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1页
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2页
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3页
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4页
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言之美朱光潜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学习目标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现当代美学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准字音颦(

意蕴(

)譬如(

涕下(

暧暧(

悲笳(

悲怆(

铢两悉称(

pínyùnpìtìàijiāchuàngzhūchèn词语理解颦:皱眉。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附丽:附着,依附。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分层概括全文。第一部分(1~2):话题导入,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第二部分(3~6):提出问题,阐述言意关系。第三部分(7~12):分析问题,通过各类艺术作品的分析,试图阐发其中的奥秘。第四部分(13):得出结论“说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合作探究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2.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第一部分1.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2.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3.尽善尽美的第一条件是什么?它有什么含义?第一条件是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第二部分4.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不能说谎”是“和自然逼真”的通俗说法,与《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说假话不行”的意思相同。一方面,按照自然本来的样子来表现,不违背自然的真实;一方面,我们对自然外物要有感情,有感悟,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不能无病呻吟。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1)图画的选择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文学的意蕴之美突显无言之美;(3)音乐的无声之美论证无言之美;(4)雕刻艺术的含蓄之美论述无言之美。第三部分2.如何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的含义?在作者看来,对一切的美术作品来说,文字语言有其局限性,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退一步讲,即使文字语言没有这样的局限性,“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却也并非文学的追求。很多时候,将心中所说的话“都吐肚子说出来”,毫无余蕴,并非一件好事。相反,用尽量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意绪,含蓄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去体悟、吟味,会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美感更浓厚,印象会更深刻。3.图画决不能和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的原因是什么?图画并不像相片那样包罗尽致,而是经过美术家先选择,最后加入美术家的人格表现出来的,所以图画决不能和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4.第9段作者使用了几个言不尽意的例子?它们证明了什么内容?作者或详细或简略地连续使用了8个例子,证明的是“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5.作者在9-11段中各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第九段通过列举中外两个事例,阐述了音乐中“无声胜有声”的无言之美。第十、十一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6.为了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有必要列举这么多的例子吗?

作者在这里列举的例子,涵盖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刻等方方面面,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国外的,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说明艺术创作中的“无言之美”是普遍存在的。1.最后一段有何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归纳论点。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写的“无言之美”是什么。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第四部分深入研讨1.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引出“无言”这一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然后,论证“言”和“意”的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而且无须全然用言表意,从而引出了对“无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