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_第1页
第四章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_第2页
第四章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_第3页
第四章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_第4页
第四章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化让我们学到了什么问题自然的人如何变成社会的人个体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社会因素影响社会化究竟是怎样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结果为什么会不同?第一节

社会化一、概念及分析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兽孩俄罗斯发现一位7岁“鸟孩”,他在家中被母亲当鸟儿一样饲养,母亲从不与他说话,使得这位男孩和小鸟一样只会唧唧喳喳地说话。至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上已知有30个小孩是被野兽抚养长大,其中20个为猛兽所抚育:5个是熊、1个是豹、14个是狼。/newshtml08/200

8w8r15/426847f2.htmE·霍兰德在其《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的解释: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社会化。内涵社会化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社会化是经由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社会教化是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教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一类是非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3)社会化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特征社会强制性个体能动性终身持续性2.社会化的研究角度人格发展角度社会化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是经由社会化过程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作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3.研究意义从个人的角度社会化有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化可以使个体与自己所在的社会群体保持协调一致,认为遵守常规与社会秩序、服从道德要求与法令、承担公民义务与责任等。从社会的角度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人格特征、结构及各部分关系,人格发展内在动因研究思路:强调个体差异、重视人格类型重视个体行为的理论探讨个体与他人、群体的相互作用及他人、群体对人格的作用强调人的共同性、重视不同情境对人格的影响重视个体日常生活中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APA一直将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合并在一起,这

两个学科共属总会下的第八分会,即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自理技能的社会化(社会化的最初内容)是一个人生存的首要必需技能谋生技能的社会化是一个人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又一项能力2.行为规范社会化包括法律规范社会化和道德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是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度来

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明显而强烈的强制性。道德规范社会化是使人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3.社会角色社会化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培养化解角色冲突、适应角色变化的能力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吴重光等人(1987)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

男性:意志坚强刚毅、心胸宽广、直爽开朗大方、不拘小节、果断女性:温柔、细心、有依赖性、软弱、脆弱、善良4.政治社会化个体逐步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肯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例如,儿童的国家意识:a.国家象征期b.抽象国家观念期c.国际组织系统期5.民族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三、社会化的类型(纵向角度的社会化分类)早期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如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等。反向社会化:年轻的一代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年长的一代。此类现象在移民家庭中尤为常见。再社会化: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社会所要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婴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语言发展

的关键期幼儿期是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

的关键期童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培养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

的关键期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

的关键期青年初期是社会化过程中价值观、人生观

形成的关键期四、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六大因素遗传素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社会文化遗传素质动物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遗传素质不同于人类,它们即便长期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也终难达到人类的水平。由于特殊原因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生于山野之间的人类个体,一旦回到人类社会,便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人的行为。社会文化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四活、的影某响些社方会式化把的因素社会六的大因规素范和准则等转交遗给传儿素质童,使之逐家庭渐社学会校化。父母对人、对已同、辈对群体物的态度,往往大就众是传媒儿童的行为准则。学校教育内容和教科书教师:教师威信、教师期待教学组织:开放式教育和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待人接物,举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态度,及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文学、艺术、风俗传统、科学中的思想方法等等。可以说,人们一切活动都是文化的产物。社会化20世纪20年代本尼迪克特在北美不同部落的考察研究M.米勒 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社会的考察研究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塑造功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堂酋长的标志——不同民族对美的追求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即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

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交往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大众传媒媒体虽然本质上是客观的存在,但是被不同的传媒控制者、制作者所利用,它便显示出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思想。这种立场、观点与思想以及与之相应的内容与形式正是大众传媒发生社会影响的内在原因。另一个名词:社会性社会性就等于角色、角色关系、社会化、社会认同、社会技能、友谊形成、模仿、家庭关系、社会群体成员、群体认同、小组认同等等。(Newman,1997)社会化早期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恒河猴依恋实验(1958)代理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在胸前安装一个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不能提供舒适环境的代理母猴。这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木猴也安装了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换句话说,这只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除了在“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然后,研究者把这些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幼猴的笼子相通。8只幼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用奶瓶),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也提供奶。年幼的猴子恋上代理布母猴表明: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依恋是天生的。印度狼孩(可能更接近于实地考察类)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

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

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

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

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第二节 社会角色一、角色与角色规范角色: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 行为模式。(社会地位、社会位置、社会身份是社会客观)角色本质: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角色理论至少有四个重要来源:芝加哥学派乔治·米德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林顿(1945):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完形主义心理学”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社会戏剧论雅各布·莫雷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3.角色特征:职能型扮演性

多重角色固定性4.角色规范:系列行为准则角色规范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角色规范包括不同的形式:从范围上可以分为一般规范和特殊规范;从具体要求上可以分为正向规范(即扮演者可以做、应当做和需要做的行为规范)和反向规范(扮演者不能做、不应当做的各项行为规定);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规范(法律、法规、制度、纪律等)和不成文规范(风俗习惯等)。二、角色期望与角色观念角色期望:对他人角色观念:尤指自身角色均是对角色的认知角色观念没有形成现代超生游击队三、角色行为(一)角色技能一般技能特殊技能(二)角色冲突与协调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角色外冲突第三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一、性别刻板印象

关于男人与女人特征的信念就是性别刻板印象(gendertereotype),也就是关于某个社会类别的典型成员的印象。两性的刻板印象男性女性进取性强温柔不擅长表达感情爱哭喜欢数学与科学喜欢艺术和文学世俗不说脏话有野心圆滑客观的宗教的有支配欲的对自己的外表兴趣能干的注意他人的感受自信的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求逻辑性强的多话行动像个领导者有清洁的习惯独立的信赖的阅读资料高度男(女)性化的个体相信他们具有典型的男(女)性所具有的许多特点、兴趣、爱好和技能。近期的研究质疑了这种将男性与女性看成是一个维度的观点,研究者Bem等人提出了心理上的双性化的观点。双性化:将自己看作同时具有强烈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征,而不是男女性的折中者。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谁更健康?不同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成分可能并不在一个单一的、一致的维度上。双性化只可能出现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二.有关性别差异的理论观点生物学

社会化

社会角色社会情境社会化:社会对于两性的行为有不同的标准与期望。社会角色·男性与女性的行为差异是由于两性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常常会服从与某一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并以社会认为合适的方式行事。社会角色···

当男人和女人处于相同的地位时,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常常是相似的。社会情境

情境模型的基本假设:男性和女性进行大多数社会行为的潜在可能性是一样的,但是行为受到个人选择、其他人的行为以及情境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大相径庭。三、两性差异表现攻击性(aggression):想要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独立性与联系性女性更经常用富有关系式的词汇来形容自己,乐于助人,且乐于帮助别人,与他人分享生活。面临压力时,男性更多是以反抗来应对,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寻求他人的照顾和帮助。男性更喜欢增加性别之间不平等的工作,女性则喜欢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