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_第1页
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_第2页
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_第3页
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_第4页
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劳动技术《水培吊兰》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水培吊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2、学会如何选择和准备水培吊兰的容器和营养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1、水培吊兰的基本知识

2、水培吊兰的容器和营养液选择

3、水培吊兰的种植步骤

4、水培吊兰的养护和管理

5、水培吊兰的生长情况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和营养液,如何进行水培吊兰的种植和管理。

重点:水培吊兰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水培吊兰的种植步骤和养护管理。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投影仪:展示水培吊兰的图片和视频。

2、水培吊兰容器、营养液、水培吊兰植物等实验用品。

3、教学PPT:展示水培吊兰的基本知识和种植步骤等。

五、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培吊兰的基本认知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水培吊兰的种植和管理,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水培吊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水培吊兰的基本知识和生长习性。

2、讲授新课:讲解水培吊兰的容器和营养液选择方法,以及种植步骤和养护管理技巧。

3、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水培吊兰的种植和管理实践操作,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4、归纳小结:回顾水培吊兰的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总结种植步骤和养护管理技巧。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学课件一、引言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进行能量获取的重要过程,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原理;

3、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1)解释呼吸作用的定义;

(2)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

2、呼吸作用的过程

(1)展示呼吸作用的各个阶段;

(2)详细解释每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及其意义;

(3)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3、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1)解释呼吸作用的原理;

(2)说明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原理;

2、难点:理解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测验等;

2、反馈策略: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六、结语

本课件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原理,理解其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买椟还珠》教学课件【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线,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通过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寓意,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对“椟”和“珠”的意思及课文寓意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2、在多元的感悟中积淀文化底蕴,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谁还记得寓言的特点是什么?(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买椟还珠。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

【学生质疑课题,教者顺学而导,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谁来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板画:椟与珠)

4、你觉得哪个地方最难懂?(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5、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书中勾画关键词,做批注。并适时播放课件。(一个精致的木匣和一颗珍珠。)

6、指名读课文。

7、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8、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现在我们来开火车,一人一句再读一读课文。一人一句来读一读。(开火车朗读课文)

9、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10、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吗?(指名读生字新词)

1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思考: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咬文嚼字》教学课件一、导入本专题

(一)知人论世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艺》《谈修养》,美学论著有《悲剧论》、《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谈美》、《朱光潜美学文集》等,另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译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美学》(即黑格尔《美学》三卷)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精妙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咬文嚼字,品味炼字的妙处。

3、领悟作者关于“炼字”的见解,并学习用诗意的语言来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写作体会。

二、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正音正形后思考

1、什么是咬文嚼字?在作者笔下,“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是怎么分析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3、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这“随便”是不是很随便?为什么?

4、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举了郭沫若的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那么“你是没有判断力的吗”这一句是不是真的在指责对方没有判断力呢?

5、第五自然段中“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作者的话回答。

6、你认为“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在你的写作实践中有没有“咬文嚼字”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深入研读

(一)思考下列问题,完成1—3小题

1、“咬文嚼字”为什么值得重视?文中有没有相应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并用三个短语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2、精练、简洁是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请从本段中找出一个多音字、一个近义词、一个反义词。并用三个短语概括本段的内容。

3、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读读本段最后一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行文有什么特点?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并用三个短语概括本段的内容。教学课件《认识负数》【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负数,知道正数、负数和0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

2、复习整数、自然数、整数和0的意义。

3、介绍正数、负数和0。

4、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作用。

(2)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和读数方法。

(3)通过温度计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4)总结:像+4和-4这样的数都是正负数,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中的存折和存单,让学生了解存折和存单的作用和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并认识生活中的正负数。

(3)总结:正负数可以表示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关系。

3、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标记和符号。

(2)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并认识生活中的正负数。

(3)总结:正负数可以表示位置的上下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关系。

4、小结: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也可以表示位置的上下关系和数量的多少关系。

5、练习:完成教材第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6、练习一的第1题:先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认识。

7、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认识。

8、练习一的第3题:先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认识。

9、练习一的第4题:先让学生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认识。《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导入

1、有些同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读过《庖丁解牛》这篇文章了,但是,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恐怕不仅仅是要从这篇文章中悟出一些道理来,而且还想在未来的工作中做一位真正的“能解牛”的人。那么,我们能否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启示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和手中的资料,分组讨论: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并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2、同学们找出了这些重要的语句,理解了这些语句的含义了吗?下面我们来齐读一遍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来试着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说明了一个“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道理。

3、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庖丁是如何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呢?请同学们思考: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是如何具体实践“道”这个概念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虽技经肯綮之未尝”“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等。

二、深入探究

1、同学们已经从课文中悟出了很多道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课后练习题中的一些问题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题一和相关资料来思考:庄子的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庄子是如何用这些故事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的?

明确:庄子的寓言故事具有虚构性的特点。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贵生”、“为我”,主张“通达”、“顺乎自然”。他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由鲲鹏到列子的广大无垠的宇宙图景,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庄子的文章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着纵横开阔的想象力和拟人化的手法,寄寓着他对人生、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和痛彻透辟的感悟。在艺术上,《庄子》想象力丰富,意境开阔;善于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理,论辩是非;敢于破除世俗的偏见并提出放诞无稽的大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