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7/2C/wKhkGWVp7IqAVlfTAAMLHzXs3RU039.jpg)
![江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7/2C/wKhkGWVp7IqAVlfTAAMLHzXs3RU0392.jpg)
![江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7/2C/wKhkGWVp7IqAVlfTAAMLHzXs3RU0393.jpg)
![江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7/2C/wKhkGWVp7IqAVlfTAAMLHzXs3RU0394.jpg)
![江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7/2C/wKhkGWVp7IqAVlfTAAMLHzXs3RU0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夏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处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延伸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14°01'39"—114035'33",北纬29°58'15"—30°32'18"之间,东与鄂州市、大冶市交界;西与汉南、蔡甸隔江相望(军山长江大桥已通车);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接壤;北与洪山区交界。是武汉市南大门和新型郊区,是武汉市重要的卫星城。全区东西宽54.17公里,南北长63.2公里,全区版图总面积2018.98平方公里。2.1.2地质地貌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东部边缘地带,境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有分布于区境中部和北部的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西翼;分布于区经中部八分山一带的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分布于乌龙泉至贺胜桥一带的纬向构造体系。其中,以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为主要构造,它几乎控制了全区地质构造轮廓。新华夏构造体系虽不及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分布广泛,但由于成生时期较晚,对地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产生一定影响。地势地貌上,本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低丘垅岗地区。南部和中部地势高,以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为分水岭,向东西两侧湖区微倾,东系梁子湖畔岗区;南北为岗状平原;西属长江、金水河流域网平原区;中部和东南部有东西走向,成片不呈脉的低山起伏,西部平原伴有少数孤山独岭,境内地势平缓。本区南北狭长,残丘起伏,东西依湖滨江,港汉将垅岗切割呈树枝状,形成离心水系。底部湖汉垅贩相间,顶部背岭坡地梯田,岭上残丘起伏,构成境内常见的三种地貌类型:一种是构造剥蚀丘陵,海拔高程在50-272.3米之间,系古代隆起的由石英岩、石灰岩和砂页岩所组成的低山残丘,是本区林、果、茶等林特生产的主要基地。二是剥蚀堆积岗状平原,该地貌类型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0%以上,是主要地貌类型。海拔高程一般在23一50米之间,相对高差为10-20米之间,该类型土地是本区盛产粮、油、果、茶等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区。三是河网冲积平原及漫滩、心滩,分布在长江飞金水河沿岸或水心处。海拔高程在20-23米之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主产粮、棉、菜、鱼等农副产品。2.1.3气候江夏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型(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降水和气温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多在1200-1700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77.1mm,且降水多集中于6,7,8月。一年之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8℃,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9.2℃,最热时极端最高气温还会超过40℃,是名副其实的“火炉”。全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最主要的风向是北一北北东,其次为东南东一东南,而且全年静风频率最高,约占2296,全年无霜期为240天。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对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有利。但在法泅、河恼、安山、金口等乡镇沿长江、金水河流域部分河谷地区,有的年份也出现过暴风雨、冰雹、龙卷风、冰冻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村住宅、交通、水电等设施有一定的破坏性。2.1.4水资源江夏区江河纵横,湖泊星布,构成庞大的水网。136个湖泊,97万亩水体面积,使它为武汉市获得了一个世界第一—特大城市所属淡水湖水体面积之最。全区水域面积948081.5亩,占全区总面积的31.4696,主要水域有长江江夏段、金水河、斧头湖、梁子湖、牛山湖、鲁湖和内、外汤逊湖。长江从江夏区西北边境流过,境内流程31.5公里。金水河发源于通山县,经咸安区流入本区,境内流程42公里,最终经金水闸排入长江,平均流速为0.4m/s,平均流量53.2立方米每秒,在本区境内汇流面积184平方公里,斧头湖位于江夏区西南与咸宁交界处,境内面积为54.9平方公里,汇流面积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米,湖容11970万立方米。梁子湖是全省最大湖泊,位于江夏区与鄂州市交界处,在本区境内水域面积14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湖容57000万立方米,汇流面积826.5平方公里。牛山湖在在梁子湖西北,原为梁子湖的一个小叉子,后因养殖等原因筑堤将其与梁子湖分开,湖面52.7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湖容19950万立方米,汇流面积212平方。内、外汤逊湖原本是一个湖泊,位于江夏区北部与洪山区交界处,后因筑堤修路,将一个湖泊分隔成内外两个湖泊,中间以涵洞相通,面积32.91平方公里,水深1.5米,湖容7370万立方米,汇流面积431平方公里。鲁湖是江夏区的内湖,面积42平方公里,水深2米,湖容8180万立方米,汇流面积314平方公里。2.1.5土壤与植被江夏区的土壤类型以第四纪棕红壤土、水稻土、黄棕壤土为主,此外还分布有灰潮土。其中第四纪棕红壤土分布最广,低丘垄岗地区随处可见。其次是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以金水河流域居多,黄棕壤土则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豹懈、流芳、五里界一带。灰潮土沿江地带居多。棕红壤土则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豹懈、流芳和五里界一带。灰潮土沿江地带居多。棕红壤土质粘重,土层深厚,适宜亚热带林果等经济作物如茶叶、柑桔以及大豆、芝麻等作物的生长。江夏区土壤大多属地带性土壤,母质多系第四纪堆积物,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长期人为耕作活动的影响,土壤的分布呈一定规律性。区境东北部,水稻土以储育型黄棕壤性黄泥土为主,主产双季稻;早地土壤黄棕壤多于红壤,主产小麦、芝麻;林荒地土壤多为岩性土。区境中部,水稻土以储育型黄棕壤性黄泥土为主,双季稻面积较大;早地土壤以棕红壤为主,主产小麦、黄豆;林荒地以岩性土为主,适宜于发展林业和特产。区境南部,水稻土以白散田为主,为双季稻和一季稻混栽区;旱地大部分为红土,主产小麦、芝麻、黄豆;林荒地以红土为主,适宜于种植经济作物,是芋麻、生姜、黄花菜的集中区,此外,茶叶、南竹、水果及用材林在全县占有重要地位。区境西部,以灰潮土为主,水田以双季稻居多,早地主产麦、棉,是我区集中产棉区。区内植物区系属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有乔灌木树种250种。由于长期人类经营活动,原生植被多被人工针叶、阔叶林所取代,只在丘陵岗地、村落附近还保存有少量断片残林。常见的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苦储、石栋、青冈栋、樟树和冬青等;落叶阔叶乔木有枫杨、小叶栋、黄檀、朴树三角枫、合欢、黄连木、枫香,栓皮栋、山槐、粗糠树、厚壳桂和牛鼻栓等,还有映山红、算盘果、白檀、黄桅子、牡荆、美丽胡枝子、长叶冻绿、乌饭树、闹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丛。主要林果产品有竹、茶叶、柑橘,草本类的有芒麻、莫头、生姜等。主要的树木品种有松树、樟树、杉树、女贞、水杉、法桐、栋树等,金口槐山的银杏树距今已有千余年,龙泉的朴树距今也有500多年,是武汉市有名的古树。主要水生经济植物有莲藕、菱角、菱白、芡实、孽莽、蒲草及芦苇等。我区适宜种植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稻、麦、豆、红薯、高粱、马铃薯等,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等。其中五里界地区种植的“界豆”远近闻名,远销港澳。2.2社会经济条件2.2.1历史沿革江夏区历史悠久。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始设沙羡县,县治涂口(今金口)。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称汝南县。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更名江夏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迁治郧城(今武昌)。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素有“楚天首县”之誉。初隶江汉道,1930年后隶湖北省第一专署。解放后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初隶大冶专区,1952年改隶孝感专区,1959年11月划归武汉市,1960年县治移于纸坊镇。1961年4月,复隶孝感专区,1965年改隶咸宁专区,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辖,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属武汉市新型城区。现辖大桥、郑店、宁港、乌龙泉、段岭庙、土地堂、金水、范湖、法泅、安山、山坡、河恼、保福、贺站、舒安、湖泅、大屋陈、五里界、流芳、豹摒、龙泉、金口、纸坊等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2.2.2.1人口江夏区现有人口6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7万人,城市化水平为29%(到2002年为止)。本区人口变化的特点:1.人口每年增速8-15编之间,1982-2002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4.2%。2.一部分由郧阳县迁入,一部分由市区迁入,造成本区人口增长快。3.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水平达29%。4.人口分布北密南疏,本区北部300-400人/平方公里,南部仅为100-200人/平方公里。2.2.2.2工矿企业2002年工业区生产总值138.5亿元,增长了56.5%,年增长16.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门类齐全,有化工业、机械工业、医药工业、制印工业、棉纺工业及食品加工和饲料工业。全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为7.2亿吨,其中非金属资源占99.46%,金属矿产资源占0.04%。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全区17个乡镇,全区共有矿种15个,矿床14处,矿化点49个。其中石灰石20328万吨,石膏18303万吨,煤1300万吨,矿泉水7080万吨,膨润土10508万吨,耐火砂2306万吨,陶土3905万吨,铜矿504万吨,盐矿608万吨,另外还有少量金属矿床未探明其储量。2.2.2.3生活居住区(城镇建设)江夏区城镇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类城镇健康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一批具有江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城镇。到2002年,全区各类城镇建成区总面积37.7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7.5万人,道路总长度160公里,道路硬化率60%,绿化覆盖率为23%,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0平方米,自来水厂29座,日供水总量13万吨,现有程控电话2.5万门,电力电讯设施、排水设施,商业网点门类齐全,具备了城镇功能,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2.2.2.4农业江夏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1998年与200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13.42亿元增加至14.53亿元,增长8.25%。2002年,农业进一步调整为以种植业为主转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农业为主转向农工商综合发展。江夏区主要生产水稻、小麦、棉花、芝麻、油菜、黄豆等农业产品,还有肉类食品、水果、茶叶、蔬菜等生产基地,不但供应本市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新马泰等亚太地区以及美国和欧洲国家。2.2.2.5交通运输江夏区交通条件优越,主要有国道、省级公路和区级公路,另外乡村公路网络也已基本形成,对外交通十分便利,除此之外,还有两条黄金水道—长江和金水河,我国主要的交通线京广线纵贯全境,江夏区公路现己形成“六纵六横”路网骨架,形成了畅捷便利的交通网络。2.2.2.6其他经济活动随着本区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8年与2002年相比,第三产业总产值由12.35亿元增加到14.9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主要是指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是负责组织调运和供应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交通业、邮电业、商业和仓储业等流通部门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广播、电视、体育、金融、保险、公共事业以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服务部门,它虽然不直接进行物质生产,但却为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3土地利用现状2.3.1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显示江夏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适宜广泛,水资源优势明显,耕地后备资源匾乏。土地利用现状大致为“一林三水五分田,一分土地是家园”的比例格局,具体为:2001年江夏区总面积为201457.8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0813.90公顷,占总面积的45.08%;园地面积3146.25公顷,占总面积的1.56%;林地面积14970.45公顷,占总面积的7.4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4745.84公顷,占总面积的7.32%;交通用地面积3254.89公顷,占总面积的1.62%;水域面积6333?.63公顷,占总面积的31.44%;未利用地面积11188.91公顷,占总面积的5.55%。2.3.2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江夏区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土地利用中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具体为:(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现状显示,目前江夏区除橡胶园、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盐田、民用机场、管道运输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9个地类外,其他43个地类在江夏区均存在。江夏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北部区域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南部区域土地城镇化速度江夏区北部区域涉及纸坊、流芳2个街道办事处,由于其处于城乡结合部,加之近年来江夏区经济发展重点北移,这两个办事处凭借政策、区位优势,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而南部湖泅、舒安、山坡等乡镇则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城镇化速度相对较慢,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3)坡地、低湖田面积较大,水资源丰富由于江夏区处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加之梁子湖、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搅拌桩施工设备租赁合同
- 化肥包装租赁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创意产业园区租赁运营管理合同
- bot epc项目合同范例
- 上海简明租赁合同范例
- 2025年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劳动合同范本绩效
- 保利城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住宅室内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行业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 中央2025年交通运输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解读
- 华银铝项目氧化铝系统总体投料试车方案
- 2023年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卫生院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 2023年浙江省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卷
- 辽海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套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 隧道二衬承包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