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论文_第1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论文_第2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论文_第3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论文_第4页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摘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全面强调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赞颂劳动精神的文学作品,教师通过挖掘这些文本,创设一定的情境,并通过写作实践来渗透劳动精神,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情境化;劳动写作引 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采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方式来建设与推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具体的劳动教育中,不仅要建设劳动课程,还需要进行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之中,统筹学科力量,实现劳动教育的最优化。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培养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契合教育的社会性要求,能够达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性。(一)契合教育的社会性要求主体的社会属性决定其劳动属性,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的那样:“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由这个层面可以说,如若没有劳动则人类社会无法产生,劳动创造了人、社会与世界。每个学生都将在日后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份子,如若其未能形成科学的劳动观,未能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则会让其表现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短板,亦无法借助劳动为自己与社会创造美好的生活。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融入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二)将达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育功能在于使人的基础素质以及能力得到养成,让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依托劳动教育,将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所在,对劳动养成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之中实现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迸发,使其逐渐形成完备的人格,并将深切的认识到:“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这样将会确保其劳动品质的养成、劳动能力的提升以及劳动精神的塑造。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笔者认为,语文与写作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因为语文中有诸多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就能够很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为此,教师需要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塑造劳动观,创设情境化教学氛围,实现沉浸式劳动教育,通过写作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一)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塑造劳动观正所谓“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教育充分彰显出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接受劳动教育,将让其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将会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劳动的创造性以及在参与劳动分工的过程之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涵盖了诸多讴歌劳动人民及其劳动精神的精彩篇章,因此,语文教学团队应当认真分析这些文章素材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放松,以便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在带领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篇章的过程之中,使其了解农耕文化,并意识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举例而言,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范成大所著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注重向学生讲解了“昼出耘田夜绩麻”这句诗的含义及其背景,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讲解“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句时,向学生阐述了孩子学着农人去种瓜的情景。在带领学生学习辛弃疾所著的《清平乐•村居》时,通过讲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句诗词,为学生描绘了乡村农耕时节劳动人民的忙碌情景,让其意识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径。《青蛙卖泥塘》中,青蛙用勤劳的双手重建了自己的美丽家园,《寒号鸟》中,喜鹊的勤劳换来温暖幸福的冬日时光……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的去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如在家中同父母进行请教和交流,了解不同职业的艰辛,从而认识到劳动能够催人奋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二)创设情境化教学氛围,实现沉浸式劳动教育为了使劳动教育的渗透更“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在进行具有劳动教育因素的文本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沉浸其中的良好的情境,打造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比如,《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风光和农忙的景象。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农忙时的忙碌景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问学生对于采桑养蚕和插稻秧等农事劳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创设多媒体情境,为学生播放反映田园生活、农忙场景的视频、图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实景中去,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走向田间,参与劳动,将教材中的内容直观化、立体化,从而真正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充实。(三)通过写作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教材可以渗透劳动教育,课堂可以渗透劳动教育,写作也是渗透劳动教育的良好路径。写作就是写生活,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劳动主题的任务,比如:写家务劳动、写一项自己已掌握的劳动技能、写一次社会劳动体验、写自己对劳动的感悟和理解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学生强化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写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劳动形式,也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家务劳动作为写作内容,比如做菜、洗碗、洗衣、拖地、浇花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家庭劳动中,达到“以文促劳、以劳促学”的目标。2.写劳动技能任何劳动都是一项技能,由会到不会,尤为体现劳动的价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项自己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如低年级系鞋带、叠衣服、洗袜子,高年级擦玻璃、养花、包饺子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还强化了学生的各种劳动实践技能,扩大了我们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空间和渠道。3.写观察日记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学生自己翻土、播种、施肥、浇水,再看着亲手栽培的各种植物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结合劳动实践教育课上的内容,笔者让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劳动的片段和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喜悦。4.写社会劳动实践小学生有很多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描写一次有意义的社会义务劳动,比如义务植树、雏鹰假日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劳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可以巩固课堂上的所学所感,并且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劳动是服务他人、教育他人,也是服务自己、教育自己,在实践中成长的速度更快。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劳动实践、劳动经验,丰富了写作素材,也提高了劳动意识,可谓一举两得。三、结语以上,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进行了探究。语文课的内涵和外延最为丰富,对于劳动教育的渗透也是最为广泛的。为此,教师应该抓住语文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参考文献[1]郑文花.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家长,2021(15):185-186.[2]王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202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