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二继承与创新
主题主线制度的继承与创新鉴古知今——制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录目主题主线制度的继承与创新真题导学——(命题的关注点有哪些)命题视角1
政治制度1.(2022·湖南高考——命题点:九品中正制废除)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年)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经历了反复,到唐太宗时期被最终废除,这说明该制度已经无法维持,九品中正制维护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它的废除体现了世家大族的没落,故选A项;九品中正制的存废不能说明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最终被废除体现了世家大族的没落和门阀观念受到削弱,排除C项;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排除D项。2.(2021·江苏高考——命题点:唐代科举制的作用)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颇为寒素开路”可知唐代科举制扩大了选才取士的范围,使出身贫寒的有才能之人进入仕途,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君主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政治矛盾激化,排除D项。3.(2021·全国甲卷——命题点: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的关系)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答案:B
解析: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为了防止其以权谋私或者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威胁统治,就需要有效的监察制度才可以保证其有效运作,故选B项;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建立在隋朝,而不是汉代,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而辟召这种选官制度既涉及中央各部门也涉及地方各郡,二者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察举制度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辟召制度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但选拔方式不一样,察举制不能保证辟召制度实现有效运作,排除D项。4.(2022·广东高考——命题点:三省六部制的渊源)下图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
解析:图示内容显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政府机构到隋唐时期形成了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划分使中央行政机构分工更加明确,故选D项;图示内容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隋唐行政机构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5.(2021·北京高考——命题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机制运行)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
解析: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交皇帝画可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③④正确,D项正确。命题视角2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6.(2023·湖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续表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材料二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和实际受田数的比较,可得出农民实际受田亩数都比应受田亩数少;根据材料一数据还可得出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量呈上升趋势、均田户数与受足户数不等;根据材料一“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贵族与平民受田亩数差别大。第(2)问,首先要对二人的观点进行简单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白居易和柳宗元二人对待两税法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二人都认为应该废除两税法,恢复租庸调法。其次,结合唐朝赋税制度变革的相关知识,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可知,白居易是从农民利益出发,代表社会下层民众的利益;由“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可知,柳宗元是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出发,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最后,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问题:均田户数多而受足户数少;农民实际受田亩数都比应受田亩数少;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贵族与平民受田亩数差别大。原因:安史之乱的破坏;无限制的土地买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数量有限;经济衰退、赋役繁重、农民四处流亡。(2)白居易认为两税法征钱导致钱重物轻,对于农民不利;柳宗元认为两税法按户征税的做法使得贫富差距扩大;二者都主张废除两税法,恢复租庸调法。白居易是从农民利益出发,代表社会下层民众的利益;柳宗元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两人从百姓利益和政策实施影响的角度,认识到了两税法的弊端。但是,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只看到了两税法的弊端,并没有认识到在当时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下,租庸调制已经无法维持现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传统税制的弊端。主题认知——(主题的内涵有哪些)
1.古代官员选拔的四大命题视角(1)古代科举制与当今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所体现的公平、公正原则和考试选拔的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随着我国现代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坚持公务员“逢进必考”和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但当前社会的人才观仍然存在着偏颇,官本位和以学历论人才的影响较为强烈。(2)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地位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九品中正制既继承了西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科举制的基本特点考试是科举制的核心和精髓,科举制蕴含四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科举制作为一种制度已经废止,但其蕴涵的公平、公正的精神内核仍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性。(4)宋代文官政治对道德伦理观的影响由于国家对文人的重视,士人的道德伦理观开始发生悄然变化,“以天下为己任”和“忠君”的意识逐渐成为士人修身的重要内容。范仲淹等文官士大夫最终将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发挥到极致,身体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所言所行无疑是这种国策和文官政治长远影响的结果,更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重要作用。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监察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以维护君主专制为根本目的,将监察的重点放在监督、制约各级官吏上监察官员秩轻权重为了便于皇帝控制,中国古代监察官吏的级别一般较低。但是,监察官员“代天子巡狩”,权力很重,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监察方式多样化中国古代各朝都有制度化的监察机构,也有暗访、暗查机构,明朝甚至出现了特务机关——厂卫机构,清朝设立了奏折制度,对官吏的监察多种多样监察权与行政职权混淆中国古代的监察权与行政权高度重叠,使很多监察机构演化成地方行政机关,如汉代的刺史续表3.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多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续表4.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项目变化简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逐渐被废除人丁(人)→田亩(物)(两税法)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繁→简(两税法、一条鞭法);商税越来越重要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一条鞭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不定时→定时(两税法)人身控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服徭役→代役(租庸调制)续表创新训练——(高考会怎样考查)1.《汉书·朱博传》载,冀州刺史朱博在巡视时遇吏民数百人拦路投诉。朱博派属官敕告吏民,刺史不受理县丞、县尉之事,只受理两千石以上官员之事,而且也非事事都受理,只有《六条问事》言及者才得受理。这反映了当时(
)A.监察官的权力较小 B.政府规范监察范围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D.社会推崇无为思想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朱博指出刺史受理的范围,说明政府规范监察范围,B项正确;刺史位卑权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汉初推崇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朱博所在时期儒学已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2.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答案:A
解析:材料中北魏时期实行租调徭役制度,必须要服徭役,在隋至唐中期,岁役上“若不役,则收其佣”,两税法中赋税主要以土地和财产作为征收标准,丁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体现了人身束缚的逐渐减弱,A项正确。3.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A.保护地主利益 B.调整赋税对象C.强化抑商政策 D.抑制豪强大族答案:B
解析: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说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土地兼并。针对土地兼并和无地农民的存在,此后历代为了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调整赋税征收标准和对象,从以人丁为主征税转向以资产为主进行征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统治的稳定,B项正确。4.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记载:“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
)A.繁荣诗歌艺术 B.改革选官制度C.打击门阀政治 D.发扬光大儒学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代社会大体上推崇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由此可知,科举考试更加注重个人的文学才能,打击了旧的门阀士族,C项正确;繁荣诗歌艺术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唐政府的目的,排除A项;唐朝实行科举制,没有改革选官制度,排除B项;唐高宗、武则天并没有发扬光大儒学,排除D项。5.唐代盛行“公荐”“廷誉”,即考生在科考前可凭借人脉将自己的习作呈给主考官或朝中大员,并通过他们的公开赞扬获得“加分”,甚至提前锁定科考名次;宋代科举考试要求主考官与朝中大臣必须避嫌,考生试卷由他人誊录,以避免考生因笔迹而暴露身份。这一变化有助于(
)A.提高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削弱富商大贾的影响力C.增强实用性人才竞争力
D.推动程朱理学的世俗化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考较唐朝而言,更加注重规避人脉关系,更能体现公平公正,A项正确;材料没有针对富商,排除B项;材料与人才竞争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世俗化,排除D项。6.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致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A.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
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答案:D
解析:据材料“唐太宗时期……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可知此时谏官的作用较大,可以对皇帝和宰相提出意见,然而到了武则天时期出现了“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情况,同时武则天还将谏官改为中书、门下两省分立,这使谏官之间相互牵制,降低了其地位和作用,从而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故选D项。鉴古知今——制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为什么考——(以“价值引领”为命题“金线”)1.从魏晋到隋唐的制度传承与创新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在传承中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察举制基础上创建了九品中正制,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政务机构在三公九卿的框架内逐渐形成了三省制的雏形,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奠定了基础;北魏创立的租调制则为隋唐直接继承,但唐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难以为继,逐渐被两税法所取代。隋唐时期文艺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印刷术、火药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2.隋唐制度创新的价值及其启示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同时要兼收并蓄,借鉴人类文明一切先进成果;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把各方面的创新与现实需要相结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占领创新制高点,才能让创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怎样考——(以“知能素养”为命题“银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初,面对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政令难以得到顺利贯彻的问题,朝廷设立了政事堂制度,每遇到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到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并在政事堂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省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保卫与应急响应合同2篇
- 变电站钢板切割施工方案
- 铁路局电力保障制度
- 二零二五年度轻工企业劳保鞋专业采购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彩瓦销售与品牌建设合同3篇
- 国网中兴限公司2025年第二批高校毕业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机关服务中心公开招考1名文秘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2025年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二批)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森林报测试题
- 刑法涉及安全生产的16宗罪解读
- 北京高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 铜精矿加工费简析
- 机电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平键键槽的尺寸与公差
- 8S目视化管理实施计划表(放大)
- 分式混合运算专项练习158题(有答案)26页
- 地铁日常保洁程序及应急预案
- 牛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专项训练排序
- 毕业设计(论文)-多轴自动螺栓拧紧机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