现农村科技项目特定目标,在从投资决策开始,经历启动、开发、实施,最后到项目结束评估为止的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系统的管理方法。3、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规避或化解风险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两方面内容。4、农村科技项目开发农村科技项目的开发就是农村科技项目获得认可,并确立名称、目标、内容、计划,是项目提出到项目投资决策的全过程。5、农村科技项目评估所谓农村科技项目评估,就是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基于预期目标,遵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对农村科技服务与管理项目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二、简答题1、简述农村科技项目自身的显著特点(1)风险大(2)不确定性(3)灵活性(4)周期长(5)复杂性(6)无定量化测评(7)协作面广(8)投入大(9)阶段性强2、简述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1、项目立项2、项目可行性研究(1)筛选农村科技项目,提出项目建议书。(2)项目调研,收集基础数据。(3)分析项目的基本数据,形成可行性方案。(4)编制项目实施计划。3、项目审批4、项目最终决策3、简述农村科技项目招标程序(一)招标(1)确定招标项目。(2)选择招标方式。(3)选择招标代理机构。(4)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5)编制招标文件。(二)投标(三)开标、评标与定标(四)签约三、论述题1、试论我国农村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逐渐建立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推进了农村科技项目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1.建立了多元化农村科技项目投入机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改善使得我国农村科技项目实验设备不断完善,科研能力不断充实,农村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扶持了一批项目效益显著的优秀团队从“九五”计划以来,国家就加大对重点农业科研项目和优秀科研团队的投资强度。“九五”期间,科技部在农业科技攻关和“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共设立重中之重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化工程项目22个,国家总共投入资金5.3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强度为2350万元。“十五”期间,科技部在农村科技攻关和“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共设立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20个,国家总共投入资金9.6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的资助强度达到4845万元,是“九五”期间单个项目资助强度的2倍。在支持科研团队方面国家采取扶优扶强的原则。3.形成了充满活力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从农村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看,我国有10多个部门涉及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农村科技可分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3个领域,分别由有关部、委、局和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或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农村基础研究主要由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管理。2、试论科技项目管理实行招标制的意义和作用科技项目实行招标制,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推动“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在农村科技领域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新机制。(二)有利于优化项目方案,提高农村科技投入使用效率,节省开支,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成果。实施科技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科技工作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顺利完成科技计划目标和任务的保证。(三)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科技投入加强监督,增加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防范科研项目管理中产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长官意志,提高项目决策管理的科学性。严格实施农村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度,可以有效防范项目申请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跑项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可以有效制止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腐败现象。(四)有利于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农村科技信息交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效率。实行招标制,贯彻公开原则,招标与投标的相关信息都向社会公开,就可极大地减少重复与封闭,提高科技投入的整体社会效益。通过科技项目投标,有利于打破“垄断和封闭”,推动项目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和合作,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科技资源高效利用,能够有力地组织和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五)适应技术主体多元化趋势,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面向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采用项目招标方式打破了过去只有一个技术部门承担项目的传统,有利于各有关部门、各科研机构广泛参与,符合当前技术主体多元化的大趋势,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寻求最适合的项目承担单位,扩大了项目招标者的选择范围。3、试论农村科技项目评估的主要功能项目评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认知功能农村科技项目评估是科学的“度量衡”,能够使评估主体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评估客体。农村科技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既有对短期效益的评估指标,又有对长期效益的考核指标;既有注重经济效益的评估指标,也有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估指标。总体上,农村科技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突出客观因素在项目评估中的核心地位,从而避免主观影响在项目评估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以及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主要取决于公共项目中资源的有效配置,项目是否有效可以凭借项目资源利用的绩效评估来进行判断。2.考评功能公共项目评估既有宏观评估,也有微观评估;既有管理评估,还有经济评估和社会评估。它通过运用实际数据和资料来评估、分析公共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公共项目各阶段变化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使公共资源配置、特别是项目资金使用业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真实反映。3.监督功能通过项目评估,可以找出农村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建立强有力的追踪问责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提高农村科技服务和管理项目取得更好的效率和效果。4.引导功能到目前为止,我国一直都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方式是靠高投入来维持产出效果的,因此投入产出比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所幸的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项目评估体系,是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决策和投资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第十一章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一)名词解释1.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广义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农村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和物化推广两个阶段,其起点是可供转化和推广的成果开发研究,经过推广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直至获得效益为止。狭义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仅指物化的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以应用或发挥作用,其起点在于农村科技成果的物化,而不包括推广的过程2.农村科技成果推广是农村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扩散的动态过程,是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有目的的宣传、示范和传播等活动,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等新成果,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面貌等一系列活动。3.农村科技成果可靠性所谓可靠性,其核心就是科学性。农村科技成果必须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总结,符合科学基本原理,并且作为“成果”本身是需要通过科技部门的认定或鉴定,经得起科学检验和实践证明4.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行机制是指保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系统健康良性运行的各种功能的组合,以及构成系统各要素、各环节、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的总称。5.官产学研联合模式官产学研联合是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科学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分工协作、互动循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科技研究与发展创新模式。(二)简答题1.简述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特征。(1)综合配套性(2)地域限制性(3)高风险性(4)边际效益递减(5)社会效应强2.简述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条件。(15年简答)(1)农村科技成果的先进适用性(2)农村科技成果采用者的认可(3)完善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系统(4)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政策保障3.简述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过程。(1)农村科技成果的计划阶段(2)农村科技成果的试验阶段(3)农村科技成果的推广阶段(三)论述题1.试从主体与受体两方面因素分析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基本要素。(16年简答题)主体方面:政府是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主体。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能够提高农业地位、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也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力量,是重要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投资者。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与农业科研院所不仅是农村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而且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它们也成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单位。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发挥着主体职能。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是指设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农业企业在成果转化与推广中的“双重”职责。在农村科技成果的推广方面,企业自身或与相关技术单位联合,将技术推广给农民,如向农民提供良种等,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从科教单位购买或主动研究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农村科技成果,将之物化为有关产品,如农药、农机具、增产菌等,向农户介绍和推广。客体方面:农户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受体作用。随着农村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推新,农户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农村科技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之中。但是,从总体上讲,目前农户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中,主要还是承担技术受体的角色,发挥技术受体作用。2.试分析我国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行机制特点及其不足。特点:转化与推广主体多元化,转化与推广受体多元化,转化与推广手段多元化,转化与推广筹资渠道多元化,利益分配多元化。不足:多元化主体的功能作用不平衡。尽管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行机制已经启动,但是由于市场尚不完善,而且受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仍然是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最重要的主体,其他参与主体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平衡。科技成果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行机制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农业院校长期注重农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忽视农业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及农村社会发展对科技成果的现实需求。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投入不足。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仍然处于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发展阶段,成果转化与推广投入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功能分裂。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它要求将成果的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宣传以及技术服务结合起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整体效果都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3.试论述盈利性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具体实现途径。盈利性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2016名词解释)是指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信原则,照合同以及法律约定,以盈利为目标而采取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模式。科技成果持有者自行实施转化。科技成果持有者自行实施成果转化不仅有利于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而且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这种科技成果持有者自行实施转化的途径,要是促使科研单位改变运行机制,挤身市场实行企业化运作。科技成果持有者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持有者通过出售专利和签订合同的形式,向有关企业或单位转让科技成果。例如通过竞拍、招标或参与科技成果交易会的方式,将预计有市场前景的农村科技成果的生产权与经营权进行拍卖,受让的企业或中介组织自主负责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与他人或其他单位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村科技成果持有者对科技成果的产出机制、运行条件等了然于心,而有可能对市场不甚熟悉,因此可以利用他人或其他单位对于市场的优势进行互补,与他人或其他单位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为标的采用股份合作式模式推广。农村科技成果持有者将农村科技成果作价折算股份或出资比例,通过与他人或单位建立股份制公司或企业,并以科技成果折算为股份或出资比例,实现部分转让科技成果、同时达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新途径。第十二章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一、名词解释1、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在农业科技领域做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是农业科技人员或集体对其在农业科学技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有权。2、农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3、《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共计八章四十六条,对植物新品种的定义、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品种权的条件、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期限、终止和无效、罚则等做了严格规定。4、UPOV公约:是InternationalUnionfortheProtectionofNewVarietiesofPlants(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的简称,它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职责是“以造福社会、鼓励植物新品种的开发为目的,建立发展一个有效的植物品种保护体系。(14年考名词解释)5、TRIPS协议: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草案)》的简称,实际上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二、简答题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①排他性;②地域性;③时效性。2、简述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范围1)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地理标志和商标权保护;3)发明创造专利权保护;4)科技著作权保护;5)生物基因和微生物技术保护;6)农业商业秘密权保护。3、简述实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16年论述题)1)抢占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高点;2)激励与引导农业科技自主创新;3)有利于构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市场机制;4)提升国际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水平;5)优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环境。三、论述题1、论述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1)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2)知识产权执法不严格(3)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不力1.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2.农业科技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完善3.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监管不到位(4)知识产权利益主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5)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滞后(6)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流动不畅2、论述加强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对策)(1)完善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针对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立法方面的不足,我国应认真研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已经或将要给知识产权带来的新问题,加速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完善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特别是在动植物新品种、高新技术领域和遗产资源方面的立法,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全面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密切跟踪国际知识产权的变化,适应国际化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2)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要加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执法力度,特别是处理侵权行为的力度,即提高侵权赔偿额,并依法赋予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对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职权。加强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重视并强化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制度,坚持统一执法尺度,依法平等保护的原则,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统一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3)健全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2.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激励机制3.建立健全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4)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国农业科技体制长期处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对智力劳动成果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5)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措施,引导和推动科研单位制定内部农业科技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一切可以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科技市场竞争优势,推进农业及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服务。(6)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机制作用从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运作来看,首先要努力塑造多元化的健康的农业技术市场经营主体。既要依法深化按政府领导的各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扩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功能,又要大力开拓和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建立形式多样、多渠道投入的多元市场主体。其次要规范农业技术市场交易行为。加。3、论述国外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借鉴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和司法体系的有效运转,实现了对知识劳动成果的资产化、法律化,并形成了科技、经济的有序竞争,推动了技术创新,促使企业从中获取了最大利润,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至今仅有30多年历史,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对于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法律意识方面发达国家都具有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达国家从国家、企业到个人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相当重视,并且注重增强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的技能。(二)立法方面发达国家法制化程度很高,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在基本法和一系列专项法中对知识产权保护加以规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执法方面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在执法方面突出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执法途径多样化。二是有规范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三是用现代的管理方式提高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的效率。第十三章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管理(一)名词解释1、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级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2、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是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村合作组织等农村信息服务主体,通过开发各种现代信息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服务方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各类信息资源,最终推动我国农村信息化和现代化所进行的一系列有价值的服务与管理活动。3、“三电合一”:“三电合一”就是通过电视、电话、电脑的有机整合,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载体的优势,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个性化需求,使信息服务内容立体化形象化的同时,有效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4、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5、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并且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的社交形式。(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管理体系。(1)硬件设施建设(2)软件设施建设(3)组织体系建设2、简述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管理基本特点(1)明确的政府主导责任(2)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主体(3)社会化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4)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3、简述国外发达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沙石场产学研合作协议3篇
- 2024 年工程推介居间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二人协作协议格式样本指导手册版
- 江南大学《电磁场理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标的为影视作品的许可使用协议
- 2024年专业清洁服务分包合同版B版
- 2024年全新协议协议样本版
- 暨南大学《日语〈第二外语〉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环境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四年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课件(新教材)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 2024AI Agent行业研究报告
- 专升本计算机教学课件-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023新版大纲)
-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识别、审查和管理制度
- 2024年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义、种类及来源
- 职业生涯规划报告范文
-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 (最新)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