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分析4900字(论文)】_第1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分析4900字(论文)】_第2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分析4900字(论文)】_第3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分析4900字(论文)】_第4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分析4900字(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目录TOC\o"1-2"\h\u2579摘要 131635一、相关概念 111725(一)家校共育的概念 112700(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12729(三)双减政策的概念 230272二、“双减”背景下学校生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28881(一)教师家长与教师对家校共育概念不清晰 25487(二)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分歧 217400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路径 25955(一)加强家长和学校共育理念 226399(二)加紧家校双方合作和沟通程度 39993(三)改进家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 329377参考文献 3摘要新时代下的教育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双减”等政策应时而出,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也只有经过自身不断地调整才能够适应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周边环境的改变。学校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广大教师和家长共同增强这方面的努力,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改革的道路上尽一份心力。所以在国家“双减”政策推动下,强化家校共育工作,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着手,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和均衡性。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共育;教育改革;合作沟通一、相关概念(一)家校共育的概念家校共育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来完成对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朝着全面性方向前进,同时也要解决好双方教育当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这就从一个侧面上说,对子女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分别承担起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1]。家校共育主要是指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为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有如下工作任务:第一,让父母形成良好教育素质。二是引导父母正确对待幼孩子[2]。三是协助父母建立先进教育理念。而父母的责任就是给老师们介绍一些关于孩子们的基本信息,比如饮食习惯,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等等,主动配合老师们进行家校共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给学校更多有价值的意见,从根源上提升家校共育的效率并确保把这些意见落到实处[3]。这表明家校共育密切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使得双方可以相互合作,相互衔接,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又积极地改变了家长教育观念,使得双方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的关系更加密切。(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在此情况下积极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能够改变传统的家长教育观念,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的活动,亲身感受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以便主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方法对子女加以引导。二、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观念统一了,才能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明天。美国教育部曾经说过:“在教育儿童时,家长如能参与儿童的学习,就会促进儿童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4]。"最后有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父母在进行家园教育活动中能够向老师提供关于孩子的资料,让他们更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寻找到引起学生关注的途径,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发展。如今许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疏于认识,对子女教育缺乏正确理念,子女教育水平有明显缺陷。通过实施家校共育,能有效地培养父母正确的教养观念和科学育儿。完成家校共育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努力,所以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应使家长掌握孩子基本信息,并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成绩。家校共育要想完成,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针对其父母进行相关的引导活动,针对父母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懂得子女的教育方法。子女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所以在引导父母的时候还要针对他们子女的状况加以解释,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三)双减政策的概念“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双减”首先是为了减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一方面减轻学生作业量,二方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双减”工作任务重,需联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才能给学生营造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气氛。如今政府已向学生学习生活伸来帮助之手,做为一名教育工作人员更要给以有力的支持,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遵循了学校生全面发展这一特征,然而学校生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教师与家长往往把本来属于学校生轻松愉悦的时光占为己有,学校生心理上无法得到放松与调剂。所以,首先必须保证学校生有体育锻炼与休闲娱乐的机会,使学校生能够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音乐,美术,自然,社会等实践活动之中,感受到快乐宽松的学校生活和活泼全面的成长过程。二、“双减”背景下学校生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家长与教师对家校共育概念不清晰多数家长及教师意识到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意义,能积极主动开展家校沟通。但是,还是有一些家长觉得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可有可无,甚至完全没有理解。亲师双方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很少有人意识到父母与教师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有些父母无动于衷,也有父母以局外人自居,完全把教育学生推到了老师面前。(二)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分歧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体、智、德、美等身心全面发展,培养每一个学生所特有的人格,但父母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因而忽略了对学生社会性的培养。实际教学中由于所授内容知识性太强,学生没有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只靠老师讲授,使学生主体地位受到抑制,自我建设和成长能力受到严重抑制。也有一些父母天真的认为孩子还很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后自然会懂文明礼仪。家长们这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不关注,最终也影响到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三)教师与家长缺乏积极的互动伴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各种交流平台应运而生,在推动学校和家庭协同教育方面开拓出许多网络交流平台。比如微信,班级群,钉钉等。但是,利用网络与老师沟通的父母却不多。信息技术走进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协同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交流具有时效性,双向互动性和广泛性。它将结合传统沟通形式中的情感性为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提供服务[6]。有的家长对于参加学校活动持消极态度,即使在帮助孩子找到学校时也会向老师询问你园是否需要家长常去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并告诉老师不要过频而无暇顾及。分析其原因,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父母在和教师沟通时无法很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不知该怎样去落实孩子,没时间去落实孩子,最终因为父母专业性比教师差,而且没有较多时间去关注学生学习,而对于进步的界定又和教师不同,因此只有极少数父母感觉到了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很多,但大多数父母都感觉到了自己孩子取得了些许进步。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问题的解决路径(一)加强家长和学校共育理念首先可以恰当运用家长会,家访和社会软件对父母进行训练,不断积累有关知识,逐步提升父母教育素养,以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共育活动。活动期间,要让父母知道目的与功能,父母要知道家校共育能够决定孩子是否进步,强化教师和家长实践。一起培养学生,以全面发展眼光看学生,以理性审视学生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该仅仅看到学生这件事的成果,而应该更加重视过程。有步骤地培养幼儿独立有意识地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均有赖于家校合作。学校教育的质量要想得到提高,离不开父母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共育是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对学生进行教导,使其在求知之余,也能够获得灵魂的关爱养料,最终长大后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个体。落实“双减”政策并不是说要把课业内容全部减下来,也不是说要把学生基本要求减下来[7]。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构建一种友好,融洽的关系,尤其显得十分必要。平时要多与父母交流孩子在学校里、家里的表现情况,一起商量合适的教育方式,共同朝同一方向发展。在交流过程中要感谢父母始终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认识到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对子女发展的重要性。(二)加紧家校双方合作和沟通程度家长与学校应就学期计划、教学目标等问题进行商讨,以明确双方对学生教育的职责与义务。同时家长可频繁参加学生班会及家校共建等活动,以更深入地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适时的交流又能促使老师站在家的立场上考虑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些活动并不在于加重家长负担,而在于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属于家庭教育范畴,家长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给学生营造良性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配合学校工作的过程中,她们能学习到教育相关的更多的图书,进而学习到更多的家校配合知识,使父母们也能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看到家校配合工作的意义。父母们基于大量的理论知识,能够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意义,从而使得学校教育期间父母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让学校和学生家长在认知上形成共识的根本方法是交流[8]。沟通是门艺术,它既要注意某种手段,又要有真诚的感情。在感情的沟通交流上,学生老师以诚心打动了父母;在行动的探究互动上,学生老师用睿智指引了父母;在理念的碰撞和分享上,学生老师则以专业带动了父母,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们在同学们身上得到很好的教育;当学生老师向父母们表明了决心时,父母们自然也会主动地合作。相互间以理解,包容与信任架起桥梁,建立共系纽带,从而形成家校共育,使儿童在家校共建的和谐环境下健康发展。(三)改进家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恰当选内容、实效交流。学校要选择父母比较重视的部分。家长们一般更注重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同同学的相处以及家庭教育等。关于学校生学习与成长问题,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公布学校生具体状况,让家长了解其在校成长情况。就家庭教育而言,要求教师经常转发或发表一些父母能够借鉴到的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内容恰当能保证家庭和学校交流一致,家校共同教育效果较好。二是搭建多维家校协作交互式平台。使家庭学校合作平台真正变成了一个管理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平台,一个家长与教师交流信息、互通有无的教育平台,一个家长督促孩子学的开放平台[9],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也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而学校则能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在这个平台上展现出来。家长可频繁地通过平台参加合作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生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使老师站在未来老师的立场去思考与解决。这些工作并不在于加重父母负担,而在于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给学校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借助互联网这一大平台加强与学校交流。基于大量的理论知识,父母们能够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学校之间的配合,从而让学校更加方便地和老师进行交流,也能从学校生好行为教学的专业视角来认识怎样促使学校生好行为的养成。家校合育意义重大,单方面教育力量薄弱,难以推进,寻找合育切入点可以直击儿童内心深处,从而感化孩子[10]。教师要以专业素养带领孩子踏上均衡的教育之旅。在家校共育这条路上,需要做许多工作,家校共育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方向。结语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伙伴。伴随着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更多地要求家长加入活动中来表达思想与主张,在活动过程中形成教育共识。当前我国家校共育教育模式尚在起步阶段,问题较多,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家长对子女教育操之过急,家长和学生教师在认识上尚未形成一致。当前,“双减”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相互衔接,共同努力。把“双减”政策付诸实施和发挥作用,还需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学校应树立正确育人观、强化家校共育力度、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会确立正确教育观等措施,使政策作用得以真正实现。参考文献[1]王娟涓,何毅梅."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杨丹."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分析[J].女人坊,2021(21):1.[3]师瑛.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模式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5):162.[4]袁素素.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家校共育实践[J].爱情婚姻家庭,2022(1):3.[5]曹静雅,张兵."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实践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